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计划.docx
- 文档编号:956021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6KB
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计划.docx
《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计划
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工业立市”和“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投入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着力打造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家,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二)主要目标
到年,企业创新精神、自主创新能力和吸纳国内外科技资源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70%以上,建成科技创新型企业XXX户,其中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XXX户(超XXX亿元XXX户,超XXX亿元XXX户,超XXX亿元1户)。
构筑企业创新平台,建立和完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XXX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X家,其中1家进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进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和完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XX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以上。
把建设成为全国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园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重点任务
根据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市场前景,集聚创新资源,重点发展汽车与工程机械制造业等8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点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完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群,在核心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争取进入全国乃至世界产业前沿。
同时在语音技术等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领域中选择一批有核心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打造4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1.做大做强八大支柱产业
(1)汽车与工程机械制造业。
以汽车及总成的制造装配工艺及总成关键生产装备及生产线的开发、机器人联线技术、汽车试验装备开发、燃料电池及混合式节能环保城市客车关键技术与产业化、乘用车用节能环保型动力总成研发、新型齿轮及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无级变速电液控制阀的研发、工程机械关键技术的研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重点,着力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整车与零部件协调配套、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汽车研发制造体系。
(2)装备制造业。
大力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巩固合力叉车、日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产品在全国领先地位,开发生产装载机、煤矿挖掘机、起重机等系列工程机械。
加快发展输变电设备、大型液压机、大型潜水泵、大型水泥专用设备和石化成套设备等特色优势产品,支持企业建设大型装备加工中心。
开发太阳能发电、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发电及节能设备,数控机床、智能仪表、模具等精密设备,激光加工技术与设备等。
(3)化工及橡胶轮胎制造业。
以全钢子午胎及上游配套产品、日用化工产品、合成氨、离子膜烧碱、复、草甘膦、吡咯烷酮、有机硅等优势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新型化工产品的关键技术开发为突破口,延长加工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
(4)新材料制造业。
以木塑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纳米碳酸钙改性大口径聚乙烯管材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性能纳米陶瓷粉体规模化生产控制技术研究、新型橡塑功能材料制品研制技术、高档磁性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研究与产业化。
(5)家用电器制造业。
以嵌入式技术在家电产品中应用研究、智能信息家电关键技术研究、超级节能冰箱的研发、新型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重点,重点发展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争取早日建成国内外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
(6)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
以下一代互联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电子产品研发、新型电子元器件及IC设计、基于SOA架构的ERP软件、3G移动网络规划及集中监控系统、道边机动车尾气监测仪、嵌入式操作系统、信息安全产品的开发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重点,加快产业化进程,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
(7)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
推进现代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行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生物技术新药;运用创新中医中药理论,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创新药;开发化学性质稳定、生产工艺易于推广的创新型小分子化学药;开发具有市场前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化工生物技术和产品;提高药物制剂技术,开发新型释药系统。
(8)农副产品加工业。
以名优绿茶清洁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生物质能源和材料专用玉米产业化技术研究、万吨级仁果类休闲食品原料多元复合保鲜贮藏技术及产业化、生鲜冷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重点,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完善产品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提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水平,构建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区域性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中心。
2.打造四大新兴产业集群
(1)语音技术产业集群。
重点围绕语音合成技术研究、语音识别技术研究、口语评测及语言学习技术研究、语言文本处理技术研究、音色转化技术研究、语音及语言的数据挖掘算法及数据挖掘技术、语音平台及芯片产品开发、口语评测及语言学习产品开发、语音行业应用系统开发与产业化等。
(2)公共安全产业集群。
重点围绕城市内工业社区火灾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食品安全检测重大装备研究与开发、污泥厌氧处理技术开发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开发与产业化、大面积非水溶性有机污染物应急处理技术与新材料研究、开放式数字城市公共安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研究等。
(3)智能交通产业集群。
重点围绕城市道路与公路交通信息采集与诱导系统、新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开发与产业化、嵌入式道路交通信息装备开发与产业化、系列化车载智能信息终端开发与产业化、交通信息增值服务研发、复合路网型驾驶自动考评系统开发与产业化、企业铁路运输管理、监控与调度综合系统开发与产业化等。
(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集群。
重点围绕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中试开发、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站研发、大型光伏发电并网控制系统、MW级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及控制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机并网变流器、电网中压系统过电压及过电流防护技术开发和应用、电动车辆先进铅蓄动力电池、环境污染物能源化研究、生物质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制造等。
二、保障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创新条件与环境
1.搭建平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中、下游的对接与整合。
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加强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建立软件技术服务平台、汽车及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平台、新材料研发与服务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与服务平台、农产品深加工中试与孵化平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
2.强化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
围绕优势产业和技术领域,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园等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满足创新创业需求的孵化器网络。
建设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软件、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一批专业性孵化器。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权交易、信息交流、人才流动和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壮大经纪人队伍。
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建设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企业的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检索平台和科技数据信息平台等,把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服务示范基地。
3.激活源头,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引导高校院所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调整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加强面向企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以各类高校院所及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等为依托,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支撑,加快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
推进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重点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优势学科领域和创新人才。
采取团队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各类创新人才。
推进引资引智,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
在社会、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层面,形成良好的人才结构体系,构筑一流的人才培养高地。
4.深化改革,建设一流的城市创新生态。
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推进管理创新,灵活运用政策杠杆弥补企业创新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不足,降低创新成本。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研发任务。
加强区域互动和国际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全方位、多层次支持各类企业、各类创新要素的发展,构建完整的创新链,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
5.营造氛围,大力培育创新文化。
在全社会培植竞争、择优、公平的价值观,形成敢于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的创新理念,塑造“创新精神”。
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创建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促进技术创新的组织体制。
引导和激励企业家和广大职工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企业技术创新建功立业。
深入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普工作,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科学素养。
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倡导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弘扬先进文化。
(二)分类服务引导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1.针对初创型企业,实施创新源泉整合行动。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面向初创企业的全方位、多元化、专业化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各类创新资源的整合和输入机制,加快初创型企业的孵化、培育。
尝试委托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托管政府孵化器,引导和推进孵化器管理与风险投资相结合,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和个性化的管理服务。
2.针对成长型企业,实施创新优势提升行动。
加强科技“小巨人”的培育。
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园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和成长。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不断壮大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规模。
鼓励行业自行组建或科研机构转制建立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作为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技术依托。
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集聚战略,通过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推动资产集聚,加快成长型企业发展步伐,培育若干个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3.针对成熟型企业,实施创新产业聚集行动。
引导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具备一定产业优势的领域和区域流动,通过重点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以重点产业和主导产品延伸产业链,大力进行配套招商,促使向上下游延伸,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完善产业供需和协作链,形成新的产业集聚。
(三)用足用活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政策
1.全面落实各类促进创新的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国家、省、市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各县(区)、各部门要全面细化和落实科技发展规划,把已有的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对培育创新型企业倾斜支持,充分激活社会各方面创新、创业的活力,推动本计划实施。
2.鼓励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通过提供财政担保、补贴等形式,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
发展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功能,探索建立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
健全发展担保市场,设立再担保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担保市场,逐步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担保形式、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
争取在高新区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建设试点,积极引进证券、期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聚集发展。
支持组建科技发展银行。
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融资、上市。
充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专项软贷款作用,扶持企业科技创新项目。
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各类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引导创新风险资本投向列入本计划的初创型企业。
3.加强财税支持引导。
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设立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专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用于支持科技创新。
加大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对支持企业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补贴。
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支持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企业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
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扶持作用,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
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实行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逐步扩大到区外。
4.强化评估和考核。
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考核评估工作,有效运用“考核”杠杆促进各方面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和倾斜支持。
建立以市为主体、中央省市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依托“部际协调小组”协调机制和“省部会商”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引导和培育,形成长效推进机制。
把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工作纳入市各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内容中,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该计划,市直各有关部门应将此计划纳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各部门要协调联动,统筹安排,确保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企业 培育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