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953388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58.58KB
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docx
《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回答1-4题。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沈碧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
“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
“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
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
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
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
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
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
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
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
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
“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
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4)结合全文,谈谈“正”字计数法的优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答案】
(1)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2)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正”代表了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3)不能删掉,“绝大多数”从数量上限制,表明了大部分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
去掉后就表明所有的人生来就有十根手指,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绝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示例:
①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②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④“正”字的计票方法被商家和选举机票所借鉴,广泛应用。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解析】【分析】1.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
2.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间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本题要注意是间划线句的说明方法,而不是本段的说明方法,本段除了列数字外,还有举例说明。
3.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前后文意,点明“绝大多数”一词的表达作用,比较辨析有无此“绝大多数”一词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间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评述词语的表达作用,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4.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有关“正”字计数的内容,抓住作者评述性的语句如“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
”等从人们的喜爱、使用的历史、使用的频率、“正”字的含义等方面一一概括。
2.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1-2题。
保尔又问那女子:
“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
”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
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________ ,保尔认为她现在的缺点是________ 。
(2)________ 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
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________ 和________ 疾病。
【答案】
(1)冬尼娅
;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慕虚荣,贪图安逸生活
(2)筑路
;伤寒
;肺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联系相关的情节回答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力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____。
(2)文中认为应该如何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
(3)围绕“格物和致知”,作者对中国青年学生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答案】
(1)丁肇中
(2)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3)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
这段文字出自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应该有想像力地、有计划地探索事物。
(3)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文章内容的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提炼作答。
本题结合最后一句“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来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丁肇中;
(2)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3)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点评】筛选文章信息,首先要找对题干的关键词,然后找到相关的句子,再作答。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话说那酸枣门外三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
这两个为头接将来,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
“俺特来与和尚作庆。
”智深道:
“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庙宇里坐地。
”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
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
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
“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耍洒家?
那厮却是倒来捋虎须。
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
②智深大踏步近前去众人面前来。
那张三、李四便道:
“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
”口里说,便向前去。
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
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踢下粪窖里去。
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
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得目瞪痴呆,都待要走。
智深喝道:
“一个走的,一个下去,两个走的,两个下去。
”众泼皮户都不敢动弹。
只见那张三、李四在粪窖里探起头来。
原来那座粪窖没底似深,两个一身臭屎,头发上蛆虫盘满,立在粪窖里叫道:
“师父!
饶恕我们。
”智深喝道:
“你那众泼皮快扶那鸟上来,我便饶你众人。
”众人打一救,搀到葫芦架边,臭秽不可近前。
智深呵呵大笑道:
“兀那蠢物!
你且去菜园池子里洗了来,和你众人说话。
”两个泼皮洗了一回,众人脱件衣服,与他两个穿了。
③智深叫道:
“都来廨宇里坐地说话。
”智深先居中坐了,指着众人道:
“你那伙鸟人,休要瞒洒家,你等都是甚么鸟人?
来这里戏弄洒家!
”那张三、李四并众火伴一齐跪下,说道:
“小人祖居在这里,都只靠赌博讨钱为生。
这片菜园是俺们衣饭碗,大相国寺里几番使钱要奈何我们不得。
师父却是那里来的长老?
恁的了得!
相国寺里不曾见有师父,今日我等情愿伏侍。
”智深道:
“洒家是关西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只为杀的人多,因此情愿出家,五台山来到这里。
洒家俗姓鲁,法名智深。
休说你这三二十个人直什么,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敢直杀的入去出来!
”众泼皮喏喏连声,拜谢了去。
(1)选文节选自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联系原著有关内容,简要回答鲁智深为什么从五台山来到相国寺。
(3)请你简要赏析句中划线的词语。
智深大踏步近前去众人面前来。
(4)从选文来看,鲁智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水浒传
;施耐庵
(2)鲁智深在五台山不守清规,喝得大醉,大闹山门,打伤了几乎整个寺院的和尚,主持只好推荐他去相国寺。
(3)“大踏步”体现出鲁智充满自信、毫不畏惧的心理,表现了他艺高人胆大的性格。
(4)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自信果断,勇而有谋,武艺高强,豪爽大度的英雄豪杰。
【解析】【分析】
(1)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2)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3)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及作用。
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作答。
“大踏步”体现出鲁智深充满自信、毫不畏惧的心理,表现了他艺高人胆大的性格。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
通读全文,找到关键性的情节和描写,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
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自信果断、勇而有谋、武艺高强、豪爽大度的英雄豪杰。
【点评】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之林中的珍奇瑰宝,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近年来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
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评点类等。
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死记硬背作者。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雷家书(节选)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
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
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
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
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儿子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傅雷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
B.既表现了傅雷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挚爱之情。
C.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D.傅雷的欢乐来自于儿子的成功和儿子为祖国增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2)贯穿整段文字的主旨是傅雷要儿子做一个________的人。
( )
A.谦卑
B.幸福
C.成功
D.坚强
(3)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满怀着欣喜,洋溢着激情。
B.本段文字是傅雷对自己儿子在成功时的谆谆教诲,展现出他的骄傲深情以及殷切期望。
C.傅雷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时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D.本段文字偏重理性,言辞恳切,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理解与宽容。
【答案】
(1)C
(2)D
(3)D
【解析】【分析】
(1)C.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并不重要,无中生有。
(2)D.傅雷希望儿子坚强,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生活的各种打击,能够孤军奋战,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3)D.本段文字偏重感性,言辞恳切,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理解与鼓励。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D。
【点评】⑴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⑵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⑶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吧,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的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
她却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4)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产生新的敬意
【解析】【分析】
(1)选项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的说法不正确。
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只是听到作者经常说起,是模仿作者声音而说的,这样更表现了阿长的善良和爱。
因此不是表现阿长的无知。
故答案为A。
(2)根据一个不识字的人,居然把我渴望多时的《山海经》给买来了,作者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对其行为进行了评述,这评述正是阿长的神力所在。
通过这句对阿长的评述,表现了阿长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3)根据未选入文本中的阿长让我过年吃福橘的小事可知,阿长其实是很爱我的,只是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难以接受罢了。
正是因为阿长对我的关爱,不想让我失望,所以才会不辞辛苦为我买为这本书,表现了她的善良和朴实。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4)依据“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吧,又没有好机会”这一内容,可以概括为:
“我”对买书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当阿长把《山海经》递给“我”时,“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可见,此时的心理是感到惊讶和震撼的;通过这件事,用“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这句话直接表达了我的心理变化。
据此可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⑴A;⑵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⑶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⑷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产生新的敬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准确地概括出人物性格,然后认真审清题干和各个选项,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逐项进行信息筛选,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正确选项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是文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或者能够让你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句子。
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中找出人物的相关描写,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感情,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人物的感情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一定要读懂文章内容。
7.现代文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①冬妮亚站在敞开的窗户前,百无聊赖地看着熟悉而心爱的花园,望着花园四周那些挺拔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白杨。
她简直不敢相信,离开自己的家园已经整整一年了。
她仿佛昨天才离开这个童年时代就熟悉的地方,今天又乘早车返了回来。
②这里什么都没有变样:
依然是一排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莓,依然是按几何图形布局的小径,两旁种着妈妈喜爱的蝴蝶花。
花园里的一切都是那样干净利落。
处处都显示出一个学究式的林学家的匠心。
但是这些干净的、图案似的小径却使冬妮亚感到乏味。
③冬妮亚拿了一本没有读完的小说,打开通外廊的门,下了台阶,走进花园。
她又推开油漆的小栅栏门,缓步朝车站水塔旁边的池塘走去。
④她走过一座小桥,上了大路。
这条路很像公园里的林荫道。
右边是池塘,池塘周围长着垂柳和茂密的柳丛。
左边是一片树林。
⑤她刚想朝池塘附近的旧采石场走去,忽然看见下面池塘岸边扬起一根钓竿,于是就停住了脚步。
⑥她从一棵弯曲的柳树上面探过身去,用手拨开柳丛的枝条,看到下面有一个晒得黝黑的男孩子。
他光着脚,裤腿一直卷到大腿上,身旁放着一只盛蚯蚓的锈铁罐子,那少年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没有发觉冬妮亚在注视他。
⑦“这儿难道能钓着鱼吗?
”
⑧保尔生气地回头看了一眼。
⑨他看见一个陌生的姑娘站在那里,手扶着柳树,身子探向水面。
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的白色水兵服和浅灰色短裙。
一双带花边的短袜紧紧裹住晒黑了的匀称的小腿,脚上穿着棕色的便鞋,栗色的头发梳成一条粗大的辫子。
⑩拿钓竿的手轻轻颤动了一下,鹅毛鱼漂点了点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波纹。
⑪背后随即响起了她那焦急的声音:
“咬钩了,瞧,咬钩了……”
⑫保尔慌了手脚,急忙拉起钓竿。
钩上的蚯蚓打着转转,蹦出水面,带起一朵水花。
⑬“这回还能个屁!
真是活见鬼,跑来这么个人。
”保尔恼火地想。
为了掩饰自己的笨拙,他把钓钩甩到更远的水里。
⑭钓钩落在两支牛蒡的中间,这里恰恰是不应当下钓的地方,因为鱼钩可能挂到牛蒡根上。
⑮保尔情知钓下错了地方,他头也不回,低声埋怨起背后的姑娘来:
“你瞎嚷嚷什么,把鱼都吓跑了。
”
⑯他立刻听到上面传来几句连嘲笑带挖苦的答话:
“单是您这副模样,也早就把鱼吓跑了。
再说,大白天能钓着鱼吗?
瞧您这个渔夫,多能干!
”
⑰保尔竭力保持礼貌,可是对方未免太过分了。
他站起身来,把帽子扯到前额上——这向来是他生气的表示——尽量挑选最客气的字眼,说:
“小姐,您还是靠边呆着去,好不好?
”
⑱冬妮亚眯起眼睛,微微一笑,说:
“难道我妨碍您吗?
”
⑲她的声音里已经没有嘲笑的味道,而是一种友好与和解的口吻了。
保尔本来想对这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姐”发作一通,现在却被解除了武装。
⑳“也没什么,您要是愿意看,就看好了,我并不是舍不得地方给您坐。
”说完,他坐了下来,重新看他的鱼漂。
鱼漂紧贴着牛蒡不动,显然是鱼钩挂在根上了。
保尔不敢起钓,心里嘀咕着:
“钩要是挂上,就摘不下来了。
这位肯定要笑话我。
她要是走掉该多好!
”
㉑然而,冬妮亚却在一棵微微摇摆的弯曲的柳树上,坐得更舒适了。
她把书放在膝盖上,看着这个晒得黝黑的、黑眼睛的孩子,他先是那样不客气地对待她,现在又故意不理睬她,真是个粗野的家伙。
㉒保尔从镜子一样的水面上清楚地看到了那姑娘的倒影。
㉓她正坐着看书,于是他悄悄地往外拉那挂住的钓丝。
鱼漂在下沉,钓丝得紧紧的。
㉔“真挂住了,该死的!
”他心里想,一斜眼,看见水中有一张顽皮的笑脸。
(1)节选部分叙述的是________(人名)和冬妮亚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
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语文 文学 文本 阅读 专题 训练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