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圈调研报告.docx
- 文档编号:950077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03KB
上海商圈调研报告.docx
《上海商圈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商圈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商圈调研报告
上海商圈调研报告
上海商圈调研报告今年国庆节,走访上海112个商场,拍摄照片4828张,对我触动比较大的是宝山安信广场;十年前,我拍到的的安信广场是这样的:
十年后,FILA、adidas、SKECHERS的LOGO还在门头上,安信广场早已面目全非,天空飘来几行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打住打住)上面那个女装品牌(EP雅莹)撤出宝山了吗?
并没有,只是搬到1公里外的宝乐汇,如下图左下角:
不仅是EP雅莹,adidas阿迪达斯和SKECHERS斯凯奇等品牌也搬到宝乐汇,FILA则去了地铁站旁的宝龙广场,这是为何呢?
不用去看甲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只需看地图,到现场走走,就知道安信商业广场的今天实属必然:
地图上看,宝龙广场靠近地铁站,属于交通枢纽型商场,宝乐汇和安信均属于社区型商场,宝山这种外环商圈,交通枢纽的作用并不明显;现场看,宝乐汇里面有服装、餐饮、娱乐、亲子等品牌齐全,那还去小小的安信广场干嘛呢?
总不能安信买衣服,宝乐汇看电影吧?
100多个场跑下来,发现小商圈内能够活得好的,往往只有一个场,这个小商圈内就是宝乐汇,对于这个宝龙广场,我没多大信心;下面用相同的思路,解析主要商圈的残酷竞争;一、商圈——你死?
我活?
我将上海各区归纳为“7小8大1岛”,7小是静安、黄浦、徐汇、杨浦、长宁、普陀和虹口;8大是浦东、闵行、宝山、青浦、松江、嘉定、金山、和奉贤,1岛是崇明,如下图:
根据每个商场的地缘因素,将商场分为4种:
1、枢纽型——交通枢纽型,坐落于地铁站上方,职场人士较多,前往商场的出行方式多为地铁;2、社区型——社区型商场位于生活社区附近,小区居民较多,前往商场的出行方式多为步行(备注:
学区是另一种形式的社区);3、商务型——商务型商场位于众多高层办公楼楼下,商务人士较多,前往商场(或办公室)的出行方式多为开车抵达;4、游客型——游客型商场位于旅游景点旁边,外地游人较多,到达景点的方式多为汽车或地铁,从景点进入商场的方式多为步行;搞清楚4种类型的商场后,我们选4个场,结合所在商圈实际情况,作个小小的解析;第1个:
中信泰富(南京西路商圈)这个商圈内,金鹰几乎改行,中信泰富已闭店装修,梅龙镇品牌稀稀拉拉,日子也不大好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得从商圈类型和品牌类型说起;上面,我将商圈类型分成了枢纽型、社区型、商务型和游客型4种,同理,我将品牌类型分成了6种:
A-奢侈品牌(CHANEL、DIOR、PRADA等)B-国际轻奢(PINKO、sandro、maje、MK等)C-国际大众(ZARA、MassimoDutti、UNIQLO、NIKE、adidas、MUJI无印良品等)D-国内高级(ICICLE、EP、VGRASS等)E-国内中少(dazzle、MO&Co、哥弟、伊芙丽等)F-国内大众(热风、李宁、UR、名创优品等)南京西路商圈是商务型+枢纽型,对应的客群是高端商务精英(A+B)和小资型职场白领(B+C),下面对几个场一一做个分析:
恒隆广场:
恒隆内部品牌结构是A+B,定位准确;中信泰富:
早先品牌结构与恒隆广场重叠(A+B),数量不够,加进不少别的品牌来凑数;梅龙镇广场:
内部品牌结构为D+E,极少数纯正“高级白领风”的国内品牌在里面撑场子;兴业太古汇:
这个场品牌结构是B+C,定位很准确,超级星巴克就在这里;中信泰富2021年重开,我想给他出个主意,内部品牌结构B+C(同兴业太古汇),具体如下:
1、轻奢主角化;轻奢在恒隆只是配角,中信可将最好的轻奢品牌捧成主角,给出无法拒绝的条件;2、收编ZARA系:
中信附近的ZARA系专卖店有ZARA、MassimoDutti、Oysho、ZARAHome、Uterqüe共5个,几乎全是大店,给出最好的条件把他们收进来,这些都是带流量的;一旦收编,任何国内品牌都不可能在ZARA系店址上存活,不信你换波司登、UR、森马、海澜之家试试,分分钟死给你看;堂堂一个中信泰富,搞不赢几个街边店,2021年就别开了;3、大众品牌:
CHARLES&KEITH、NIKE、adidas、MUJI无印良品等品牌弄进来,这个商圈适合这些品牌,却没有;4、配套品牌:
电影院、星巴克、喜茶、海底捞、胡桃里、西贝莜面村、南京大排档、桃园眷村、太二、乐凯撒、哈根达斯搞进来;在恒隆广场面前,中信泰富就别端着了,拽住自己的底线,把气氛搞起来,做南京西路最闹的仔,中信泰富和梅龙镇,或许只有一个好好活;第2个:
八佰伴(陆家嘴商圈-1)仔细看地图,发现八佰伴附近有着大量居民社区,所以八佰伴的主调是社区型商场,客群结构主体应该是D+E+F,实际品牌结构是D+E为主,其它各带一点点,定位是准确的;八佰伴的危机在于,他的社区年轻人和商务精英正在被抽离,当客群抽离促使优质品牌撤离时,八佰伴就会“塌方”,到时会有更多的品牌想走,最后就剩一群坐等打折的“半老徐娘”......被抽离的社区年轻人和商务精英能去哪呢?
地铁站上方的陆家嘴中心L+MALL是个不错的去处:
楼上是商务楼(支付宝大厦等),楼下是地铁口,这个L+MALL可以算是商务型+枢纽型商场,可以拦截八佰伴的部分客流,客流主体为A+B+C;现场看,L+MALL品牌结构主体是B+C,其次是E、F,与八佰伴是错开的,占据地缘优势的L+MALL,有N多办法将八佰伴按在地上摩擦,比如:
1、轻奢自主招商:
L+MALL的轻奢品牌(B),大部分是通过“老佛爷百货”进来的,这个中间商在店铺装修上能省则省,于是我们看到了全中国最简陋的国际轻奢店铺,看MK:
负1楼人流量较大,老佛爷百货1~4层鸟都没几只,有点想不通,连卡佛都佛系了,还把老佛爷这尊佛请来干嘛?
香客都没有,自主招商不香吗?
什么?
2公里外的国金有店?
招不过来?
开条件嘛,不要说轻奢了,一线奢侈品牌都可以弄几个过来;2、收编ZARA系:
ZARA正大广场店外游客的热闹,与ZARA店内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ZARA的当务之急,是在陆家嘴商圈打开新局面。
离国金和正大一站地铁的L+MALL就是最好的突破口,如果是我,我不但要把ZARA在弄进来,还要把ZARA系的MassimoDutti、Oysho、ZARAHome都弄进来,这些可都是带着巨大流量的;3、国内品牌试水:
在D和E当中选些好品牌,如ICICLE和DAZZLE等,放进L+MALL试试水,这些品牌既是国金中心没有的,也是将来八佰伴和正大要流失的,L+MALL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门;未来的八佰伴可能温水煮青蛙(东方)、可能新瓶装老酒(新世界)、也可能日月换新天,相对来说,我认可日月换新天的可能性不大......第3个:
爱琴海(吴中路商圈)从地图上看,爱琴海与万象城均属于社区型商场,商务属性要弱很多,其客群结构主体应该是D+E+C,两个购物中心的竞争是免不了的;去之前,朋友告诉我爱琴海很不错,到现场惊呆了,D+E+C的头部品牌一个都没有,剩下一堆不认识的品牌,“新东方”竟然在二楼电梯旁,一楼看到了111个商场没有的“品牌”......去到万象城才发现,D+E+C的头部品牌都在这里,与这个商圈完美契合,再次印证一个推论:
同一商圈内,客群重叠的商场,只能活一个;万象城下面连通了地铁站紫藤路,C、D、E的头部品牌都有了,具备社区、商务、枢纽客群的全方位承接能力,几乎成了这个商场圈的唯一选择;至于爱琴海,好品牌几乎被抽空,和万象城硬刚只有死路一条,可以另辟蹊径化身Outlets,品牌结构为A+B+第二梯队CDE,利用地缘优势对20公里外的青浦百联Outlets进行釜底抽薪,毕竟市区开车到爱琴海要近多了,如图:
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不一定在你身边,这话是说给青浦Outlets的;第4个:
汇宝广场(七宝商圈)七宝宝龙城旁边有宝龙总部大厦、万金中心、上坤国际广场、神州租车等,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个商务型商场,假期人流量很小,不发表看法;从地图上看,位于地铁站上方的万科广场和汇宝购物广场均属于枢纽型商场,现场发现的情况判断:
1、万科:
品牌结构为C+E,D级仅剩Koradior(珂莱蒂尔),楼层指示上的EP也不见踪影,可见这个交通枢纽(七宝站)的级别并不高;2、汇宝:
整栋楼基本成了餐饮店,对于服装品牌来说,这个场基本报废,再次印证“同一商圈客群重叠的商场,只能活一个”,如下图:
面对万科的抽血,汇宝要想绝地反击,可能只有一条路,那是“独栋式旗舰店”,李宁、NIKE、adidas在万科5楼,如果将整栋楼分切给几个品牌做独栋,只要条件好,他们是很难拒绝的;再配套电影院与流量餐饮,汇宝还是可以将客流抢一些回来的,至于说奥莱就别想了,那些C+E品牌不大会在正价店(万科)旁开一个奥莱店的,况且体量也太小;总结:
同一商圈内客群重叠的商场,只能活一个,另外的只能差异化生存了。
二、百货——涅槃?
湮灭?
有人说百货与购物中心的本质区别,是“扣点制”与“租金制”的区别,这的说法虽然不太准确,却是许多流量品牌不进百货的一个重要原因;以ZARA为例,一家3000万/年的店铺,开在购物中心租金不到300万/年,开在百货扣点800多万/年,让你选,你会开在哪?
轻一点说:
品牌都在给百货“打工”;重一点说:
百货与“品牌”在“坐地分赃”;更重一点:
百货将好品牌扼杀在萌芽中;其实,百货与购物中心的本质区别,是商品中心化与顾客中心化的差别:
1、百货——中心是货,是卖方市场心态:
“我这儿什么都有,想买的都过来”2、购物中心——中心是人(客人),是买方市场心态:
“这这儿的客人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百货里面的同类品牌特别多,柜台面积都比较小,空间利用率特别高;购物中心各类品牌只选前几个,其它空间用来满足客人别的消费需求;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客人消费需求开始多样化,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顾客变得越来越难伺候,中国零售市场已经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时的百货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下面挑几个代表来说一说;第5个:
巴黎春天百货(长宁店)长宁巴春位于地铁娄山关路上方,在其它分店几乎都沦为Outlets的情况下,长宁巴春连做Outlets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旁边的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和汇金百货都是Outlets;我一共跑了5个巴黎春天,看到的情况分别是:
长宁巴春:
只剩一楼临街,几乎成了街边店;淮海巴春:
几乎沦为Outlets;五角场巴春:
几乎沦为Outlets;七宝巴春:
已经沦为Outlets;虹口巴春:
已经闭店;四川北路上褪去LOGO的巴黎春天(虹口店),印记依然清晰可见,百货里面却早已人去楼空,分店数量仅次于百联的巴黎春天,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后面的话,我就不说了。
第6个:
东方商厦(徐家汇)国庆节假期,东方商厦冷冷清清,完全没有节假日的样子,徐家汇5个场当中,客流量最少,如图:
5个场当中,客流最大的是美罗城、其次是港汇恒隆、太平洋和汇金客流较少,东方商厦垫底,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下图:
徐家汇这个商圈主体属性是社区型,同时也兼备商务型+枢纽型属性,客群结构主调应该是D,其次B+C,再次是A+E+F,看看每个场的结构:
东方商厦:
主调是D,这是东方的底气;港汇恒隆:
主调A+B+D,C和E是点缀;汇金百货:
主调是D+E+老年太平洋:
主调是D+E美罗城:
主调是C+F,现在有C+F+E的迹象;从节假日情况来看,港汇抽走了三家百货的D客流,美罗城抽走三家百货的部分E客流,港汇从上往下打,美罗城从下往上攻,三家百货情况不妙啊;(品牌结构中纳入D,是港汇对东方的釜底抽薪)今冬是东方最后的机会,如果依然门庭冷落车马稀,优质D品牌会在年后撤店,这种撤店是不可逆的,那时候的东方将沦为一个大号特卖场;要想阻止事情发生,就不能让品牌感受到“冷清的寒冬”,可以像中信泰富一样闭店重开,以购物中心面目示人,品牌结构为D+C+E,这是港汇与美罗城的夹缝,也是徐家汇“橄榄球”客群的中段...坦白说,我对东方商厦持悲观态度,从浦东世纪大道地铁站的百联世纪购物中心惨败给世纪汇,我就对百联集团做购物中心没什么信心,略为过得去的西郊百联是因为旁边没有竞争对手;第7个:
新世界城(新世界)新世界城商圈属性为社区型+枢纽型+游客型,内部品牌结构为D+E+C,点缀了少量的B,按理说没什么问题;新世界的问题在于,虽然改名新世界城,但“商品中心化”的卖方心态没有变,不过是新瓶装老酒,仍然需要再来一波变革......对于现在的新世界城,需要做的是:
1、服饰品牌大幅精减,扶持头部品牌;2、引进餐饮、亲子、文创、娱乐品牌留客;新瓶装老酒的新世界城,之所以还能得瑟一阵子,一是绝对地缘优势,二是竞争对手太弱,商圈内唯一能打的来福士广场孤悬在外,隔着点距离;对于新世界城,我并不悲观,因为同样占据绝对地缘优势的第一百货,愣是将自己做成了街边店,面对这种对手,新世界有的是时间;对于新世界城,我也不乐观,正是因为对手太弱,再多的时间,也会被无视;第8个:
久光百货(静安寺)静安寺商圈属性为商务型+枢纽型+社区型,并且,这个“商务和枢纽”两个属性,在整个上海都是顶级的,反而削弱了社区属性;久光品牌结构D+E+B,点缀C,比新世界城要丰富一些,并且没有像新世界那样失衡;鉴于静安寺的顶级“商务+枢纽”属性,久光需要在A+B+C方面下功夫,不然会被对面的静安嘉里中心摘桃子;至于说ABC品牌与百货业态的相容性,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问题;久光内部太“碎”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样的久光已经是全上海最好的百货了;一个久光,掩盖不了百货的颓势,历史的车轮总是要滚滚向前的,久光将会是被时代裹挟的所有百货中,最从容的一个;总结:
卖方市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踩准时代的脉博,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甩在身后;三、购物中心——我是谁?
你是谁?
百货颓废,并不代表购物中心可以高枕无忧,长风大悦城、香港广场、百联世纪、新天地广场、新梅联合广场等商场殷鉴不远;第9个:
静安嘉里中心(静安寺)静安寺商圈属性为商务型+枢纽型+社区型,并且“商务和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商圈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