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学生的.docx
- 文档编号:955085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80KB
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学生的.docx
《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学生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学生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学生的
多项选择题(共74个)
绪论:
(共5个)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是(AD)
A.唯物史观的创立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ABCD)。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D.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共18个)
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
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
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
(ABD)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5.联系的特点有:
(ABD)
A.客观性B.多样性C.斗争性D.普遍性
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D)。
A.“一分为二”B.“合而为一”
C.“有无相生”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古语说: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灭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D)。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可能会转化为现实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B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9.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 AD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
(ABCD)
A.原因和结果B.必然性和偶然性
C.可能性和现实性D.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
11.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1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ABCD)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
B.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D.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13.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5.下列各项命题中,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AC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CD)。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D.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BCD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18.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BC)。
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D.消极被动性
第二章(共16个)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为(ABCD)。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2.下列各项中,能够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BC)。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C)。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4.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ABCD)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5.2003年4月15日新华社报道: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这一科学成就的取得表明(BD)。
A.人类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认识的本质
B.人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C.正确认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6.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ABD)。
A.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拥有合于实际的感性材料
C.用科学技术手段搜集、整理感性材料
D.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分析、概括感性材料
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8.任何真理都是(AB)。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D.正确和错误的统一
9.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ABC)。
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
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
10.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1.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ABD)。
A.感觉B.知觉
C.概念D.表象
1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BD)。
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D.可知论
13.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CD)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
C.一切要从实际出发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4.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AB)决定的。
A.真理的本性B.实践的特点
C.真理的内容D.实践的形式
15.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D)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16.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BCD)。
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
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C.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
D.实践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
第三章(共14个)
1.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ABC)。
A.劳动者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BCD)。
A.不受社会条件制约的B.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4.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BC)。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5.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要素有(ABCD)。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
C.革命和改革 D.社会基本矛盾
6.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7.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B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8.人民群众(ABCD)。
A.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B.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多数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
D.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ABCD)。
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10.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AC)。
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D.国家政权
1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ABD)。
A.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C.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
1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ABD)。
A.“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B.“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D.“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14.“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BCD)。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
第四章(共11个)
1.商品价值量是(CD)。
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B)
A.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自然经济的出现
3.商品价值是(ABCD)。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ACD)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关系
D.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B)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6.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职能形式有(ACD)
A.货币资本B.商业资本
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ABCD)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ABD)
A.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C.出现了销售新鲜空气的商贩D.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9.价值形式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ABCD)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
1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BC)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力具有价值
1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B )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共3个)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指( AB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ABCD )
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国际化
C.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3.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ABCD)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C.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D.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第六章(共4个)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飞跃是(BC)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C.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D.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C)
A.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CD)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BCD)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第七章(共3个)
1.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包括:
(ACD)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共产主义社会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ABCD)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3.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BD)
A.共产主义渺茫论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多选题答案
第五章:
(3个)(答案:
1.AB2.ABCD3.ABCD)
第六章:
(4个)(答案:
1.BC2.AC3.CD4.ABCD)
第七章:
(3个)(答案:
1.ACD2.ABCD3.B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项 选择题 答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