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docx
- 文档编号:956160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18KB
苏教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docx
《苏教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2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
(2)
(一)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
“尔何来窃吾所秘?
”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
“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
“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
“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
“此子必蔽吾名。
”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
空中有语:
“卿书感我,而况人乎!
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注释】①旷:
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
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
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
名铄,字茂猗(242-349),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大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⑤祝版:
祭神的木板。
【阅读指津】
王羲之的成功来源于他不懈的努力。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曾巩《墨池记》)更能体现出他的坚持不懈。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书法才能达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境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七岁善书()
(2)窃而读之()
(3)待尔成人,吾授也()(4)不盈期月()
2.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待尔成人,吾授也。
(2)此子必蔽吾名。
3.“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日”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吃语。
C.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原因:
认识:
(二)金壶丹书
景公①游于纪②,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
“食鱼无反③,勿乘弩马④。
”公曰:
“善哉,如若言!
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⑤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晏子对曰:
“不然。
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
勿乘弩马,则无置不肖⑥于侧乎!
”公曰:
“纪有书,何以亡也?
”晏子时曰:
“有以亡也。
婴闻之。
君子有道,悬于闾⑦。
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景公: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
②纪:
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
③反:
同“翻”,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
④驽马:
劣马。
⑤鳋(sāo):
鱼腥味。
⑥不肖:
没有才能的人。
⑦闾:
里巷的大门。
【阅读指津】
同样一句话,齐景公和晏子的理解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两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一个站在享受的角度,一个站在国事的角度。
纪虽有国书,但只放在金壶中而不加宣传执行,导致国家灭亡。
这说明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同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左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乃发视之()
(2)则恶其鳋也(,
(3)毋尽民力乎()(4)何以亡也()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景公游于纪③君子有道,悬于闾③婴闻之④齐之习辞者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
(2)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4.文中景公和晏子对“食鱼无反,勿乘驽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
么?
晏子认为纪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三)大鼠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③阖(hé):
关闭。
③逡(qūn)巡:
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
仅,止。
⑤齕(hé):
咬。
【阅读指津】
本篇先叙事件的因由,简明扼要;继而集中笔力描绘猫鼠搏斗过程,有声有色,动作、气氛都十分真切,强弱之势的互易和狮猫克敌制胜的情状鲜明如画;最后即事评论,点出猫以智胜,而归结到专逞勇力者之无能,起结井然,点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辄被啖食()
(2)适异国来贡狮猫()
(3)众咸谓猫怯()(4)既而鼠跳掷渐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3.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A.釜底抽薪B.走为上计C.欲擒故纵D.调虎离山
4.故事的题目是《大鼠》,你从大鼠的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庄周家贫
庄周①家贫,故往贷②粟于监河侯③。
监河侯曰:
“诺。
我将得邑金④,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⑤焉。
周问之曰:
‘鲋鱼来!
子何为者邪?
’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⑥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
‘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⑦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与⑧,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⑩!
’”
(节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庄周:
即庄子。
②贷:
借。
③监河侯:
小官吏④邑金:
封邑之地的税金。
⑤鲋鱼:
鲫鱼。
⑥波臣:
水族中的一员。
⑦激:
引发。
⑧常与:
经常生活的地方(环境)。
⑨然:
如此,这样。
⑩肆:
市场留易之处,店铺。
【阅读指津】
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但是监河侯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拿到税金之后。
庄子
“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
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转化成一个成语:
涸辙之鲋。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不切实际的好话是毫无用处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庄周忿然作色曰()
(3)周顾视车辙中()(4)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何为者邪?
(2)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3.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许诺将借给他“三百金”,庄周却不高兴。
为什么?
(五)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
“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管仲对曰:
“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
“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布帛:
泛指织物。
②衣裘:
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戮:
侮辱。
【阅读指津】
因为人们对死人进行厚葬,浪费了很多布匹和木材,而且这种浪费是毫无意义的。
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齐桓公就下令禁止厚葬。
这个做法是很好的。
、因为死者已矣,不能够复生,花费再多的东西来厚葬也没有意义,倒不如将这些财物用在国家的发展上。
今天提倡的节约行为正是沿袭中华的美德,也是对全人类做的贡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齐桓公患之()
(2)厚葬之风休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桓公患之。
(2)非名之则利之也。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
“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
4.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六)连处士
连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应山人也。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慕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
“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
“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①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
“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②,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盔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
“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
左右告以处士,盗曰:
“此长者,不可犯也。
”舍之而去。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①赒(zhōu):
救济,接济。
②粜(tiào):
卖出粮食。
【阅读指津】
连处士作为一介平民,为什么能成为应山人教育孩子的榜样?
因为他能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
文章列举了连处士的几个事例,来证明他的这些高尚品格。
文章除了用正面描写表现人物之外,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如:
应山那些鳏寡孤独和贫苦之人的评价和强盗知道他是连处十而不抢劫他。
阅读时,我们要好好体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以处十为法()
(2)此吾资也()
(3,以牛自归()(4)厚遗以遣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长老教其子弟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
B.礼让而温仁舍之而去
C.尝以事之信阳悉散以赒乡里
D.官捕之甚急厚遗以遣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2)岁饥,出谷万斛以祟,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正面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七)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①,领京兆尹②。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
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车收德,奏未及报③,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④,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⑤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
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
内史,官名。
②领京兆尹:
兼京兆尹之职。
③奏来及报:
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
奏,奏请。
报,批示。
④疾恶纠案:
嫉恨坏人,纠查案件。
⑤刑免:
判刑、免官。
【阅读指津】
王猛严肃执法,不避权贵,是国家的重臣,苻坚叹曰:
“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治理国家怎么能没有法,只是统治者没有执法的决心,没有必行之法罢了。
《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而不是“刑不上大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
(2)为百姓患()
(3)已陈尸于市()(4)与邓羌同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2)坚驰使赦之,不及。
3.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苻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
秦王苻坚:
(八)宋濂忠实
(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②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④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
“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⑥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⑦景濂,几误罪言者。
”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
明太祖朱元璋。
②濂:
即宋濂。
③馔(zhuàn):
吃。
④召问:
召见(宋濂)询问。
⑤臧否:
好坏,善恶。
⑥采:
采纳。
⑦微:
如果没有。
【阅读指津】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设有锦衣卫这一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
大臣在外面或者家里有什么动静,他都了如指掌。
宋濂请客,明太祖已暗中派人监视。
当朱元璋问起此事,“濂具以实对”。
忠实是宋濂一贯的人品,在朝堂上,他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直抒己见,最后得到皇上的称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濂具以实对()
(2)间召问群臣臧否()
(3)陛下方开言路()(4)恶可深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因”与例句中“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因呼濂字曰
A.虎因喜(《黔之驴》)B.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C.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D.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诚然,卿不朕欺。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4.选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宋濂忠实的?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九)游黄山记
初四日。
十五里,至汤口。
五里,至汤寺,浴①于汤池。
扶杖②望朱砂庵而登。
十里,上黄泥冈。
向③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④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路旁一歧⑤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复北上,行石罅中。
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⑥,灿若图绣。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浴:
洗澡。
②扶杖:
拄着拐杖。
③向:
先前。
④胁:
山腰。
⑤歧:
岔路。
⑥纷坡:
缤纷。
【阅读指津】
徐霞客游黄山,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进行地理考察。
他写游记,是为了给大自然作真实的写照,因此,选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叙详细。
文中旅游的日期、里程、方向、沿途经过的地点,一一点明,不厌其详。
文章脉络十分清晰,像是为我们画出了一条导游的路线图,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徐霞客的游踪。
这些记叙,都是实地考察的记录,很有科学价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渐渐透出()
(2)俱秀出天半()
(3)乃昔所未至者()(4)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扶杖望朱砂庵而登。
十里,上黄泥冈。
(2)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3.作者先后四次游黄山,为什么认为这次游山“快且愧”?
(十)杨震拒贿
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①,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②。
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邓骘闻而辟③之。
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④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⑤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
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注释】①欧阳《尚书》:
指西汉欧阳生等创立的今文《尚书》欧阳学说。
②礼命:
礼籍和策命,根据礼制和王命确定官员升迁的文书。
③辟(bì):
召,征召。
④累迁:
连连升迁。
⑤茂才:
即秀才。
“举秀才”是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之讳,故称茂才。
【阅读指津】
选文记载了杨震拒绝贿赂的事迹。
文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展示了杨震的高尚风范。
古往今来,权与钱的交易,常在掌权的条件下发生,官场腐败现象便由此产生。
所以,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就越要警惕腐败现象的出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邓骘闻而辟之()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何谓无知()(4)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结合选文,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一)王羲之学书
1.
(1)擅长
(2)偷(3)传授(4)满
2.
(1)等到你长大成人了,我再教你吧。
(2)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掩盖)我的名声的。
3.C
4.原因:
天资聪颖、喜好书法、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等。
认识:
在实际学习中,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正是因为喜欢写字,好学上进,才成为“书圣”的。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逸少。
是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
十二岁看见父亲枕头中有前代的《笔说》,偷来读。
父亲说:
“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
”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
母亲问:
“你看的是用笔法吗?
”父亲看他年龄小,怕他不能领悟,告诉王羲之说:
“等你长大成人了我再教你吧。
”王羲之跪拜说:
“‘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
”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
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
“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
”王策流着眼泪说:
“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掩盖)我的名声的。
”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笔迹渗入木板三分。
(王羲之)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
空中有人语说:
“卿的书法都感动了我,何况世人呢?
我是天台丈人。
”王羲之认为自己的书法超过了钟繇。
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二)金壶丹书
1.
(1)打开
(2)讨厌,厌恶(3)不要(4)因为
2.B(①和②都是介词,“在”;③是代词,“这样的事”,指下文的“君子有道,悬于闾”;④是结构助词,“的”)
3.
(1)不乘坐劣马,是讨厌它走不了远路。
(2)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不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4.第一问:
景公只考虑到自身的享受和需要晏子考虑的则是国家大事。
第二问:
纪虽有国书,但只放在金壶中而不加宣传执行,制定了政策法规而不实施导致其天亡。
【译文】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得到一个金壶,就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纸条上写着:
“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不要乘坐劣马。
”景公说:
“有道理!
就像这样说的!
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因为不喜欢它的腥味;不乘坐劣马,是讨厌它走不了远路。
”晏子回答说:
“不是这样吃鱼只吃一面,不翻过来吃,是让国君不要用尽老百性的力气啊!
不要乘坐劣马,是让国君不要把没有才能的人放在身边使用啊!
二齐景公说:
”既然纪国有这样深刻的治国故言,那它为什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
“有这样的治国咸言也会亡国。
我听说:
君子有治理国家的好策略,一定会公行于天下让人人都知道。
纪国有这样的言语,却藏在金壶里,不亡国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
(三)大鼠
1.
(1)总是
(2)正巧(恰逢)(3)都(全)(4)缓慢(迟缓)
2.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3.C
4.说明有勇无谋必会招致失败的道理(如果单凭匹夫之勇,那就无异于笨拙的大鼠)。
【译文】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种大老鼠和猫一样大,为害很严重。
朝廷向民间征集了很多好猫来捕大老鼠,结果都被大老鼠吃掉了。
正巧,这时候从外国进贡来一只狮猫。
这只狮猫全身毛白如雪。
大家把这只猫抱到有大老鼠的房子里,关上门,然后从门缝里悄悄偷看猫的动静。
狮猫蹲了好久.那大老鼠才从洞穴里探头探脑地出来。
它一见狮猫,就发怒地扑过来。
狮猫躲避开大老鼠,跳到几案上;大老鼠追上来,狮猫又跃到地上,就这样上上下下有上百次。
大家都认为狮猫害怕大老鼠,是个无用的东西。
后来,大老鼠的跳跃渐渐迟慢了下来。
肥大的肚子喘得一鼓一鼓的,蹲在地下稍息。
狮猫见机突然猛扑而下,用爪子抓住大老鼠头顶的毛,张口咬住大老鼠的脖颈,猫鼠在地上咬斗,狮猫鸣呜地吼叫着,大老鼠咬咬地扭动挣扎着。
口人们急忙开门进去看,大老鼠的头已被狮猫咬碎了。
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狮猫是在用智谋。
哎,那种匹夫之勇的粗人,只会怒目按剑,和这只大老鼠有什么不同呢!
(四)庄周家贫
1.
(1)向
(2)气愤的样子(3)环顾,回头看(4)将要
2.
(1)你干什么呢?
(2)你能用一斗(升)水使(让)我活下来吗?
3.监河侯的许诺是说空话,说大话,不能解庄周眼前之困。
(基本意思正确即可)
【译文】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
监河侯答应说:
“行。
我将得到封邑内的租税,得到后借给您三百金,好吗?
”庄周听了后气愤得变了脸色,说:
“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
我问他说:
‘鲋鱼,来吧!
你在干什么呢?
’回答说:
‘我是东海水族的一员。
您能用一斗(升)的水使我活下来吗?
’我说:
‘行。
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引发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
’鲋鱼气愤得变了脸色,说:
‘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升)的水就能活下去。
你竟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
(五)管仲破厚葬
1.
(1)担心
(2)停止
2.
(1)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
(2)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句首语气间,无义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译文】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术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
齐桓公为这件事而担忧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
“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
”管仲回答说:
“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
“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六)连处士
1.
(1)标准,规范
(2)资产,钱财(3)归还,还给(4)送走,打发
2.D(A项分别是“那,那些”和“他的”;B项分别是“表并列的连词,不译”和“表承接的连词,就”;C项分别是“因为”和“用来,来”;D项都是代词,指窃牛者)
3.
(1)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
(2)有一年闹饥荒,他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
4.通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善好施、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
【译文】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是应山人。
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
说:
“做人像连公那样,就足够了!
”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
“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
”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他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
“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
”有一年闹饥荒,他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文言文 苏教版 学年 第一 学期 初二 语文期末 复习 专题 课外 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