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docx
- 文档编号:950181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4.57KB
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docx
《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附件:
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一、“十五”时期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十五”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国家和省对“三农”投入大幅度增加、农村改革和开放不断深化的时期,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主要成就
主要农产品实现由产量型向优质型转变,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
“十五”期间,主要农产品由数量型增长方式逐步向优质、高效、高附加值方式转变,农业科技应用和良种良法普及推广,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340公斤,特别是“十五”后期,全省粮食总产量超过370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农业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全省各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省“三区一片”粮食、南桔北梨、中部草食畜禽、环鄱阳湖水产等农产品区域布局雏形已现。
全省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
养殖业方面,通过稳定生猪生产、鼓励草食畜禽和特种水产的发展,养殖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比重稳步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重点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禽、林果、蔬菜、水产、药材、花卉等骨干产业,国家级、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率大幅提高,较好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在促进生产、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民收入增速前低后高,实现预期目标。
前三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速只有5.0%。
自2003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逐步走出低谷,2004年,由于粮食产销政策调整等因素,农民收入增速加快,达到20.16%,2005年预计增速为10.06%。
五年平均,农民收入增速实现8.9%。
3、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通过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宜春、吉安、抚州、南昌等大型商品粮油基地建设,鄱阳等11个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开展,玉山等8个国家级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广丰关胜灌区等27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以及赣抚平原等5个大型灌区和白塔渠等5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更新改造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全省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4.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60多万亩,改造中低产田743.1万亩。
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年增14.6%的速度快速发展,达到1781万千瓦。
解决人饮困难人口180万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0万人,建设农村沼气池65万个,新建、改造乡村公路3万公里。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4、水利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全省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堤防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长江干堤与江岸加固整治工程竣工、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部分重点堤防、赣抚大堤加固工程基本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完成、南昌、九江等城市防洪及五河整治重点段等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加快,重点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
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已下闸蓄水,伦潭、山口岩即将开工建设。
一大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河湖清淤疏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正在实施。
同时,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九五”以来,兴建各类供水工程3152处,新增供水能力约15.4×108m3;新增水电装机41.24×104kw;
5、生态建设明显加强。
全省先后实施了以改善生态状况、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如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林业的发展,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量“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为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省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由赣江流域扩大到整个鄱阳湖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全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7千公顷。
6、气象业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建成了由南昌、吉安、赣州、九江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全省拥有1个卫星遥感中心,1个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站,6个南方稻田生态环境监测站,2个高空观测站,8个卫星接收应用站,11个紫外线监测站,12个雷电定位站组成的闪电定位网和89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和367个加密自动站,初步形成了天地一体化的气象及次生灾害监测系统。
7、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完善。
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基本消灭了现存的中小学危房,基本做到乡乡有医院,村村有卫生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
8、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开展。
扶贫培训初见成效,定点扶贫和协作扶贫持续开展,农村贫困状况进一步缓解。
9、农业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及配套制度、粮食流通和农村金融体制等的改革,积极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改革。
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日本政府贷款江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世行贷款江西省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等利用国外资金的项目成效明显,有效弥补了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增收依然面临很多困难。
受体制、机制的制约,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根本性因素仍未消除,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地区和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
二是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没有形成。
各级财政、金融和农户自身对农业的生产性投入,还没有跟上农业发展的需要。
不仅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农村金融资金也出现净出,农户生产性现金支出中用于农业的比重越来越低,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农业大发展的“瓶颈”。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
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更全面的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我省防洪治涝工程标准偏低、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供水能力不足,抗旱能力低,缺水问题仍较突出,影响我省的农业抗灾能力;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环境等方面亟待加强。
四是农业综合减灾能力较差。
江西是个农业比重大的省份,又是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域。
江西农业发展水平基本上还是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农业生产对天气气候的依赖程度很高。
农村综合减灾体系尚未建立,农业综合减灾能力较差,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严重制约了我省农业快速发展。
五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业生产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低,安全优质农产品比率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待提高,出口型农产品生产格局还未形成,农业产业化程度薄弱,农产品加工发展缓慢,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发育缓慢,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效益不高。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工转化率低,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产加销环节联结不紧密,加工专用农产品缺乏,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宏观规划和指导滞后。
六是体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对完善农业管理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农民市场主体作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金融、粮食流通、农村税费等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就业和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制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二、“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是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
充分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持续推进“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发展目标:
1、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
--到201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04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耕地保有量为4300万亩,复种指数245%。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2779.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610万亩。
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3712万千瓦,每千公顷农田拥有农机动力1.77万千瓦。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及推广,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为460公斤。
--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加强农业资源尤其是山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力争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5%。
棉花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360万担,油料播种面积1200万亩,产量110万担。
品种品质更加优化,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99%。
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
--农业高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比“十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63.6%。
2、建设和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
--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至2010年,主要河流重要干支流河段基本得到治理,主要防洪保护区堤防及城市防洪堤建设,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现有3488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消除病险水库隐患;新建峡江等防洪效益明显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成鄱阳湖五河尾闾疏浚工程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加大河湖清淤疏浚和排涝工程建设的力度,重点涝区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以上;搞好康山等蓄滞洪区的分蓄洪工程和区内安全建设,使蓄滞洪区能够得到正常运用,基本不需搬迁居民;完成省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通讯预警系统等建设;山地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初步建立。
--建立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
全省新增年供水能力15~20亿立方米。
逐步解决全省50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用水条件大大改善,提高乡镇供水能力,村镇供水普及率达到50%;基本完成现有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大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力度,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20%以上;继续开展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节水增效示范县市建设。
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争取达到0.5。
积极发展农村水电,“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水电装机132.2万kw,力争完成2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20个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县的水电建设,水资源综合产出率为12.11元/立方米。
--建立维护生态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
全省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5%以上,干支流重要河段、重要水库和湖泊达到水功能区标准,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它供水水质基本满足用水部门要求,地下水超采区得到控制。
3、加强林业与生态建设。
--全省净增森林面积7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森林蓄积量达5亿立方米;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408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6.7%;自然保护区数量达182处,其中湿地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41处,保护小区10000个,总面积20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森林公园数量达140处,总面积1000万亩。
“十一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33km2,实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面积15000km2,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达到初步治理标准。
--树种、龄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阔叶林面积占35%以上,近、成、过熟林面积占25%以上。
--人工林良种使用率达到90%;平均林地生产率达到5.3立方米/亩;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商品木材产量590万立方米,商品毛竹1.9亿根;人造板产量310万立方米,其中人造板二次加工产品达1000万平方米;
4、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省实现公路通到村,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万公里。
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450处。
农村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明显改变。
--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都能享受“二免一补”,全省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
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农村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5%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将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到95%以上。
--孕产妇死亡率为40.55/10万,婴儿死亡率31.56/10万,95%以上的农村人口饮用清洁卫生水,无害化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力争达到350万人。
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人口15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
5、发展气象事业。
--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20世纪末世界先进水平。
依托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响应系统、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大气成分观测与信息服务系统和江西省防灾减灾科技中心建设,使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质量提高5%-10%,局地强对流天气预警发布提前时间在0.5小时以上。
气候预测水平提高5%,气象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水平显著提高,气象预报、警报公众覆盖率达95%,气象服务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气象灾害对GDP的影响率在现有水平上降低20%-25%。
三、发展重点及区域布局
“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协调发展为保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继续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按照把山地文章做优,把水面文章做活,把耕地文章做足,把畜牧业文章做大,把产业化文章做强的要求,强化农业结构的调整。
1、围绕希望在山,把山地文章做优
根据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形成以大中型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工业原料林、毛竹、油茶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相结合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规模效益。
鼓励人造板企业、木浆造纸企业自办原料林基地,带动资源培育的定向化、集约化,促进原料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一体化,降低原料供应风险,提升木材加工利用水平,创建一批优秀品牌产品。
重点发展十大产业
——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通过改造和新造方式,在赣西北的幕阜山、九岭山,赣西的罗霄山脉和武功山,赣东北的怀玉山,赣东的武夷山脉和雩山,鄱阳湖滨湖地区和赣中南的吉泰盆地、赣州盆地、信丰盆地等丘陵岗地,大力发展以松树、杨树为主的造纸原料林,以木荷、枫香、桤木、桉树、松树为主的人造板原料林。
到2010年,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1200万亩,其中低效林改造527万亩,新造673万亩。
——毛竹产业。
实施毛竹产业“2151”工程,在20个县的100个乡镇大力发展毛竹丰产林基地,培育50个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实现毛竹产业年产值100亿元。
到2010年,建设材用和笋材兼用丰产竹林900万亩,其中低产林改造800万亩,新造竹林100万亩。
——油茶产业。
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培养年产值过亿元的油茶龙头企业10个,带动1万个油茶专业户,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500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400万亩,新造油茶林100万亩),力争期末油茶产业年总产值达50亿元。
——林木种苗花卉业。
重点建设以传统产区为主的大余金边瑞香、井冈山杜鹃、萍乡长红继木、万载百合、广昌莲花、崇义兰花等生产基地;以南昌、赣州、井冈山、九江、上饶、抚州等盆景生产基地;以赣州、吉安、南昌、九江等105国道沿线为主的切花生产基地;以各大中城市、风景名胜区近郊及交通干道附近为主的盆花、花坛草皮基地。
逐步建立南昌、九江、赣州、萍乡、鹰潭花木交易市场,带动种苗花卉基地的建设。
到2010年,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0万亩。
——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产业。
基地建设区域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向外辐射,全省山地丘陵地区均可发展。
到2010年,新建森林食品和森林药材基地350万亩,扶持绿色野生淀粉、绿色山野菜、竹类食品、中药材加工等大中型龙头企业10个。
——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产业。
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鼓励以野生动物园为代表的观赏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适度开展梅花鹿、黄麂、穿山甲、虎纹蛙的驯养繁殖。
——森林旅游业。
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野生动植物等旅游资源,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六大森林旅游区,规划十三类旅游产品,设计18条旅游线路,构建“两竖三横”的森林旅游网络体系,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到2010年森林公园达到140个,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000万亩,其中国家森林公园50个,省级森林公园90个。
实现年接待森林旅游3000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社会产值160亿元。
——木材加工业。
“十一五”期间暂不鼓励新建人造板企业,重点督促现有崇义华森、信丰绿源、鸿伟木业、江西绿野、江西绿洲、永丰绿盛、罗宾、江西宏丰、大亚木业、婺源迈尔泰、景德镇木材厂、铜鼓正兴等12家人造板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开展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建优质品牌。
鼓励建立大中型家具制造企业,增加木材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到2010年,分别在赣东北、赣西北、赣南建立大型家具制造企业1家。
——木竹浆造纸业。
“十一五”期间暂不鼓励新建木竹浆造纸企业,重点是督促现有江西纸业、江西晨鸣、赣州华劲、抚州泰昌四大木竹浆造纸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实行污水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林产化工业。
结合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中的松类资源分布,调整林化企业布局,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重点发展松香和松节油等优势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
鼓励林化企业与松类资源经营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在林木主伐前进行强度采脂,获取松脂资源,同时引导林化企业自办原料林基地,满足自身原料需求。
2、围绕潜力在水,把水面文章做活
加大开发力度,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科学养殖,使水产业成为江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进一步扩大全省水产养殖规模。
把发展水产业和搞好水利灌溉有机结合起来,激活水资源,全力抓好湖泊资源、大中小型水库资源、易涝低洼田资源、宜渔稻田资源,重点改造中低产鱼池,搞活小山塘、小水库等的经营,发展“三网”养殖、推广稻鱼工程,扩大养殖水面,力争2010年养殖面积达到800—100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50万吨—300万吨。
——做大特种水产养殖。
要立足本地优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发展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安全水产养殖业。
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向休闲渔业、观赏渔业、水产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延伸。
进一步把水产业结构调优、产业扶强、效益调高。
全省突出发展鮰鱼(罗非鱼、乌鱼)、鳗鱼、珍珠、虾蟹、龟鳖五大水产业,积极引进名优品种,大力推进以“一条鱼一个产业”为核心的“一县一品、数县一板块”的产业格局。
通过5年的努力,争取2010年全省特种水产量达到或超过100万吨。
——主攻和加快水产加工业的发展。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力度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的水产加工企业,重点培植做大一批有江西特色的传统水产加工企业,整合组建一批新的水产加工企业,通过龙头带动,做大产业规模。
特种水产加工业要围绕产品包装、保鲜贮藏等内容,重点建立以水产品加工贮运为主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带动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
要着重抓好烤鳗、鱼片(鮰鱼、乌鱼、罗非鱼等)、小龙虾等出口产品的加工、突破珍珠系列产品的加工出口,扩大和提高酒糟鱼、风味罐头等传统产品的加工。
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使我省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水产品加工率达到20—25%,产值达到60亿—80亿元左右。
——抓好创汇渔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特色养殖;要在科技兴渔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品牌培育,大力发展流通和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要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做大产业规模,不断开拓水产市场;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渔民”。
3、围绕重点在田,把耕地文章做足
紧紧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中心目标,坚持以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在单产上求突破,在面积上挖潜力,在农业机械化上增活力,在加强田间管理上求效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我省“二分田”建成绿色粮仓。
要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亿斤,人均粮食产量为460公斤。
经济作物产值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65%。
棉花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360万担,油料播种面积1200万亩,产量110万担。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使农产品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99%。
——以绿色大米为主的优质稻生产加工基地布局。
根据粮食生产现状,重点建设鄱阳湖粮产区、赣抚平原粮产区、吉泰盆地粮产区、赣西粮食高产片等“三区一片”55个粮食生产优势县,力争粮食面积达到4600万亩,总产1740万吨,分别占全省85%和87%。
以赣北、赣西南、赣中三大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区为主体,在全省建成300万亩的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县)20个,其中A级绿色大米面积200万亩,AA级绿色大米面积100万亩。
——在丰城等25个县(市、区)建设100万亩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在袁州区等27个县(市、区)建设105万亩红薯生产基地,在武宁等20个县(市、区)建设18万亩玉米基地。
——以双低油菜为主的优质油料生产加工基地布局。
重点在彭泽等32个油菜生产优势县(市、区)建设675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在鄱阳等15个县(市、区)建设40万亩优质芝麻生产基地;在进贤等25个花生生产优势县(市、区)建设150万亩优质花生生产基地。
——以赣南脐橙为主的果业生产加工基地布局。
继续巩固“南桔北梨”工程,稳步实施“东枣西桃”工程,挖掘特色品种,促进规模发展,形成果业优势区域带。
重点要大力发展以信丰、寻乌、安远和宁都等18个县市为主的赣南脐橙、甜柚基地;发展以九江、抚州、上饶等市22个县赣“三北”早熟梨基地;发展以鄱阳、万年、南城、渝水、万安等县为主的赣东大枣基地;发展以奉新、宜丰、武宁等县为主的赣西猕猴桃基地;发展以南丰、靖安、吉水、泰和等24个县、市区为主的赣中南丰蜜桔、椪柑基地;发展以新余、萍乡等浙赣铁路沿线为主的新余蜜桔、大果形枇杷基地。
到2010年,全省果园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其中:
脐橙200万亩,早熟梨120万亩,南丰蜜桔50万亩),产量达到300万吨(其中:
脐橙80万吨,早熟梨50万吨,南丰蜜桔35万吨)。
——以无公害特色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布局。
主要发展分布在永丰、乐平、吉水、崇仁、龙南、寻乌、上栗、上高、南昌市郊区等县(市、区)的外向型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分布在万载、临川、上栗的百合生产基地;分布在广昌、石城、南丰的籽莲生产基地;分布在井冈山、铜鼓、宜丰、贵溪、武宁、上饶等竹笋生产基地;分布在湖口、九江的黄花菜生产基地;分布在余干、波阳、德安、永修、新建、南昌的藕莲生产基地;分布在余干、新建、南昌、九江的水芹菜生产基地;分布在南昌、彭泽、都昌、余干、九江、永修、新建、星子的茭白生产基地。
到2010年,全省蔬果面积稳定发展到1200万亩(其中:
商品菜777万亩,甜瓜150万亩),总产量1467万吨(其中食用菌60万吨)。
——以有机茶为主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布局。
重点建设婺源、浮梁、上饶、德兴等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农业 农村经济 发展 十一 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