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956770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22.11KB
初中物理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121杠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2.1《杠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画杠杆的力臂。
三、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自制杆秤、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激光笔、弹簧测力计。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自制杆秤、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重为0.5N的若干个相等的钩码、弹簧测力计、三角板。
四、教法、学法
教法:
采用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利用实验仪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之前看两个小视频,蜡烛跷跷板,为什么点燃蜡烛两端,蜡烛油下落,跷跷板开始翘动,蜡烛熄灭跷跷板慢慢熄灭?
在看一个视频。
一个老兄在收拾杂物间,小推车装满杂物,一个老兄拿出一块砖结果车子把人翘了起来?
引出学习新内容,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杠杆
(1)一起看一组杠杆工作的flash图片,并思考:
这些杠杆在使用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生生讨论交流,归纳出这些工具在使用时的共同特征后,顺便得到杠杆定义。
(2)学生自学课本了知道杠杆有关的3个名词:
支点(O)、动力(F1)、阻力(F2)。
(3)用杆秤引出:
模拟杆秤称量物体时,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介绍两平衡,水平平衡和斜着平衡,菜市场的叔叔阿姨都是让杆秤水平平衡?
为什么呢?
继续探究。
活动一:
用弹簧测力计拉秤杆,让秤杆平衡,分别在A,B,C位置需要的拉力一样大吗?
有什么规律?
小结:
杠杆平衡与支点O到力所在直线的有关.距离越长,需要的力F1越.距离越短,需要的力F1越.
活动二:
在同一点B点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和斜拉秤杆,让秤杆扔保持平衡,需要的拉力一样吗?
哪个大?
小结:
竖直拉时力,斜着拉时力。
杠杆平衡与支点O到力所在直线的有关.距离越长,需要的力F1越.
(4)在两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提问:
对于杠杆的平衡,支点到力所在直线这段距离很重要吗?
在物理上把这段距离称为力臂.ppt展示力臂的画法,介绍动力臂和阻力臂.让学生在学案上画力臂.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力臂.
(5)学习完力臂,再回扣活动二总结:
力臂越长,力越.力臂越短,力越.让学生分析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
阻力臂
.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问题:
杠杆平衡时,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
阻力臂
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猜想与假设,教师投影,
对猜想进行科学的判断.
实验仪器:
采用启发式教学,由杆秤过渡到带有刻度的杠杆,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用带有刻度的尺子?
为什么要调节到水平平衡?
让学生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
阻力臂
.并把F1,F2,
的数值填入表格.
4、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在做几次试验.
5.数据记录表格:
(注意单位m)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字母表达式?
7反思实验:
仪器可以怎么改进更好?
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得到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其表达式.
评估:
实验仪器或者方法有不太合理的地方吗?
你打算怎样改进的地方?
(2)学生自己设计,用小小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位男同学的质量,你觉得可能吗?
引出例题.让学生在学案上做题目,练习使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测出男同学的质量.用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3、杠杆的分类
教师出示5个杠杆的图片,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教师投影杠杆的分类,明确三种杠杆的特点。
4.动手动脑学物理:
小朋友能把大象翘起来吗?
请你帮他想个办法?
5.畅所欲言谈收获
6.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7.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2.1杠杆
1、杠杆定义:
要素: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定义:
F1
=F2
三、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学情分析
(1)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杠杆是力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2)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喜欢老师的单独说教,更喜欢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杠杆课堂效果分析
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
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
这一环节既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但是,我感觉我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忽视了评价的三重功能:
一是让生知道“对”与“不对”;二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给学生指明研究方向。
《杠杆》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杠杆》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是八年级物理的最后一章。
教材第七、八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第八章各用一节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
教材第九、十章介绍了压强和浮力,从不同程度地渗透了这两个方面或其中一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编排的。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对前面学过的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有所巩固和加深,又可以对其他简单机械以及功和能的学习打下的基础。
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本章其余各节所述的物理规律都是以杠杆平衡条件作为理论依据。
杠杆平衡条件是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起到统领全章的作用。
作为力的应用——杠杆,是一种最简单机械之一,后面介绍的其他简单机械也是由杠杆引出,而复杂机械正是由简单机械所组成,因此把杠杆安排在这一节的位置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讲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内容与下章知识联系密切,学好本章知识就能为学习下章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即便是在科学知识的考察中,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在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剪刀,筷子等物体。
但仅仅是应用,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些物体的特点。
教材先通过生活中一些杠杆的图标,让学生寻求他们的共性,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寻求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过程。
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生活的概念。
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探究精神。
三: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学生对杠杆的定义不难理解,但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有时找不到动力和阻力,有时画不出力臂,尤其是力臂的画法更容易含糊不清,这需要教学开始就做严格标准的画法示范,并用逐步启发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分清“力的作用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等的画法。
通过例题,习题,讲练结合,层层深入。
考点1 杠杆
1.(2015·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2015·厦门中考)用细绳系住厚度不均匀的木板的O处,木板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且上表面保持水平。
如图所示,两玩具车同时从O点附近分别向木板的两端匀速运动,要使木板在此过程始终保持平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两车的质量相等
B.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
C.质量较小的车速度较大
D.两车同时到达木板两端
3.(2015·安徽中考)如图,AB为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拉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________N。
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2015·淮安中考)如图所示,用螺丝刀撬钉子,O为支点,画出动力F的力臂。
5.(2015·莱芜中考)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F2未画出)处于平衡状态。
O为支点,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6.(2014·昆明中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调节平衡时,应该使它在________位置平衡。
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整。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
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______,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3
6
6
3
2
5
5
2
4
2
2
4
3
6
9
2
3
4
2
6
4
4
2
8
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
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________同学。
原因是________同学的结论仅从部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的结论。
(5)下列正在使用中的杠杆:
用镊子取砝码、用扳手拧螺母、用钉锤拔钉子,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
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
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引发和激励,如:
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
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
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好动,是中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
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
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
易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
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
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的精神。
激励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为目标不懈地努力。
总之,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外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12.1《杠杆》课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画杠杆的力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121 杠杆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