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学复习知识点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950907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610.21KB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学复习知识点知识点.docx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学复习知识点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学复习知识点知识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学复习知识点知识点
工程材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材料是有用途的物质。
一般将人们去开掘的对象称为“原料”,将经过加工后的原料称为“材料”
工程材料:
主要利用其力学性能,制造结构件的一类材料。
主要有:
建筑材料、结构材料
力学性能:
强度、塑性、硬度
功能材料:
主要利用其物理、化学性能制造器件的一类材料.
主要有:
半导体材料(Si)磁性材料压电材料光电材料
金属材料:
纯金属和合金
金属材料有两大类:
钢铁(黑色金属)非铁金属材料(有色金属)
非铁金属材料:
轻金属(Ni以前)重金属(Ni以后)贵金属(Ag,Au,Pt,Pd)
稀有金属(Zr,Nb,Ta)放射性金属(Ra,U)
高分子材料:
由低分子化合物依靠分子键聚合而成的有机聚合物
主要组成:
C,H,O,N,S,Cl,F,Si
三大类:
塑料(低分子量):
聚丙稀
树脂(中等分子量):
酚醛树脂,环氧树脂
橡胶(高分子量):
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陶瓷材料:
由一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及硅酸盐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
结构陶瓷Al2O3,Si3N4,SiC等功能陶瓷铁电压电
材料的工艺性能:
主要反映材料生产或零部件加工过程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
材料可生产性:
材料是否易获得或易制备
铸造性:
将材料加热得到熔体,注入较复杂的型腔后冷却凝固,获得零件的能力
锻造性:
材料进行压力加工(锻造、压延、轧制、拉拔、挤压等)的可能性或难易程度的度量
焊接性:
利用部分熔体,将两块材料连接在一起能力
第二章
(详见课本)
密排面密排方向
fcc{111}<110>
bcc{110}<111>
体心立方bcc
面心立方fcc
密堆六方cph
点缺陷:
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尺寸都很小,是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类型:
空位:
在晶格结点位置应有原子的地方空缺,这种缺陷称为“空位”。
间隙原子:
在晶格非结点位置,往往是晶格的间隙,出现了多余的原子。
它们可能是同类原子,也可能是异类原子。
异类原子:
在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晶格中,不同种类的原子占据原有的原子位置。
线缺陷:
在三维空间的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其具体形式就是晶体中的位错(Dislocation)
形式:
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晶格有相应的畸变,有高于理想晶体的能量;
位错线附近异类原子浓度高于平均水平;
位错在晶体中可以发生移动,是材料塑性变形基本原因之一;
位错与异类原子的作用,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面缺陷:
在三维空间的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晶粒数量级),另外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原子尺寸大小)的晶体缺陷。
形式:
晶界面亚晶界面相界面
第三章
过冷:
一般地,熔体自然冷却时,随时间延长,温度不断降低,但当冷却到某一温度Tn时,开始结晶,此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一个温度平台,这一平台温度通常要低于理想的结晶温度T0,这样在低于理想结晶温度以下才能发生结晶的现象——过冷。
过冷度:
实际结晶温度Tn与理想结晶温度T0之差=T0-Tn称为过冷度。
过冷度的大小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过冷度愈大,ΔG愈大,结晶驱动力愈大
结晶过程:
形核:
符合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的短程有序集团(尺寸达到临界尺寸)将成为结晶核心。
长大:
金属液体中的晶核一旦形成,由于系统自由能降低,晶核将迅速长大直到液体全部消失
形核率(N):
单位时间在单位母体(液体)的体积内晶核的形成数目称为形核率。
一般合金相图是在常压下(P=1atm)获得的,所以对于一个合金体系描述相图的参数有三个:
成分,温度,相。
即相只与温度和成分相关。
若以成分(C)为横坐标,T为纵坐标,那么坐标系任一点即表示某一成分合金在某一温度下对应的相.
匀晶相图
杠杆定律:
设mL和m分别为两相的质量,它们满足以下杠杆定律:
共晶反应:
在某一温度下,从液体中同时析出两种固溶体。
即:
L→α+β
7条线:
AE、BE为液相线,温度在液相线上,为单一液态;AC、BD为固相线,温度在此以下为单一固溶体;CED:
共晶反应线,对应L→α+β;CG、DH为α,β固溶体的溶解度变化线,即:
α,β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曲线。
6个相区:
3个单相区:
L、、3个两相区:
L+,L+、+
注:
两个单相区由一个双相区分隔(相律)
1个点:
E:
共晶成分点,液体温度最低点。
成分在E点以左,为亚共晶(成分在CE范围)成分在E点以右,为过共晶(成分在ED范围)
包晶反应:
两组元在液态下无限互溶,固态下有限溶解,并且发生包晶转变:
L+。
Ac和bc为两液相线,与其对应的ad和bp为两固相线;
Df和pg固溶体α、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线;dpc为包晶转变线。
相图含三个单相区L、α、β;三个双相区L+α、L+β、α+β;
一个三相区L+α+β,水平线dpc为包晶反应线,P点为包晶点,对应包晶反应:
L+。
共析反应:
特点:
(1)固态反应。
(2)类似于共晶反应。
(3)共析反应:
+
(4)、为交替的片层结构。
(5)、的相对含量符合杠杆定律。
稳定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在相图中的形式:
稳定化合物在相图中表现为一直线,可将其视为独立组元,并以其为界将相图分开进行分析。
第四章
纯铁:
α-Fe在770℃(居里温度)发生由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即铁磁性消失。
工业纯铁的力学性能特点是: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C在钢铁中存在的三种形式:
溶入Fe的晶格形成固溶体(间隙固溶体)-钢
以游离石墨存在于钢铁中-铸铁。
与铁成金属间化合物如Fe3C,Fe2C,FeC)-金属间化合物
石墨性能:
耐高温,可导电,润滑性好,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低。
实线为Fe-Fe3C相图
虚线为Fe-C相图
α相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bcc,仅由α相形成的组织称为铁素体,记为F(Ferrite)。
α=F
γ相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fcc,仅由γ相形成的组织称为奥氏体,记为A(Austenite)。
γ=A
δ相C在δ-Fe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也为bcc,δ相出现的温度较高,组织形貌一般不易观察,也有称高温铁素体。
Fe3C相铁与碳生成的间隙化合物,其中碳的重量百分比为6.69%,晶体结构是复杂正交晶系,仅由Fe3C相构成的组织称为渗碳体,依然记为Fe3C,也有写为Cm(Cementite)。
石墨在铁碳合金中的游离状态下存在的碳为石墨,组织记G(Graphite)。
L相碳在高温下熔入液体,相图中标记L(Liquid)。
这是一包晶反应(1495C),发生在高温,并且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组织还会发生变化。
共晶反应(1148C),产物共晶体组织称为莱氏体,记为Ld(Ledeburite)
共析反应(727C),产物为F、Fe3C两相层片交替分布的共析体组织,称为珠光体,记为P(Pearlite)
(1)ABCD―液相线
(2)AHJECF―固相线
(3)HJB―包晶反应线(1495C)LB+HAJ
(4)ECF―共晶反应线(1148C)LCAE+Fe3CI(称为莱氏体)
(5)PSK―共析反应线(727C)AsFp+Fe3C(称为珠光体)
(6)ACM线(ES线)―从奥氏体析出Fe3CⅡ的临界温度线
(7)A3线(GS线)―从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线
五个单相区:
液相区L高温固溶体;相(奥氏体,A);相(铁素体,F)
Fe3C相(渗碳体,Cm)
七个双相区:
L+,L+,L+Fe3C,+,+Fe3C,+;+Fe3C
三个三相区:
HJB线L++;ECK线L++Fe3C;PSK线++Fe3C
工业纯铁(C%<0.02%)
碳钢(C%=0.02%2.11wt%)
依据C含量不同,又分为:
亚共析钢:
C<0.77wt%共析钢:
C=0.77wt%过共析钢:
C>0.77wt%
白口铸铁(生铁)(C%=2.116.69wt%)
依据C含量不同,又分为:
亚共晶白口铸铁C<4.3wt%共晶白口铸铁C=4.3wt%过共晶白口铸铁C>4.3wt%
灰口铸铁(C%=2.116.69wt%)
亚共晶、共晶、过共晶灰口铸铁
工业纯铁(C%<0.02%):
组织:
F
相:
(F)
共析钢(C%≈0.77%):
组织:
P相:
(F)+Fe3C
亚共析钢(C%=0.020.77%):
组织:
F+P相:
(F)+Fe3C
组织转变:
L→L+A→A→F+A→F+P
过共析钢(C%=0.772.11%):
组织:
P+Fe3CII相;(F)+Fe3C
组织转变:
L→L+A→A→A+Fe3CII→P+Fe3CII
共晶白口铁(C%≈4.3%):
组织:
L’d相:
(F)+Fe3C
组织转变LLd(A+Fe3CI)A+Fe3CII+Fe3CI(P+Fe3CI(Fe3CⅡ))
亚共晶白口铁(C%=2.114.3%):
组织:
P+Fe3CII+L’d相:
(F)+Fe3C
组织转变LL+AA+LdA+Fe3CII+LdP+Fe3CII+L’d
过共晶白口铁(C%=4.36.69%):
组织:
Fe3CI+L’d相:
(F)+Fe3C
组织转变L→L+Fe3CI→Fe3CI+Ld→Fe3CI+L’d
1、各组成相的力学性质:
F:
软,塑Fe3C:
硬,脆P(F+Fe3C):
介入二者之间
2、C对性能的影响:
随C含量增加,硬度持续增加δ,ψ持续下降σb先增加(C2.11%)后下降(由于网状Fe3CⅡ的出现)
按含碳量分:
低碳钢WC0.25%中碳钢0.25%
按用途分:
碳素结构钢(建筑材料,如桥梁,房屋,机器零件等)碳素工具钢(刀具,模具等)
根据P,S含量的多少
普通碳素钢WP0.045%WS0.055%优质碳素钢WP0.040%WS0.040%
高级优质碳素钢WP0.035%WS0.030%
根据含氧量:
沸腾钢镇定钢
Q275AF普通碳素结构钢(Q:
屈服数字为强度值A为等级F为沸腾钢)
特点:
这一钢种仅关心材料的力学性能,不考察其成分,大多为轧制的型材(钢板、圆、管、角)。
用途:
合适的强度,一定的塑性和韧性,价格较低,大量用于普通简单结构零件。
如:
桥梁,建筑。
优质碳素结构钢(数字表示钢中C的含量(万分之几)F表示沸腾钢)
特点:
这类钢种要求保证C含量。
用途:
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来制造机器零件。
一般都要热处理以提高其力学性能。
随着C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愈高,塑性相应会降低。
T12A碳素工具钢(“T”表示“碳”数字表示含碳量(千分之几)全部为优质钢,后缀A为高级优质钢)
特点:
过共析钢,
组织为:
颗粒状的碳化物+球化珠光体(经球化退火),可以直接进行机械加工。
用途:
碳素工具钢的硬度高、变形量小,适合用于量具,刃具,模具。
工业铸铁是指Wc>2.11wt%的Fe-C合金为铸铁。
当C以Fe3C相似存在:
白口铸铁当C以石墨形式存在:
灰口铸铁
铸铁性质:
铸造,切削加工,减震性较好。
强度,塑性,韧性低
石墨化过程:
第一阶段高温石墨化
温度:
>1154℃,从液体中直接析出初生或共晶石墨。
共晶反应:
LCAE’+GI组织:
(奥氏体+石墨)的共晶体。
第二阶段中温石墨化
温度:
1154~738℃之间,从奥氏体中析出石墨,称为二次石墨GII
过饱和析出反应:
AA+GII组织:
A+GII
第三阶段低温石墨化
温度:
738℃,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析出石墨,称为三次石墨GIII。
共析反应:
ASFp+GIII。
组织:
(铁素体+石墨)共析体
注:
这一阶段析出的石墨往往在前两阶段出现的石墨基础上长大。
按铸铁中石墨的形状分:
普通灰铸铁(片状)球墨铸铁(球状)可锻铸铁(团絮状)蠕墨铸铁(蠕虫状)等
铸铁性能:
1.抗拉强度低、塑性韧性差
石墨相当于孔或裂缝,明显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球状石墨对基体的破坏作用相对较小,故球墨铸铁的力性接近低碳钢,且可以用热处理改善基体组织,提高性能。
2。
铸造性能好。
3。
耐磨性好。
4。
消震性好。
5。
切削加工性能好。
6。
缺口敏感性低。
普通灰铸铁:
如HT150,HT200,HT250……
牌号:
HTxxx,HT表示灰铁,三个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单位MPa。
用途:
用于要求消震、耐磨,如机床床身、汽缸、箱体、活塞等。
热处理:
只进行去应力退火。
球墨铸铁:
如QT400-15,QT500-05,QT600-03……
牌号:
QTxxx-xx,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单位MPa和%。
用途:
用于一般机械零件,如齿轮、曲轴、凸轮轴等。
热处理:
可通过热处理改善基体组织和性能。
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合金铸铁
第五章
引起加工硬化:
随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强度、硬度会升高,而塑性、韧性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折铁丝是一实例)
产生加工硬化的原因:
变形产生位错,随着变形量增加,位错密度增高,位错发生缠结和在晶界上塞积,导致位错运动困难,从而引起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作用:
强化材料的一种手段保持材料均匀形变
在加热过程中,形变了的材料会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过程
回复、再结晶和晶粒的长大,他们都是减少或消除结构缺陷的过程。
相应地,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也发生对应变化。
回复:
经冷加工的材料在在小于0.4Tm(以K表示)以下的温度保温,这时材料发生点缺陷消失,位错重排,应力下降的过程为回复。
变化:
宏观应力(第一类应力)基本消除,但微观应力(第二、第三类)仍然残存。
力学性质,如强度没有明显变化。
再结晶:
当加热温度达到0.4Tm以上,晶粒形状开始发生变化,在亚晶界或晶界处形成了新的结晶核心,并不断以等轴晶形式生长,取代被拉长及破碎的旧晶粒,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变化:
强度和硬度明显下降,塑韧性提高,加工硬化现象消除。
新晶粒形核和长大,替代旧晶粒。
位错大量消失。
特点:
1)再结晶不是一个相变过程。
因为在结晶前后的结构和成分没有明显变化。
它只是一个形态上的变化。
(物理过程)。
2)再结晶没有一个确定的温度,当T>0.4Tm即可发生再结晶过程。
概念:
冷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塑性变形
热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塑性变形
区别:
冷加工:
加工硬化,晶粒变形
热加工:
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过程同时发生,加工硬化消失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会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塑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塑性变形,材料的抗力小,易成型。
热加工的影响:
1、提高致密度:
热加工可使铸件的缩松和气泡焊合,提高材料的致密度,提高材料性能。
2、细化晶粒:
热加工可以打碎铸件粗大的枝晶和柱状晶,细化晶粒尺寸。
3、形成合理的纤维组织:
各种可变形的夹杂物会沿形变方向拉长,呈流线分布,从而造成各向异性。
在流线方向,性能较好,而在垂直于流线方向上性能相对较差
强化金属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塑性变形的本质是位错的滑移
细晶强化
依靠晶界阻止位错运动。
晶粒愈小,强度愈高。
σs=σ0+Kd-1/2(Hall-patch关系式)
固溶强化
形成固溶体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在尺寸和性质上的不同,固溶原子引起晶格畸变,产生应力场阻止位错运动。
加工硬化
进行冷加工,使材料位错密度增加,发生缠结,阻碍位错运动。
弥散强化
在基体中形成弥散分布的第二相质点,阻碍位错运动。
有时称为沉淀强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中科技大学 工程 材料 复习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