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9525344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50.92KB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怎样才能省力
过程及方法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及技能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
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
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
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
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
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
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
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
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O表示)。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
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
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
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了解杠杆的结构,巩固杠杆不同部分的名称。
⑵比比谁的力气大?
推荐一位班里力气最大的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的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比谁的力气大。
⑶讨论:
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
谁帮了她的忙?
4、提出问题:
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
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
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
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
(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
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
它还有什么作用?
(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
哪些是省力的?
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他说得有道理吗?
你觉得是否可行?
5、拓展活动:
动手制作一个垃圾箱。
【说明】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学参考书》。
2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
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
教学用具:
杠杆尺、钩码、标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杠杆能省力吗?
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
2、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平:
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
)
3、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
(P6)
4、实验:
(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
(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P7)
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省力杠杆
不省力杠杆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
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3、轮子的妙用
过程及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及技能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
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
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
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
2、提问:
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
揭示课题:
汽车方向盘的研究。
(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
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或看电视画面,观察分析:
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
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
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
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
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
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
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
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轮上小孔的大小一定要及轴的粗细相吻合。
)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轴上的物重(牛)小轮上的拉力(牛)大轮上的拉力(牛)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
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及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
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
动力点在哪里?
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
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
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轮及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
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三、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
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
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3、提问: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
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4、填写表格。
器械的名称轴的部分轮的部分
5、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
(自行车修理时用扳手拧螺丝、螺丝刀、磨房里的水车、自行车的车把、打蛋器、游船上的明轮……)
四、课外实践操作。
4斜坡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
2、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3、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
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用具:
圆筒、层板、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在家都上过缙云山吧?
我们在上山时会发现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在山间。
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
斜面能省力吗?
2、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
(如:
沿着公路的斜坡把自行车推上去比你把自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
3、定义:
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分组用层板搭一个斜面,并可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提长时的情况。
)
(并要根据自己的问题作出本组的研究计划)
(分组实验要做好记录见表1)
斜面的状况ABCDE
使用力的大小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
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
四、我的自行车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
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五、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
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5自行车
过程及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自行车构造上的各组成部分;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活动,了解自行车各个部件的功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各个部件工作的原理;
●能够针对新型的自行车结构设计和动力传递方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实验、查找资料等认识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探究可能的答案;
●能利用实验数据、图表等资料写一篇关于自行车的研究报告。
知识及技能
●知道自行车的结构及组成;
●知道自行车的各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在收集、交流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从细微处入手,养成善于从熟悉的现象中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的习惯;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及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轻便自行车、其他小型机器(玩具赛车、缝纫机等)、卷尺、粉笔、实验记录纸、工作手套、洗手液、自行车各部件图片、名称等。
2、学生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如带有齿轮和变速档并且正在正常使用的自行车更好)、垫自行车的抹布、擦手的毛巾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主题,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谈话:
你平时上学用什么交通工具?
对自行车有哪些了解?
(板书:
自行车)
2、提问:
你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
⑴组织学生先阅读教材第18页上的内容,再利用电教课件动态展示自行车的发展史。
⑵游戏:
按自行车的发展历史给这些车子的图片排队。
⑶讨论:
从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谈话:
自行车是如何工作的?
它包含有哪几种简单机械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自行车。
(补充课题,读题)
二、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自行车!
(在方便学生观察的高度出示一辆自行车,为方便观察运动的状态,自行车最好倒置)
1、了解自行车部件的名称。
⑴谈话:
谁能上台来介绍一下自行车各部件的名称?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即时板书自行车部件的名称或者张贴相关图片资料。
)
⑵同学补充修正。
⑶活动:
慢速转动脚踏板,找出所有能转动的部件。
(车轮、脚踏板、车链和齿轮、车把、刹车等)
3、讨论:
这些可以转动的部件在自行车运行时的作用是什么?
可转动的部件车轮脚踏板车链和齿轮车把刹车
作用
4、讲解:
根据自行车各个部件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
作业:
将自行车的主要部件按所起的作用填写在结构示意图内。
(控制部分:
车把、刹车;动力部分:
脚踏板;传动部分:
车链和齿轮;工作部分:
车轮。
)
5、小组讨论:
这些可以转动的部件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6、揭示:
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较复杂的机械。
它是由若干个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7、活动:
找一找自行车上有哪些简单机械,并写出它的名称。
(车把——轮轴;刹车——杠杆;脚踏板——轮轴;螺丝钉——螺旋;齿轮、链条——链条传动……)
8、指导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获得的信息制作有关自行车结构的“我的概念图”。
⑴将及自行车运行相关的所有部件都列出来;
⑵把这些部件的名称都写在小纸片上;
⑶在一张纸的中央写上“自行车”三个字;
⑷将写有各部件名称的小纸片按照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摆放到“自行车”三个字周围;
⑸在相关的词语之间画上连线。
三、关于自行车的研究。
1、讨论:
关于自行车,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
2、各组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分组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例:
研究自行车上的链条传动装置。
⑴将自行车的车座、车把朝下倒置过来。
⑵转动脚踏板,仔细观察围绕前齿轮转动的链条。
前齿轮转动的方向及脚踏板转动的方向一致吗?
⑶观察及链条连接的后齿轮,它及自行车的后轮有什么关系?
它转动时后轮是否转动?
而后轮转动时,后齿轮是否也跟着转动?
⑷在后齿轮上各选定一个位置,用纸做好记号,慢慢转动脚踏板。
每转动一圈脚踏板,后齿轮能转动几圈,后轮能跟着转动几圈?
⑸量一量自行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多少米?
我们没转动一圈脚踏板能推动自行车多少米?
3、学生交流实验收获。
4、科学论坛:
假设有人从来没有见过自行车,请你用几分钟的发言向他说明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例如:
骑自行车的时候坐在哪里?
转动脚踏板时,自行车会怎么样?
为什么自行车上装有齿轮?
链条的作用是什么……
四、巩固和延伸:
继续研究自行车的其他问题。
1、为什么把带两个前齿轮,5个后齿轮的自行车称作“十速自行车”?
2、变速自行车是如何达到变速目的的?
3、想对自行车作哪些修改?
希望自行车具有哪些新的功能?
4、设计一些自行车的附件或活动。
6小鸟和小猫
过程及方法
●积极参及讨论交流;
●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会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
知识及技能
●知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了解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和它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掌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人及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1、谈话:
同学们,动物有很多繁殖后代的方法,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2、学生回答。
3、讲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板书课题)
二、讨论动物的繁殖方式。
1、学生讨论。
2、谈话:
刚才,大家谈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繁殖的情况,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动物繁殖的知识。
3、播放多媒体资料。
4、谈话:
动物繁殖确实也是不同的,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5、学生思考、汇报。
6、教师择要板书。
7、小结动物繁殖方式及其区别。
(告诉学生卵生、胎生的概念)
三、讨论鲫鱼和猫狗羊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
1、谈话:
鲫鱼是怎样生小鱼的?
你见过猫、狗或羊生孩子吗?
2、提问:
为什么鲫鱼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羊生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
3、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4、教师小结。
四、科学交流会。
1、谈话:
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可能也知道一些,谁愿意来说说?
2、学生回答。
3、谈话;今天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关于动物的科普书,也有这么多电脑,里面老师列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网站的链接,下面我们分组去查阅一些关于动物繁殖方面的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看哪些小组找到的资料最有趣。
4、科学交流会:
有趣的动物繁殖
五、总结,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查找有关资料。
7落地生根
过程及方法
●学会用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植物;
●学会用地下茎、根、茎繁殖植物;
●能够利用营养繁殖的方法种活一株植物。
知识及技能
●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
●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繁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坚持栽培好一株植物;
●体验到创造生命的乐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揭示课题:
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
(板书课题)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
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
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它的繁殖器官。
可是像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营养繁殖。
(板书:
根繁殖、茎繁殖、叶繁殖)
6、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
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有信心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
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
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汇报。
4、谈话:
刚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又适合用营养繁殖的方法来培育的植物,也谈了谈具体打算怎么做的设想,可是大家的想法是不是对呢?
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个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
现在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4、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8.相似及差异
过程及方法
●能通过观察找出自己及父母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相似之处,并分门别类的列在表里
●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同种动物的相似点。
知识及技能
●体验到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事情只有在其他人的配合下才能完成
●能及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能用实例或自己的话说明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能举例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的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调查的情况。
1、谈话:
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
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也非常想告诉大家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对吗?
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
刚才,大家都已经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你们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4、讨论交流。
5、小结:
是的,我们大家出生前都需要在妈妈的肚子里生长大约10个月,通过这10个月的成长,我们在出生时就长成了人的样子了。
出生以后我们主要吃妈妈的奶汁长大,几个月后我们就开始会吃东西了,慢慢学会了走路、说话……
6、谈话: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知道动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续生命。
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
1、谈话:
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
三、讨论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知道妈妈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
2、学生介绍。
3、谈话:
在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蕴涵了他的亲人对他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我们种一盆花,没有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它绝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离开了家人的关爱,也绝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养一株花都很辛苦,养一个人更难!
对吗?
你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4、学生讨论。
5、谈话: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特别是有一天,他们老了,你会怎样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6、学生发言。
四、举办展览会,总结全课。
这里主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各方面及家人的不同之处。
9.克隆羊——多莉
过程及方法
●会迅速查阅资料;
●引导学生对克隆人问题进行比较、评价。
知识及技能
●认识克隆技术;
●了解克隆技术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反对克隆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一套电脑网页课件、复印一些有关克隆技术、反对克隆人的资料。
学生也可自由收集一些关于克隆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蚜虫、水螅、海葵的繁殖方式。
1、谈话: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了解了一些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其实啊,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也有它们所特有的繁殖后代的本领,想了解一下吗?
2、利用挂图或课件向学生展示蚜虫、水螅、海葵的繁殖方式。
3、提问:
这些动物的繁殖方式跟人类相比较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用经过雌雄体的结合,也就是无性繁殖。
)
4、提问:
据你所知,还有哪些动物也是无性繁殖的?
二、了解克隆技术,感受克隆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1、谈话:
谁来说一说有关多利的事情?
2、学生回答。
3、播放课件第一部分,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冀教版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