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949149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37KB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docx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
三、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一”、四个环节。
(课件)一条主线即始终以活动探究为主线;(课件)两个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课件)三个“一”即教学过程中的用到的“猜一猜、摆一摆、验一验”;(课件)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具体环节如下: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
在新课伊始,我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中开始探究活动。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乌龟和兔子比赛画画的图画,问学生,你能想办法比较出他俩谁画的面积大一些吗?
有的同学说放在一起比较,有的说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这时我就追问:
如果想知道游泳池的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你们觉得可以吗?
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是呀,用面积单位去量长方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怎么办呢?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
应该寻找一个简便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从而引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课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
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
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请看视频,(课件)
这里我为学生了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
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
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当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时,老师问: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计算呢?
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去验证一下,这样再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围绕猜想,验证猜想。
(课件)
2、验证
学生形成基本的猜想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验证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请看视频,(课件)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在四年级挑选了两个班(60人)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l、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
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
70%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5%的学生回答是周长计算公式。
5%的学生不知道。
对于第二个问题,几乎没有学生知道为什么。
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教过这一章的知识,而且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为什么只有70%的学生记得结论?
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出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呢?
显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则显得轻描淡写,知识的意义并没有完全让学生真正理解。
(课程标准)那么对于本节课来说“真”理解就不仅是能够描述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描述出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宽。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划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不是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3、归纳
请看视频,(课件)
结合摆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样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让学生接受了一次不完全归纳思维方法的熏陶,符合几何初步知识数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同时让学生尽情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自觉地大胆猜想、探求知识的奥秘。
4、转化
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一道看似平常无奇的练习:
(课件)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然后课件演示:
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不断缩短,我不断加速地抛出一个个同样的问题:
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当长方形变成长:
6厘米,宽6厘米时,学生们发现这时长()方形4条边相等,它已恍然是一个正方形。
从长方形巧妙地变成正方形,我利用了长、正方形的关系,把抓住了知识中的生成机遇,使学生既容易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共性和差异,又一次把探索知识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俗话说的好:
“熟能生巧”。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
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
对此,我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作用。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课件)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乌龟和兔子谁画的面积大的问题。
另外我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课件)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课件)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拓展。
(课件)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
(课件)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是怎样掌握的?
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了师评、互评、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本课教学从实际生活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综上述,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大胆猜想公式——验证公式——归纳公式——运用公式。
首先思起源于疑,让学生敢于提出猜想,围绕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围绕着一个个问题自主合作学习,探索出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件)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课件)
五、说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
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
(课件)力图体现:
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
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授课后我还将反思:
(课件)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以利今后改进。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比较的意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发现法三种方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设计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下午学校安排咱们班的同学给教学楼前的两块草坪浇水,(课件出示两块草坪)老师准备分成男女两组,请你们自己选择。
教师鼓励男生承担较大块的草坪,究竟哪块草坪大呢?
(男女生争执不休)怎样比较草坪的大小呢?
从而得出要比较草坪的面积。
(适时提问什么是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进一步引导如何比较面积大小?
你有哪些方法?
(重叠、数面积单位)对于面积较大的草坪这两种方法又太麻烦。
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真实情景的创设,自然地引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主题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二)观察发现,猜一猜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背后画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关系为①长相同,宽不同;②宽相同,长不同;③长宽都不同。
请学生根据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图的面积,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求证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
观察课件上的三幅图片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师板书:
长(厘米)宽(厘米)小方格个数面积(平方厘米)
854040
864848
764242
103303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每排的个数(长所包含的个数)×排数(宽所包含的个数)=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
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验一验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已知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择机板书得出结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介绍字母公式S=a×b
【在验证归纳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
(四)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选草坪的问题。
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发现—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测、验证、想像等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学具操作和课件演示,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形成丰富的数学体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
如: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
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
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
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
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
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
问: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
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
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
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
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巩固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
1、P79练习十九第1题:
计算黑板的面积?
2、P79练习十九第3题:
计算篮球场的面积?
半场的面积?
(五)、提高延伸
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
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
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2、教材地位作用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更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总结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探索公式的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与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到过程以及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是自主探索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研究才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学生探索、验证后,再运用概括、迁移的过程来完整地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就是本课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程序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运动会”情景(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出现的田径场和举重场,从场地中发现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师生谈话激发学生计算面积的兴趣。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故事情景,不仅趣味浓厚同时也通过田径场和=举重场很自然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为接下来的探索工作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层次猜想—验证—概括—类推。
1、猜想
在这一层次里首先让学生猜想要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会有学生回答与图形的长和宽有关。
设计意图:
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因此会联想到面积计算也可能和周长有关,而且猜一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
2、验证
a、探索
让学生带着猜想,利用教师提供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它的长、宽、面积记录于表中。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并思考: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它的长与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联系?
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
面积呢?
设计意图:
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更符合了人人参与数学活动的数学理念。
b、结论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数据并提问:
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了吗?
学生发现: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并且是长乘宽就可以求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
设计意图:
此结论并不是最终结论,提出此结论让学生获得了探索后的成果,但是同时又为学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即要验证此结论的正误。
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拓展。
c、验证并概括
师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的方法来计算呢?
我们再来研究几个例子。
随后再让学生同坐之间互相再用小正方形摆摆看并自己做记录。
发现:
长方形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
刚才的结论有可能是错的,因此再次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互相合作验证出长方形面积就是长乘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最终结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感觉到探索道路的艰辛,数学知识的宝贵。
3、类推
师提问那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呢,学生发现正方形面积是边长乘边长,并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是长与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
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很容易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过程中不仅回顾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推理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本P78两题做一做;
2、发展练习:
课本P80第8题。
课本P80第10题。
设计意图: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把巩固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练习的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全课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谈体会随后教室作适当的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教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形 正方形 面积 计算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