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docx
- 文档编号:9482480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35KB
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docx
《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
肺动脉高压诊治专家共识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者:
荆志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
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唯一途径,而肺动脉高压也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是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然而,右心衰竭的防治也是心血管科医师无法回避,且越来越清晰的一个重要卫生保健问题。
在西方国家,因为研究的进展,肺动脉高压已成为逐渐得到重视的一大类心血管疾病。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2004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分别依据循证医学制定了各自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规范了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行为,提出了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流程,使患者预后得到最大程度改善[1,2,3]。
尽管我国有些单位目前也已采用2003年WHO关于肺动脉高压的最新诊断分类标准,但是大多数单位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诊断术语混乱,概念不清晰;2)缺乏规范的诊断流程及标准,不重视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药物试验,基本没有开展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3)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医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定治疗方案,导致滥用钙离子拮抗剂及某些血管扩张剂等等。
因此,迫切需要组织我国专家制定一个国内的肺动脉高压规范化诊断治疗建议,来指导临床和研究。
本专家共识草案将努力遵循以下制定原则:
充分尊重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等国际学术机构已经制定的肺动脉高压诊断治疗指南;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包括患者临床与经济特点,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治疗药物等;简单实用,能够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有很强的临床操作性。
(一)专用术语说明主要有肺循环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三个概念。
肺循环高血压是指包括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混合性肺动脉高压的总称,整个肺循环,任何系统或者局部病变而引起的肺循环血压增高均可称为肺循环高压,对应英文术语为Pulmonaryhypertension。
目前可将肺循环高血压分为5大类,具体分类见本文第二部分及表1。
而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主要原因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而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所以需要肺毛细血管嵌顿压正常才能诊断,对应英文术语为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
目前被划分为肺循环高血压的第一大类。
需要特殊说明,本文所叙述的诊断治疗规范均限于本类肺动脉疾病。
国内也有专家称之为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没有发现任何原因,包括遗传,病毒,药物而发生的肺动脉高压,也需要排除肺静脉压力增高,对应英文术语为Idiopathic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
(二)定义肺循环高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而使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病理生理综合征。
目前肺循环血压增高的诊断标准是:
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30mmHg,和/或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mmHg。
此外,诊断肺动脉高压,除了上述肺循环高血压的标准之外,尚需包括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15mmHg。
需要强调,上述标准为右心导管数据,并非无创检查手段估测的数据。
1998年以前,肺循环高压仅分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大类。
1998法国Evian会议,将肺循环高压分为5个大类,2003年威尼斯会议对Evian诊断分类标准进行修订,将肺动脉高压共分为5大类,21亚类(见表1);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废除原发性肺循环高压的概念,而将之细化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包括相关因素引起的,例如减肥药HIV感染、胶原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另外,将肺静脉闭塞病及肺毛细血管瘤这两类疾病从肺静脉[4,5]高压系列里转移到肺动脉高压系列里。
肺动脉高压分类,是根据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的不同而进行的诊断分类,要求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必须定位清楚,才能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每一大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基本原则都是有很大的区别。
表1.2003年威尼斯会议肺循环高压临床诊断分类1.1.1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2家族性肺动脉高压1.3相关因素所致1.3.1胶原性血管病1.3.2分流性先天性心内畸形1.3.3门静脉高压1.3.4HIV感染1.3.5药物/毒性物质:
食欲抑制剂;1.3.6其他:
I型糖原过多症,Gauchers病,甲状腺疾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红蛋白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切除1.4因肺静脉和/或毛细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1.4.1肺静脉闭塞病1.4.2肺毛细血管瘤1.5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2.2.1主要累及左房或左室的心脏疾病2.2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疾病3.3.1慢性阻塞性肺病3.2间质性肺病3.3睡眠呼吸障碍3.4肺泡低通气综合征3.5慢性高原病3.6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4./4.1血栓栓塞近端/远端肺动脉4.2远端肺动脉梗阻4.3非血栓性肺栓塞(肿瘤,虫卵和/或寄生虫,外源性物质)5.类肉瘤样病,组织细胞增多症,,淋巴血管瘤病,,血管压迫(腺瘤,肿瘤,纤维性纵隔炎)因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复杂性[3,6],强烈建议患者到肺血管疾病专科中心或者具有肺血管专业医师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免疫内科、小儿内科就诊,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功能评价。
因此要求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应尽快在本地区建立肺血管病专业中心,培训专科医师,建立相应的专科门诊和病房。
强烈建议非肺血管病专业医师,在接诊到可疑肺动脉高压患者时,应该及时将患者转诊到附近的专科医师处进行诊断评价。
危重患者不宜转诊时,应邀请专科医师参与明确诊断。
1.肺动脉高压本身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活动后气短,晕厥或眩晕,胸痛,咯血等。
其中以气短最为常见,标志右心功能不全的出现,而晕厥或眩晕的出现,标志患者心搏量已经明显下降。
需要强调:
肺动脉高压患者首次出现症状需要认真记录,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需要尽可能详细,因为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距离确诊为肺动脉高压的时间与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
如果患者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尤其是症状已发生较长时间,往往提示患者的肺循环高压为相关疾病所致。
21)既往史: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型肺气肿,先天性心脏病,肝病,贫血,左心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静脉血栓病等都是提示肺动脉高压具体分类的重要线索,需要采集患者所有的既往疾病史,除了可帮助明确诊断分类,更可帮助发现新的危险因素。
2)个人史:
需要注意患者有无危险因素接触史,如印刷厂和加油站工人接触油类物品,接触HIV感染患者,同性恋,吸毒等特殊接触史。
血吸虫疫区居住史。
3)婚育史:
女性要注意有无习惯流产,男性要注意其母亲,姐妹等直系亲属有无习惯流产等病史。
4)家族史:
家族有无任何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是重点采集问题,有无其他家族遗传病史对于发现新的危险因素,帮助诊断分类具有重要帮助意义,比如:
静脉血栓形成和毛细血管扩张症都有家族遗传现象。
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多与右心衰竭有关,常见有紫绀;颈静脉充盈或怒张;P2亢进,由于肺动脉瓣开放突然受阻出现的收缩早期喷射性喀喇音,血液返流通过三尖瓣引起的收缩期杂音;右室肥厚导致胸骨左侧出现明显抬举性搏动;S3出现代表右室舒张充盈压增高及右心功能不全,38%的患者可闻及右室S4奔马律;右室充盈压升高可出现颈部巨大a波等。
颈静脉检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右心房压力:
患者采取45度半卧位,量取颈静脉搏动最高点位置到胸骨柄之间的距离,用厘米表示,再加上5厘米(代表右心房到胸骨柄的距离)即为估测的右心房压力。
右房压力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数。
需要强调与肺动脉高压相关疾病的特殊体征往往可提示诊断:
1)上下肢的差异性紫绀,单独下肢出现杵状趾而手指正常往往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重要线索。
如果上下肢均存在杵状指/趾往往提示已可诊断艾森曼格综合征。
2)鼻衄,体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往往提示患者合并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3)胸骨左缘喷射性杂音并向右侧传导往往提示室间隔缺损等畸形的存在。
4)面部红斑,关节畸形,外周血管杂音都是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疾病的征象。
5)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往往有腓肠肌压痛,且病侧下肢周径一般比对侧粗1厘米以上。
1.心电图心电图无法确诊肺动脉高压,但是可以帮助我们估测:
1)病情严重程度;2)治疗是否有效;3)肺动脉高压分类。
心电图在已确诊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主要价值是评估预后。
通过对患者6年随访研究发现,Ⅱ导联P波0.25mV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其死亡率升高2.8倍,且Ⅲ导联P波每升高1mm则死亡率升高4.5倍。
肺动脉高压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有:
1)电轴右偏;2)I导联出现s波;3)右心室肥厚高电压,右胸前导联可出现ST-T波低平或倒置。
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室肥厚,心包心肌张力增加影响心肌供血,严重时肺动脉阻力增加越高,时间越短?
,心电图反映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越高。
2.胸部X线片肺动脉高压患者胸部X线检查征象有:
主肺动脉及肺门动脉扩张,伴外周肺血管稀疏(截断现象)。
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价值不如心电图,但可以发现原发性肺部疾病,胸膜疾病,心包钙化,或者心内分流性畸形,因为后者可出现肺血增多。
3.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筛选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及流出道梗阻情况时,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于右室收缩压(RVSP)。
可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右室与右房压差来估测RVSP。
按照改良柏努力公式,右房、室压差大约等于4V2,V是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米/秒)。
RVSP=4V2+RAP。
目前国际推荐超声心动图拟诊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收缩压标准为:
40mmHg。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拟诊肺动脉高压除了特征性征象三尖瓣返流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之外,还要合并右室扩张、肥厚等征象。
有些患者只有运动时才会发生肺动脉压升高,因此有必要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
另外,超声心动图的重要价值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心内畸形,大血管畸形。
声学造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难以诊断的房间隔缺损。
[7]4.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不仅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1-4]。
应该积极开展标准的右心导管检查。
一般认为以下指标是右心导管检查所必须获得的参数:
1)心率和体循环血压;2)上下腔静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3)右心房,右心室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和血氧饱和度;4)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和血氧饱和度;5)心排血量;心指数;6)全肺血管阻力;7)小肺动脉阻力;8)体循环阻力;9)肺毛细血管嵌顿压;临床诊断肺动脉高压时,肺毛细血管楔压必须<15mmHg。
为了完成肺毛细血管嵌顿压的测量,目前推荐使用带有球囊的漂浮导管来完成右心导管检查。
5.肺动能评价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均需要完成肺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各种通气障碍。
6.睡眠监测约有15%阻塞性睡眠障碍的患者会合并肺动脉高压,因此应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常规进行睡眠监测。
7.胸部CT主要目的是了解有无肺间质病变及其程度,肺及胸腔有无占位;肺动脉内有无占位,血管壁有无增厚及充盈缺损性改变。
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有无淋巴结挤压等。
一般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完成CT肺动脉造影,这样大多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获得明确诊断而避免肺动脉造影。
8.肺动脉造影指征:
1)临床怀疑有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而无创检查不能提供充分证据;2)临床考虑为中心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而有手术指征,术前需完成肺动脉造影以指导手术;3)临床诊断患者为肺血管炎,需要了解患者肺血管受累程度。
1.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活动耐量状态最重要的检查方法[3,8]。
在西方临床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心里,第一次入院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开始治疗之前都要进行此项评价试验,而且患者第一次住院的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结果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
此外,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也是评价治疗是否有效的关键方法,在多个评价治疗肺动脉高压新药的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内,都是以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结果的增减数值为主要终点事件。
强烈建议对于每一个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住院评价过程中,都要为患者完成六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的评价。
具体试验操作方法请参考文献[9]。
试验结果需要按照标准格式来记录,具体请见附录二。
2.WHO肺动脉高压功能评级1998年法国第二次世界卫生组织肺动脉高压专题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活动耐量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分级评价标准,其分级原则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修订,因为纽约心功能分级主要针对左心疾病患者而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对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评价,采用评价标准实际类似于纽约心功能评级标准,但描述性的语言略有不同。
经研究,患者首次入院治疗时的心功能评级与预后密切相关[3,8]。
国内的研究也表明,首次入院心功能为II级的患者预后远远好于心功能为III级或者IV级的患者。
因此,本共识建议对于每一个入院诊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都应该为其进行准确的心功能评级。
而治疗之后的心功能评级变化,也将是疗效评价重要标准。
2分级I描述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黒朦II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体力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III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轻微日常活动即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患者不能做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的征象,休息时可有气短和/或乏力,任何IV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鉴于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法的复杂性,强烈建议肺动脉高压患者到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也强烈建议非肺血管病专业医师在接诊肺动脉高压患者后,尽量将患者转移到专科医师处进行治疗,如患者因病情危重不适合转诊,也建议邀请专科医师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专家工作组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一)基本治疗非常重要,主要是针对基础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例如给低氧血症的患者吸氧,对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给予持续正压通气(CPAP)和吸氧治疗,对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给予抗凝甚至肺动脉内膜剥脱治疗等。
正确认识并处理基础疾病和相关因素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根本。
(二)肺动脉高压的传统治疗传统治疗主要包括华法林抗凝、吸氧、利尿剂和地高辛等。
主要是针对右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氧疗:
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除外)吸氧治疗的指征是:
血氧饱和度低于91%;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包括先天性心内分流畸形相关肺动脉高压则无此限制,均可从氧疗中获益。
地高辛:
心排血量低于4L/min,或者心指数低于2.5L/min/m2是应用地高辛的绝对指征;另外,右心室明显扩张,基础心率大于100次/分,合并心室率偏快的房颤等均是应用地高辛的指征。
利尿剂:
对于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初始治疗应给予利尿剂,但是应该注意肺动脉高压患者有低钾倾向,补钾应积极且需密切监测血钾,使血钾水平不低于4.0mmol/l。
华法林:
为了对抗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一般使INR控制在1.5-2.0之间即可。
如患者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则抗凝强度要达2.0-3.0之间。
多巴胺:
是重度右心衰竭(心功能IV级)和急性右心衰竭患者首选的正性肌力药物,一般起始剂量为3-5ug/kg/min,可逐渐加量到10-15ug/kg/min甚至更高。
(三)肺动脉血管扩张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管扩张剂有:
钙离子拮抗剂,前列环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
1只有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才能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
由于仅有不到1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对钙离子拮抗剂敏感[10],因此强烈建议对没有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的患者或者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结果阴性的患者禁忌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对正在服用且疗效不佳的患者应逐渐减量而停用,经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评价后再决定是否应用。
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案请参考附件一。
对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应根据心率情况选择钙离子拮抗剂,基础心率较慢的患者选择二氢吡啶类,但是不宜选用氨氯地平,推荐使用非洛地平的理由是其心脏选择性非常小,因而负性肌力作用非常微弱。
基础心率较快的患者则选择地尔硫卓。
开始应用从小剂量开始,在体循环血压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逐渐递增剂量,争取数周内增加到最大耐受剂量,然后维持应用。
应用1年还应再次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重新评价患者是否持续敏感,只有长期敏感者才能继续应用。
因为钙离子拮抗剂相对便宜,因此对每一例患者都要进行急性药物试验,一旦发现药物试验阳性患者,应积极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目前对钙离子拮抗剂敏感的患者主要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他类型患者敏感率更低。
但是国内已经发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及大动脉炎患者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阳性,所以应该对所有第一次进行右心导管评价的患者进行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
2静脉依前列醇(EPOPROSTENOL),是第一个在欧洲上市的前列环素类药物,对各类肺动脉高压患者都有明显疗效。
后来依次有伊洛前列素,曲前列环素,贝前列环素等药物相继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上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
除了贝前列环素之外,其他前列环素类药物均取得较好疗效。
目前在我国只有吸入性伊洛前列素(德国先灵公司的万他维)上市。
该药可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其化学性质较依前列醇明显稳定。
国内已经有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使用吸入性伊洛前列素,疗程长短不一。
国内经验表明,对于大部分肺动脉高压患者,该药可以较明显快速降低肺血管阻力,升高心排血量[11,12]。
该药半衰期为20-25分钟,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
因此也建议,每天吸入治疗次数为6-9次。
每次吸入的剂量应该因人而异,具体需要急性血管扩张药物试验来评价。
根据目前国内的经验,每次吸入剂量至少在5-20ug,国内已经有5-10ug/次,每天6次吸入而心功能明显改善的患者。
长期应用该药,可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需要强调,应用该药吸入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接受雾化器使用培训,以避免不正当应用而浪费药品,并确保达到最佳疗效。
3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目前在国外已经有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和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塞塔生坦上市。
二者都是口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其中波生坦是2019年正式被欧洲批准上市,目前已经有大量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发表,临床试验结果都证实了该药治疗肺动脉高压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推迟到达临床恶化的时间[15,16,17]。
该药已经被欧洲和美国的指南认为是治疗心功能III级肺动脉高压患者首选治疗[13,14]。
塞塔生坦刚刚在国外上市,具体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评价资料需要等待进一步评价。
我国目前仅有波生坦(爱可泰隆公司的全可利)上市,其在我国注册适应证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以及硬皮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目前推荐用法是初始剂量62.5mgbid4周,后续125mgbid维持治疗。
按照欧洲美国推荐的治疗指南,波生坦是治疗心功能III级肺动脉高压首选治疗。
需要注意,由于具有潜在的肝脏酶学指标升高,建议治疗期间,至少每个月1次监测肝功能。
如转氨酶增高小于等于正常值高限3倍,可以继续用药观察;3-5倍之间,可以减半剂量继续使用或暂停用药,每2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待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再次使用;5-8倍之间,暂停用药,每2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待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可考虑再次用药;达8倍以上时,需要停止使用,不再考虑重新用药。
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再次使用波生坦,大多数患者肝功能会保持正常。
国内已有患者在使用波生坦治疗,初步显示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45目前国外只有西地那非上市,商品名为REVATIO。
我国目前没有批准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适应证,也没有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专用剂型,在此不做推荐。
需要注意,国内已经有很多患者自行使用,但是剂量与方法较为混乱,应该按照国外推荐初始剂量20mgtid口服来规范治疗[18]。
5目前国际联合血管扩张剂治疗试验的结果均无大样本结果发表,在此不做推荐。
6.NO由于无法监测吸入浓度,使用不方便而无法长期应用,因此缺乏长期应用的临床资料。
国内外均不建议将其作为长期治疗药物。
精氨酸是合成NO的底物,因此有报道补充L-精氨酸能增加NO的合成,降低肺动脉压,是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
充分使用上述内科治疗之后,患者仍无明显好转,即可推荐患者进行房间隔造口术。
一般使用切割球囊来完成技术操作。
入选标准:
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70mmHg)的住院患者,经过充分的内科治疗仍然反复发生晕厥和/或右心衰竭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饱和度80%,红细胞压积35%,确保术后能维持足够的系统血氧运输;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9,20]。
排除标准:
超声心动图或者右心导管证实存在解剖上的房间交通;右房压20mmHg;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没有条件使用前列环素的地区,推荐积极开展此项技术。
主要目的是减轻右心负荷,增加左心搏出量而改善症状。
单侧肺移植、双肺移植及活体肺叶移植及心肺移植已在国外成熟应用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主要指征:
已充分内科治疗而无明显疗效的患者[20,21]。
肺移植技术明显延长了这些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患者可以停止使用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我国目前尚无肺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报道,建议有条件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积极开展此项技术治疗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
()美国和加拿大均有成功报道,但是距离临床推广使用尚远。
NIH1-2/15/6%60%33%CREST60%2.5m/s30mmHg40mmHg1)2)15mmHg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动脉 高压 诊治 专家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