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docx
- 文档编号:952024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2.13KB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docx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
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特别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人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进行探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
以人类的研究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
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
4、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中
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建设
9、实物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模糊性定性分析
13、非逻辑性综合性自觉性
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
1C2A3C4B5D6D7B8A9D10B
四、简答题:
1、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都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创新成果为结晶的社会性活动,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
(1)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2)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3)人文社会科学是以创新成果为结晶的社会性活动。
(4)人文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3、答:
第一是社会科学研究须自觉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第二是社会科学研究有一个健康的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
第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须提高其预见性。
五、论述题:
1、理论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则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动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
最后,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则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透视。
2、答:
(1)人类社会实践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存在互动关系。
(2)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辩证统一。
(3)常规性发展和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三个规律分别以上构成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原因、动力和形态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
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全球问题:
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语言学:
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填空题:
1、战争与革命对抗和对话和平与发展
2、各学科之间技术领域之间技术
3、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社会革命学术建设
4、人人的解放和发展
5、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6、全面真实必然
7、性质原理和批评标准等演变发展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价
8、索绪尔所指
9、乔姆斯基语言能力
10、马氏交通马建忠
三、选择题:
1A2C3B4D5C6C7B8B9C10C
三、简答题:
1、答:
(1)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
(2)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
(3)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2、答:
(1)“欧洲中心论”和“欧美中心论”失去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底以发挥。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得到更新。
3、答:
(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
(2)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
(3)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
(4)对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索。
四、论述题:
1、答:
第一、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不起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的鲜明特点。
第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学发展成为跨科学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具有多科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科学。
第三、管理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对人的认识的深化,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
2、答:
本校在进行这样的改革:
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
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
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
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不起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心得时代精神。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干预主义: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占有重要地位,它主张扩大政府职能,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干预。
2、经济自由主义: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应当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主张由自由市场的力量支配各种经济活动。
3、人文主义:
一种极度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与科学主义想对立。
二、填空题:
1、行为格式塔精神分析巴甫洛夫
2、认识情绪
3、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4、资本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5、经济自由国家干预
6、迪尔凯姆实证主义韦伯理解
7、历史法学部门法学法理学制定解释
8、科学的自身发展
9、整体综合化全面社会化
10、数学计算机
三、选择题:
1C2A3D4A5B6B7A8A9C10D
四、简答题:
1、答:
主要是:
原先界线划得很请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加强对话和沟通,出现了打破经济分析框框的呼声,西方经济学还很不完善,要走的路还很远,知识经济的出现,呼唤新理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国际经济学地位日见重要。
2、答:
一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问题的诊断,研究方法转向综合比较,二是跨学科交叉研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复杂化,研究方法复合化,三是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两个基本点方面拓展,未来社会学的出现为其标志,大规模综合比较研究方法逐步走向成熟。
3、答:
(1)语言学的重要进展:
索绪尔开创结构主义语言学;
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拓展;
(2)心理学的主要进展:
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巴甫洛夫,心理学研究
20世纪下半叶的三股新思潮:
一是认知心理学,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三是情绪心理学。
五、论述题:
1、语言学发展经理了三阶段,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回答了“人类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二是语言生成理论,试图进一步回答“人类的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问题;三是功能学派和认知语言学派加深了对语言的本质认识。
心理学发展经理了两阶段;一段在19世纪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分别从主要强调实证性研究,综合研究“无意识”研究等不同寻求新的突破;二段分别在认知、人格、情绪三大领域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说。
三门学科的共同点:
即日益自觉地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文化属性作为本学科的综合研究对象。
其次,三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既是重要的社会现象,又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它们同多种学科也联系密切。
2、首先,五大趋势是一个有机整体,依此分别讨论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主导价值取向,主导思维方式,社会时间功能,以及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其次,五大趋势分别处在一个“大系统”的特定的层面,并按照层次高低的逻辑顺序排列,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深刻联系。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论:
始于是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论,代表是保尔.朗格朗其内容是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
2、教育传播学:
教育学与传播学的共生学科,首先是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释教育。
3、比较教育学:
带有综合性的教育学科理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较。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近代教育学
2、改变学校教育重心更新教育内容筹建终身教育体系
3、陶行知
4、科学主义评价
5、体制增长方式质量效益
6、生理心理精神文化
7、综合性效益滞后
8、实事求是为我所用
9、教育价值观
10、情感和意志心理教师心理
10、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
11、35首位
12、非政治政治人
13、学校内部和外部依法治教
14、教育和文化文化
三、选择题:
1A2C3D4A5D6B7A8B9D10A
四、简答题:
1、中国和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都是作为哲学和其它人文社会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16世纪开始,心理学研究逐步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思潮随之兴起,19世纪初近代教育学体系基本形成。
2、内涵:
是心理学教育的共生学科,探讨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联系。
意义:
就小学而言,初等教育作为教育者的群体,与作为受教育者的众多低龄儿童,在心理上全面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育心理学是初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3、一般人为:
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让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建议强化师生交往,丰富班级话生活,防治差生增多。
“问题儿童”和及社会行为低龄化等社会病。
五、论述题:
1、主要内涵可概括为:
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前面教育、终身教育论回答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求,它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关的狭隘视野,强调教育如何面对人的一生,面向并且依靠全社会,面向全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新纪元。
2、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所决定的。
小学素质教育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和人的发展需求,科学而又艺术地提高小学生的根本素质,是个极其复杂的理论问题,有是个十分艰难的实践问题,必须多学科参与,进行立体式研究实验。
其次是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再次是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需要所决定的。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作业1
第一章——第五章
一、填空题:
1、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2、理性地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3、和平与发展
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5、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6、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7、大科学
8、人人的解放和发展
9、全面真实必然
10、宏观中观
一、填空题
1.孕育生成拓展
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3.和平与发展
4.科学主义(或者实证主义)人本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
5.社会管理 社会决策 咨询
6.情感激发 定量研究 技术分析
7.大科学
8.人 人的解放和发展
9.全面 真实 必然
10.宏观 中观
二、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C 6.B 7.C 8.B 9.C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BCD2.ABC3.BCD4.ABD5.ABE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2)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2.答案要点
(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
(2)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
(3)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
(4)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3.答案要点
(1)深入开掘创作主体的艺术思维及心理;
(2)重新认识文艺作品的形式;
(3)注重研究文艺的接受问题;
(4)进一步探索文艺与社会--文化系统的关系。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
人类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
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
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
出现了文-文沟通,理-理沟通,文-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
当前的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
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
(2)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
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自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半个人的时代";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智"轻"情"、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向。
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3)联系实际进行论述(略)。
综合题答案第六、七、八、九、十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认知心理学
2.实证主义社会学
3.资本论
4.马式文通
5.普通教育学
6.蒙昧野蛮文明
7.罗尔斯
8.陶行知
9.大科学
10.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二、名词解释
1.经济自由主义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2.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
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3.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等。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A 7.B 8.D 9.B 10.C
1、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3.CD4.ABCD5.ABD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2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2分);三是从半封闭研究到开放性研究(1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1分)。
2.答案要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心理学领域涌现了三股新潮: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3.答案要点
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
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
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
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
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试与命运抗争)。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理背景。
为什么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
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
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建议,向社会作积极宣传,实在是十分重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 社会科学 基础 形成 考核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