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闸设计计算书.docx
- 文档编号:9569074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38.38KB
某水闸设计计算书.docx
《某水闸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闸设计计算书.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水闸设计计算书
一、基本资料
1.水位
水闸计洪水位2.96m(P=1%)
堤防设计洪水位2.88m(P=2%)
历史最高洪水位2.60m
河最高控制水位1.30m
河设计运行水位-0.30m
2工程等级及标准
联围为
建筑物为3
2级堤围,其主要建筑物为级,临时性建筑物为4级。
2级建筑物,次要
3风浪计算要素
计算风速根据《河道堤防、水闸及泵站水文水利计算》中“相应年最高潮位日的最大风速计算成果表”查得为
V=36m/s(P=2%)。
吹程在1:
500实测地形图上求得D=300m
闸前平均水深Hm=6.0m
4地质资料
根据××××××××××××院提供的《**水闸工程勘察报
告》。
5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属7度地震基本
烈度地区,故×××水闸重建工程地震烈度为7度。
6规定的安全系数
对于2级水闸,规规定的安全系数见下表1.6-1。
表1.6-1
闸室基底应力最大值
荷载组合
抗滑安全系数〔kc〕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
值
基本荷载组合
1.30
1.5
特殊荷载组合
1.15
2.0
正常潮水位+地震
1.05
2.0
二、基本尺寸的拟定及复核
2.1抗渗计算
2.1.1渗径复核如下图拟定的水闸底板尺寸:
如下图拟定的水闸底板尺寸:
L=0.5+0.7*2+6+0.5+0.5+1.3+0.5+0.76*2+16.4+0.5
+1.3+0.7*2+0.5+0.7*2+6+0.5+0.5=40.72m
根据《水闸设计规》SL265-2001第4.3.2条表4.3.2,×
××水闸闸基为换砂基础,渗径系数取C=7则:
设计洪水位下要求渗径长度:
L=C△H=7×[2.96-(-0.30)]=22.82m
∴L实〉L
∴满足渗透稳定要求。
2.2闸室引堤顶高程计算
闸侧堤顶高程按《堤防工程设计规》(GB50286—98)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其公式为:
Y
R
eA
0.0018(gF)0.45
gH
gd
013th[0.7(
)
0.7
]th{
V2
V
2
V2
gd
0
.7
0.13th[0.7(V2
)
}
]
gT
13.9(
gH
)
0.5
V
V
2
2
2d
L
gT
th
L
2
eKV2Fcos2gd
RpK△KVKPROH
式中:
Y—堤顶超高(m)。
R—设计波浪爬高(m)。
e—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
A—安全超高(m)。
H—平均波高(m)。
T—平均波周期(s)。
V—计算风速(m/s)。
F—风区长度(m)。
L—堤前波浪的波长(m)。
d—水域的平均水深。
K—综合摩阻系数,取K=3.6×10-6。
β—风向与垂直于堤轴线的法线的夹角(度)。
Rp—累积频率为p的波浪爬高。
K△—斜坡的糙率及渗透性系数,取0.80。
Kv—经验系数。
Kp—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
R0—无风情况下,光滑不透水护面(K△=1)、H=1m
时的爬高值。
设计工况的设计潮水位为2.88m(P=2%),计算风速为
V=36m/s;风区长度F=300m;风区的平均水深d根据实测地
形图求得为6.0m。
经计算:
gH
0.0025
求得平均波高
H
=0.34m,
V2
gT
0.702
求得平均波周期T=2.58s,
V
平均波长L=10.34m,风壅水面高度e=0.01m,经验系数Kv由附录C表C.3.1-2求得为1.289,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Kp由附录C表C.3.1-3求得为2.07,R0由附录C表C.3.1-4求得为1.24,则计算得波浪爬高:
Rp=0.8*1.289*2.07*1.24*0.34=0.90m;
堤顶的设计安全超高值按2级堤防,由规取为A=0.8m,
则堤顶的超高值Y为1.71m,堤顶的计算高程为4.59m,考
虑到沉降的因素,结合干堤现状则设计堤顶高程取为4.90m。
2.3闸顶高程计算
闸顶高程按《水闸设计规》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Z
h0
hp
hzA
0.0018
gD
)
0.45
ghm
gH
(
2
m
)
0.7
]th{
v0
}
2
0.13th[0.7(
2
gHm
v0
v0
0.13th[0.7(
)
0.7
]
v0
2
gTm
13.9(gh2m)0.5
v0
v0
Lm
gTm
2
th
2H
2
Lm
hz
hp
2
cth
2H
Lm
Lm
式中:
Z—闸顶高程(m)。
h0—计算潮水位(m)。
A—安全超高(m)。
hm—平均波高(m)。
v0—计算风速(m/s)。
D—风区长度(m)。
Hm—风区的平均水深(m)。
Tm—平均波周期(s)。
Lm—平均波周长(m)。
H—闸深水深(m)。
hp—相应于波列累积频率p的波高(m)。
hz—波浪中心线超出计算水位的高度(m)。
设计工况的设计潮水位为h0=3.48m(P=1%),相应设计
最大风速为V0=40m/s;风区长度为300m;风区的平均水深
Hm根据实测地形图求得为6.05m;相应求得平均波高
hm=0.38m,平均波周期Tm=2.74s,平均波长Lm=11.58m;由
附录E表E.0.1-1查得波列累积频率为1%,再由hm/Hm=0.06,查附录E表E.0.1-2得hp/hm=2.34,则设计风浪波高hp=0.89m;求得hz=0.22m;水闸的设计安全超高值按水闸级别为2级由
规取A=0.4m,则水闸在设计工况下的闸顶高程
Z=2.96+0.89+0.22+0.4=4.47m。
根据《水闸设计规》,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
其堤顶高程不得低于防洪(挡潮)堤堤顶的高程,则本次
设计的闸室顶高程取为4.90m。
三、闸室稳定计算
闸室稳定及闸底应力计算采用两种组合三种工况
基本荷载组合:
a.外江设计水位(H0=2.96m)、闸正常水位
(H1=-0.30)
b.完建期
特殊荷载组合:
c.外江平均低潮水位、闸正常水位
(H1=-0.30),加地震荷载
闸室稳定计算按设计洪水位组合计算水重、静水压力、扬压力、浪压力+土压力+风压力+闸室自重,闸前设计水位为2.96m,闸后设计水位为-0.30m,风速取100年一遇相应年最高潮位日的最大风速
为40m/s。
其中钢筋混凝土梁、板、墙、边墩容重取
3
25KN/m。
荷载计算:
(1)底板重:
(18*6.4*0.7+0.8*0.5*3*6.4)*25=2208KN
;
(2)闸墩1:
13.5*6.7*0.7*2*25=3166KN;
闸墩2:
(6.7+4.9)/2*4.5*0.7*2*25=914KN;
闸墩3:
0.5*1.2*6.8*4*25+0.5*1.2*5.8*2*25=582KN
交通桥:
0.3*5.5*6.5*25+(0.2*0.25+0.2*0.3+0.4*0.15)*5.5*25*2=315KN桥面铺装:
6*0.1*5.5*25=83KN
(4)闸门:
65KN;
架(6.4*2.7*2+4*2.7*2-1.5*2.1*3-1.2*6)*(0.18*19+0.025*20)*1.2+334
=520KN;
(6)闸外水重:
4.3*4.76*5*10=1023.4KN;
(7)闸水重:
13.3*5*1.5*10=997.5KN;
(8)闸外水压力
1:
4.91*4.91/2*5*10=602.7
KN;
(9)闸外水压力
2:
2.59*1.55*10*5=200.7
KN
(10)闸外水压力3:
0.5*5*1.55*1.55*10=60.1KN
;
(9)闸水压力1:
1.65*1.65/2*5*10=68.1KN
;
闸水压力2:
5*0.67*1.55*10=51.9
KN;
闸水压力3:
0.5*5*1.55*1.55*10=60.1KN
;
(10)
浮托力:
(18*2.2+0.4*3)*6.4*10
=2611.2KN;
(11)
渗透压力1:
1.92*18/2*6.4*10=1055.9KN
;
渗透压力2:
0.67*18*6.4*10=771.8;KN;
(12)地震惯性力:
底板:
闸墩:
闸顶刚架
稳定计算:
0.1*9.81*0.25*2208*1.0/9.81=55.2KN
0.1*9.81*0.25*4661.25*1.5/9.81=174.8KN
0.1*9.81*0.25*520*4/9.81=52KN
建成无水情况下水闸稳定计算
竖向力
竖向力
水平力
水平力
力臂
逆时针
顺时针
底板
2208
9
19872
边墩1
3165.8
6.75
21368.8
边墩2
913.5
15.63
14281.3
边墩3
204
9
1836
边墩4
174
17.75
3088.5
边墩5
204
0.25
51
交通桥
314.88
10.25
3227.47
桥面铺装
82.5
10.25
845.625
工作便桥
27.5
6.25
171.875
闸门
65
4.485
291.525
汽车荷载
200
10.25
2050
刚架
519.86
4.485
2331.55
合计
8079
69415.7
合力矩X=
M
=69415.7=8.59
G
8079
偏心矩e=l
-x=18-8.51=0.41
2
2
地基应力
PBA=
G(1
6e)
BL
L
=
8079
*[1
6*0.41]
6.4*18
18
=79.67(KN/m
60.60(KN/m
2
2
)
)
η=79.67=1.31
60.60
2、设计洪水情况:
设计洪水情况下水闸稳定计算
竖向力
竖向力
水平力
水平力
力臂
逆时针
顺时针
上部结构
8079
69415.7
闸前水重
1023.4
2.15
2200.31
闸后水重
997.5
11.35
11321.6
闸前水压力1
602.7
3.187
1920.61
闸前水压力
2
200.73
0.78
156.566
闸前水压力
3
60.063
0.52
31.2325
闸后水压力1
68.063
2.05
139.53
闸后水压力2
51.925
0.778
40.398
闸后水压力3
60.063
0.52
31.233
浮托力
2611.2
9
23501
0
渗透压力1
1105.9
6
6635.5
0
渗透压力2
771.84
9
6946.6
0
合计
10100
4489
863.49
180.05
37294
85046
5610.9
683.44
47752
①求综合摩擦系数;
根据《水闸设计规》中闸室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可按公式f0=(∑Gtgφ0+C0A)/∑G计算。
对于粘性土地基,φ0值可采用室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摩擦角φ值的90%,C0值可采用室饱和固结快剪试验凝聚力C值的30%。
根据根据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
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市番禺区灵山镇×××水闸工程
勘察报告》×××水闸闸基为换砂基础,取
C=3KPa,φ=15.10。
∴C=0.3×3=0.9Kpa;
φ=0.9×15.1
0
=13.9
0
;
0
0
∴f0=(Gtgφ0+C0A)/G
=(5610.9×tg13.90+0.9×18×6.4)/5610.9=0.266;
∴,综合摩擦系数f=0.30;
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Kc=f∑G/∑H=(0.266×5610.9)/683.4=2.18>[Kc]=1.30③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KL=M抗/M倾=85046/37294=2.28>[KL]=1.50;
∴满足抗滑、抗倾稳定要求。
④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Kf=∑V/∑U=10100/4489=2.25>[Kf]=1.10∴满足抗浮稳定要求。
合力矩X=
M
=47752=8.51
G5610.9
偏心矩e=l
-x=18-8.51=0.49
2
2
地基应力
PBA=
G(1
6e)
BL
L
=5610.9
*[1
6*0.49]
6.4*18
18
2
=56.65(KN/m)
2
40.76(KN/m)
η=56.65=1.39
40.76
3、正常蓄水+地震荷载情况:
(地震惯性力方向指向闸)
正常蓄水位+地震荷载情况下水闸稳定计算
竖向力
竖向力
水平力水平力
力臂
逆时针
顺时针
上部结构
8079
69415.7
闸前水重
666.5
2.15
1432.98
闸后水重
997.5
11.35
11321.6
闸前水压力1
398.94
2.633
1050.54
闸前水压力2
98.425
0.78
76.7715
闸前水压力3
60.063
0.52
31.2325
闸后水压力1
68.063
2.05
139.53
闸后水压力2
51.925
0.778
40.398
闸后水压力3
60.063
0.52
31.233
浮托力
2611.2
9
23501
0
渗透压力1
1105.9
6
6635.5
0
渗透压力2
771.84
9
6946.6
0
地震惯性力
282
1296
合计
9743
4489
557.43
180.05
37294
84624.8
5254
377.38
47330.8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Kc=f∑G/∑H=(0.266×5254)/377.4=3.70>[Kc]=1.30
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KL=M抗/M倾=84624.8/37294=2.27>[KL]=1.50;
∴满足抗滑、抗倾稳定要求。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Kf=∑V/∑U=9743/4489=2.17>[Kf]=1.10
合力矩
X=
M
=47331=9.01
G
5254
偏心矩e=l-x=18-9.49=-0.01
22
地基应力PBA=
G(1
6e)
=
BL
L
5254
*[1
6*(0.01)]
6.4*18
18
=45.61(KN/m
45.49(KN/m
2
2
)
)
η=45.61=1.00
45.46
通过计算在上述三种工况下,闸室均能满足抗滑、抗倾稳定要求,基底应力不均匀系数满足规要求;
4、正常蓄水+地震荷载情况:
(地震惯性力方向指向闸外)
竖向力
竖向力
水平力
水平力
力臂
逆时针
顺时针
上部结构
8079
69415.7
闸前水重
666.5
2.15
1432.98
闸后水重
997.5
11.35
11321.6
闸前水压力1
398.94
2.633
1050.54
闸前水压力2
98.425
0.78
76.7715
闸前水压力
3
60.063
0.52
31.2325
闸后水压力
1
68.063
2.05
139.53
闸后水压力2
51.925
0.778
40.398
闸后水压力3
60.063
0.52
31.233
浮托力
2611.2
9
23501
0
渗透压力1
1105.9
6
6635.5
0
渗透压力2
771.84
9
6946.6
0
地震惯性力
282
1296
合计
9743
4489
557.43
462.05
38590
83328.8
5254
95.375
44738.8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Kc=f∑G/∑H=(0.266×5254)/95.4=5.54>[Kc]=1.30
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KL=M抗/M倾=153241/63359=2.49>[KL]=1.50;
∴满足抗滑、抗倾稳定要求。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Kf=∑V/∑U=17498.8/7036.9=2.49>[Kf]=1.10
合力矩X=
M=89882=8.59
G
10461
偏心矩e=l
-x=
18-8.59=0.41
2
2
地基应力
PBA=
G(1
6e)
=
BL
L
10642
*[1
6*0
.41]
10*18
18
2
=66(KN/m)
2
50.2(KN/m)
η=66=1.32
50.2
通过计算在上述三种工况下,闸室均能满足抗滑、抗倾稳定要
求,基底应力不均匀系数满足规要求;但基底应力较大,需进行基
础处理。
四、空箱翼墙稳定及墙底应力计算
采用两种工况
a.完建期`
b.外江设计水位(H0=1.2m)、闸正常水位(H1=0.00)
钢筋混凝土容重取
3
3
25KN/m,填土天然容重取
18.5KN/m
填土饱和容重取19.0KN/m3
填土等代摩擦角取300
工况一:
底板:
5.0*11*0.5*25=687.5KN
墙身:
1239+8*25=1439KN
土体重:
(1*6*4.9+3.25*4.1)*18.5=790.4KN
土压力:
4.9*4.9/3/2*6*18.5+4.1*4.1/3/2*18.5*3.25KN
=612.6KN
浮力:
(0.5*5*11+1.25*5/2*0.5)*10=290.6KN
荷载名称
荷
载(KN)
力臂
力矩
底板
687.5
2.5
1718.75
墙身
1439
2.5
3597.5
土体重
790.4125
4.5
3556.85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闸 设计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