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docx
- 文档编号:948176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98KB
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docx
《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稿
抓机遇谋跨越快发展促崛起
奋力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
——在中国共产党XX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
(送审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XX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上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回顾总结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动员和团结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奋力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为我县在成渝经济区快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一届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108万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过去五年,是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2011年,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65亿元,年均增长1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0亿元,年均增长36.6%;财政收入达15亿元,年均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0元,年均增长1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02亿元。
2010年,综合实力列西部百强县第80位,较2006年提升42位。
——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最强、发展成效大幅提升的五年。
以城西工业园、临港工业园为主的经济开发区发展到5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6户,实现产值107.6亿元,成功跨入百亿园区行列。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一体两翼”优势农业逐步做大做强。
水稻单产、总产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2.3%,良种化率达87.5%,仔猪外销稳居全省第一;以龙眼为主的名优水果业不断壮大;水产养殖成鱼年起水3.8万吨、产值4.16亿元,创建成为全省水产示范县。
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预计今年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18亿元,是2006年的2.2倍。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
54:
24,县域经济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的转变。
都市销,共产党泸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入下一个加快发展的五年——过去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变化最大、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
县城高速公路连接线、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全面竣工,县城城区面积拓展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上升到8万,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城。
全县城镇化率30.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以水、电、路、气、机、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成功探索出“城郊型、庭院型、田园型、农庄型”丘区新村建设模式。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县19个镇财政收入全部超千万元,3个镇综合实力跻身全市乡镇前十强,形成XX特色的“1+19”县镇互动经济发展格局。
——过去五年,是我县开放合作成效凸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的五年。
承接产业转移迈出新步伐,在广东中山市成功举办2届春茗联谊会,贵州茅台集团、广东四川商会、重庆民生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XX。
“归雁经济”成效显著,全县回引“归雁经济”项目367个,总投资达130亿元,投资额占全县新增投资的70%。
“归雁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上级高度肯定。
五年来,累计签约引进项目785个,其中工业项目480个,累计引进国内县外资金187亿元。
外资利用取得新突破,全县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9户,利用外资486.4万美元,外贸出口4272万美元。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
“两免一补”全面落实,被确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农村高中教育“XX模式”在全省推广。
文化、文物工作荣获全国先进,被命名为“中国龙文化之乡”。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
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16.78万人,荣获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
建成农村公路1060公里,在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中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26万,“四项”社会保险覆盖65.8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多年保持1.3万人以上。
“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6%。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创建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累计投入224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62套,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100余户。
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903万元,减少贫困人口4241人。
人口与计生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
社会管理不断强化,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过去五年,是我县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主法制进程加快的五年。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强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
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挂包帮”活动深入实施,“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逐步推进,基层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成效显著,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作用,进一步强化统一战线工作,持续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群众工作进一步深化。
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有效开展。
进一步深化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荣获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五五”普法先进县。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五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
县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及时确定“两个加速建设,两个积极推进”发展战略,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和积极响应,把我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兴则XX兴、工业强则XX强。
县委始终高举工业强县发展旗帜,唱响工业强县发展主旋律,为XX工业经济跨越发展、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上争外引,是保障集聚发展的必由之路。
县委牢固树立争取各级重视、关心、支持就是促进发展的理念,引领各界成功人士积极投身XX发展事业,投资拉动、项目推动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始终坚持县镇互动,是推进统筹城乡的必由之路。
镇强则县兴。
县委多方调动各镇求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镇谋发展的能动性,激励各镇勇争一流,县域经济内涵不断丰富,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
——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县委牢固树立“大民生”理念,坚持从XX实际出发,切实做好涉及民生的各项工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将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始终坚持崇尚实干,是锻造培养队伍的必由之路。
县委坚持“围绕发展选干部、选好干部促发展”,注重在主干线、主战场、重大考验中锻造队伍、选拔干部,努力造就一支不断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干部队伍。
奋斗历尽艰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各方面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委,向所有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经济快速发展,有了一定量的基础,但县域经济特色不明显,发展质量不够高,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新的进展,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但维护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但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创新不足,个别干部的思想解放不够,执行力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发展谋划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昭示未来。
纵观国内,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成渝经济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XX是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节点,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大有可为。
比肩川南,川南经济区正在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增长的第三极,毗邻区县你追我赶,建设川南经济强县时不我待。
审视县情,工业经济有了一定量的基础,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为全县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只要我们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服困难中争取主动,就一定能实现XX在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崛起!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两个加速建设,两个积极推进”发展战略,坚持“三化”同步、“三产”并重,立足“两个定位”,力争“三个突破”,做好“四个提升”,实现“五个翻番”。
力争领跑XX,领先川南,实现在成渝经济区快速崛起。
立足“两个定位”,即努力把XX建设成为川南经济强县、文化旅游新县。
力争“三个突破”,即坚持优化提升,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两化互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整体推进,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做好“四个提升”,即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水平;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水平;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学执政水平。
实现“五个翻番”,即到2016年,全县经济总量翻番,达到3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翻番,达到27.8亿元;文化旅游收入翻番,达到
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230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翻番,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
一、坚持优化提升,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优势优先,优化产业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加强园区布局和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到2016年,确保工业经济进入全省丘区县前8位。
优化产业升级,促进从体量向质量转变。
加强引导,创新方式,不断优化产业升级。
借力泸酒原产地名标志,借势XX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全面优化提升XX酒业质量、效益,凸显酒业支柱地位,大力推进“中国优质白酒产业大县”进程;对接川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机械制造产业升级转型,制订产业激励政策,大力发展以汽车零部件、液压件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专业园区。
鼓励、支持现有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紧盯成渝,面向大西南,加大招商引资,打造川西南医药制造产业高地。
主动做好东西对接,通过承接转移加速推进能源、建材、服装鞋帽制造三大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招大引强,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我县新型支柱产业。
强化基础资源配套建设,加强能源、土地、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测、营销网络和流通体系,切实增强与产业发展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阶段性成效,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泸县而出,强化园区建设,促进从集中向集聚转变。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完成“两核一带多点”园区空间布局。
以城西工业园和临港工业园为核心,努力建设“嘉明—福集—得胜—云龙—兆雅—太伏”工业经济走廊,辐射周边点状产业园,形成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工业发展体系。
注重培育园区经济特色。
围绕港口经济提高准入门槛,遴选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突出临港工业园“港口”特色;坚持高科技含量优先,绿色环保优先,突出城西工业园“城区”特色;各镇要以现有工业发展为基础,积极发展壮大镇级工业园,坚持配套、丰富、服务“核心”发展,凸显镇级工业经济个性化特色。
通过培育“港口经济”、“城区经济”和“个性化经济”,加快实现产业集聚。
大力完善园区配套,创新园区管理,提升园区专业化管理水平,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着力龙头引领,促进从分散向集群转变。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分析企业发展潜力,激励企业做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重点发展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壮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组建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努力促进一批优势企业成长为中型、大型企业,全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产品,做精做专一批优势产品,升级换代一批传统产品,打造一批全市、全省、全国知名品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三化”联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XX打造成为枢纽新城、产业新城、商贸新城和宜居新城。
加快融入XX,建设枢纽新城。
围绕XX建设川滇黔渝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立足XX“双两百”发展方向,加快XX中心城区至XX快速通道建设。
准确把握城市功能区域分工,大力发展特色快速通道经济,全力从空间、经济、文化、精神等方面加快融入XX步伐,发挥同城效应,凸显XX城市副中心地位。
大力构建“五纵四横三航”立体交通网络经济,凸显XX枢纽地位。
加大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基础配套建设,围绕“五纵”把XX建设成四川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桥头堡”。
高标准规划设计,尽快启动福清路建设,以方洞、百和、立石、石桥等东北部镇为先遣,大力发展配套、错位经济,围绕“四横”加快深度融入重庆经济圈步伐。
围绕云龙机场建设和临港工业园区建设,积极规划、开发云龙空港经济开发区,发展XX航空和两江航运通道经济。
积极扩大县城中心城区规模,加快县城南扩西进,尽快形成主城核心区和城西新区、玉蟾新区两大副中心的县城总体布局。
以县城为中心,鼓励错位化发展、差异性竞争,大力开展“六型”集镇建设,建设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一流集镇群落。
推进产城融合,建设产业新城。
遵循“产业不空心,城市有内涵”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要求,在城市发展中合理配置工业园区用地,力求城中有园。
加大园区建设规划和管理,统一风貌塑造,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力求园入城市。
着力从教育、医疗、文化、治安等入手,同步推进园区和城区公共管理服务,建立与“两化”互动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产城一体化管理,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变,产业社区向城市特色功能区嬗变,推动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经济向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提升消费水平,建设商贸新城。
坚持走培育龙头、合理分区、发展专业、适度超前的路子,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
结合现有商贸业资源,积极扶持万福商业广场发展壮大,培育品牌价值,发挥龙头作用。
根据城区商贸服务业发展特点,对花园干道、玉蟾大道等主要街道的商贸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分区,积极发展商贸服务“特色一条街”,提升商贸服务业整体活力。
依托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专业市场,促进产业与商贸服务业共同繁荣。
鼓励商贸服务业适度超前发展,多途径大力发展标志性商务酒店、宾馆等,提高商贸服务业发展档次,增添城市发展魅力。
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大力引进知名物流企业,积极扶持本土物流企业,建设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重要物流基地。
完善规划管理,建设宜居新城。
坚持科学规划,完善配套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凸显“山、水、园、林”特色,建设精致、宜居现代城市。
结合县城至XX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城市环绕玉蟾山南扩步伐,加大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力度,把玉蟾山建设为“城市之肺”、休闲怡情城市公园。
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对濑溪河、九曲河的治理和管理力度,发挥濑溪河泄洪闸调节功能,彰显县城水乡特色。
加快城市景观、公共场地、道路交通等绿化建设,促进道路林荫化、城区园林化,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大力加强旧城镇改造。
升级城市水、电、路、气、讯等基建设施,强化专业化管理,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城市顺畅运转。
大力推进城市风貌塑造,强化城市建设导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风貌塑造,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
加大市政市容管理和执法力度,健全综合执法机制,创建舒适宜居环境。
三、坚持整体推进,在旅游产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推动三次产业结构再次大调整。
塑造文化品位旅游。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以龙文化和酒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途径,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
加大投入,提升旅游产业策划、设计、包装、外宣水平。
加快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龙图腾、龙崇拜等具有丰富内涵的龙文化标志建筑群,建设龙文化主题博物馆。
倾力培育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目和品牌,使之成为文化旅游的灵魂。
精心设计、包装,将广场健身、老年秧歌、龙舞莲枪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成为集群众健身、城市旅游、厚重城市文化底蕴三位一体的有效载体。
大力挖掘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积极提升XX农民演艺中心品位、档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养旅游经纪人,发展旅游公司。
培育和引进一批多元化经营、跨地区发展的骨干企业和集团,开发建设龙文化演艺中心,打造“印象龙城”。
积极发掘“农村高中教育XX模式”、“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品牌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多形式开发校园文化旅游,丰富文化旅游内容,促进教育产业化发展。
打造自然风光旅游。
结合旅游自然资源实际,重点突破权属、环境、交通、投入等瓶颈制约,打造自然风光旅游的有机统一体。
加快推进百和高洞温泉开发建设。
充分挖掘整合温泉、瀑布等多种自然风光优势,打造西南地区天然盐水理疗第一泉、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胜地,建设XX首家国家4A级风景区。
启动玉蟾山整体旅游开发。
充实龙脑桥、宋代石刻文化内涵,依托濑溪河、九曲河,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市场化建设,开发建设沿河自然景观走廊,塑造景观标志,突破环境、交通制约,建设集温泉洗浴、商务旅游、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
借力“五纵四横三航”和“三大快速通道”建设,整合玉蟾山、玉龙湖、高洞瀑布、海潮湖等旅游资源,精心包装,升级宣传,加强合作,构建精品旅游环线。
培育园区经济旅游。
以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把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纳入城市统一建设,形成凸显“龙城”特色的工业园区视觉文化。
努力寻求园区经济与旅游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推荐一批具有传统工艺特点的产业,挑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坚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围绕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市场开拓、企业品牌培育、企业文化繁荣、园区精神塑造等多层次、宽领域,丰富、充实园区经济旅游内容,走“文商旅”综合发展之路。
将园区建设与宜居新城有机结合,建设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工业、商务、旅游、居住”旅游体系,努力实现“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
将园区经济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搭建园区经济旅游平台,通过声、光、电等多种媒介,加大对我县创业环境、产业布局、发展导向等宣传,拓展招商引资途径,努力实现“旅游促进招商,招商发展旅游”,构建旅游与招商的良性互动态势。
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水平。
立足基地,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
依托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四川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牧养殖小区,推进生猪品质改良,提升生猪产业化水平。
重点发展以内陆晚熟龙眼为主的水果优势产业,推进龙眼种植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打造中国龙眼之乡。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规模,积极引导水产健康养殖,大力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建设,重点开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推动粮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拉动作用。
结合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专合组织,规范组织运作,努力实现专合组织“全覆盖”。
坚持“内转外输”相结合,加强农民工培训,创建劳务品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整合资源,加快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市场推动,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美好家园。
进一步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形成“拳头”效应,加快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示范片、市级万得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成片推进,确保建成一片、成功一片。
各镇要加快新村示范点建设,注重风貌塑造、环境改善、产业支撑,注重特色模式探索和推广。
积极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发挥中心村、非政府所在地集镇人口聚集优势,引导、鼓励农民向小集镇集中,努力建设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城镇化进程。
加大投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找准结合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抓住机遇,重点抓好农田水利、民生水利、安全水利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争取国家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快通镇、通村道路改造,大力提高公路入户率。
进一步深化、完善电力改革,争取国家投入,加快农网改造步伐,提高农村用电质量和水平。
落实资金,加强引导,大力推进“三建六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五、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经济外向水平
坚持提升存量,引进增量,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大力提升我县经济外向水平。
继续加强招商引资。
坚持以业招商。
注重招大引强,力争引进龙头型、团组式企业,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围绕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重点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业。
注重培育生物、电子、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求引进一批旗舰企业,培植新兴支柱产业。
坚持以园招商。
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园区平台,大力引进龙头骨干企业。
坚持全民招商。
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惩政策,构建县镇一体综合招商格局;强化对引进企业的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家认同感、归属感,大力推进以商招商;通过坚持举办春茗联谊会等多种形式,优化“归雁经济”平台,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营造招商浓厚氛围,强化干部职工重商、亲商意识,构建干部、职工、群众人人参与招商的大格局。
积极探索业主招商。
全面深化开放合作。
加大与环渝腹地和川南城镇群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建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
坚持错位和配套发展,力争在农副产品供应、汽摩配套、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对接方面有新突破,将XX建设成为川南和成渝的城市郊游休闲目的地、重点产业配套基地、蔬菜食品供给基地。
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县内企业与东部沿海企业以并购、参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开展联营,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区域间有序流动,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强与长江沿江城市合作共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加强对扩权强县政策的再剖析、再研究,确保极致发挥扩权强县政策功用。
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试点,进一步完善考核促进、税收优惠、融资担保等激励机制,按照财权、事权、责权统一原则,推进县镇互动发展。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打造“法治政府”、“服务政府”。
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全县教育资源结构调整。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新型金融机构,促进新型金融组织规范发展。
推进市场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取向和政府调控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清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六、加强社会建设,进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代会 报告 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