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docx
- 文档编号:9568704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43.81KB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docx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
学案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________、________并存;汉武帝颁布“__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中期:
在地方设置了________,安史之乱后形成了__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________;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________掌控。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________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西汉: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2)魏晋南北朝:
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
隋朝时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实行__________制。
(4)宋:
设立____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又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
设____________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____________。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______________。
(3)隋朝时,__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____________时,政府开始设立____________,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
(2)过程
(3)影响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过程
(3)评价: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________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___。
3.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2)设立
(3)影响
【问题思考】
读一读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
这既减少了决策失误,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丞相专权。
读一读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
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扩大了统治基础;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想一想 元朝“中书省”的职能与唐朝中央的哪一机构相似?
议一议 明朝废除丞相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否还存在?
为什么?
比一比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想一想 内阁首辅、军机大臣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吗?
为什么?
考点一 从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1.与秦朝相比,西汉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阅读图一、图二。
图一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1)从图一可以看出,唐朝中央政府机构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门下省→( )。
(2)从图一我们还可以看出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追踪社会热点)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率,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对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和借鉴?
(4)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与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机构相比有何相似之处?
又有何根本不同?
(5)根据以上信息,你能说一下唐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吗?
3.为加强皇权,汉唐统治者采取了削弱相权的办法。
北宋统治者为了加强皇权是如何分割相权的?
4.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元朝中书省和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在中央机构的权力分配中,唐朝尚书省和元朝中书省同属于________机关。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一项:
A.决策B.审核C.行政D.监察)
(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的变化。
这三大制度的不同点是什么?
5.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除了削弱分割相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外,不断加强监察制度也是一种手段。
请填出下列朝代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或机构。
秦( ) 汉( ) 北宋( ) 元( )
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阅读图三、图四。
(1)图三、图四显示的明代政府架构有什么不同?
(2)明朝在废除丞相制度后逐步在皇帝和六部之间建立的官制是什么?
(3)明代政府机构的这种改革有何弊端?
2.服饰也可以折射出时代政治。
图五 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
从图五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这一信息可以解释明代政府机构的变化原因吗?
3.读图六。
图六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图示
(1)清朝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2)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什么?
4.(2010·上海高考)自秦朝后,皇帝集中权力,削弱相权。
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军国军政要务。
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3)这些变革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何种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至明清时期空前强化。
这一制度下有两对基本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这一制度有两大发展趋势:
一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二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一、选择题
1.(2011·大连模拟)右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 )
A.西周B.战国
C.秦朝D.西汉
2.(2011·泉州模拟)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天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2010·盐城调研)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4.(2010·淄博模拟)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5.(2011·哈尔滨模拟)“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郡县制B.建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度D.设立刺史
6.(2011·青岛模拟)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
“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
7.(2010·抚顺模拟)以下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 )
A.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B.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C.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D.行事快捷的军机处
8.
上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
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 )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据司马光说: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
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
(1)郡县 封国 推恩令
(2)节度使 藩镇割据 (3)中央 文官 通判 中央 (4)朝廷 宣慰司
2.(3)三省六部 (4)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5)中书省
3.
(1)察举制
(2)九品中正制 (3)隋文帝 隋炀帝 进士科
二、1.
(1)①丞相 ②中书省 ③朱元璋
(2)①胡惟庸 ②中书省 六部 皇帝 ③丞相 (3)①宰相制度
2.
(2)①殿阁大学士 ③票拟权 ④六部 (3)法定 内侍机构
3.
(1)①内阁 六部 ②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南书房
(2)①雍正帝 ③跪受笔录
问题思考
想一想 尚书省。
议一议 存在。
相权泛指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权力。
相权与皇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
只要皇权存在一天,相权也必然存在一天。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六部尚书的权力相应扩大,这种权力实际上也是相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比一比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同
地位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职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对皇权
的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想一想 内阁首辅、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往往充当“顾问”、“秘书”角色,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课堂活动区
考点一
1.任用出身低微的人为相,实行中外朝制度。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2.
(1)中书省 尚书省
(2)各部门(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3)部门分工要职责明确,运行机制畅通。
(4)行政运作程序有效制衡。
唐朝:
体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
美国:
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5)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封建官僚机构走向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重视集体决策,有效避免重大决策失误;体现了皇权专制下在某些特定时期的民主性因素。
3.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4.
(1)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唐朝的中书省执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它的长官和尚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同为宰相。
(2)C
(3)①盛行的时间不同:
分封制为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于元,行至今。
②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
分封制中的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郡县、行省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由皇帝与中央直接任免。
③影响不同:
分封制曾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5.御史大夫 刺史 通判 御史台
考点二
1.
(1)改制前保留了丞相,由丞相统领六部,处理国事。
改制后废除了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内阁。
(3)丞相是君主最有力的助手,明代自废除丞相后,贤能之士很难发挥辅弼作用,加上宦官乱政,阁臣争权,使明中叶以后政治日益腐败。
2.明太祖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可以。
3.
(1)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并将诏令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2)参与机要事务,但没有决策权。
4.
(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制或内阁。
(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3)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乃至被废除。
课后练习区
1.D [西汉年间刺史是监察官员,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不但掌握监察权还掌握行政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
2.C [科举制的实行,使庶族地主可以通过考试成为高官,打破了士族对官吏的垄断,沉重打击了士族势力,①③就是科举制实行的结果;②是九品中正制,士族把持高官的结果;④是士族势力衰落的表现,这是农民起义打击的结果。
]
3.B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官制,加强了皇权,而不是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4.C [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反映出的宋朝出现的冗官现象,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宋太祖鉴于唐末藩镇割据而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的后果,故C项正确。
A项是现象,B、D两项是次要原因。
]
5.C [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是行省制度。
]
6.C [从材料“本无相名”“票拟”“六部”中可以推断出其为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
7.D
8.A [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因此皇帝经常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此邮票的用意即在此。
]
9.
(1)态度:
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
政治运行机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
(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
(3)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
原因:
中书省权力过重。
措施:
废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4)趋势:
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
影响:
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 第
(1)
(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联系元朝的政治制度以及明朝加强皇权的目的进行回答;第(4)问注意围绕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发展来分析,从而得出其基本趋势和主要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