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课.docx
- 文档编号:955528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8.77KB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课.docx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课
第一单元空气:
1.找空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教学难点:
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
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揭示谜底:
空气。
以此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
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
杯子中有空气吗?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4)交流实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
杯子中也有空气。
3、交流实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
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
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板书设计:
《找空气》
空气是宝贵的。
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第一单元空气:
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教学准备:
塑料袋,气球,烧杯,扇子,粉笔,报纸,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揭示谜底:
空气。
师:
关于空气,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二、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
空气有什么特点?
(1)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
(3)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
(4)分组实验:
观察空气的颜色、气味、流动性等特点。
(5)汇报交流。
2、实验探究:
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4)交流实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
三、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
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引导学生课下找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满空气,进行观察比较。
板书设计:
《认识空气》
空气: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能流动透明气体
第一单元空气:
3.纸风车
第一单元空气:
3.纸风车
教学目标:
1、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2、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习。
4、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重点:
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彩纸、小木棒、安全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几个制作好的纸风车。
师:
谁玩过纸风车?
喜欢纸风车吗?
你们会做吗?
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纸风车?
二、活动过程。
1、做个纸风车。
(1)指导学生看制作流程图。
(2)指导学生根据图示的方法制作纸风车。
(3)评价学生的作品。
2、让纸风车转起来。
(1)学生自由玩纸风车。
(2)了解玩法。
(3)按照教科书中的玩法让纸风车转起来。
(4)学生讨论交流其他玩法。
3、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
(1)提出活动主题。
(2)小组内观察谁的纸风车转得最快,并分析原因。
(3)互相观察纸风车,提出改进方法。
(4)改进自己的纸风车。
(5)交流让纸风车转得更快的方法,并试一试。
(6)总结让纸风车转得更快的方法。
三、拓展活动。
提出观察主题:
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
让学生了解风车的用途。
通过观察教材上的压底图,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等贴在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纸风车》
注意安全
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
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
4.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1、教师提问:
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动物?
教师知道学生自主思考、回顾。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解的动物。
3、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手册中把认识的动物勾画出来。
4、教师指导学生看一看图中的动物,说一说动物的特征。
例如:
燕子明显的特征是尾巴像一把剪刀,熊猫的毛是黑白两色的等。
5、教师通过法律条文让让学生意识到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2、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动物生活在哪里,并在活动手册中勾画。
三、它们有哪些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绵阳和山羊的外形特征,找出它们的不同,并在活动手册中把不同点圈出来。
板书设计:
《常见的动物》
蝴蝶燕子金鱼大熊猫……都是动物动物属于生物
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
5.动物的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4、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教学准备:
动物吃的相关食物。
教学过程:
一、蚂蚁喜欢吃什么?
1、教师出示蚂蚁和几种食物,提出问题:
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
2、学生预测蚂蚁的反应。
3、教师小结:
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明确预测的含义。
4、进行实验,组内探究。
5、组间展示,验证猜测。
6、教师总结:
蚂蚁会对食物做出反应。
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1、教师指导学生预测给鱼喂食、敲击鱼缸时鱼的反应。
2、学生实验,组内探究。
3、组间展示,验证预测。
4、教师总结:
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
三、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蚂蚁、燕子、鱼等动物在下雨前的反应。
板书设计:
《动物的反应》
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
做出反应:
食物气味声音
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
6.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1、教师让学生观察动物,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动物的运动方式。
2、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动物的运动。
3、全班展示。
4、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指导学生寻找周围其他动物的运动方式。
5、教师总结:
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
1、教师提出问题:
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
2、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用圆圈画出动物的运动部位。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动物的运动部位,适时拓展“腹足”、“鳍”等特殊的运动器官。
4、找一找周围其他动物的运动器官。
5、教师总结:
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三、动物运动会。
1、教师提出问题:
想一想,这3种动物谁跑得快。
提问后让学生发表意见。
2、教师出示动物运动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快慢,掌握排序技能。
3、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式排序。
4、教师小结:
不同的动物运动快慢可能不同。
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
1、学生交流猴子和青蛙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2、学生说一说其他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3、教师小结:
同一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
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
四肢、翅膀等。
同一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在排序。
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
7.小动物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小动物和它们妈妈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谁是小鸡的妈妈?
1、教师出示小鸡、鸭子、鹅、母鸡、公鸡的图片,让学生帮助小鸡找妈妈。
2、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小鸡和妈妈的外形相似的地方。
3、教师指导学生在班内展示小鸡和妈妈的相似特征。
4、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其他证据。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纠正学生的知识性错误。
5、教师总结:
有些动物通过下蛋的方式繁殖后代,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二、它们的妈妈是谁?
1、教师指导学生从熟悉的小羊和小鸵鸟入手,让学生寻找它们的妈妈。
2、教师播放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3、教师介绍小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蝉、蚕也属于变态发育。
4、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发育过程类似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补充其他变态发育的小动物。
三、找一找,哪个是动物爸爸,哪个是动物妈妈。
1、教师指导学生辨认图中的雌性、雄性孔雀和鸳鸯。
2、教师出示其他几组雌性和雄性动物,让学生观察和寻找不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动物找妈妈》小鸡鸭子鹅母鸡公鸡雌性雄性
第三单元常见的材料:
8.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
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
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
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
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
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一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