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docx
- 文档编号:956965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82KB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docx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期末复习
第一章、概述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2
因特网的标准化:
2
因特网的组成:
(分两部分)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
按范围分:
3
按拓扑结构分:
3
按交换技术分:
3
按协议分:
3
按传输介质分:
3
按用途分:
3
按信息分享方式分:
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4
第二章、物理层5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5
物理层的一些特性:
5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5
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5
信道的极限容量:
5
信道复用技术:
6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7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7
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7
2、点对点协议PPP7
第四章、网络层9
网际协议ip9
1、虚拟互连网络9
2、分类的ip地址9
3、ip地址与硬件地址9
4、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9
5、ip数据报的格式10
6、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10
二、构造超网10
1、ICMP报文的种类11
2、内部网关协议RIP11
第五章、运输层12
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2
(1)特点:
12
(2)UDP的首部格式12
2、传输控制协议TCP12
(1)特点:
12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12
(1)停止等待协议12
(2)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13
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些互相链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因特网,也是一种计算机网络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69年——1983年
第二阶段:
1983年——1993年第一浏览器诞生(mosica)人们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诞生时间
第三阶段:
1993年——至今
因特网的标准化:
1、因特网草案
2、建议标准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因特网的组成:
(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用于进行通讯和资源共享
第二部分: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硬件:
host,网卡,路由器(交换机),通信设备
软件:
资源共享软件,工具软件等。
协议:
语法,语义,时序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范围分:
(1)广域网
(2)城域网
(3)局域网
按拓扑结构分:
(1)总线型网络
(2)星形网络
(3)环形网络
(4)网格型网络
(5)树形网络
按交换技术分:
(1)电路交换网络
(2)报文交换网络
(3)分组交换网络
(4)信元交换网络
按协议分:
(1)ip网络
(2)ipx网络
(3)wifi
(4)蓝牙
按传输介质分:
(1)有线:
双绞线,同轴光缆,光纤,光纤同轴混合
(2)无线:
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卫星等
按用途分:
(1)公用网
(2)专用网
(3)骨干网
(4)接入网
(5)驻地网
按信息分享方式分:
(1)C/S网
(2)P2P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即bit/s或bps这里注意区分B和b的区别1B=8b(it),1kb=
b,1Mb=
,1M=1024K,1K=1024B
2、带宽
3、吞吐量
4、时延
(1)发送时延:
亦称传输时延
占主导地位
(2)传播时延:
(3)处理时延
(4)排队时延
注意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6、往返时间(RTT)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
七层结构:
由上到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五层结构:
由上到下:
用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四层结构:
由上到下:
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
第二章、物理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链接的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一些特性:
(1)机械特性
(2)电气特性
(3)功能特性
(4)过程特性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1)单向通信:
又称单工通信
(2)双向交替通信:
又称半双工通信
(3)双向同时通信:
又称全双工通信
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1)调幅(AM)
(2)调频(FM)
(3)调相(PM)
信道的极限容量:
(1)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2)信噪比就是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有如下著名的香农公式:
C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W为信道的带宽,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理想低通信道传输速率=
M为每个码元电平数
传输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记住下列媒介的特点)
1、双绞线
2、同轴电缆
3、光缆
信道复用技术:
1、频分复用(FMD)
2、时分复用(TDM)
3、码分复用(CDM)重点哦(考码片序列的计算过程)
4、波分复用(WDM)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点对点信道。
常用点对点协议PPP
二、广播信道。
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
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和侦
数据链路和链路的区别和概念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在进行通信时的主要步骤如下:
。
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吧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
。
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
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2)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
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首部标志SOH=01或者00000001,尾部标志EOH=04或者00000100
帧的数据部分<=MTU(最大传送单元)
发送帧时,从头部开始发送
帧=数据报+首部+尾部
透明传输:
就是无论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这样的帧中传输过去
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具体做法:
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和“EOH”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而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
差错检测:
本书常指的是是比特差错
常用方法:
循环冗余检测(CRC)此部分是重点,必考
2、点对点协议PPP
(1)PPP协议的特点
。
简单
。
封装成帧
。
透明性
。
多种网络层协议
。
多种类型链接
。
差错检测
。
检测链接状态、
。
最大传送单元
。
网络层地址协商
。
数据压缩协商
(2)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
。
纠错
。
流量控制
。
序号
。
多点线路
。
半双工或单工链接
(3)PPP协议的组成部分(一种方法、两种协议)
。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链接的链路控制协议
。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
(4)PPP协议的帧格式
。
掌握各个字段的意义
。
异步传输时的字节填充
。
同步传输时的零比特填充
(5)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掌握PPP协议的状态图
第四章、网络层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网际协议ip
1、虚拟互连网络
。
地址解析协议
。
逆地址解析协议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
网际组管理协议
2、分类的ip地址
(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分类的ip地址
子网的划分
构成超网
(2)常用的三种ip地址
A类
B类
C类
注意他们区分的方法和范围
3、ip地址与硬件地址
硬件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或者MAC地址
掌握两种地址的组成格式和他们分别在哪一层工作
4、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掌握已知ip地址如何寻找MAC地址,反过来已知MAC地址如何找IP地址(通过ARP和RARP)
注意ARP工作在网络层,并且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是主机或者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中转器和网桥是用于连接同一个局域网的不同主机的,而路由器连接不同的局域网
以下是使用ARP的四种典型情况
(1)发送方为主机,接收方为在同一网络的主机,此时ARP找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2)发送方为主机,接收方为在另一网络的主机,此时ARP找本网络的路由器的MAC地址
(3)发送方为路由器,接收方为在同一网络的主机,此时ARP找目的主机的MAC地址
(4)发送方为路由器,接收方为在另一网络的主机,此时ARP找找本网络的路由器的MAC地址
5、ip数据报的格式
(1)ip数据报首部的固定部分中的各字段
版本
首部长度
区分服务
总长度
标识
标志
片偏移
生存时间
协议
首部检验和
源地址
目的地址
6、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掌握路由表中的每一条信息:
(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
注意什么时候直接交付什么时候下一跳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一、划分子网(弄明白一下几个问题就ok了)
1、为什么要划分子网?
划分子网有什么用?
如何划分子网?
子网掩码的用途?
怎么根据目的ip找出(子网的)网络地址?
2、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路由表必须包含一下三项内容:
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掌握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
二、构造超网
CIDR的记法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加上数据报的首部,组成ip数据报发送出去。
1、ICMP报文的种类
(1)终点不可达,类型值为3
(2)源点抑制,类型值为4
(3)时间超时,类型值为11
(4)参数问题,类型值为12
(5)改变路由(重定向),类型值为5
常用的询问报文有两种:
(6)回送请求和回答,类型值为8或0
(7)时间戳请求和回答,类型值为13或14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理想路由算法
特点如下:
。
算法必须是正确和完整的
。
算法在计算上应简单
。
算法应能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
。
算法应具有稳定性
。
算法应是公平的
。
算法应是最佳的
2、内部网关协议RIP
(1)工作原理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
RIP协议的距离也称为“跳数”,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时即相当于不可达
RIP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
RIP选择一条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
RIP协议的特点是:
。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的全部信息,即是自己的路由表
。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2、距离向量的算法
这一部分是重点必考的。
一定要会。
IP多播
掌握多播的示意图就好了
第五章、运输层
1、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特点:
。
无连接的
。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
。
面向报文的
。
没有拥塞控制
。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
首部开销小
(2)UDP的首部格式
。
源端口
。
目的端口
。
长度
。
检验和
2、传输控制协议TCP
(1)特点:
。
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
每一条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
。
提供可靠交付服务
。
提供全双工通信
。
面向字节流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1)停止等待协议
。
无差错情况
。
出现差错
。
确认丢失和确认迟到
。
信道利用
(2)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
序号
。
确认号
。
数据偏移
。
保留
。
紧急URG
。
确认ACK
。
推送PSH
。
复位RST
。
同步SYN
。
终止FIN
。
窗口
。
检验和
。
紧急指针
。
选项
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第五 期末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