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作文指导.docx
- 文档编号:949079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29.21KB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docx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景抒情作文指导.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
教学内容:
写景抒情散文模式
教学步骤:
一.优作欣赏:
例1.飘落心灵的枫叶
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所以小路边的梧桐林虽将那秋日里和熙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
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
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
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
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么?
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
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
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红树叶。
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的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
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做出的痛苦决定么,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
而我,却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
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
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
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
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
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例2.花与女孩儿
一株胚芽,它选择了生长。
一个女孩,她选择了生存。
胚芽含苞待放,是在一个酷热的盛夏,它在与其它花对话时,刚刚知道:
自己还有一个月的生命。
女孩得知病情,是在高二的下学期,在一次晕倒之后,她被告知得了白血病,还剩下一年多的时间。
花儿蔫了,它还没有接受阳光,它还没有吮吸雨露,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呀!
女孩儿哭了,她还没有考上大学,还没有走向社会,她的青春才刚刚揭幕呀!
一个昼夜,花儿没有说话,它用心灵作出了最后的选择———面向着太阳开放,即使短暂的生命只能拥有片刻的芳华:
与其哭着死,不如笑着生。
三天三夜,女孩儿不吃不喝,她用心灵作出了最后的选择————不做逃避的懦夫,用温暖的微笑让另一个生命升华;生命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对生活的热爱得以延续。
花的母亲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花竭尽自己的全力向上生长着。
在每一个阳光普照的清晨,它都愉快地睁开眼睛,跟太阳打个招呼,然后,继续酝酿着自己短暂的美丽。
女孩的前桌儿是一个顽劣的男生,她用全身心的爱温暖男孩冰冻的心灵。
一次又一次,女孩耐心地面对男孩漠然的脸,为他讲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美好。
但她却从未告诉过男孩儿自己的秘密。
花儿的顽强不被小草儿知道,但它选择蓬勃。
女孩儿的关怀不被男孩理解,但她选择坚持。
人们驻足于盛开的花儿面前,嗅着它芬芳的气息,赞不绝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男孩剪掉了披肩的长发,改掉了种种的玩世与不恭。
为了女孩儿的友谊,他变得勤奋而努力。
花儿笑了,它的生命赢得了人类的称赞。
女孩儿笑了,她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对生活的执着(著)得以在另一个健壮的生命里继续。
一个月后,花儿谢了,它用自己的选择证明:
短暂中也能孕育奇迹。
一年之后,女孩死了,她用遗书告诉男孩存在即合理,热爱是一种美。
心灵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作出选择,而那其中又常常包含着美丽,正如这朵花儿、这个可人的女孩儿。
二.例文讲析:
1二.例文讲析:
1.《飘落心灵的枫叶》分析:
这篇散文的结构有点类似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于圆形结构。
不同的是本文首段就作了清楚的交代。
这样有利于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把握文章的思路。
次段写事,即造成自己心绪不宁的原因,并且和话题联系起来,提出选择的原因与作出的选择。
三段写景,触景生情,并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情感的开解。
末段作结,为全文收束,并作升华。
2.《花与女孩儿》分析:
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类似于古典诗词中的咏物作品,缘情写物,情景交融,不粘不脱。
所以全文均为一段写花一段写人,花中有人,人亦似花,花和人命运相当,生死与共。
这种写法有较强的操作性,易于把握。
难点在要把相似性处理好,否则会不伦不类。
三.模式归纳:
例1类模式:
第一段:
写心情不佳及发生的转变或者只写心情不佳(如《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
写心情不好的原因,交代简要交代事情。
第三段:
触景生情,细致描写景物以及景物给自己的感触。
(注意与话题联系)
第四段:
升华主旨。
(最好有一定的哲理。
如前文没有交代心情的变化,这里要补充交代)
例2类模式:
一段写景或物,一段写人事,交替进行。
(注重其相似性、合理性).《飘落心灵的枫叶》分析:
这篇散文的结构有点类似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于圆形结构。
不同的是本文首段就作了清楚的交代。
这样有利于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把握文章的思路。
次段写事,即造成自己心绪不宁的原因,并且和话题联系起来,提出选择的原因与作出的选择。
三段写景,触景生情,并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情感的开解。
末段作结,为全文收束,并作升华。
2.《花与女孩儿》分析:
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类似于古典诗词中的咏物作品,缘情写物,情景交融,不粘不脱。
所以全文均为一段写花一段写人,花中有人,人亦似花,花和人命运相当,生死与共。
这种写法有较强的操作性,易于把握。
难点在要把相似性处理好,否则会不伦不类。
三.模式归纳:
例1类模式:
第一段:
写心情不佳及发生的转变或者只写心情不佳(如《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
写心情不好的原因,交代简要交代事情。
第三段:
触景生情,细致描写景物以及景物给自己的感触。
(注意与话题联系)
第四段:
升华主旨。
(最好有一定的哲理。
如前文没有交代心情的变化,这里要补充交代)
例2类模式:
一段写景或物,一段写人事,交替进行。
(注重其相似性、合理性)槐花开了
一连几天,烦心事就像蛛网一样缠着我——又要升级考试了。
脑子里头盛满了作业,木呆呆的,低头想想也对:
书本原本就是是木头做得嘛,多了,自然是这样了。
走在阳光下,我的感觉开始复苏:
街上暖洋洋的,周围的一切原来那么新鲜美好,仿佛我是个刚刚来到这世界的婴儿——此时,想想自己真是太天才了,婴儿,的确是刚落地的婴儿,大口呼吸着……
蓦地,我愣在了那里。
在我一张一翕的鼻翼里分明嗅到一丝馨香,淡淡的,而又充满了扩张的欲望,向四处弥漫着。
惊讶之余,我举目四望。
道旁的槐树上层层叠叠的开满了花:
低的,站在墙上触手可及,高的,就只有仰望的份儿了;开着的,正把花囊撑着,那香气放的毫不保留,没开的,也沐浴着阳光,努力的酝酿着,酝酿着。
是呢,槐花开了。
自己今年发现第一棵小草的新绿仿佛还是在昨天。
我的心不由的一颤:
时间就在我们的不经意间,不停歇地流着,头也不回的流过。
花开花落,草木荣枯,漫漫人生路,你几曾驻足观赏过身边的繁花似锦?
在人生的单行道上,你何尝留意过车窗外掠过的风景?
刚才你不是还为了考试的事心绪不宁吗?
生活中不能只有苦行。
因为,早上开的花到了傍晚才来采撷会是怎样的一种愁肠百转啊!
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
(一)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一看到涉及景物描写的题目就发怵,很少有同学对景物描写或借景抒情类的作文感兴趣的。
其实,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找到了方法,写出一篇漂亮的借景抒情的作文并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怎样写好借景抒情的文章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八个字——眼中有景,心中有景。
眼中有景就是要细心观察并且善于捕捉身边的景物。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城市建筑以及身边的万事万物,只要我愿意,都可以为我所用。
当我们学会了捕捉身边的景物,一缕阳光、一颗小草、一丝清风、一抹残阳,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为景物也是有特点的,抓住了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特点,再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加以修饰,这样,就不会感觉单调乏味了。
然而,有了好的景物描写,还不能算一篇好的作文。
要让身边的景物变得鲜活起来,还要做到心中有情。
有景无情,这样的景是没有生命的;有情没景,这样的情只能叫无病呻吟;情景交融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因此,再好的景物描写都是为情服务的。
借一丝盛开的鲜花表达一种愉悦、舒畅的心情;摘一轮明月寄托一份思乡的情怀;雨中漫步叙述一份浓浓的友情。
心中有了情,眼中的景才有了可依托的灵魂。
因此,在写作文时,清楚了自己要表达什么情,写的时候就不会漫无目的了。
另外,在叙事类作文中插入借景抒情的手法,作文会更加丰富,更感人。
在叙事类作文中适时穿插景物描写,更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技法指导】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
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当代女作家张洁在《挖荠菜》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
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
羊儿咩咩地叫着,
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
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这一段描写选取了一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画了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它同“我”当时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不敢回的复杂心情完全融注在一起,有力的反衬“我”的悲苦境遇。
古人云:
“夺人心者,莫先乎情。
”刘勰也曾说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作家以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绘景物,所写之景自然是充满主观情志。
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借景物来抒发感情,使景中含情。
作文中,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借助对某种事物的赞美或贬斥,抒发自己的某种心态,成为常用技巧之一。
这种思想感情寄托于物的笔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一般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
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所“托”之物是白杨树: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
?
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
它伟岸、正直、朴素,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在这篇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了抗日时期我国北方农民,并与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相合。
巴金的《灯》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灯》里写了三种灯光,都包含着深邃的象征意义——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的灯光,是旧家庭、旧社会走向没落、崩溃的象征。
爱尔克的灯光,象征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我的心灵的灯光”象征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托物,不是随便取一物勉强比附就可奏效。
刘勰说:
“比类虽繁,以至切为贵。
”“至切”,就是取物与立意要相合。
否则,文章就有牵强附会之嫌。
总之,言志抒情是写景状物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志交融在一起,使山水含情,草木有意。
【名篇精段】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
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
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白玉兰花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
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这就是有名的茶花。
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话的的妙处的。
——杨朔《茶花赋》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他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和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
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他山之石】
我喜欢秋天
陆秋艳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机勃勃之貌,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妆素裹之纯,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
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
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
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
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
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
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
这也许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吧。
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
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已经成熟了,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
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
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
一阵秋风吹过,“大海”泛起层层浪,夹杂着人们清脆欣慰的笑声。
看着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会不喜欢上秋天呢?
有时会有一场小雨,秋雨小小的柔柔的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凉凉的。
这时,人们忘记了一切不幸,尽情接受秋雨的洗礼。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萧条的美,喜欢那丰收的喜悦,喜欢那绵绵的小雨?
?
喜欢它的所有所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喜欢秋天!
”尽管它并不很出众。
〖点评〗面对秋天,作者有独特的眼光:
纵然有几分肃杀,有几分萧条,但从秋的成熟中,从丰收的喜悦里,作者读出了美。
作者巧妙地把对秋的赞美之情,融进了对秋景的描绘之中。
人生如萍
刘懿
一池浮萍,青青绿绿,其中也有点点水色,无风时它像一块布平铺塘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皱纹,又像一块天然的青绿铜镜浮在池中。
其中也有几支树杈直插过池面,萍面略显得有些破痕——可是却不能完全划破,这之中更显示出了它的生机。
杂草和翠鸟也时不时地打扰着萍面,一漾一漾的,鱼波纹是不能不出现的,使浮萍更显得拥挤和紧张。
狂风大作,起皱折的是浮萍;弯身摆头的是杂草;早已无踪影的是翠鸟,皱折只是一刻,风稍微小时,萍面又恢复了原状。
尔后,又是皱折,浮动不定。
有时也有鱼儿的“拜访”。
风是魔鬼,杂草是细菌,然而却破坏不了它。
风后,萍面依然是完整的——除了少许的杂物。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文天祥的诗句“身世浮沉雨打萍”。
是啊,人生又何尝不像浮萍,平静的人生里时刻都有风波;而风浪又蕴藏着平静的人生。
曲折的人生,又何尝不是风中生存的浮萍,浮萍是为了生根于水中,而人是为了在大千世界中生存。
坎坎坷坷,漫漫人生,对着苍天长叹,叹已逝人生;对黄河咏赞,赞黄河雄姿;对着小草低泣,泣小草无人知晓;站在高山上高唱,唱高山的威武;对小河低吟,吟小河的涓涓?
?
若人生只有浮萍的平静,没有狂风,那人生就是一杯淡水无味可言;若只有小河的自私,那人间处处是冷若冰霜;若只有大山的高傲,那人间没有无私的爱?
?
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道路,都在自己的脚下,由自己掌握。
人生!
浮萍!
〖点评〗“平静中有风波,风浪中有平静”是在写浮萍,更是在写人生。
作者将对人生的感悟寄寓在对浮萍的描绘之中,这就是托物言志。
【写写练练】
课内作文
1.冬天,小草藏匿了踪迹。
你能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小草吗?
请以此为题,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寒冬的风,许多人是惧怕的。
你能发现她的可敬可爱吗?
请以“寒冬,风也在唱”为题,写一篇写
景散文。
课外练笔
1.以冬天的某一植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借景抒情的文字。
2.以冬天的某一植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文字。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
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的写作技巧
抒情的文章以情感的抒发为写作的主要目的,根据作者抒情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抒情的文字可以是结构比较完整的一篇作品,也可以是单纯一个片段的文字。
在这里只来探讨一下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方面的写作技巧。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那么我们如何在一个字数有限的片段中达到借景寓意,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首先,作者在写作时必须有真情实感。
一段文字在篇幅不长的情况下,要把作者内心的感受充分的表达出来,用情来感染读者,这种情感必须是真实的。
如果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单纯想去靠几个表现喜怒哀乐的词语和几个标点符号去体现,文章必显的枯涩空洞,会让读者一眼就看透华丽外表,使文章也会失去光泽,变得黯淡无光。
其次,把握住抒发感情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片段描写的文字只有一个感情基调,抒发的感情必须统一在这个基调中。
在描绘景物时,无论是选择的角度,确立的侧重点还是文章的谴词造句,其倾注的情感必须始终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不协调的“杂音”,破坏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
再次,注意对景物的选择,即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
挑选景物时,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景物的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外观形象上,还应蕴含在精神实质中,特别是片段描写,字少意丰,更应该注意做到惜字如金,字字点题,句句显意。
最后,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技巧。
片段描写的文字虽“体积”小,但“技术”含量高,恰当的表达技巧正是对其进行精雕细刻的一把“锋刀”。
为了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在观察景物时,注意观察的角度和顺序,充分调动起各种器官的感知能力;在具体描摹景物时,利用对比、衬托、象征、联想、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这样一方面丰富景物的刻画点,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景与情的沟通、加深景与情的融合,使读者更有味的去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份情感。
此外,还应注意加强作者个人的主观修养。
因为作者所描摹的景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景观,而是带有作者主观色彩的情感之景,尽管文字片段篇幅小,但作者个人的气质也会或多或少的渗透在其中,这也会影响到借景抒情式片段描写的表达效果。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作文的共同特征。
(佳作欣赏)
(一)太阳又挥动它的画笔,把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染成美丽的桔红色,把片片房屋的瓦顶涂成了金灿灿的;给路边的树木披上了浅红的衣裳,再瞧那些行人车上被镀上了一层金光。
整个北京城都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
(《观日落》)
分析:
文章将日落的动态和北京的各种静态物体融成一体,使静物形成一种活生生的感人的形象。
(二)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借景 抒情 作文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