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54729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52.15KB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教案.docx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Juaney
知识点讲授
(1)重温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例1.
(1)
(2)
易错注意点:
去分母时记得将分子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括号。
(2)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a、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b、列方程的实质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量。
单位统一
c、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d、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关键是审题,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相等关系。
①路程=时间
速度
②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③顺水航速=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水航速=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④利润=售出价—成本价,利润率=利润/成本价
100%
⑤如果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则这个两位数是:
10a+b
题型归类:
A、行程问题
B、工程问题
C.比例分配问题
D.数字问题
E、利润率问题
F.和、差、倍的关系
G等积变形问题:
H、劳力调配问题
小结
在小学,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还是比较久的,量也比较大,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对其题型进行统一分类,这样就导致很多需要记忆的东西,而学生一旦记不住就无法理解了。
怎样引导学生由记忆性思维转化为理解性思维,这是本次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需要通过题型的分类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这样对于其他应用题也能游刃有余了。
课堂练习
A、行程问题
[解题指导]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1)相遇问题;
2)追及问题;常见的还有:
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3)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甲、乙两物体的时间关系或所走的路程关系,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并且还常常借助画草图来分析,理解行程问题。
1、(相向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28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千米,问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2.某汽车和电动车从相距29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汽车的速度比电动车速度的6倍还多15千米,半小时后相遇。
求两车的速度。
3.(同向追击)
甲车在早上5时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由A地向B地行驶,6时30
分乙车才开始出发,结果在9时30分时乙车追上了甲车,问乙车的速度是多?
4.(先同向后相向)
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前进,突然,1号人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
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少时间?
5.(环形跑道上的相遇)
400m的环形跑道,男生每分钟跑320米,女生每分钟跑280米,男女生同时同地同向出发,t分钟首次相遇,则t为多少?
(注:
环形跑道,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
6.(船在水中的航行)
一轮船航行于两个码头之间,逆水需10小时,顺水需6小时。
已知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12千米,求水流速度。
B.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经常在题目中未给出工作总量时,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
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乙先独做几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独做,先后共话12天完成,问乙做了几天?
8.解放军战士在一次施工中,要运回75吨砂子,现出动大、小两种汽车17辆,大小汽车每辆各运砂5吨/次、3吨/次,这些砂子正好一次运完,问大、小汽车各几辆?
C.比例分配问题
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
设其中一份为x,利用已知的比,写出相应的代数式。
常用等量关系:
各部分之和=总量。
9.甲、乙、丙三辆卡车所运货物的吨数比是6:
7:
4.5,已知甲车比丙车多运货物12吨,则三辆卡车共运货物多少吨。
10.若三个数的和是144,这三个数的比是2:
3:
7,则这三个数分别是什么?
D.数字问题
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
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0≤b≤9,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
100a+10b+c。
11.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
,
,
,
,
,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
,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1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11,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就比原数大63,求原来的两位数。
13.四个连续的奇数的和为32,这四个数分别是什么?
E利润率问题
14.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是多少?
15..某种品牌电风扇的标价为165元,若降价以九折出售,仍可获利10%(相对于成本价),那么该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
F.和、差、倍的关系
这类问题主要应搞清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关键词语。
(1)倍数关系:
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
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16.一个矩形的周长是16cm,长比宽多2cm,那么长是()
A.5cmB.7cmC.9cmD.10cm
17.数x的43%比它的一半还少7,则列出求x的方程是()
A.
B.
C.
D.
18、小强比他叔叔小30岁,而两年前,小强的年龄是他叔叔的
,求小强叔叔今年的年龄。
19、两个村共有834人,甲村的人数比乙村的人数的一半还少111人,两村各有多少人?
20、用一根长80m的绳子围出一个矩形,使它的宽是长的
,长和宽各应是多少?
G等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
常用等量关系为:
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例21、现有直径为0.8米的圆柱形钢坯30米,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多少根?
H、劳力调配问题: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例22、有两个工程队,甲队有285人,乙队有183人,若要求乙队人数是甲队人数的,应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
例23、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有188人和138人,现需要从两队抽出116人组成第三个队,并使甲、乙两队剩余人数之比为2:
1,问应从甲、乙两队各抽出多少人?
例24、李明今年8岁,父亲是32岁,问几年以后父亲的年龄为李明的3倍。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张家口市新区中学李楠
2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整体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
灵活地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
“整式的加减”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加减”的基础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贯穿于本章的始终,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继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延续,更是整式混合运算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具备了学习本章所必需的基本运算技能。
在上节课中,又学习了整式的概念,通过类比他们会产生“整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运算,如果有的话该怎样进行”等问题,此时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进一步系统化地学好本章内容非常有利。
活动经验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归纳、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进一步培养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提高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法
教师利用游戏或根据情况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再利用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法则验证自己的发现,从而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1.整式包括()和()
一、复习回顾
2.单项式
A.和B.和C.和abc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利用教材提供的两个数字游戏,使学生通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巩固以前学习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回答两个游戏中所提的问题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其中第2题游戏步骤写成框图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体会程序、算法的思想。
活动1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两组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
这两个数的和有什么规律?
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
请用整式表示上面的过程。
活动2
再写两组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
这两个数的差有什么规律?
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
设这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交换百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的新数为100c+10b+a.
则(100a+10b+c)-(100c+10b+a)
=100a+10b+c-100c-10b-a
=(100a-a)+(10b-10b)+(c-100c)
=99a-99c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设计说明:
通过上面的两个数字游戏,学生实际上已经经历了整式加减运算的两个步骤,即要引导学生独立总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又要训练学生会按照法则规范地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活动1探索并总结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1)问题: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了整式的什么运算?
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以情境2为例)
(2)法则:
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活动2运用法则规范解题
1.求2x2-3x+1与-3x2+5x-7的和
四、巩固提高,熟练技能
设计说明:
对本节的法则进行巩固练习
1、计算
(1)(4k2+7k)+(-k2+3k-1)
(2)求5y+3x-15z2与12y+7x+z2的差
2.化简求值:
4y2-(x2+y)+(x2-4y2),其中x=-28,y=18
3.
五、迁移应用,深化提高
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为a-2,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的3倍多2,百
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少3.
(1)试用多项式表示这个三位数;
(2)当a=3时,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六、积累与总结
1.知识梳理
(1)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2)数学思想——由特殊到一般
2.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本课时先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总结出整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然后解决单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完成的整式加减的运算。
在求整式的和或差时,应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计算,列式时注意要把每个多项式看作整体用括号括起来,以防出错。
去括号时,一定严格按照去括号法则进行,准确判断括号内的各项是变号还是不变号。
合并同类项是最后一步,要做到找对同类项,结果没有同类项可以合并。
设计说明:
巩固本节所学,熟练技能,提高能力。
教师根据作业情况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布置作业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元一次方程 应用题 归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