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docx
- 文档编号:948668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78.08KB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
第4讲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表现
政治上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上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社会生活上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思想上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一】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
①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③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英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①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太平天国运动
起
因
主要原因
民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直接原因
连年发生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过
程
时间范围
1851~1864年
主要人物
洪秀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石达开
重大
事件
金田起义(开始)、定都天京(发展)、北伐西征(全盛)、天京事变(转折)、天京陷落(失败)
重要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提出平均分配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主张,具有革命性和空想性;
②《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迫于形势,未能实行
评
价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其统治根基;
②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③部分领导人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④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失败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
(1)原因: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评价:
①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表现
①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②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资产阶级诞生
【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及
著作
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那么徐、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等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地主阶级洋务派
李鸿章、
曾国藩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王韬、
郑观应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推行“商战”
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起了启蒙作用
【四】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
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视角一考查两次鸦片战争
[例1](2018·北京高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假设对此进行补充,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已获得“最惠国待遇”,排除A项。
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总理衙门成立于1861年,D项错误。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于是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应选B项。
[答案]B
[拓展归纳]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
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整体史观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面
社会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文明史观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视角二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例2](2017·新课标全国高考)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那么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宣扬拜上帝教,反对孔子思想,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秀全却大力宣扬孔子的思想,这说明原来的拜上帝教不能稳定政权,应选A项。
太平天国运动的前后期以天京变乱为分界点,B项不正确;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答案]A
[拓展归纳]
1、多角度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
(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
(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
2、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爆发背景新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外国侵略战争后因战争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而爆发的
起义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起义形式新
利用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
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外来侵略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新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演练命题热点]
1、西方人把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叫做“英中战争”,直到今天,西方教科书里面还沿用这种说法。
而马克思、恩格斯那么称之为“鸦片战争”。
从中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是
()
A、用语不同是由语言翻译差异造成的
B、两字之差反映了两种态度,两种思想
C、“鸦片战争”道破了英国贩卖鸦片的罪恶
D、“英中战争”掩盖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实质
解析:
选A西方人以“英中战争”掩盖其走私毒品——鸦片的罪恶,掩盖其侵略中国和掠夺中国的本质,而马克思称之为“鸦片战争”,揭露了英国侵略者企图以走私鸦片打开中国大门,蓄意侵略中国的本质。
由此判断B、C、D三项结论正确,A项理解错误。
2、(2018·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那么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解析:
选D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3、(2018·西安模拟)美国史学家魏斐德的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
这段表达()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解析:
选D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评价的理解。
根据所学太平天国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清政府加紧搜刮、自然灾害频繁、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促成,故此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
此题应该选择D项。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变迁
[点击命题角度]
视角一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例1](2018·江苏高考)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②说法与题干没有关系;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工业,不可混为一谈,④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拓展归纳]
1、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
(1)由单一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变为多种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并存。
(2)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生产方式产生。
(3)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由工场发展为工厂。
(4)生产部门和流通方式发生变化:
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起步;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
(5)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业工人等新兴社会阶层出现。
2、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
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这也说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矿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②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近代化的中国外交。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视角二19世纪中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例2](2018·浙江高考)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那么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甄别材料内容及相关信息。
关键是抓住时间(1862年)、地点(上海)、媒介(上海新报)、内容(外国杂货)等信息进行思考。
依据“外国杂货”的广告及其具体内容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拓展归纳]
1、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
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
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从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从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
这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由此发生了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
(3)逐渐西方化,追求奢侈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
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等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讲究奢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
2、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及习俗变迁的四大因素
(1)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政治运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近代戊戌变法的“断发易服”倡议、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革除陋习的法令,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4)自然科学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电影等先后传入中国,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演练命题热点]
1、(2018·大连模拟)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解析:
选B此题考查洋务运动民用企业。
从材料看,两家外商航运企业之所以与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是为了避免“自杀性竞争”,也就是说招商局已经具备了与外商企业“两败俱伤”的实力,选择B项。
2、(2018·西安模拟)严复曾说:
“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
”这主要说明洋务派()
A、中西结合,找到了富强的根本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解析:
选D考查洋务运动思想。
他们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制度的腐朽,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
3、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解析:
选B对电报、电话、电灯、洋楼的赞美,说明了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接纳,应选B项。
中国社会没有彻底改变,排除A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技能四提升解答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
对于这类历史问题的考查往往综合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一种认识上的升华。
解答这类问题较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缺乏宏观与微观分析的方法,缺乏对必要的史学理论观点的准确运用。
任何一个历史单位体都可以分解为假设干个要素、侧面、正面或部分。
正确认识一个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总是要从认识它的各个要素或部分开始,这是一种历史分析能力。
这个能力的最基础层次是将一个历史单位体分解成为假设干互相联系的并列的要素或部分,从多种角度将一个或几个历史单位体分解成不同的、互相有联系的要素或部分是此项能力的最高层次。
它既包括历史单位体的各个侧面,也包括历史单位体发展的不同阶段。
解答这类试题要把角度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结合起来,找出历史发展过程不同阶段中相关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按某种关系组织起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实质与规律。
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假设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
(2018·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
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
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
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
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
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第
(1)问,首先要根据图片,弄清楚三个城区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史实”可结合列强对天津和北京的侵略情况,任意举一个即可。
第
(2)问,首先联系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在天津创办的近代企业,然后按题干中三个方面的要求各举一例;“意义”根据“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可知,其促进了天津城市近代化发展。
第(3)问,“背景”抓住材料和题干中的时间“1902年”,可知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变化”依据“建立市政工程局”“开办近代工商企业”“建设……新城区”,从市政建设、工商企业发展、城区扩大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1)A区:
金朝;漕运中转。
B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
C区:
1903年;政府措施。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
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时间:
45分钟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8·佛山高三质检)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
解析:
选D此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因此a应该是鸦片走私,d应该是出超。
图表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回答此题突破点是“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1840年这场战争即鸦片战争。
联系各选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此题选A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商企业影响、洋务运动诱导,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排除含④的选项。
3、(2018·黄山模拟)《南京条约》规定: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向中国倾销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B、向中国输出资本,开矿设厂
C、掠夺中国原料,打开中国的市场
D、把中国变成英国附属殖民地
解析:
选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输出商品、掠夺原料。
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4、(2018·沈阳一模)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选B材料描述的“奇迹”是指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所以说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5、(2018·无锡高三模拟)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后,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百姓如不回避,斩首不留,这表达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
A、非常渴望建立封建等级制度
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二轮 练习 工业 文明 冲击 中国 变革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