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53873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82KB
汕尾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汕尾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尾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尾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汕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士本是战士,是贵族阶级中的最末一个等级,而战国以后,它已经与农、工、商并列了。
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贵族的没落B.经济的发展
C.社会的变动D.等级被破坏
2.汉初立法规定,王国二千石官,均由朝廷代置;二千石以下官,始由王国自置。
景帝以后又定制四百石以上官吏由朝廷任免。
这从侧面说明了
A.王国实力增强B.中央集权加强
C.地方官制改变D.推恩令正实施
3.唐政府动员全国力量,主持编撰了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
如我国第一部药典《唐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
这说明当时政府致力于
A.法律的创新B.制度的规范
C.人民的健康D.国力的增强
4.据统计,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的近5.7万部书中,活字本约340部,平均计算,活字本在中国古籍中仅占1%左右,而且这1%中大多数是大部头书。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技术的先进程度B.成本的现实考量
C.民众的喜好趋向D.政府的支持态度
5.明朝后期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其日记记载:
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
这些一般都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地方出售的。
由此可见当时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江南畜牧业发展快
C.区域分工相当明显D.国内长途贩运发达
6.据学者研究,严复号称是国内最懂西学之人,归国之后,官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却一直要为一个举人的名义,在福建和京师两地奔波,参加考试。
直到科举被废,也没有考上。
这主要可以用来说明
A.近代化历程的艰难B.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C.西学与中学差异大D.教习职位的地位低
7.陈独秀在《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发表的《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说:
“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
”陈独秀旨在说明
A.民主共和的艰难B.帝制观念的顽强
C.思想洗礼的必要D.改造青年的憧憬
8.据《蒋介石日记》记载,蒋介石赴苏考察期间的1923年10月至11月,所读的书籍分别有《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群众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并感慨:
“甚矣!
马克思学说之深奥也。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蒋介石思想的剧变B.国民党寻求新出路
C.国民革命如火如荼D.社会思潮此起彼伏
9.表1是“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数据对比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
表1:
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数据对比统计表
中国
日本
兵力人数
正规军
16.5万
1.5万
非正规军
4万
1万
武器装备
飞机
262架
4架
火炮
3000门
30门
轻武器
12万支
1万支
A.中国优势明显B.日本自不量力
C.中日实力悬殊D.中国处置失当
10.表2是建国后不久,我国石油进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
表2:
石油进出口统计表(单位:
百万吨)
年份
出口量
净进口量
进口依存度
1949
0
0.134
54.17%
1953
0
0.834
57.28%
1956
0
1.733
59.84%
1959
0.019
3.056
45.01
1962
0.042
1.937
25.21
1965
0.232
0.008
0.07%
A.成为了石油产能大国B.摆脱了对外经济依赖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D.基本实现了石油自给
11.1972年11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关于同意中国意见的决议。
决议规定,香港澳门不属于殖民地范畴,港澳问题属于中国主权问题,联合国和他国无权干涉,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应由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交涉谈判解决。
联合国的这一决议
A.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升B.成为了解决港澳问题的法理依据
C.意味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说明民族独立事业得到广泛支持
12.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轮流担任公职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时对相当多的公职人员任职实行相对公平的抽签制或抓阄制,但这令很多雅典人叫苦不迭,特别是穷人、家庭负担重的人。
这表明
A.提供任职津贴的必要性B.增强集体意识的紧迫性
C.实行精英政治的可能性D.废除民主制度的可行性
13.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写道:
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后来在1660年,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这意味着当时英国
A.民众情绪多变B.传统力量强大
C.法制意识淡薄D.议会至上确立
14.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农业调整法》失效。
国会随即通过《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发》,以加强对农业的补贴。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
A.政府干预的加强B.部门之间的制衡
C.权力运行的默契D.产业结构的调整
15.据学者统计,苏俄1921至1922年度的实物税额与上年度收集额相比,粮食减少43.3%,油料作物减少50%,肉类减少74.5%。
据此可知
A.农民生活实现富足B.农业生产快速恢复
C.农民负担明显减轻D.集体农庄制度优越
16.据学者估算,世界无书面形式的口头语言的数量从1500年的一万四千五百种左右减少到了2000年的不足七千种。
一些语言学家预测,按照目前这种速度减少下去,到21世纪末,50%—90%的现存语言将会消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语言多样性受到冲击B.语言优胜劣汰的产物
C.口语书面化势在必行D.语言单一化趋势明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运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都的开封,有几条水路:
绕西北而过的黄河、下东南而去的汴河、出西南的惠民河及接东北的广济河,这几条河唐代便有,只不过因社会纷乱淤塞了,经宋初疏浚和开凿后,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
惠民河主要输送河南、淮北各府州向京师提供的粮食。
广济河主要输送京东一带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黄河主要输送来自陕西诸州的物资。
而全国最富庶的东南六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淮南路、荆湖南、北路)的漕粮百货,均由汴河运往京师,数目以百万石计,而其他几条仅以十万石计。
所以宋人把汴河看作国家的生命线,即使是皇帝,也不敢懈怠。
因为汴河的水是从黄河分流出来的,难免使汴河淤积。
为了保证汴河拥有一定的水量,就必须常常疏浚,宋初是每年一次,而后是三五年一次,到最后竟然有20年没有疏浚。
后宋人几经改革,最后采用了堵上黄河来水口,导引汴口附近的洛水入河的方法,才暂时解决了汴河水浊的问题。
——摘编自邹逸麟《运河承载的帝国》
材料二:
晚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逐渐衰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多处淤塞,许多地段已不能通航,运行了2000多年的漕运也成为历史记忆。
——摘编自胡梦飞《辉煌与没落明清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运河漕运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晚清京杭运河漕运衰败的原因。
(6分)
18.(14分)园林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私家园林主要是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连,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的园林。
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
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的场所。
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
——摘编自祝建华主编《中外园林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的平面是严整对称的,庭园轴线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或分主、次轴,甚至还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区域平行,或呈放射状。
尽力使中轴线富于变化,各种水景,如喷泉、水渠、跌水、水池等,以及雕塑、台阶、挡土墙、壁龛、堡坎等,都是轴线上的主要空间序列设计及装饰,有时以不同形式的水景组成贯穿全园的轴线。
府邸或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显得十分雄伟、壮观,给人以崇高、敬畏之感;或设在中间的台层上,从府邸中眺望园内景色,出入方便,府邸在园中这种亲切宜人的尺度,给人以亲近之感;或由于庄园所处的地形、方位等原因,府邸设在最底层,重在序列设计。
庄园中有凉亭、花架、绿廊等,设置拱廊、凉亭及棚架,既可遮阳又便于眺望。
——摘编自祝建华主编《中外园林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相同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时代精神是如何在台地园中体现的?
(6分)
19.(12分)教会学校是近代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办的,由宗教团体主持或资助各类学校的泛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中国大学生专业分布情况及百分比表(表4)
专业名称
教会大学
全国大学(包括教会大学)
人文学科
32.7
19.0
法学
10.3
26.4
教育
0.2
9.7
商学
5.8
7.3
总计
51.3
62.4
工程类
0.2
14.16
医学和药学
6.5
6.31
农学
6.8
4.39
自然科学
33.8
12.75
总计
48.7
37.61
——王凤玉编著《借鉴与创新: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成长历程》
材料二:
我国政府接办私立高等学校,开始于接办“教会大学”,而在1951年至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最后完成。
在这一调整中,“教会大学”的校名均被撤销,所有私立大学,或并入公立大学,或改为公立大学。
——陈学恂高奇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教会大学学生专业分布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新中国接办教会大学的背景。
(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是摘自某一本书的目录的一部分。
1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3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4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5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6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7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8
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9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0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1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12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是时代的象征。
请从上表中选三位杰出人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中外关联,言之有理。
)
参考答案
1.C【解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士”的变化,既有以前阶层地位下降的因素,也有新的阶层上升的因素,共同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故选C,同时士只是以前贵族中的一个等级,不能反映整个贵族的状况,战国时期贵族实力依旧强大,远没有“没落”,排除A。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生变动的原因,而不是现象,排除B。
2.A【解析】材料直接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其背景是王国实力的增强、威胁的加大,故选A,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任命官员的级别问题,并不涉及增减机构等官制,排除C,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的,排除D。
3.B【解析】几部重点典籍涉及医药和法律,故A和C都是不全面的,排除。
典籍更多涉及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编,使实际操作更具规范性,选B。
4.B【解析】材料反映古籍书目中,大部分是雕版印刷的,少部分是活字印刷的,从技术上说活字印刷更为先进,而活字本很少,故排除A,技术的选择更多是现实各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民众与政府的导向只会有一时影响,改变不了整体趋势,同时政府也要考虑成本,能够使用书籍的人的数量是极为有限的,故排除CD。
5.D【解析】经济重心南移的确定需要南北经济数据的对比,材料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故排除A,苏州产黄油和奶制品,其原料不一定来自本地,同时其市场遍布全国,反映了长途贩运的发达,故选D,排除B,区域分工突出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生产环节或产业,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C。
6.A【解析】向西方学习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途径,严复的科考经历反映了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严重阻碍近代化进程,故选A,排除BCD
7.C【解析】材料中陈独秀认为相信帝制的旧思想是袁世凯可以复辟帝制的思想根源,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思想解放,故选C,共和制的艰难和帝制观念的浓厚都是为了说明思想解放的必要性,故排除AB,材料中并没有针对青年这一群体,故排除D。
8.B【解析】国民革命还在酝酿之中没开始,排除C,材料只能反映蒋介石阅读内容,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状况,排除D,蒋介石在赴苏期间的阅读,是为了加深对苏联和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现实需要,其目的是代表国民党跟苏联寻求合作,故排除A,选B。
9.D【解析】表中的数据并不是军事实力的全部展现,如士兵的素质与作战能力,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等,故排除ABC,从数据看,中国是拥有一定实力的,如果能很好利用这些资源,九一八事变之时中国完全可以做的更好,故选D。
10.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口的依存度,并不能反映中国的整体石油生产能力,故排除A,选D。
石油进口依存度的降低并不能反映其他部门对外联系状况,故排除B,也无法反映整个工业体系的状况,故排除C。
11.B【解析】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是对港澳地位的权威定论,也为新中国解决港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故选B,该决议与中国国际地位有关,但并不具有标志性意义,排除A,港澳问题不是殖民地问题,所以不存在民族独立问题,排除D,材料内容与和平与发展不相关,排除C。
12.A【解析】当时雅典民主的基础是平民,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穷人叫苦不迭,主要不是没有集体意识而是因为履行义务会威胁到其生存,在这两者之间要平衡的话,就要解决穷人的后顾之忧,故选A,排除BC,材料可以看出民主制度有弊端,需要完善而不是废除,排除D,
13.B【解析】当时还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制还没确立,排除D,民众之所以不喜欢又害怕克伦威尔,主要是因为其不受法律约束,反过来说民众的法制意识比较强,排除C,查理二世之所以会受到民众的欢迎,是因为其允诺会尊重议会和先例,这些都是英国一直以来的传统,故选B。
14.C【解析】权力的制衡讲究彼此间相互行为,材料涉及最高法院对国会立法的制约,而没有涉及国会对最高法院的制约,故排除B,产业结构涉及多个产业,材料只讲到农业,故排除D,材料强调的是旧的措施不能实施之后赶紧采用另一种方式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法院与国会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故选C,因为只是换一种方式而已,并不能说明干预“加强”,故排除A。
15.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向农民征收实物明显减少,反映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故选C,并不能说明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农民的真正生活水平,故排除AB,集体农庄出现的时间不对排除D。
16.A【解析】语言属文明的一种,没有优劣之分,故排除B。
口语的种类在急剧减少,说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冲击,但还是保存了相当多的语言,并不能说明在单一化,故选A,排除D。
受到冲击并不意味着就必须书面化,很多口语也没办法书面化,故排除C。
17.
(1)特点:
利用前代成果;运载数量大;政府重视;以汴河为主;以东京为中心(每点2分,写到3点给6分)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开封繁荣(写到任何一点给2分)
(2)战乱;河道淤积;铁路兴起;轮船海运兴起(每点2分,写到3点给6分)
18.
(1)同:
宅、园结合;内涵丰富;注重山水;富于变化(或因地制宜)(每点2分,写到4点给8分)
(2)严格对称,凸显人对自然的改造;府邸设在庄园的最高处,彰显人的崇高;府邸设计考虑出入方便,注重人的现实需求(每点2分,写到3点给6分)
19.
(1)特点:
重视人文、自然科学,工程类和教育学受冷落;注重基础学科,轻应用学科;文理相对平衡(6分)
(2)背景:
民族独立,收回教育主权;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需要;“一边倒”政策的影响;两极格局,西方敌视中国;苏联模式的影响(6分)
20.【评分标准】中外关联不一定要体现在论题中,在论述过程中有涉及也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论题(2分)+阐述(9分,每个人物3分)+总结(1分)。
“阐述”部分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等级如下:
等级
论述说明
一等(7-9分)
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
二等(4-6分)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0-3分)
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
可供参考论题主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
科技的推动作用(牛顿、爱因斯坦、詹天佑、李时珍)
中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社会主义模式探索(列宁、毛泽东、邓小平)
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詹天佑、孙中山、毛泽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汕尾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含答案 汕尾市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 学业 质量 监测 历史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