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docx
- 文档编号:951536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08KB
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docx
《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
题目: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思路与对策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特征,持续的高速增速并不能说明掩盖经济发展瓶颈。
面对潜在危机,中国在2008年的40000亿计划在短期内使经济有所好转,同时外媒称“中国拯救了世界”。
但使中国避开了最佳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期,附加带来的各种负面特征如地方债务、通货膨胀、市场要素价格扭曲、生产率水平降低、结构失衡、整体竞争力减弱。
产能过剩是我国目前经济的最大问题。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滚滚袭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增长和变革,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相应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引起了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即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思考"基于这样的大背景下,于是笔者决定选择这个关于企业走出去的命题来完成这篇讲座论文。
研究的意义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其中不论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还是以不完全竞争为条件,或者以企业管理。
组织和战略理论为基础的理论,都是将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无法直接从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中得到充分合理的解释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拥有的是成熟的市场,完善的制度,资源和竞争力都有很大的优势,而我国的市场不成熟,同时又有后发劣势,体制劣势和人才劣势,以传统理论为出发点,仅从技术因素上思考,很难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明显滞后于企业自身的实践,并没有一套系统成熟的理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因此,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国企业自身的条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进行探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总结一点点经验,这就是本文的意义。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走出去”战略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和前景,其实施有着极大的必要闭性和紧迫性。
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将中国经济与企业投资状况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还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帮助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境,以下从几个方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第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已是现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一种潮流。
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否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
实现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经济中取得新的突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战略问题。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客观需要,对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从国外输入国内匮乏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缓解中国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资源开发型海外投资,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市场饱和、生产过剩和内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中国企业有必要通过国际化经营向境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可以使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为国内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绕过贸易壁垒、突破国外以反倾销等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
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委员会统计,中国企业在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
应对反倾销的方法,除了借助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求得解决以外,更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绕开贸易壁垒,将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变为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到海外设立企业,利用内部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这不但有利于缓解我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第五,“走出去”战略有利于输出成熟技术并获得先进技术,促进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在纺织、机电等拥有相对优势的中国企业,通过投资于相对欠发达或经济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既输出了技术,占领了市场,又获得了投资收益。
另外,通过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合资或合营企业,可以学习对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时了解世界前沿动态和国际行情,优化国内企业的经营活动。
总之,通过“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可在全球市场获得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机会,开阔眼界,扩宽思路,掌握国际通用规则,熟悉国际化运作,最终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催生和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
“走出去”的作用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
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分析
外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因外部因素引起的经营风险,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进行控制或规避。
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
政治风险
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政治风险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政府或社会短期内的政治环境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政局极不稳定,XX、民族冲突时有发生,部分国家甚至内战频繁,国家分裂,而且还有一些极端反华势力。
二是东道国社会政治体制可能引发的政策不连续性。
这种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可能会给跨国投资者带来与预期不符的近期或长期的损失。
投资者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两个方面,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投资的决策和进行相关风险准备。
对我国企业来说,首先,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不少国家心生警惕,许多国家采取政府干预、法律政策保护等形式保护本国利益,使我国“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着经营的政治壁垒。
其次,我国企业目前开展国际业务的国家主要是欠发达国家,所在国政局不稳定、内部冲突、与我国双边外交关系变化等问题;此外,民族、XX、文化、意识形态等也对我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构成严重的障碍。
2经济风险
经济与金融风险在国家风险中的位置特别突出。
经济风险,通常指在投资活动中因东道国国民经济发生剧烈变动与因此而采取的相应政策使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主要针对的是一个国家由于宏观经济原因对本国的国际收支造成不利影响,并导致不能按时偿还外债。
3法律风险
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所在国的法律规制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与期货法、刑法、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税法、遗迹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劳工保护法、外国投资法等。
由于所在国法律与我国法律规定有所不同,甚至还不是一个法律体系,而我国企业对当地法律不够了解或对法律约束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可能无形中触犯对方法律,从而形成“走出去”面临的法律风险。
4.市场风险
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市场风险一是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若不能与时了解和把握,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战略决策上容易发生失误;二是由于技术更新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变化,影响“走出去”企业的产品市场;三是国际炒家对大宗商品、期货、股票等领域的投机行为,使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不可控的成本波动。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问题
劳资关系处理不当
我国对外投资经营企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劳资纠纷,主要表现为员工要求加薪和企业辞退员工。
工人一般每隔两年或三年就要求提高工资,增加福利,资方如果不同意就罢工。
而且很多西方国家的工会组织作用强大,且都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背景,企业工会组织历经100多年的演变,已经上升到政府强制性的法律保护层面。
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或者是市场开放度较高的国家,都有严格的劳工权益保障机制。
但是我国对外投资经营企业缺乏重视,导致纠纷不断。
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国际竞争力差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在更大X围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开拓和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使企业自身得到发展,但是目前来说,我国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与外国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企业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国内投资主体对其境外企业或境外投资项目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效益不高的问题。
由于激励不足,利益分配体制不合理,造成许多优秀的企业海外代理人流失。
并且有的企业好大喜功,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多个项目的发展,不能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导致本来增长的企业最终走向了灭亡。
国际化人才匮乏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稳步的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还得归结到人才的竞争,人才不足是我国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必须拥有相应的人才,但在目前我国比较缺乏这方面人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设厂,因为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法律法规导致的悲剧每年都有。
完善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建议
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国内障碍主要分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要想更好的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解决其面临的种种障碍,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使中国企业尽快发展成为能够在世界立足的跨国企业,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正确运用各种鼓励性政策与手段支持。
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政府应加强对实施走出去企业的支持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走出去”的各项法律、政策与改革管理体制。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
应加强与投资所在国与地区政府之间的交往,积极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对本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利益给予维护,建立并完善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担保制度,以确保中国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经营中,能够抵御由不可预期的政治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加快对外投资的立法进度
对外投资需要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仅有一些管理规定与办法。
随着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更高层次的法律急需出台,以切实维护相关投资者的利益, 并制约相关的投资行为。
放宽审批手续
应该重新审视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同时也不能放松审批的条件,使企业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证。
完善监管体系
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对政府监管和管理的职能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尤其对海外投资的后期监管应给予加强, 是“走出去”战略实施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又要防止政府过度的干预。
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体系
对银行的服务功能要逐步加强,早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体系"中国大多数海外投资企业信誉度较低,自身无法在国外轻易融资, 因此,中国几大专业银行应凭借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高的信誉,对中国向海外投资的企业给予支持并与其合作,提高其在国外融资的可能性。
企业要做好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走出去”须重视企业自发性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但必须明确,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市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素质、国际竞争力决定“走出去”战略的成败。
二、注意风险的规避与防X,戒一哄而上盲目跟风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的重新配置,所以企业一定要开展跨国经营,到全世界寻找和开拓市场。
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能够走出去,一般而言,“走出去”的企业应为本行业的佼佼者,企业应苦练内功,若在国内市场尚缺乏竞争力,“走出去”成功的可能性也将是很渺茫的。
三、“走出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一掷千金,非理性地付出高昂的代价。
当前对“走出去”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以与失败的教训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对减少“走出去”的成本,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是大有益处的。
跨国投资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公司本身的管理漏洞。
一些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对投资国的环境和政策没有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国外投资环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以与技术适用性认识不够,可行性分析不科学,有的项目甚至不做境外市场考察就编制可行性报告,导致项目上马后问题很多,经济效益不佳甚至亏损;也有的企业对境外的合作伙伴资信情况了解不细导致上当受骗,或因对方资金不到位、不履行合同义务而使企业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
走出去企业失败的经验教训是:
规模小、组织和管理方式落后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是难以生存的。
四、要坚持与东道国互利双赢
“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既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要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寻求合作各方利益的汇合点。
企业的有关人员,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既要维护我方权益,又应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企业主体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企业需要加速建立良好的企业治理机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①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积累企业的组织管理优势。
增强中国企业的组织管理优势,其前提是解决政企不分问题,建立起独立完整的法人财产权。
在具体管理内容上,组织结构应由原来的直线职能参谋制向事业部制和矩阵组织转变;决策计划应增加可行性研究和决策过程的科学化;设备、库存、现场管理也不应简单地套用单一的模式,而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接照成本最小化和提高效率的原则进行创新;财务管理应尽快推广执行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制度。
②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是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具有领先技术且不断创新和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核心产品;企业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
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在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的竞争。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迫在切需要的是人才,而我国目前稀缺的恰恰是人才。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
要建立一套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制与制度。
④注意树立企业形象,建立起良好的国际信誉。
良好信誉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在国内如此,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更是如此。
提高企业形象,是海外中资企业常常忽视的一个问题,而企业形象往往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到优秀人才和企业的发展前途,而企业形象往往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到优秀人才和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的核心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企业的产品售后服务也对企业形有影响。
海外中资企业应争取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回馈当地社会,包括依法向当地政府交纳税金、适当地资助慈善和教育事业。
只有这样,才能把海外的事业做大、做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中国企业 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