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完美版.docx
- 文档编号:9497216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3.78KB
部编版四年级上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完美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完美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上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完美版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语文要素
阅读: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蝙蝠和雷达图片、《课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根据课文提示来读课文,模仿“学习伙伴”提问,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词,完成《课文》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模仿“学习伙伴”,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分类整理学习清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1)提问:
经过上一节课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回顾阅读时可以针对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整体提问。
2.学生初读课文。
(1)出示初读任务:
自由读文,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批注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问题。
二、关注“学习伙伴”的问题,模仿提问
1.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鼓励。
预设1:
什么是超声波?
预设2:
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
设计意图:
用“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惑。
2.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伙伴”问题,模仿提问。
(1)教师出示课文中“学习伙伴”的问题,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预设1:
我发现“学习伙伴”的提问很有意思,读到题目时有提问,读到新内容时有提问,读完全文后有提问,提问伴随整个阅读过程。
预设2:
“学习伙伴”提到“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这让我想到了,提问不仅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本身,还可以是课文以外相关情境的思考。
3.学生默读课文,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并批注下来。
三、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预设1:
通过查字典,我发现“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预设2:
蝙蝠是如何探路的,在科学家的实验里可以得到证明:
依靠嘴和耳朵的配合。
2.小组讨论,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3.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帮助解决部分问题。
四、引导学生对比问题清单,分类梳理问题
1.过渡: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也试着解决了其中一些问题。
大家请看,陪伴我们一起阅读的“学习伙伴”也整理了一份小组问题清单,是否能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呢?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清单的三个角度。
(1)探究“内容”。
①出示问题: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②学生交流:
“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来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
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③小结:
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2)探究“写法”。
①出示问题: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②提示: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作者写作时,为什么只详细写了第一次实验?
③小结:
这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来的。
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3)探究“启示”。
①出示问题: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引导思考:
你能仿照这个问题提问吗?
预设1:
蝙蝠还能倒挂着睡觉,它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不是很特别?
预设2:
飞机的发明,除了受到蝙蝠飞行的启发,还有没有受到其他动物的启示呢?
②引导思考:
这样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③小结:
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4)小结:
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当然,这里的省略号也告诉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分类梳理问题。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有针对性地从三个角度提问。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提问的三个角度,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写法”角度提问,全面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2)小组交流,把小组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按三个角度分类,填入表格。
小组问题清单内容,写法,启示
五、布置作业
1.订正《课文》预习卡。
2.整理问题清单。
课时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分类整理出小组问题清单。
2.能从不同角度提问,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过渡:
今天同学们的提问策略升级了,不仅能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更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真棒!
今天的提问有一些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有一些则需要通过课后资料搜集才能解决。
二、引导学生筛选出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全班交流,筛选问题。
(1)粘贴各小组问题清单到黑板上,全班合并同类问题。
(2)全班讨论:
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各筛选出一个问题,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预设:
问题1:
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问题2:
课文为什么要详写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问题3: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示?
2.集体研讨预设问题1。
(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说一说:
蝙蝠是依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2)引导学生议一议:
飞机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3)小结:
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的配合。
飞机夜间飞行是受到蝙蝠飞行的启发,靠雷达、无线电波、显示屏的合作完成的。
3.集体研讨预设问题2。
(1)出示课文第3~7自然段,提问: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其中用了5个自然段介绍蝙蝠,为什么?
(2)学生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先自读,把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实验过程。
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填表后思考:
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为什么要详写第一次实验呢?
教师小结:
蝙蝠夜间飞行本身就很奇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也很有趣。
课文中详细记述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帮助我们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
这得益于我们从“写法”角度提出了问题,促进我们深入思考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
带着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去阅读,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阅读思考的能力。
4.集体研讨预设问题3。
(1)谈话: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
我们在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启示,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已知的仿生学知识,其他同学就发言交流的话题,提问交流。
预设1:
我知道对蜻蜓飞行原理的探索促进了飞机飞行稳定的研究。
预设2:
潜水艇的发明和鱼的沉浮有关。
预设3:
潜水服的流线型设计从鲨鱼身上得到了启示。
……
(3)小结: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仿生学的知识。
5.小结: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与表达,还从课文中受到启示,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好地体会到了阅读科普文章的乐趣。
三、及时巩固,迁移运用
1.过渡:
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到底大家有没有真正掌握呢?
接下来我们要接受一次检测。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第三题,练习从不同角度提问。
(1)学生默读课后材料《他们是茎,还是根?
》,边读边写下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
在课文的学习中,习得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
将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提问的良好习惯。
(2)学生自主进行问题分类。
(3)小组交流,对问题进行整合和梳理。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汇报形式:
读到________,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这是从________角度提出的问题。
关于________这个问题,我们从________得到了解决,我们的想法是________。
3.推荐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提问策略。
(1)出示《昆虫记》的封面,向学生做介绍。
(2)朗读片段,师生从多角度自由提问。
(3)提示学生用多角度提问的方法,帮助自己阅读课外读物。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随堂练。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第1~3自然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
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
使学生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而进行语言文字、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
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可采用“听朗读、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中的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知识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2个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深入学习和实践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蝙蝠和雷达)
老师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提问:
有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听呢?
指名回答。
2.读题质疑:
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板书课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组轮流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然后点名分段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见PPT)
指名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漆、荧、横”和多音字“系”的读音。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6.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三、复习回顾,默读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针对一篇文章提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文章写什么?
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为什么写?
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问;怎么写?
针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体裁来提问。
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文中的小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文章哪句话能点明,请你画出来。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
3.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提问和答案,结合我们学过的提问技巧,你有什么发现?
4.对,它们这是针对主要内容的提问,答案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总结。
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不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而是从课文标题入手。
5.读完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提问可以从题目入手。
我们在提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以及通过提问完成对本篇课文的学习。
二、集中问题,学习课文。
1.我们先根据课文旁批的问题和课后问题了解课文的内容。
2.总结文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
(3)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4)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
(5)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6、7自然段:
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
(这是课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
(这是书中同学的问题)
出示课件: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 )和( )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里发出( ),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它的( ),它就立刻( )。
2.学习4-6自然段:
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出示课件:
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集中探讨共性问题:
课文写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是怎样实验的?
每次实验的结果怎样?
默读4—6段,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
,,,,
完成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
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默读第七、八自然段。
提炼重点问题:
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
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5.学生练习画出示意图。
教师板书示意图:
雷达无线电波
飞机荧屏障碍物
对本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超声波 嘴 )))))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无线电波 无线 )))))
飞机(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补充提问,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你还能从不同角度给本课提出问题吗?
2.问题汇总:
(1)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发?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飞机?
4.通过这些问题清单,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启发?
5.思考课文内容背后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看一看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够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
2.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科学知识,还知道了阅读课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给文章提问题。
多提几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六、延伸训练。
读下面这段话,我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
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他们认错了。
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
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七、课后作业。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科学性,以说明为主,设计教学时,注重渗透方法指导,从质疑中引发探究。
学习贵在生疑,有疑有问,有问有探究。
开始,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蝙蝠什么是雷达,引出问题:
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直接学习结论,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时,以课本中小同学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提问题。
遵循读、问、议、答,有扶有放,引导学生“你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吗?
”注重问题回到课本解决的练习既提出不同问题又能完美地解决问题。
课堂上,根据需要,边读边思考,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
每一步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静静地思考,大胆地提问,发展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遗憾的是给予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有什么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抽象: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蝙蝠是如何靠嘴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的?
飞机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飞机夜间飞行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这些知识点,学生很难掌握。
难点分析
填写示例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文字说明,学生很难真正理解。
教学方法
填写示例
1.通过PPT直观演示示意图理解段落
2.对比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
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科学家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有一个结论是这样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这个结论和课本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更科学?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和第三次实验,单独塞住耳朵或单独封住嘴,蝙蝠都会失去暗夜探路的本领,这说明蝙蝠探路时必须靠“耳朵”和“嘴”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中用“配合”是科学的。
段落: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示意图讲解
段落: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
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示意图讲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你能复述一下雷达的功能吗?
(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驾驶员根据荧光屏上的显示决定是否改变飞行路线。
小结
蝙蝠不用眼睛却可以在茫茫黑夜里安全飞行,它靠的是什么呢?
科学家最终用实验揭开了秘密:
蝙蝠是靠它的嘴和耳朵相互配合从而安全飞行的。
我们佩服蝙蝠高超的探路本领,更佩服科学家的刻苦钻研。
他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研制出雷达,安装到飞机上。
这样,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飞行了。
所以,我们也要向科学家们致敬,要善于观察,敢于提问,刻苦研究,立志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
蝙蝠图片。
师问:
“这是什么?
”(学生介绍搜集的蝙蝠资料)
2.课件出示:
雷达图片。
师问:
“这是什么?
”(学生介绍搜集的雷达资料)。
3.揭题:
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并找出文中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的句段,画线。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词,正音,提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的书写。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直接写出蝙蝠与雷达关系的句子。
4.交流汇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蝙蝠的飞行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写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看看大家能不能把它找出来。
(2)课件出示句子:
“即使……也……”,找出关联词,想想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蝙蝠夜里飞行非常灵巧,非常安全)指导朗读。
(3)蝙蝠在夜里飞行那么灵巧,是不是它的眼睛特别敏锐?
作者又提出什么问题?
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自由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课前发好表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2)交流:
指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师播放课件,出示完整的表格。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理解“配合”。
四、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
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2.汇报、小结。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生读题《蝙蝠和雷达》)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默读第七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句子。
你们在听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师边听边画示意图)
4.谁能对照示意图来说一说。
(指名说)
5.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对比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理解“反复”“终于”)
课件出示句子:
A.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B.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6.齐读第七自然段。
7.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然后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8.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指名画)你能对着这个示意图为大家讲述一下雷达的工作原理吗?
(生说)
9.你们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
谁还想说?
10.齐读第八自然段。
11.口头完成课后练习三,并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加深对仿生学的认识
1.课件出示“资料袋”,指名读。
课件出示:
人们从()得到启示,发明了()。
2.除了雷达和电子蛙眼,你们还知道人类受动物的启发,发明了哪些东西吗?
3.你们有没有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想不想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
课件出示:
我从()得到启示,想发明()。
(指名说)
4.推荐阅读:
《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四、课堂练习
最后,我把课文中要学写的生字朋友请了出来,(课件出示生字)那么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谁来提醒提醒大家?
(指名说)带着大家的提醒,大家拿出写字本,把这些字写写吧!
(生写字)
五、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
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2.汇报、小结。
六、课外作业
课后,请大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七、教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夜间 飞行 秘密 教案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