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9538584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2.51MB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2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名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序号
2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单
元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运算,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
单元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
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课时
2-1
教学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11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直接说答案。
30+20=50+26=92+4=61+25=
35+32=3+45=13+72=44+53=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梳理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35+2=35+32=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课时
2-2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问:
二
(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出示35+37=,学生试算。
交流算法。
2.摆小棒:
小组说摆法。
问:
怎么多了一捆?
捆好的一捆放在哪?
单根还剩几根?
整捆的有几捆?
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
要注意什么?
从哪一位加起?
6+5超过了10怎么办?
师:
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5+32与35+37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
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
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7.完成P14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8.总结算法。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
再列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自己先改错,然后汇报。
3.完成练习二第11题。
先看图,说说数学信息,然后自己读题,完成练习。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加强笔算加法的正确算法。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37=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课时
2-3
教学
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练习二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
找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 完成第15练习二第6题。
自己先看题,说说题目意思,教师指导完成前2个,学生自己完成全部。
3.完成第16习二第7题。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4.完成第16练习二第8题。
自己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5.完成第16练习二第9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6练习二第10题。
自己快速完成。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此题以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的形式笔算加法的综合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课时
2-4
教学
目标
1.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
36-23,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
2.小结:
先自己归纳,再得出: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20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36-23=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课时
2-5
教学
目标
1.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
3.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
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票?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51-36=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
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总结笔算减法是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3.小结。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分小组交流想法。
并汇报: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 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通过探究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退位计算的重要性,学会两位数相减的退位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1-36=50-24=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
课时
2-6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8-12=97-85=63-36=50-27=80-32=
学生回答后,说说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21页的第9题。
要求学生认真看题,弄清题意后,再填空,把得数直接填在横线上。
2.完成P21页的第10题。
以竞赛的形式,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8道题,拿到小红旗。
3.完成P22页的第11题。
引导学生先笔算,再根据结果比较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把卡片放到合适的箱子里。
4.完成P22页的第12题。
认真看表,说说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解答
(1)、
(2)小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所提问题。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布置作业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采用夺红旗的形式进行笔算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能力和分类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
小明比小华少拍多少下?
41-34=
小芳和小强一共拍了多少下?
45+39=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课时
2--7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汇报。
二、合作探究
1.摆一摆,分析题意。
(1)选择信息。
你能选择两个信息来计算“二班得了多少面”吗?
(2)画图分析。
为了更好地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师巡视。
汇报解题思路。
2.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你能根据图意计算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吗?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解决例4第
(2)题。
学生自己探索解题思路,列式计算。
4.完成第24页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指名说明解题思路。
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
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
4、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板
书
设
计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12+3=15(面)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
课时
2-8
教学
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信息,并自己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学生可能提出很多数学问题。
针对比较有挑战的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进行解答。
学生自己列式:
28+34+22=
学生可以独立计算结果,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同学们共摘了84个小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还剩多少个?
分小组交流怎样列式。
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教师总结。
大家不仅计算正确,还运用了简便写法,帮农民伯伯解决了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和还剩多少个南瓜的问题,都很棒。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利用教材的情景图,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问题意识。
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板
书
设
计
连加、连减
28+34+22=84-40-26=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
课时
2-9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观察、讨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完整地说说图意。
(2)通过信息整合出:
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列式:
67-25+28
(4)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运算顺序是什么?
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
(5)引导观察,对比两种计算方法。
(5)完成教材28页例3的填空部分。
2.出示例4:
72-(47+16)=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内交流。
(3)选取有代表性的正确和错误的计算形式指名汇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说说计算过程。
用生活中乘车的例子来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加减混合
67-25+28=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课时
2-10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观察、讨论、独立作业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对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对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铺垫
学生笔算下面各题,叫3名同学进行板演订正。
75-38+3936+54-2792-(26+45)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
学生口算完成此题。
2.完成教材第30页第9题
(1)学生仔细观察此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口述一道合适的应用题。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把结果写在课本上。
3.完成教材第31页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4.教材第31页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看横好、竖行、斜行,按一定的顺序计算。
5.完成教材第31页“思考题”。
指导学生尝试、验证。
三、巩固练习
笔算下面各题
32+17+2356-27+4895-49+1736+54-87
通过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并渗透函数思想。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连减计算或加减混合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既提高了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又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板
书
设
计
综合练习
应找回多少元?
50-8-25=17(元)50-(8+25)=17(元)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
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课时
2-11
教学
目标
1.掌握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连贯思考的习惯,。
3.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加、减法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铺垫
1.用竖式计算
28+3544-1965+2682-5967-25+16
2.解决问题
(1)周末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去郊外写生,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2)周末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去郊外写生,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9名男生,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
1.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出示教材第32页例5情境图
学生读题,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美术兴趣小组:
14-5=9(人)9+14=23(人)
(5)提问:
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14-5+14=23(人)
3.小结:
解答两步加减法解决问题怎么分析和解答呢?
(1)读题后先弄清题目里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100 以内 加法 减法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