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52904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8
- 大小:138.81KB
一年级教案.docx
《一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教案.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教案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学习内容:
1.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
2.在具体的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2-3页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0个十是100。
了解计数单位“百”,知道这个数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到百以内数的过程,体验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数一数等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感受“十个十个地数”这种方法的简便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愉快的课堂氛围和数学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百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
教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四样不同数量的实物,本课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一百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2、口算训练
二、设疑自探,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出示装有铅笔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其实里面装的是铅笔,上课之前老师想和你们玩猜猜有多少铅笔的游戏,愿意吗?
三、解疑合探
1.数数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一枝一枝地数、两枝两枝地数、五枝五枝地数…把10枝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明确10个10是100.)(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动手,鼓励孩子用不同的形式数)。
2.数小棒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数出有几根小棒。
(1)先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2)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快的一种方法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10跟为一捆的方法数小棒。
(3)小组代表汇报数的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10个一是10;2个10是20;3个10是30……10个10是100。
(4)老师说几个十,学生拿小棒,比一比谁拿得又对又快。
师小结:
我们不但在数小棒时可以十根十根地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说数人数时,这些比较多的数量都可以以十为单位进行数数。
3.圈一圈,数一数
四、质疑再探
1.请学生独立完成。
(课本第2页的圈一圈、数一数。
)
2.指名汇报。
3.请数得快的同学介绍方法。
五、运用拓展
1.拨一拨教师说数(43、59)
2.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3.补充练习(接近整十数的数法)19、29、59、89
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进一步掌握知识。
2.记忆:
按顺序熟练背诵1—100之间的数。
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第4-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读、写、数100以内的数
2、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
教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黄豆若干,玻璃杯2个,小盆、纸盒计数器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数100以内的数
2、口算训练
二、设疑自探
教师事先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其中一个里面盛上一些豆子(内装22粒),另外一个是空杯。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下,让学生观察。
(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老师这是要做什么?
)
师:
“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
三、解疑合探
教师举起其中一个装有豆子的杯子。
师:
“同学们都很注意观察,老师今天带来的杯子里装有一些豆子,你们猜猜看里面有多少粒呢?
”
学生对杯子里豆子数目多少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因而说法不一。
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时,老师微笑着取出另外一个空杯。
师:
“同学们,我们先在这个空杯中装进10粒豆子,看一看会是多少。
”
教师一边说一边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放入空杯中。
让学生观察,然后拿出第一个杯子。
师:
“现在你能估计出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
”“谁估计的比较准确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一个一个地数,最后是22粒。
)
师:
“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数法吗?
”
生:
“我可以这样数: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还剩2粒,与20比较接近。
”
生:
“我数的方法是这样:
先数出10粒放一堆,再数出10粒放一堆,最后还有2粒,一共是22粒。
估计20粒的同学最接近。
”
师:
“同学们说得真棒!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地评价,鼓励和引导用不同的方法去数数。
同时在屏幕上出现数字:
“22”,对估计较为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四、质疑再探
师: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游戏。
”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学生估计是多少根。
估计完成后再数一数,哪位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小伙伴之间相互说一说是怎样估计的,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让学生逐步养成善于合作、乐于表达、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要求有同一的方法,只要数的结果正确,数数的过程熟练即可,数数与实物不相符的给予个别指导,选取几种数法特别的在班交流。
1.师:
“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看屏幕上的数字,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看到22这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和老师交流吗?
”
生:
“老师,这是刚才数出的一杯豆子的个数,数字都是2,两个2一样大吗?
”
师:
“这个问题问得好,同学们你们怎样看呢?
”
生1:
“两个2应该一样大,只是在不同的位置。
”
生2:
“我不同意刚才同学的回答,两个2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表示不同的意义,它代表的数也就不同。
”
教师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计数器。
生3:
“两个2,右边一个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
”
生4:
“左边的2用两捆小棒表示,是20根;右边的2,它只表示2个一根。
合在一起才是22根”
师:
“这些同学说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拿小棒来试一下”
学生一边读数一边拿小棒。
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3、44)
师:
“同学们认识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不同,那么右边起第三位又是什么位呢?
”
学生齐答:
“是百位”
师:
“百位上的一个1是多少?
”
生:
“百位上的一个1表示100。
”
2.出示带有计数器的数字,让学生认识100。
然后指导学生在计数器帮助下学写、学拨两位数。
五、运用拓展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写一写”、“练一练”的第2题,对两位数的写法及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
2.出示大屏幕(练一练的第4题)
六、课堂小结
师:
“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
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动物餐厅的有趣情境,感知并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比较两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分析应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课探究
(一)设疑自探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教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学生的年龄。
并请同学们帮提示一下,老师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解疑合探
1.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小猴和小狗觉得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邀请你们去他们的动物餐厅做客,
好吗?
(出示挂图)你从动物餐厅里看到了什么?
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2)合作交流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想法跟小组成员说一说。
(3)再次比较师:
小狗上次输了,决心再和小猴比一比,这次小猴拿了35个盘子,小狗说:
我拿了32个盘子,超过了它。
你认为小狗说得对吗?
和同桌交流。
(4)填写符号
①21()18,②35()32,这两个数之间能用什么符号连接?
(5)开放练习我们为小狗想想办法,小狗拿多少个盘子才能赢呢?
2.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请同学们独立在书上完成第6页“填一填”。
(让两名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说出比较的方法。
)
请学生用计数器再来拨一拨。
3.抽象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
58()91 80()64
(三)质疑再探
如何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小组交流)
师生小结:
也就是说,比较这两组数的大小,只需要比较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
板书:
58()5680()84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数和前面的两组数有什么不同?
(四)运用拓展,深化新知
1.独立完成
(1)你父母今年各多少岁?
谁大一些?
(2)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完成
调查你们小组每个同学的体重,谁最轻,谁最重?
并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三、作业设计
四、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
(在具体的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
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体现出的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数感。
教学难点:
学会对客观事物进行定性描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2.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设疑自探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去过养殖场吗?
今天,小灰兔朋友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你们想去吗?
2.铺垫导入。
(1)师:
好的,我们先看看小灰兔给我们带来的精彩题目吧!
桌上有三杯水,请你们用“_比_多得多,_比_多一些”说一句话。
(师出示不同颜色的三杯水,让生观察)
(2)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再问:
反过来可以怎么说?
(这里,师可以稍加引导。
)
(3)导语:
好了!
现在我们可以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了,大家请看(师出示挂图)
(三)解疑合探,理解新知。
1.观察。
师(指着挂图):
这就是动物王国里的养殖场,多美丽呀!
大家仔细瞧瞧,图上有什么?
跟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2.反馈。
学生自由发言,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并板书:
鸡85只 鸭42只 鹅34只
3.说一说。
师:
请你们用刚才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组里说一说,谁多谁少?
(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小组。
)
4.想一想。
师:
请大家打开课本P8,观察“想一想”的内容,图上的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由学生自由回答,师再板书,读题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
)
(四)质疑再探,扎实新知。
师:
小朋友!
闯关游戏开始了,今天要闯三关,大家可要努力哦,比一比,看谁得的红旗多!
1.P9第1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进行评价。
2.P9第2题。
帮助理解题意,让生认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评价。
3.P9第3题。
指名生说明题意,再独立思考做答。
(五)运用拓展
游戏。
师:
恭喜小朋友闯完这三关,现在我们来玩个数学游戏,好不好呀?
嗯,请大家注意了。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你们猜一猜,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加以提示。
)
(六)课堂小结
总结:
今天玩得开心吗?
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数的组成和写法,并能熟练的数数、读数和写数。
2.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的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还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来叙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数数、读数、写数
第1题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数的组成和写法,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4题通过操作活动,练习数的读写,巩固对数位的理解,让学生多练。
(二)数的大小的比较
第2题体会最多、最少的概念,并用“多一些”“少一些”来叙述。
第3题引导学生有根据的选择,说说想法。
第5题先拨一拨,再比一比。
(三)思考题
第6题引导学生积极尝试解答,有序的思考问题。
(四)补充练习
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单元学习内容:
观察物体、桌子有多长、去游乐园、估一估量一量。
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两个方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体会厘米和米认识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3.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5.发展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1.量物体的长度。
2.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单元教学时间:
4课时。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物体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实际观察自己熟悉的物体,体会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用具:
模型汽车一辆、水壶一个。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一辆模型汽车,找四个学生分别从汽车的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二、解疑合探,构建模型。
1.出示一辆模型汽车(教师可以站在学生中间或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来观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2.出示一个壶,让学生观察、交流。
三、质疑再探,得出结论
通过两次观察,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得出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是不同的。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桌子有多长
(厘米认识)
教学内容:
桌子有多长(厘米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测量方法,理解厘米的含义,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的含义,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关键:
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在操作中感知。
教学用具:
直尺。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100以内数的组成。
2.20以内数的口算训练。
二、设疑自探,激发兴趣
导语:
在教室里有很多东西我们都会经常用到,每天都能够看到,对它们很熟悉。
比如说粉笔、讲桌、课桌、铅笔等等,但让我们具体说一说它们有多长,恐怕就有困难了。
大家想不想知道它们具体有多长呢?
三、解疑合探,建立模型
1.估计:
估计一下课桌有多长,说一说课桌的长度。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课桌有6乍长,课桌有3支铅笔长,课桌有2个多文具盒那么长)同学
们说的数都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准确答案呢?
(用尺量)
2.认识直尺:
(1)建立1厘米的表象。
观察直尺,你看到什么?
知道什么?
(尺上有数、长和短的刻度、起点是0刻度、每两个相邻的数字之间的长度相等,这个长度是1厘。
)
(2)感受1厘米的长度。
用手来比一下1厘米的长度,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也可以用cm表示,1厘米可以简写成1cm。
3.实际测量。
(1)量文具盒的长度。
方法:
先把物体一端对准0刻度,读出另一端与直尺上重合的位置的数值。
(2)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直尺比课桌短,如何测量?
(3)自己选择一件学习用品进行测量,汇报结果。
四、质疑再探,体验新知
1.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目测数学书、铅笔、你的食指大约有多少厘米,然后用直尺准确测量,测量后填在书上。
看看你估计的长度是否接近。
2.蚂蚁搬豆。
请根据图意讲个小故事,简短,估计一下小蚂蚁爬了几厘米?
测量验证。
还有几厘米到家?
估计、测量。
五、运用拓展,加深巩固
1.木板有多长?
量对的打“√”
2.如果测量时,直尺的一端不对准“0”刻度线,从另一端读到的数是不是它的长度?
例:
铅笔的一端与“2”对齐,另一端读数是10,那我这支铅笔有多长?
六、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去游乐园
(认识米)
教学内容:
去游乐园(认识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选择恰当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关键:
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1米的长度。
教学准备:
米尺、投影。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训练
2.汇报自己手指的长度。
二、设疑自探,激发兴趣
1.用导语:
请同学们用手表示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由此引出单位“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三、解疑合探,体会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
1米有多长呢?
2.操作: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
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
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量一量:
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
找一找:
卷尺上的1米。
讨论:
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质疑再探,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
比如:
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运用拓展,加深理解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
(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
厘米的实际长度。
)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第4课时 估一估 量一量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教学内容: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估计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关键:
理解米、厘米的意义。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第3题的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2.米和厘米的互换
二、设疑自探,问题引入
1.说说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
2.1厘米和1米间有什么关系?
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三、解疑合探,尝试体验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
四、运用拓展
1.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同桌之间互相量)
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
(1)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
(2)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来量,如用拃来量,估计再量一量一拃的长度。
(3)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用步距来量。
2.第2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身高大约时门高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淘气的一半。
3.第3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理解提议,再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4题,独立完成,先估计再量一量,填一填。
5.第6题,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米,估计、实际做一做,并记录下来。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准确计算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已经掌握,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景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完成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掌握这一新知识。
但是,由于计算还是比较枯燥的内容,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课时安排:
10课时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整十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说算理
教学准备:
小棒、苹果图片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抢答
2.口答:
2个十是多少?
7个十呢?
60里有几个十?
80呢?
二、设疑自探,情境引入:
出示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