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沧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519813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53.62KB
河北省张家口市沧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河北省张家口市沧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沧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张家口市沧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届河北省张家口市二模考试
语文
2021.4
(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指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判断。
在诗歌、小说中,丑的意象比比皆是。
在戏剧中,丑角更是不可或缺。
例如豫
剧名丑牛得草在《七品芝麻官》中精心塑造的知县唐成这个人物形象,在舞台上,他说话时声
音尖细,走路时步履蹒跚,看状纸时得把状纸贴着鼻子尖(高度近视);高兴起来,跟手下衙役搂肩搭背;受惊吓时,脚一跳,身一颤,小眼睛瞪得溜圆;发倔脾气时,乌纱帽一摘,小猪尾巴辫翘得老高。
这一有着“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理念的县令形象成为了该剧作的灵魂。
这类丑的意象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甚至其中的一些,本身就代
表着另一种角度的审美观。
在传统中国,从庄子起就对丑进行过辩证的思考,像《庄子·人间世》中的支离疏,《庄子·德充符》里的兀者王骀、叔山无趾、申徒嘉,这些丑的人物形貌粗陋怪异,但是被庄子以“齐美丑”的思想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的确,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以“道”“气”为核心的本体论视万物为一体,事物无论美丑皆“通天下一气耳”;另一方面,中国“天人合一”的诗性思维重视感性,多以直觉感悟的方式达到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对人的非理性精神要素有相当程度的重视。
因而中国文化显现出美丑兼审的特点。
所谓的美丑是主观的情意和想象力赋予的对象。
概括来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两个重要观念或倾向:
第一,以美为主、以丑衬美的审美意识。
如《宝玉挨打》,写宝玉会过贾雨村回来,得知金钏儿自尽,“五内摧伤”,“茫然不知何往”,以致和贾政撞了个满怀。
这些叙述传达出金钏儿的死,给宝玉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精神痛苦。
再看看金钏儿死后其他人的反应。
宝钗到王夫人处道安慰,王夫人说道:
“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几下,撵了他下去。
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
岂不是我的罪过。
”话中隐瞒了事实,虽提到自己的罪过,实际是为自己开脱。
而宝钗为劝慰王夫人,把金钏儿说成了“糊涂人”,并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
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这种冷冰冰的话,正反映出宝钗灵魂深处的冷酷无情。
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王夫人的推诿、薛宝钗的冷漠,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
美的特征因丑的对照而更加显著。
第二,化丑为美,即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这是中国美丑观的又一重要观念,通过对丑恶现象的艺术加工引起审美快感。
因为艺术所展示的不是现实中原封不动的丑,而是被赋予了艺术想象的对象,从而给人以艺术享受,唤起审美快感。
甚至很多人认为丑的形象比美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
“丑显示着生命力的旺盛,勃发着一种恶狠的、自虐性的快感。
”丑陋的外表下展示出的,或是主人公的或是作者的非凡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使得丑形式成为呈现充沛高尚的人格精神的独特载体,“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以一部《丑的美学》而被奉为现代丑学开创人的罗森克兰兹说:
“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
”丑只能代表人性的负面。
作家应当具有“精神的明辨力”,要担负起义务与责任,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
笔者无意夸大或贬低“审丑”的价值,然而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时代,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丑的美学”,并倡导大众把握审丑与审美的内在关系,毕竞,从本性来说,人类崇尚真善美的特性不会改变,“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依然是文学世界的本质。
(摘编自刘卿莉、徐冉《浅谈“丑的美学”》)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书坛出现了“以丑为美”的怪论,颇为极少数识书不深的青年书法爱好者所赏识。
时至今日偶尔还能听到或看到这种论调影响下的低劣之作。
其论调是:
“书法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我们知道各种艺术门类,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都要服务于人们审美的需要。
当然对书法艺术可以见仁见智,但美丑问题,却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书法艺术本来就是属于大美术范畴之内的观赏性造型艺术,在新的世纪里,亦应按照多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去发展和创造。
但总不能背离真善美的艺术本质,向着丑的方向去发展和追求吧!
早在清代,刘熙载就曾说: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这就对了。
怪石有瘦、透、漏、皱四大特点,会给人以无比丰富的想象余地,可以说移步异形,变化多端。
比如以奇松、怪石、温泉、云海著称的黄山,它的天都峰上,有一片怪石,从不同角度看去就会出现好像“五老上天都”,或“金鸡叫天门”,或“仙人晒绣鞋”等不同的景观。
书法是以历代约定俗成的汉字为依托,是在二维平面空间上的展现,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怪石相提并论。
这种偷换概念、制造假古训的行为,是非常可卑的。
(摘编自李传周《以丑为美可以休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丑”广泛存在于生活和文艺作品中,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美学概念,因为与“美”相对,受到人们的一致厌弃。
B.中国文化美丑兼审,这既与视万物为一体的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有关,也与中国人把握宇宙人生的诗性思维习惯有关。
C.《宝玉挨打》中王夫人的虚伪、宝钗的冷漠,正好衬托了宝玉心灵世界的美好和热烈,可见文学作品总是以丑来衬托美。
D.清代刘熙载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虽然是说怪石的,但它几乎可以普遍用于各种艺术,只是不能用于评论书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中的丑角外形虽丑,但都极具人格魅力,如“七品芝麻官”唐成这个舞台形象虽然滑稽可笑,但却具有美好的德行。
B.有丑形式的东西固然丑,但如果经过了艺术的转化,它就可能呈现高尚人格精神、唤起审美快感,成为审美对象。
C.在多元文化时代,作家应该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若过度夸大审丑的艺术价值,就可能以现实丑为美。
D.书坛出现的“书法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论调,其实是套用刘熙载的名言而制造出来的假古训。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阿Q拥有精神胜利法,带有农民式的质朴、愚昧,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是鲁迅用高妙艺术手法创造的丑的形象。
B.雨果塑造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毒似蛇蝎,而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但内心纯洁高尚。
C.有些作者在创作中丧失艺术底线,粗俗媚俗,热衷于描述生活中的丑事物,传播文化糟粕,受到了文艺界的批判。
D.俄国作家果戈理在小说《死魂灵》中描写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此人衣着破烂、面容龌龊、贪婪而又狡诈。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以丑为美”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
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上”人回家
萧乾
“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
他说话不但熟练,词儿现成,而且四平八稳,面面俱到。
他的语言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概括性——可就是听起来不怎么具体,有时候还难免有些空洞啰唆;其二是民主性-他讲话素来不大问对象和场合。
总之,他满口离不开“原则上”“基本上”。
这些本来很有内容的字眼儿,到他嘴里就成了口头禅,无论碰到什么,他都“上”它一下。
于是,好事之徒就赠了他一个绰号,称他作“上”人先生。
这时已是傍晚,“上”人先生还不见回家。
他的妻子一边照顾小女儿,一边烧着晚饭。
忽听门外一阵脚步声,说时迟,那时快,“上”人先生推门走了进来。
做妻子的看了好不欢喜,赶忙迎上前去。
妻:
今儿个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
上:
主观上我本希望早些回来的,但是出于客观上难以逆料、无法控制的原因,以致我实
际上回来的时间跟正常的时间发生了距离。
妻(撇了撇嘴):
你干脆说吧,是会散晚啦,还是没挤上公共汽车?
上:
从质量上说,咱们这10路公共汽车的服务水平不能算低,可惜在数量上,它还远远
跟不上今天现实的需要。
妻(不耐烦):
大丫头还没回来,小姐子直嚷饿得慌。
二丫头,拉小妞子过来吃饭吧!
(小妞子刚满三周岁,怀里抱着个新买的布娃娃,一扭一扭地走了过来。
)
妞:
爸爸,你瞧我这娃娃好看不?
上:
从外形上说,它有一定的可取的地方。
不过,嗯,(他扯了扯娃娃的胳膊)不过它的动作还嫌机械了一些。
妞(撒娇地):
爸爸,咱们这个星期天去不去公园呀?
上:
原则上,爸爸是同意带你去的,因为公园是个公共文娱活动的地方。
不过-不过
近来气候变化很大,缺乏稳定性,等自然条件好转了,爸爸一定满足你这个愿望。
妻(摆好了饭菜和碗筷):
吃吧,别转文啦!
(正吃着饭,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推门走进来,这就是“大丫头”,她叫明,今年上初三。
)
明:
爸爸,(随说随由书包里拿出一幅水彩画,得意地说)这是同学送我的,听说是个青年女画家画的。
你看这张画好不好?
上(接过画来,歪着头看了看):
这是一幅有着优美画面的画。
在我看来(沉吟了一下),
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这一点,自然跟画家在艺术上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然而在表现方式
上,还不能说它完全没有缺点。
明:
爸爸,它哪一点吸引了你?
上:
从原则上说,它既然是一幅画,又是国家级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那么,它就不能不具
有一定的吸引力。
明(不服气):
那不成,你得说是什么啊!
(然后,眼珠子一转)这么办吧,你先说说它有什么缺点。
上:
它有没有缺点,这一点自然是可以商榷的。
不过,既然是青年画家画的,那么,从原
则上说,青年虽然总有她生气勃勃的一面,却也必然有她不成熟的一面。
这就叫作事物的规
律性。
明:
爸爸,要是你问我为什么喜欢它呀,我才不会那么吞吞吐吐呢。
我就干脆告诉你。
我喜欢芦苇旁边浮着的那群鸭子。
瞧,老鸭子打头,后边跟着(数)一、二、三、四……七只小鸭子。
我好像看见它们背上羽毛的闪光,听到它们的小翅膀拍水的声音。
上:
孩子,评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你怎么能只抓住一个具体的部分?
而且,“喜欢”这个字眼儿太带有个人趣味的色彩了。
明(不等“上”说完就气恼地插嘴);我喜欢,我喜欢。
喜欢就是喜欢。
我总归还告诉了你我喜欢它什么,你呢?
你“上”了半天,(鼓着嘴巴,像是上了当似的)可是你什么也没告诉我!
妻:
大丫头,别跟你爸爸费嘴啦。
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
(选自1957年《人民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随着时代的发展,萧乾希望能在更广大的现实人生中探求真知,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和时
代中去。
恰在此时,萧乾认识了巴金,这是萧乾的另一个“师傅”,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
师傅。
巴金是一位有着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他的作品始终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巴金一再叮嘱萧乾“一个对人生、对现实社会没有深刻理解的人极难写出忠于时代的作品”,总是启发萧乾“走出童年回忆那个狭窄的主题,写点更有时代感的东西”。
在巴金的启发下,萧乾意识到了自己早期作品题材狭窄、缺少时代感的缺陷,决心把创作视野放宽一些。
由于一种新因素的介入,他的创作开始呈现出别样的品格。
巴金是一位敏感、单纯、热情而富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热情、酣畅,极富有感
染力。
萧乾觉得“他是用心灵蘸着血和泪直接同读者对话的一个作家,不是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真挚的感情来直扑人心的”。
巴金非常强调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强调与生活相一致的情感的艺术表现,他要求萧乾带着情感去写作,每当他读到萧乾满蕴情感的作品时,总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巴金是小说创作的大家,故事情节纷繁复杂,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缜密严谨的长篇结构已经成为他创作的基本体式。
而萧乾的小说,则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结构小巧,和巴金的小
说比较起来不够大气。
巴金从自己的创作习惯和审美倾向出发,常常期望萧乾能写出一些长篇来,但萧乾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摘编自郑娟《文化合力与理性超越——浅论萧乾小说创作与京海文化》)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语言艺术家。
”这样的开头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
文章借助了舞台剧本的写作方法,人物语言特别具有个性化,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体现了作者的生活洞察力。
C.文章在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
针对一幅画,“上”人先生与其女儿都发表了看法,凸出了“上”人先生的鲜明个性。
D.文章以““上'人回家”而不是以““上'人在家”为题,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上”人先生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表现。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人先生的妻子说“他几时告诉过谁什么”,是说“上”人先生从来不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而总用“基本上”之类的语言搪塞。
B.“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例如“书稿到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意思是书稿的主体结构可以完成,但还需要大量材料进行充实。
C.“抽象名词+上”是在现实语言环境中被大量运用的结构,表示“某某方面”,“上”可以看作词缀,例如“主观上”“客观上”等。
D.巴金的《家》通过对“家”的描述,求真向善,辐射出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萧乾的《“上”人回家》无论选材还是主题都一脉相承。
8.萧乾把巴金称作他的“挚友、畏友、益友”,请结合文本二对此作简要说明。
(4分)
9.请结合文本二对萧乾小说的评论,以“简单与不简单”为题写一则关于《“上”人回家》的文学小评论,列出评论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孝文帝十一年绛侯勃卒,文帝乃择其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改容式车,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
“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
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
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
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
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归,复置太尉官。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
景帝中元三年,以病免相。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注】。
取庸苦之,不予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
书既闻上,上下吏。
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
召诣廷尉。
廷尉责曰:
“君侯欲反邪?
”亚夫曰:
“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
”吏曰:
“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吏侵之益急。
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工官尚方:
为皇家服务的作坊。
甲楯:
铠甲和兵器。
五百被:
相当于五百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B.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C.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D.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人/先驱曰/
天子且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汉初功臣周勃的爵位,古代的爵位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节,中国古代常用信物,封建帝王派遣使者时使之持节,使命完成后要把节归还。
C.崩,原指山陵坍塌,后比喻人的死亡,多指古代有地位的人的死,如皇帝、诸侯等。
D.廷尉,古代官职名,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亚夫出身将门,立有赫赫战功。
他是绛侯周勃之子,周勃死后,他继承了侯位;后来
吴楚作乱,他受命带兵前往平叛,经过几个月作战,取得了胜利。
B.周亚夫治军有方,深得文帝赏识。
匈奴大举进犯,他作为将军,奉命驻扎在细柳,文帝
称赞他是真正的将军,后来他果然打退了匈奴,保护了汉朝边境。
C.周亚夫通晓军事,颇有奇计良谋。
他在与叛军作战时,采用了以守为攻、断绝对方粮道
等策略;他在吴国士兵饥饿离去后,派出精兵追击,把吴军打得大败。
D.周亚夫受到连累,遭到无情打击。
他的儿子非法购买皇家使用的陪葬物品,被雇工告
发,他因此受到牵连,被说成要在阴间谋反,最终绝食呕血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
(2)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
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14.文末说周亚夫面对官吏的责问“不对”,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重题(其一)
白居易
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
早年薄有烟霞志,岁晚深谙世俗情。
已许虎溪①云里卧,不争龙尾道②前行。
从兹耳界应清静,免见啾啾毁誉声。
【注】①虎溪:
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此溪。
②龙尾道:
唐代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前的甬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因疲于世务而息影山林的人生选择,感情的喜恶对比鲜明。
B.颔联追溯归隐缘由:
年轻时就有强烈的归隐之志,上了年纪后,此志更加坚定。
C.尾联是展望未来生活,认为从此就耳根清净,不会再听到对自己的赞扬或诋毁。
D.全诗格律谨严,用词精当,情感的表达比较直白,语言呈现出较为平易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虎溪和龙尾道两处地名,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曹操《观沧海》中的“,”两句,用粗线条的勾勒,表现了大海的神奇壮观。
(2)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通过描写善飞的鸟和善攀援的猴类面对蜀道时的无奈,衬托了山势高危。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两句,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谏,并揭示了文章主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爷,是封建时代对地位尊贵者的敬称。
每逢中秋,(),这是老北京宫廷贵族的风俗。
这种风俗源自民间传说:
月宫里的玉兔下凡到人间为北京城里的百姓消灾治病。
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要供奉它,酬谢它。
《花王阁剩稿》说:
“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这是最早的关于拜祭“兔儿爷”的记载。
这样的兔形泥塑被老百姓把它称为“兔儿爷”,这种称呼严肃庄重虽不如称“太阴君”,但非常亲切得很。
到清末,“兔儿爷”变成既是拜祭品又是中秋节儿童的玩具。
常见的“兔儿爷”,一般都是金盔金甲的武士模样。
后来又有了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兔儿爷”,如剃头、推车、挑担的“兔儿爷”,等等。
人们甚至还把“兔奶奶”请到了供桌上,让他们夫唱妇随,和谐生活。
二者的衣着打扮,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请”一尊泥塑的“兔儿”,然后恭而敬之地“供”起来,称之为“爷”
B.称一尊泥塑的“兔儿”为“爷”,恭而敬之地“请”来,再“供”起来
C.“请”一尊泥塑的“兔儿”,且称之为“爷”,恭而敬之地“供”起来
D.“请”一尊被恭而敬之地“供”起来的泥塑的“兔儿”,并称之为“爷”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有个机器人做教练,是一种什么体验?
日前,在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的训练馆里,出现了一排乒乓球机器人。
它们挥舞着机械臂为小球员发球,击球迅速、落点准确、长短不一,站在球桌对面的小队员必须①才能应付得过来。
这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批量投入市场的乒乓球机器人庞伯特。
说起体育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的“碰撞”,让人不禁想起围棋界曾出现过的“人机大战”,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竟然能战胜李世石和柯洁两大棋坛高手,让一众棋手棋迷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围棋领域正得到广泛而深度的应用-通过人机对弈,对棋手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其棋艺。
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已③.在2020年8月的广西体育节上,
不少羽毛球爱好者报名参加人机对战,与手握球拍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隔网切磋。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体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还将会应用于更多方面。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四字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以“机器人”为主语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每句不超过15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小孙孙问爷爷:
“您每天都在看书,能记住多少呢?
反正都会忘记看的内容,那您为什么还要看?
”
爷爷要小孙孙把旁边装煤的竹篮拿来,然后让他拿了这个竹篮去河边打点儿水上来。
小孙孙虽疑惑但还是照做,很明显竹篮是没办法装水的。
小孙孙气恼地跑回来:
“爷爷,您到底要我做什么?
”爷爷让他再去试试。
就这样反复跑了几次,水还是没打上来。
爷爷这时候对着恼怒的小孙孙说:
“孩子,你看看这是先前的竹篮吗?
”小孙孙一看愣住了,先前脏兮兮的竹篮,经过几次清水洗涤,已经焕然一新了。
复兴中学“小牛犊”耕读书社计划以这个故事为依托,举办以“读书过程中的忘记与收获”为主题的读书会。
假如你是读书会的与会一员,请你写一份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张家口市沧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河北省 张家口市 沧州市 届高三 下学 期一模 考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