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光杆实验报告.docx
- 文档编号:9513299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29KB
杨氏模量光杆实验报告.docx
《杨氏模量光杆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模量光杆实验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氏模量光杆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光杆实验报告
篇一: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2.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或多或少都要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之后形变能随之消失,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内部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内应力。
设有一截面为S,长度为l的均匀棒状(或线状)材料,受拉力F拉伸时,伸长了?
,其单位面积截
?
F
面所受到的拉力称为胁强,而单位长度的伸长量称为胁变。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棒
Sl状(或线状)固体胁变与它所受的胁强成正比:
F?
?
ESl
其比例系数E取决于固体材料的性质,反应了材料形变和内应
力之间的关系,称为杨氏弹性模量。
A
E?
4Fl
(1)?
d2?
上图是光杠杆镜测微小长度变化量的原理图。
左侧曲尺状物为光杠杆镜,M是反射镜,d1为光杠杆镜短臂的杆长,d2为
图光杠杆原理
光杆杆平面镜到尺的距离,当加减砝码时,b边的另一端则随被测钢丝的伸长、缩短而下降、上升,从而改变了M镜法线的
方向,使得钢丝原长为l时,从一个调节好的位于图右侧的望远镜看M镜中标尺像的读数为A0;而钢丝受
力伸长后,光杠杆镜的位置变为虚线所示,此时从望远镜上看到的标尺像的读数变为Ai。
这样,钢丝的微小伸长量?
,对应光杠杆镜的角度变化量?
,而对应的光杠杆镜中标尺读数变化则为ΔA。
由光路可逆可以得知,?
A对光杠杆镜的张角应为2?
。
从图中用几何方法可以得出:
tg?
?
?
?
?
d1
(2)
tg2?
?
2?
?
?
A
(3)d2
将
(2)式和(3)式联列后得:
d1
?
A(4)2d2
8mgld2
所以:
E?
,2
?
d?
Ad18gld2
故:
E?
?
d2Kd1
?
?
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放大法。
由于该方法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而且是线性放大等优点,所以在设计各类测试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仪;光杆杆;螺旋测微器;游标尺;钢卷尺和米尺;望远镜(附标尺)。
四、实验内容
1.用2kg砝码挂在钢丝下端钢丝拉直,调节杨氏模量仪底盘下面的3个底脚螺丝,同时观察放在平台上的水准尺,直至中间平台处于水平状态为止。
2.调节光杠杆镜位置。
将光杆镜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横槽内,后脚放在固定钢丝下端圆柱形套管上(注意一定要放在金属套管的边上,不能放在缺口的位置),并使光杠杆镜镜面基本垂直或稍有俯
角,如图所示。
3.望远镜调节。
将望远镜置于距光杆镜2m左右处,松开望远镜固定螺钉,上下移动使得望远镜和光杠杆镜的镜面基本等高。
从望远镜筒上方沿镜筒轴线瞄准光杠杆镜面,移动望远镜固定架位置,直至可以看到光杠杆镜中标尺的像。
然后再从目镜观察,先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最后缓缓旋转调焦手轮,使物镜在镜筒内伸缩,直至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清晰的标尺刻度为止。
4.观测伸长变化。
以钢丝下挂2kg砝码时的读数作为开始拉伸的基数n0,然后每加上1kg砝码,读取一次数据,这样依次可以得到n0,n1,n2,n3,n4,n5,n6,n7,这是钢丝拉伸过程中的读数变化。
紧接着再每次撤掉1kg砝码,读取一次数据,依次得到n0’,n1’,n2’,n3’,n4’,n5’,这是钢丝收缩过程中的读数变化。
注意:
加、减砝码时,应轻放轻拿,避免钢丝产生较大幅度振动。
加(或减)砝码后,钢丝会有一个伸缩的微振动,要等钢丝渐趋平稳后再读数。
5.测量光杠杆镜前后脚距离d1。
把光杠杆镜的三只脚在白纸上压出凹痕,用尺画出两前脚的连线,再用游标卡尺量出后脚到该连线的垂直距离
6.测量钢丝直径。
用螺旋测微计在钢丝的不同部位测5次,取其平均值。
测量时每次都要注意记下数据,螺旋测微计的零位误差。
7.测量光杠杆镜镜面到望远镜附标尺的距离d2。
用钢卷尺量出光杠杆镜镜面到望远镜附标尺的距离,测量5次。
8.用米尺测量钢丝原长l,测量5次。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长度的测量(表1)。
2.增减重量时钢丝伸缩量的记录参考数据(表2)。
六、实验总结,误差较大原因分析。
1、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系统误差。
2、学会用逐差法消除误差。
3、对于形变量较小的物体,可以使用光学仪器使之线性放大。
4、由于测量金属丝长度L、D、b的次数较少导致最后结果误差较大。
篇二: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能源与动力工程152
学生姓名:
王启威学号:
35
实验地点:
106座位号:
实验时间:
第九周星期一下午4点开始
篇三:
光杠杆法测定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一、摘要
弹性模量是描述材料形变与应力关系的重要特征量,是工程技术中常用的一个参数。
在实验室施加的外力使材料产生的变形相当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同时过大的载荷又会使得材料发生塑形变形,所以要通过将微小变形放大的方法来测量。
本实验通过光杠杆将外力产生的微小位移放大,从而测量出杨氏弹性模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二、实验仪器
弹性模量测定仪(包括:
细钢丝、光杠杆、望远镜、标尺和拉力测量装置);钢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
(1)杨氏弹性模量定义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发生形变,最简单的形变就是物体受外力拉伸(或压缩)时发生的伸长(或缩短)形变。
设金属丝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S,一端固定,一端在伸长方向上受力为F,伸长为△L。
定义:
ε?
物体的相对伸长
?
L
为应变,L
F
为应力。
S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σ?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F?
L?
ESL
则有:
E?
FL
S?
L
式中的比例系数E称为杨氏弹性模量(简称弹性模量)。
实验证明:
弹性模量E与外力F、物体长度L以及截面积的大小均无关,而只取决定于物体的材料本身的性质。
它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对于直径为D的圆柱形钢丝,其弹性模量为:
E?
4FL
πD2?
L
根据上式,测出等号右边各量,杨氏模量便可求得。
式中的F、D、L三个量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
唯有?
L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
故而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进行间接测量。
(2)光杠杆放大原理
光杠杆测量系统由光杠杆反射镜、倾角调节架、标尺、望远镜和调节反射镜组成。
实验时,将光杠杆两个前足尖放在弹性模量测定仪的固定平台上,后足尖放在待测金属丝的测量端面上。
当金属丝受力后,产生微小伸长,后足尖便随着测量端面一起作微小移动,并使得光杠杆绕前足尖转动一个微小角度,从而带动光杠杆反射镜转动相应的微小角度,这样标尺的像在光杠杆反射镜和调节反射镜之间反射,便把这一微小角位移放大成较大的线位移。
如右图所示,当钢丝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光杠杆镜面的竖直度必然要发生改变。
那么改
变后的镜面和改变前的镜面必然有一个角度差,用θ来表示这个角度差。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
L?
b?
tan?
?
b?
,式中b为光杠杆前后足距离,称为光杠杆常数。
设开始时在望远镜中读到的标尺读数为r0,偏转后读到的标尺读数为
ri,则放大后的钢丝伸长量为C?
r-r0,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2?
?
tan2?
?
C/2H
,?
?
C
4H
由上式得到:
?
L?
bC
4H
代入计算式,即可得下式:
E?
这就是本实验所依据的公式。
16FLH
?
D2bC
四、实验步骤
(1)调整测量系统1、目测调整
首先调整望远镜,使其与光杠杆等高,然后左右平移望远镜与调节平面镜,直到凭目测从望远镜上方观察到光杠杆反射镜中出现调节平面镜的像,再适当转动调节平面镜直到出现标尺的像。
2、调焦找尺
首先调节望远镜目镜旋轮,使“十”字叉丝清晰成像;然后调节望远镜物镜焦距,直到标尺像和“十”字叉丝无视差。
3、细调光路水平
观察望远镜水平叉丝所对应的标尺读数和光杠杆在标尺上的实际位置是否一致,若明显不同,则说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未沿水平面传播,可以适当调节平面镜的俯仰,直到望远镜读出的数恰好为其实际位置为止。
调节过程中还应该兼顾标尺像上下清晰度一致,若清晰度不同,则可以适当调节望远镜俯仰螺钉。
(2)测量数据
1、首先预加10kg的拉力,将钢丝拉直,然后逐次改变钢丝拉力(逐次增加2kg),测量望远镜水平叉丝对应的读数。
由于物体受力后和撤销外力后不是马上能恢复原状,而会产生弹性滞后效应,所以为了减小该效应带来的误差,应该在增加拉力和减小拉力过程中各测一次对应拉力下标尺读书,然后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
2、根据量程及相对不确定度大小,用钢卷尺测量L和H,千分尺测量D,(转自:
小草范文网:
杨氏模量光杆实验报告)游标卡尺测量b。
考虑到钢丝直径因为钢丝截面不均匀而产生误差,应该在钢丝的不同位置测量多组D在取平均值。
(3)数据处理
由于在测量C时采取了等间距测量,适合用逐差法处理,故采用逐差法对视伸长C求平均值,并估算不确定度。
其中L、H、b只测量一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其不确定度不能简单地由量具仪器规定的误差限决定,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估算仪器误差限。
i、测量钢丝长度L时,由于钢丝上下端装有紧固夹头,米尺很难测准,故误差限应该取0.3cm;
ii、测量镜尺间距H时,难以保证米尺水平,不弯曲和两端对准,若该距离为1.0~1.5m,则误差限应该取0.5cm;
iii、用卡尺测量光杠杆前后足距b时,不能完全保证是垂直距离,该误差限可定为0.02cm。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计算钢丝弹性模量
钢丝长度L=39.60cm,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H=102.20cm,光杠杆前后足间距b=8.50cm
钢丝直径D测量结果(千分尺零点x0?
0.320mm)
5
D?
?
Di?
i?
1
0.799?
0.800?
0.800?
0.801?
0.800
mm?
0.800mm
5
C?
?
C
i?
1
5
i
5
?
1.895?
1.940?
1.940?
1.830?
1.745
cm?
1.870cm
5
故:
E?
16mgLH
?
DbC
2
?
16?
10?
9.8012?
0.396?
1.02XX
Pa?
1.987?
10Pa-32-2
3.14?
(0.800?
10)?
0.0850?
1.870?
10
(2)计算钢丝弹性模量的不确定度
L、H、b只测量一次,只有B类不确定度,估计其误差限为ΔL=0.3cm,ΔH=0.5cm,Δ
b=0.02cm,故:
u(L)?
u(?
bL)
?
L0.3
?
cm?
0.173cm3?
H0.5?
cm?
0.289cm3u(H)?
u(?
bH)
u(b)?
u(?
bb)
D的不确定度:
?
b0.02?
cm?
0.0115cm33
u(?
aD)
u(?
bD)
2
2
(D-D)?
2
i
i?
1
5
5?
(5?
1)
?
0.00032cm
?
D0.005?
mm?
0.00289cm3
2
u(D)?
ua(D)?
ub(D)?
0.00322?
0.000289mm?
0.00291mm
C的不确定度:
u(?
aC)
u(?
bC)
2
2
(C?
i?
1
5
i
2
-C)
5?
(5?
1)
?
0.0372cm
?
C0.05
?
cm?
0.0289cm33
u(C)?
ua(C)?
ub(C)?
0.03722?
0.02892cm?
0.0471cm
?
E?
16mgLH
?
b2
?
lnE?
lnL?
lnH?
2lnD?
lnb?
lnC?
ln16?
lnm?
lng?
ln?
两边同时求微分,得到:
dEdLdH2dDdbdC?
?
?
?
?
ELHDbC
将上式中d改为u,并取平方和的根:
u(E)u(L)2u(H)22u(D)2u(b)2u(C)2
?
[]?
[]?
[]?
[]?
[]
)?
()?
()?
4?
()?
()
故:
u(E)?
E?
u(E)
?
1.987?
1011?
0.027Pa?
0.05?
1011PaE
最终结果为:
E?
u(E)?
(1.99?
0.05)?
1011Pa
六、实验讨论
(1)误差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得,钢的理论弹性模量约为2.00?
10~2.20?
10Pa,不妨取
11
11
E真?
2.10?
1011Pa作为真值的估计值,并以此计算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N?
E-E真?
(1.99?
2.10)?
1011Pa?
?
0.11?
1011Pa?
N?
0.11?
1011Pa
相对误差?
?
100%?
5.24%11
E真2.10?
10Pa
可以看出,实验的误差是比较小的。
下面估算各测量量不确定度对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贡献:
可见,u(C)和u(D)的影响均很大,其贡献主
要来自uA(C)/C、uB(C)/C和
2uB(D)D。
实际上只计及这三项的方差合成就达2.6%,和u(E)/E?
2.7%相差无几。
上
述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自仪器误差,因此很难再通过改善测量方法来提高准确度。
反过来也说明本实验在测量方法上的安排上是合理的。
C、D的测量中采取了多次测量的措施,其中对D的测量没有给E带入很大的误差,但C的测量则带入了很大的误差,故而在对C的测量可能存在较大问题。
下面对C带来的误差可能性进行分析:
由于在实验中,通过光杠杆观察标尺像的读数时,轻微的扰动,就会使得标尺像出现晃动,严重影响了读数的准确性。
同时由于未能完全消除视差的影响,在读取标尺读数r时,很可能会出现粗大误差。
由公式E?
16FLH16LH
C?
?
F,故随着F的可变形得到:
?
D2bC?
D2bE
线性增加,C也应该作线性增加,故而等间距测量的Ci?
ri?
5-ri理论上应该等于某个常数。
考虑到多次测量带来的随机误差,测量值应该围绕着该常数作上下波动。
考察测量数据,并
将之做出散点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氏模量 光杆 实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