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536809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5.87KB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核题库300题含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2.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C)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
A.固定性B.永恒性C.阶段性D.灵活性
3.难题提供了试题的(C)信息。
A.错误率B.通过率C.平均通过率D.平均错误率
4.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
5.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A)
A.思想性B.科学性C.拓展性D.趣味性
6.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
A.体力B.智力C.创造力D.个性
7.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音带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8.“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9.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0.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
A.导人.详述和汇总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11.学生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所以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C)
A.领会B.检查C.巩固D.理解
12.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A.演示法B.练习法C.讲授法D.谈话法
13.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C)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4.(B)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A.教案B.课时计划C.教学方法D.课题计划
15.(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16.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B)方式。
A.讲演B.讲解C.讨论D.讲授
1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
18.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19.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20.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
A.热爱学生B.加强自身道德素养C.热爱劳动D.热爱教育工作
2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22.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B)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23.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2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C)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25.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27.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B)
A.(美)克伯屈B.(美)杜威C.(法)卢梭D.(德)福禄贝尔
28.在1988年改革之前,(B)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罗斯
29.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A)
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
30.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D)
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说服教育法
3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这项工作是(D)。
A.班主任工作总结B.建立学生档案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3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A)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34.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C)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35.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班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B)
A.领导核心B.正常秩序C.良好班风D.集体目标
36.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C)
A.《普通教育学》B.《给教师的建议》C.《大教学论》D.《爱弥儿》
37.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
A.夸美纽斯B.苏格拉底C.赫尔巴特D.埃拉斯莫斯
38.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张(B)
A.权威的B.民主的C.放任的D.迁就的
39.班级建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制定(A)
A.建设的目标B.实现目标的途径C.具体方法D.工作程序
40.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B)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
41.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
43.(B)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
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
44.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B)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
45.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4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B)的规律。
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
47.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C)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48.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B)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
49.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C)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50.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A)
A.思想政治课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51.(D)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A.备课B.上课C.作业检查与批改D.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52.(A)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科书B.教学大纲C.教具D.有关的参考书
53.最早的教学手段是(B)
A.实物B.人自身的活动C.说教D.标本
54.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
A.了解学生B.阅读参考书C.上网D.制定教学计划
55.(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
56.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A)两个部分组成。
A.考查和考试B.考核和考试C.考查和考核D.检查和评价
57.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B)
A.教学任务B.课程标准C.教学目标D.教学内容
58.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D)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59.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A)
A.“兴趣选择”B.“价值取向”C.“成功秘笈”D.“工作需要”
60.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统治者B.培养劳动者C.促进人的发展D.培养军事人才
61.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B)
A.《宪法》B.《教育法》C.《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6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其中不包括(D)
A.国家的权利机构B.国家的经济力量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D.科学技术
63.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64.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5.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66.“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C)
67.“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C)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6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
6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
70.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7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
7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7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A)
A.学校教育B.调查研究C.职业培训D.社会研究
74.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B)。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
7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
7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C)
A.制度化B.系统化C.体制化D.全面化
77.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B)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文化
7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
A.79.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
80.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8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82.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B)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8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D)
A.智慧B.礼仪C.学问D.德行
A、84.《论语》B.《大学》C.《学记》D.《春秋》
85.“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B)
A.拉伊B.梅伊曼C.狄尔泰D.杜威
8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雄辩术原理》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学》
8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
88.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A)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89.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B)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90.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C)。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91.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B)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
92.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B)
A.教师B.学生C.学校D.教育主管部门
93.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A)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文件D.课程标准
94.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
95.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D)
A.教材的编写方式B.教师的教学方式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D.学生的学习方式
96.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
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
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A)的观点。
A.人文主义课程观B.科学主义课程观
C.知识本位课程观D.能力本位课程观
97.(D)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B.桑代克C.斯金纳D.杜威
98.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99.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10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1.(A)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B.传播外来文化C.整合.控制文化D.创造新文化
102.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D)
A.12世纪B.17世纪C.19世纪D.20世纪
10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104.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C)
A.提出申请B.受理C.参加资格考试D.颁发证书
10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
106.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7.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培尔
108.《理想国》是哪位作家的作品(B)
A.尼采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利特
109.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D)作用。
A.一般B.支撑C.辅助D.主导
110.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D)
A.自我实现的目标B.人际关系的目标C.公民责任的目标D.发展认识能力
11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12.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B)
A.活动性B.目的性C.实践性D.预期性
113.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A)。
A.陈鹤琴B.梁启超C.蔡元培D.陶行知
114.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B)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11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
A.改善教育设施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加大教育投入D.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116.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
1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二、多选题
118.关于现行我国德育目标的认识正确的有(A.B.C.E)
A.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B.对德育目标和个人生活幸福强调不够
C.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D.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的E.可能导致德育教育的政治化
119.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C.D.E)
A.课程是标准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经验E.课程是知识
120.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A.C.D)
A.指导B.裁判C.维持D.促进E.定位
121.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B.C.D.E)
A.认识的直接性B.认识的间接性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交往性E.有指导的认识
122.教学过程的结构所包含的因素有(A.B.C.D.E)
A.组织教学的构成部分B.认知活动C.行为操作D.方法因素E.内容因素
12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出的依据有(A.B.C.E)
A.教学规律的需要B.学生所学的主要是间接经验C.人类认识规律的需要
D.教学目标的需要E.教学自身的需要
124.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A.教育目的B.学生年龄特征C.学科的特性D.学生认知水平
E.教学的时空条件
125.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当做到(A.B.D)
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C.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D.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126.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发展了铠洛夫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补充了哪些新的原则(A.D.C)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量力性原则
C.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27.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A.B.D)
A.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128.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
A.新授课B.复习课C.练习课D.实验课E.测验课
129.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B.C)
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试教学
130.测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测验有(A.B.C.E)
A.论文式测验B.客观性测验C.问题情境测验D.主观性测验E.标准化测验
131.钻研教材包括(A.B.C)
A.钻研教学大纲B.钻研教科书C.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D.阅读课外书籍E.了解学生
132.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D.对犯错学生予以惩罚
133.下列属于班集体规范的有(B.C.E.A.B)
A.考勤制度B.班风C.正确的集体舆论D.课堂纪律E.班级习惯
134.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C.D)
A.教学管理B.总务管理C.教职工管理D.学生管理
135.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哪些方面(B.C.D)
A.班主任的权威B.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C.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E.班主任的地位.职权
136.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B.D.E.C)
A.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B.主要对象是学生C.体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D.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E.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137.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A.B.D.C)
A.科学性原则B.民主性原则C.自觉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138.班主任对班委会的工作要求是(A.B.C)
A.认真培养和慎重选择班干部B.领导班委会制定工作计划
C.对班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具体指导D.指导班委会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139.下列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有(A.B.D.E)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宗教教育D.道德教育E.生理健康教育
140.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
A.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B.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C.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D.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141.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A.B.C.D)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B.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民族文化及传统道德D.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E.经济发展水平
142.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能有(A.B.C.E)
A.计划B.组织C.协调D.管理E.控制
143.锻炼法是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中学德育中的锻炼法包括(C.D.B.E)
A.报告B.练习C.制度D.委托任务E.组织活动
14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B.C.D)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过程
C.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145.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A.B.C.D.E)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目标E.德育方法
146.榜样法是以他人的(A.C.D)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A.高尚思想B.模范事迹C.模范行为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最新 教师 招聘 考核 题库 300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