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运算定律》.docx
- 文档编号:950322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10KB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运算定律》.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运算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运算定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7—18。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水平。
3.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学习准备
课件、学习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好多人都旅游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
课件出示:
生:
骑自行车。
师:
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生1: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周。
生2:
李叔叔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
2.师:
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生2:
李叔叔今天上午比下午少骑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
今天我们选择“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来做我们的学习材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列式?
生1:
40+56(板书)
师:
还能够怎样列式?
生2:
56+40(板书)
师:
它们之间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生:
等号。
(师板书等号)
师:
为什么能够用等号连接?
生1:
因为它们的和都是96千米。
生2:
因为它们都是求的李叔叔一天行的总路程。
2.课件出示:
123+377Ο377+123
1124+76Ο76+1124
师:
这两道题,它们的算式之间的能用等号相连吗?
请你算一算!
生:
能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它们的和都相等。
师板书:
3.师:
观察这三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
从刚才的发现中,你们会猜想到什么呢?
生: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呢?
(板书: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4.师:
口说无凭,你打算怎样验证咱们的猜想?
生:
我们能够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
师:
那请大家拿出本子来,举几个这样例子来验证看看!
(生独立举例验证)
5.师:
谁来上台说说你是怎么举例验证的?
生:
(百以内的加法、多位数的加法、小数加法……)
师:
通过刚才这两位同学的举例,都能证明我们的发现是准确的。
谁有没有发现交换加数位置和不相等的情况吗?
生:
没有。
师:
也就是说,我们举不出反例,那证明我们该刚才的发现是准确。
师:
谁能够再一次总结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个规律?
生: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
旁边的问号是不是能够擦掉了?
!
师:
这个规律,数学家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
6.师:
刚才同学们举了那么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
举不完。
师:
是啊,像这样的等式我们能写出很多很多来。
(师边说便在等式的下面板书“……”)
师:
既然像这样的等式写不完,你能否开动你的脑筋,想办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所有的等式吗?
试一试,把你的想法在本子上写出来。
(学生尝试)
7.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一个怎样的算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的?
生1: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
△+□=□+△
生3:
a+b=b+a
师:
这三位同学的方法能表示出所有的情况吗?
生:
能。
师:
这三种方法,你更欣赏哪一种?
生:
第三种。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因为第三种更方便、更简洁。
师:
其实咱们的数学家想到的式子,跟生3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是a+b=b+a。
(师板书a+b=b+a)
师:
你觉得a和b能够表示哪些数?
8.师:
同学们现在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探索出“加法交换律”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
我们是先观察发现,再举例验证,最后是总结规律。
师:
很简单明了,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2:
我们第一步是观察发现,我观察这三个等式,发现了任意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第二步是举例验证,我们举了好多例子,证明我们是准确的,最后一步是总结规律,总结的规律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
说的好不好?
把掌声送给他!
(板书:
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总结规律。
)
9.师:
我们刚才是通过观察发现,然后是举例验证,再总结规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刚才大家经历了一次像数学家一样做数学的过程,那你能不能用这种学习方法去探索其他的运算定律呢?
生:
能。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师:
现在请大家自学<学习单一》,自学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锦囊,谁愿意大声读一遍?
生:
一.观察发现。
仔细算出每一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二.举例验证。
你能再举出几组这样的例子吗?
三.总结规律。
你能用符号表示这个运算定律吗?
2.师:
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自学锦囊上的提示自学,开始。
(生独立完成)
师:
完成的同学同桌交流一下。
3.师:
都完成好了吗?
谁愿意到前面分享一下你的自学收获?
生:
我发现第一组算式都等于288,第二组算式都等于273,第三组算式都等于507,它们都能够用等号来连接。
师:
每一组题的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1:
前一道算式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后一道都是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师:
刚才这位同学分享了这么多自学的收获,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还其他的发现吗?
生:
我还发现这三组题,后面的题都改变了运算顺序。
师:
运算顺序改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
生:
和不变。
师:
还有没有什么不变?
生:
数字的位置没变,仅仅运算顺序变了。
4.师:
刚才通过这三组算式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那这个规律对不对还需要我们怎么样?
生:
举例验证。
师:
那谁来说一说你举的例子?
好,你来!
生1:
(24+76)+28=24+(76+28)(师板书)
师:
谁再来分享一下你举的例子?
生2(8+7)+3=8+(7+3)
师:
谁再来举一个?
生3:
(325+178)+22=325+(178+22),他们都等于525.
5.师:
谢谢大家的分享。
刚才,我们大家实行了举例验证,你们验证我们发现的规律对不对?
生:
对!
师:
有没有举出反例的?
生:
没有。
师:
那由此能够说明,我们该发的规律是……
生:
准确的!
师:
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发现的规律齐读一边,预备,起!
生:
: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师:
刚才发现这个重要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6.师:
这是我们发的第二个运算定律,那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生:
(a+b)+c=a+(b+c)。
7.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采用观察发现、猜想验证、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发现了两种的加法运算定律,现在你还有什么不懂得、想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吗?
生: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
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内交流研究,开始!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
哪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
我们小组发现的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加法,和不变;不同点是加法交换律的加数是两个数,加法结合律的加数是三个数。
加法交换律是数字的位置变了,加法结合律是运算顺序变了。
师:
你们同意吗?
还有和这个组不一样的吗?
师:
好的,看来其他组的同学的发现同他们是一样的,我们班的同学观察力和思考力非常强,那下面,我们就使用我们学会的本领来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下列等式各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你能()中填上适当的数吗?
3.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逛超市,看到体育用品柜台有下列物品:
4.小明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2.师: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理解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
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能够把数学学得更棒!
五.板书设计
【篇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运算定律》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使用乘法分配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水平,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
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能够使计算简便。
练习:
(1)计算102×24
出示:
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9×37+9×63
=333+567
=900
(3)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实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
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
(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讨论:
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
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实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使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使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实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使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讨论:
2、3题为什么不相等?
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
P38/6—8
课后反思:
【篇三】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
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水平,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相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使用运算定律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实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理解,促动学习的迁移。
2、增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算定律 小学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课件 运算 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