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docx
- 文档编号:9481189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01.39KB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人云“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
请你想一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土壤C.空气D.温度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
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
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
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
5.一个池塘被农药DDT污染,在池塘中有一条食物链:
浮游植物→水蚤→鱼→鱼鹰,则体内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浮游植物B.水蚤C.鱼D.鱼鹰
6.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
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
7.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D.一块草地
8.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动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能反应此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A.乌鱼←鲫鱼←螺蛳B.水草→鲫鱼→乌鱼
C.乌鱼←水草←草鱼D.水草→草鱼→鲫鱼
9.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互利共生C.寄生D.竞争
10.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羊B.禾本科植物C.狼D.鼠
11.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人B.杨树C.蘑菇D.艾滋病病毒
12.一般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 )
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要生长
C.植物要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D.植物会释放氧气
13.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躲避敌害
14.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水B.温度C.阳光D.空气
1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食物链和食物网
16.蚯蚓一般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17.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18.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大麦、水稻、荷花属于农作物
B.鸡、羊属于家禽
C.西瓜、蚂蚁、水葫芦属于陆生生物
D.鲫鱼、虾属于水生生物
1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的
B.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C.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D.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
20.对生物的生存来说,不是它生长的基本条件的是
A.一定的生存空间B.适宜的温度C.营养物质D.时间
21.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A.生物圈B.海洋C.森林D.土地
22.“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
23.被誉为“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24.从食物链的角度看,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的原因是()
A.环境的污染严重B.益虫被大量消灭
C.使害虫产生抗药性D.食虫鸟大量减少
二、综合题
25.(6分)我市广饶县是全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全县粮食亩产近千公斤。
实验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10所示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
(1)此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个。
(2)请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鄱阳湖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近年来,由于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严重,湖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下表是科研人员对湖内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DDT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回答:
(1)写出A、B、C、D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该食物链中,若次级消费者要获得100千焦的能量,最少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2)除表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等成分.
(3)人工建造的鱼塘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湖泊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鱼塘生态系统.
(4)污染使湖泊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威胁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失.
27.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若C是腐生性微生物,则C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者。
(2)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D代表非生物环境,则该图表示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
(3)若A代表草,B代表牛,则A与B构成___________关系。
B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能够长时间维持稳定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调节能力。
28.下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2)图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3)图中消费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___________。
(5)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__。
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
(6)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08年我国政府的“限塑令”实施后不久,就有厂家声称,他们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符合环保要求,能够代替现行塑料袋。
请分析回答:
(1)政府“限塑”是因为:
现行塑料袋进入生态系统后不能被_______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
(2)请你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鉴别该厂家说法的真实性。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块肥沃菜地的适量土壤,混合均匀后__________,分别加入大小相等的甲、乙两个水槽中。
②取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现行塑料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各2个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用其中的土壤充分掩埋后,在同一地点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定时喷洒等量的蒸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③每隔一个星期,分别检查甲、乙两个水槽中实验材料的分解情况,并作好记录。
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分解或部分分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分解,则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分解,则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一塑料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b.将10只鼠妇放人实验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
(1)该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
(2)该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
(3)该实验使用10只鼠妇而不用一只的原因。
(4)统计的数据为什么求平均值。
31.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据题意回答:
(1)图中各生物间通过______________关系构成多条食物链,请你认真数清:
图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
(2)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
绿色植物→田鼠→X, 则X所代表的生物应该是_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着以腐肉为食的秃鹫,从生态系统成分上看,它属于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是由_______固定在有机物中,这种生物在属于_______者。
(5)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的能量关系,乙代表狮子,则丙可能为_______或斑马。
(6)人们如果大肆猎杀羚羊:
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说明动物维持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32.下面是某学生写的一篇小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分析回答:
我家有一个鱼缸,里面有假山、水草、沙滩和许多的贝壳。
在灯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五光十色,就像一个小小的海底世界。
在这美丽的世界里住着三个可爱的小家伙-三条金鱼。
大的那条长得又肥又壮,叫肥肥。
最小的那条最机灵,叫聪聪.还有一条颜色特别美丽,所以叫它美美.他们三个和睦相处,就像是一家人。
(1)文中影响金鱼“肥肥”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缸中的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
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各加入1000毫升20℃的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度
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度
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下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①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________。
②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
③烧杯⑤⑥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因为淮南温度高,淮北地区温度低。
2.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其中生产者指植物。
农民不是生产者,所以A错误;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故B正确;耕地是非生物,故C错;耕牛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3.B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
【详解】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分析.
4.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⑥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①草、⑤冬眠的蛇、⑦蘑菇、⑧家鸽,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
A。
【点睛】
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D
【解析】
此题考查生物富集作用,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鱼鹰的体内DDT含量最高。
6.D
【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
北极熊白色的体毛与北极雪地的颜色一致,有利于保护自己,是对北极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
鱼的体型为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是鱼类对水生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
牦牛的绒很保暖,是与青藏高原寒冷的环境相适应,C不符合题意;
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不是对环境的适应,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7.C
【分析】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A不符合题意;海洋生态系统,既包括了海洋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B不符合题意;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C符合题意;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8.B
【解析】
试题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题干的叙述,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即该池塘中存在下列三条食物链:
水草→草鱼;水草→鲫鱼→乌鱼;水草→螺蛳→鲫鱼→乌鱼.因此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池塘中食物链的是水草→鲫鱼→乌鱼.
故选B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9.D
【解析】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蘑菇和霉菌都属于真菌相互争夺水分、有机物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0.B
【解析】
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羊、狼、鼠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所以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禾本科植物。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是动物、杨树是植物、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都有细胞结构;艾滋病病毒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考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12.C
【解析】
植物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作用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这样人与植物争氧,使卧室内的氧气过少,二氧化碳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
所以“一般卧室里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过夜”,这是因为植物要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13.B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
14.A
【分析】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荒漠地区气候干燥,缺少水分,水分是决定荒漠植物生长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据此解答。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5.B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详解】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缺少哪种成分也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6.B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蚯蚓的呼吸,蚯蚓使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里,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雨后地面积水,土壤中氧气减少,蚯蚓无法呼吸,所以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蚯蚓的呼吸知识,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环节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知识。
17.B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
【详解】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人是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点睛】
本题考查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8.D
【解析】
按照用途分,大麦、水稻为作物,荷花属于水生植物,A错误;按照用途分,鸡是家禽类,羊是家畜类,B错误;按照生活环境分,西瓜、蚂蚁是陆生生物,水葫芦属于水生生物,C错误;按照生活环境分,鲫鱼、虾属于水生生物,D正确。
19.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方面来切入。
【详解】
环境影响生物如沙漠干旱缺水植物稀少,南橘北枳;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寒带生物北极熊耐寒才能生存,河马不耐寒就无法生存;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表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0.D
【分析】
做这题的切入点在时间上,时间不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详解】
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时间不是生物生存必须的基本条件。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1.A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2.B
【解析】“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3.B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
24.D
【解析】使用农药后,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5.
(1)5;3;
(2)农作物→鼠→蛇;
(3)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4)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
①农作物→鼠→蛇,②农作物→昆虫→蜘蛛→鸟,③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④农作物→昆虫→青蛙→蛇,⑤农作物→昆虫→鸟.该食物网中蛇占有第三、四、五营养级3个营养级.
(2)能量流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少,所获得的能量越多,该食物网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鼠→蛇.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4)收获季节,人们往往在农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这样做很不科学.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向有关部门建议,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无废料生产,该生产模式应该是将农作物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再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燃料,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该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6.A→C→B→D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自我调节能力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为分解者。
(1)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表格中DDT含量由少到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年级 上册 生物 单元 生物圈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