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docx
- 文档编号:953889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85KB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docx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黎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l.目标性。
判断总是有其特定的目标指向。
一般来说。
会计人员除了希望判断私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对条件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
2.主观性。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不同的打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有时很难有一一个客观标准,只能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
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优选,面临着可靠性与柏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
4.受制约性。
会计职业判断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对主观,它受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如法规、政策、目标、国情和技术水平等;②受制于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理论框架;③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表现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
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设、揭示时需要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也有矛盾。
如可雄性与相关性否则之间。
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不、一致性原则之间就时有冲突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选择的“度”应该多大,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会计人员的判断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
2.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这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之间本无绝对的孰优孰劣,现行制度也缺乏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花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会计信息能望其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3.会计估计。
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未来事项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的需要估计的项目有:
坏账、或有损失、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等等。
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设,才能便会计信息实地反映,其确认、计量、揭示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
4.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那些预期可能对进行经济决策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单独反映或重点说明;对于不太重要的经济事项,可以在会计记录或报表上予以简化或省略。
由于我国会计准则未对重要性作出明确的定义,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事项,判断其重要性的标准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经济环境、业务性质等等而不同。
因此,对于一项经济事项是否重要。
是否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构成影响,应否单独揭示,应视其自身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
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
因此,为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认改变过去按图市机的旧习。
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会计工作的变化及辆要。
2.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的力度。
会计理论界私有关邵门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屡讨论,同时组织并且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
上注重自以会计信息失真为突出现象的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犹如一个无底的黑洞,吞噬着会计人员规范的职业行为。
面对我国目前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现状,作者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如何重塑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切实的策略。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又为社会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养分。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是指会计职业规范的缺乏或者丧失。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被否定或遇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权威失落。
近年来,会计界议论较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
事实表明,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
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具体表现
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
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
某事业单位女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是建国以来某省最大的一宗经济案件,媒体报导时冠以“惊天大案”,许某已被判处死刑。
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仅三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200多万元。
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论丧,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
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
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增强问题的说服力,我们对1200名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
被调查的会计人员均具有级专业技术以上任职资格;所在单位的性质和类型有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务结构上,有一般会计人员,也有科、处长及以上职务的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
由于被调查人均是在岗会计人员的回答,所以,我们认为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查结果表明
第一、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
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会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是要在坚持原则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之间矛盾的任何一方,作出取舍两难的选择。
有%甚或
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我国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虽然在经济工作中也出现过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但在总体上社会风气是健康的。
五十年代浮夸风和“文化大革命”中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思潮的影响在延续,遇到市场经济环境,又迅速膨胀,使会计信息服从所谓的“政治”需要,会计人员无力阻拦,随波逐流,表现出职业道德的滑坡。
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
如物质利益原则就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是物质利益原则也表现出其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所以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
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帐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帐,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
反映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失范。
3.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上述这些规定中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但是都还没有将这些内容明确为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1996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机,第一个突破的是199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以一节的篇幅,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规章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
第二个突破是遵守会计职业要求,第一次写进了根本大法,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
”这些虽然都表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逐步发展进程,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另外在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对不讲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处置太轻,25%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处置。
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我国1993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又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
正像有的会计人员面对弄虚作假的授意、指使、强令而承认自己行为有失职业道德时所说,法律都管不了的事,我们的道德更无能为力了。
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会计人员在单位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也就带来其职业道德作用上的从属性。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具有从属性特点,较缺乏独立性品格。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做作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任免、奖惩、升迁,均依靠其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
在过去,赋予会计人员“双重身份”,使他们既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又是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并不完全决定于单位负责人,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约束,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适应的,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中,这种“双重身份”就行不能了,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
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
这种从属性往往不以侍人员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且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而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做到这种程度。
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
在调查中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占%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没有遇到授意、指使、强令,他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
何况点其中%的会计人员是被近操作,就更是在职权范围之外,力不能及的行为了。
这种情况,严格地讲,虽也表现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欠,但根源是比会计人员握有更大权力的具有弄虚作假主观故意的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水平所造成的。
如国内闻名的“琼民源”案,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中虚构利润亿元,就是在“琼民源”董事长马玉和的直接指使和策划下作出的。
为此,马玉和因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会计人员表现出的不良职业道德,正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
侍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会计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又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反映了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
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
在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
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在调查中至今有%的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伙不存在和不知在哪规定。
三、走出黑洞,重塑会计职业道德
所有这些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使得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会计工作秩序将在一个时期内处于新旧两种道德观念的磨擦、冲突甚至对立之中,从而产生会计工作秩序的失序和不稳定的过渡状态。
如果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不给予高度重视,而任其肆意蔓延,必将导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危及我国经济改革目标的实现。
因此,重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
现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仅提出在重塑中主要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确立会计职业道德重塑的指导思想会计职业道德重塑的指导思想
会计职业道德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
一方面,它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思想和行为,提出一些道德准则来矫正和规范,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例如,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来矫正、规范弄虚作假、不公正对待利益各方、为他人所左右。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独立、自主、具有平等权力的经济实体,这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政府附属物的企业有本质的区别,其目标是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能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尊重企业的正当利益、合理选择和发展能力。
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考虑这些方面要求。
2.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目标相适应
传统的企业会计目标主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经济数据,由此出现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受国家这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
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已经有包括国家在内的股东、债权人的需求,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考虑兼顾各方利益的问题,以较好地实现会计目标。
3.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要与会计管理体制相适应
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单一模式的,从而容易制定与其相适应的会计职业规范。
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呈多元,如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财务总监制和代理记帐制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能适应多元化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需要。
在会计制度管理体制方面,由传统体制下管得过死、过细,转变为管住基本的、重要的,给企业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把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高度概括地写进了法律条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应借此东风,深入地探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真正发挥会计职业道德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具体的,该体系中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和主导,是规范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规范体系其他层次的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会计职业活动的范围内,调整和处理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和总体要求,它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行为指南具有统帅和根本指导意义。
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规范体系的中心和主干部分,是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并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指南具有指导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指南是依据基本规范的要求,针对具体的会计职业行为所提出的具体做法和具体要求,行为指南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规范体系中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体说明。
社会利益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是调节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会计职业关系的手段。
会计职业关系是一般社会经济关系在会计职业或行业方面的特定表现,这里的会计职业关系包括了会计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会计职业之间和会计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最敏感、最突出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会计职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尤为突出。
那么在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上,应把握什么样的根本原则,会计目标导向起决定作用。
从会计目标出发,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质上就是社会利益。
体现社会利益的会计目标是会计活动和会计工作的指引方向,而会计职业道德是维护会计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会利益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
社会利益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在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时,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这里所讲的社会利益是指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决不包含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小团体利益,广义上的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其实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小团体利益都隐含着纯粹的个人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
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一些会计人员之所以无所顾忌,在于他们总觉得其行为不是为个人利益而是为本单位利益。
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我们在强调社会利益高于小团体利益的同时,并不否定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合理存在,社会利益原则要求人们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把社会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得到较高程度的统一。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客观公正、依法办事都是社会利益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2.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为了实现会计目标,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追求会计信息符合质量要求是必然的,因此讲求会计信息质量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原则。
会计中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由诸多标准组成,可以高度概括为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职业活动的核心就是通过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来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会计职业道德就应以追求会计信息质量为根本原则,不断调整和纠正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种种会计行为,来维系会计职业活动中的职业关系和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准则都是讲求会计信息质量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3.职业谨慎原则
职业谨慎原则是指职业会计师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具有严谨的精神和保持慎重的态度。
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业风险,人们对于会计职业活动中可能的和现实的职业风险应给予充分的、合理的关注,要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要保持细心工作、谨慎小心的精神状态。
对自己所做的各项工作和职业判断进行自我审查,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职业谨慎原则是调节和处理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职业关系的根本准则。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职业胜任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廉洁自律、保守秘密、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等,都是职业谨慎原则的具体体现。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
针对以往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奖惩机制。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近期相对容易做到,但权威性稍差。
然后待条件成熟时,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协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
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措施力素质的提高。
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切入点,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应注意对理论的思考,保持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大胆探球,努力实践,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职业道德 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