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问题.docx
- 文档编号:947679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85KB
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问题.docx
《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问题
1.景观化校园的概念及意义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设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这对校园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校园环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大多人的一生至少要经历十多年的校园生活。
学校的建筑形态、场所氛围以及环境品质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即使齿没舌存之年,还耿耿于怀,足见校园环境的重要。
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对校园“产品”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如对素质教育的强调、对开放式教学的呼唤等。
如何通过环境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如何通过校园建设来联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
如何使校园环境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
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1.1景观化校园的概念 景观化校园是指:
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这里所谈及到的“景观化”是一个动词,它反映了校园环境发展的持续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校园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
1.2景观化校园的意义 景观化校园的意义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1)环境品质: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自我价值的膨胀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而自然主义的复归及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使得国家、人民对环境的要求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景观化校园设计正是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环境品质的要求及人民对环境质量的渴求相适应;这也是保持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
(2)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即关注人的行为模式、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
景观化校园强调对校园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
(3)过程的动态性:
景观化校园强调环境的改良,体现校园建设的经济性;而改良即是一种“修正主义”,通过非革命化的过程来达到革命化的目的。
这里面一定存在“互动”,“互动”即是学校各类成员的协作与参与。
在体现各类使用者利益的同时,人本主义得以贯彻,也使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达到统一。
(4)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
在校园价值的各关联要素中,不能厚此非彼,也不一定鱼与熊掌得兼。
景观化校园强调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使彼此能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从而体现校园建设的和谐。
2.景观化校园在城市中的环境作用2.1景观化校园与城市自然 校园环境会对城市的整体环境产生重要作用。
学校处于城中,而校园占地在城市中拥有较大比例。
校园内的绿化率较城市要大得多,这使校园小气候的调节能力比城市其他地区要强。
校园的建筑低密度无异于城市混凝土森林中的伊甸园。
景观化校园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不仅将校园环境局限于“绿”这一设计要素上,而是通过对景观环境的把握,从城市整体环境景观高度,综合利用各种景观设计要素来组织校园景观,在注重校内景观的同时还考虑对城市环境生态的积极作用,使整个校园环境融入城市,而校园同时又成为城市的整体景观中反映环境质量的景观节点。
校园环境可以为城市环境增色。
近几年,许多城市对学校周边的围墙提出“透空化”的要求,即是借重校园环境为城市服务。
而一些学校进而提出的“城在绿中,绿在校园”,也充分展现了校园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坐落于武昌喻家山的华中科技大学就是校园景观化对改善城市自然环境起正面作用的例证。
校园南侧临武昌主干道――珞瑜路,在这一侧校园的景观处理上,就是通过环境景观元素的组织,既丰富校内景观,又改善周边生态。
通过围墙的透空化处理,使内外环境得以相互渗透,模糊了学校和城市间的界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自然环境。
2.2景观化校园与城市人文 学校和所在城市息息相关,学校办学特色及景观对城市的文化形象有一定影响。
两者一软一硬,互相补充,均为形成学校品牌特色的关键。
当前教育经济化的趋势更使这种品牌效应物化为经济价值。
因此,景观化校园并非是一种“消费”,而是有“产出”的。
近些年来,许多开发商喜欢在学校附近开发居住小区,其卖点便是“与高尚人士为邻”。
这是学校教育的正面角色对校园周边的感染。
这其中还包含人们对校园绿色景观的向往。
可见,校园及其环境景观不仅视觉愉悦,还陶冶心灵。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
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教职员工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亦即“场所精神”。
而学校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因此,我们可将校园景观上升到城市精神文明高度。
开发商正是利用人民对校园的“精神渴求”来换取物质利益。
景观化校园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还包括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
社会各界的知识名人及其历史故事、与校园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校园景观化的重要资源。
合理地运用好这些资源会使校园充满人文气息,更会对学生产生激励。
由于校园的人文与社会密切相关,这使景观化校园成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
综上所述,景观化校园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一定作用,这是我们推崇景观化校园的重要原因。
3.景观化校园对学校的综合作用 景观化校园虽然对城市环境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校园最终是为校内师生员工服务,其核心依旧是为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
3.1景观化校园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
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
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
景观化校园的主旨是以人为本。
将校园环境各要素以人本主义为思考原则来组织,使学校环境真正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
例如在学校空间环境组织中,以“人性尺度”[注1]设置相应设施,创造出适合人活动的环境空间,使环境关爱人,这便是人与环境亲和的一种表现,也使人、自然、环境达到和谐。
凯文·林奇曾说“每个基地,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注2]。
景观化校园倡导自然主义,正是因为自然是个性的源泉,强调自然即强调特色。
在尽量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不仅使校园生态得以延续及改善,同时还达到塑造校园品牌特色目的,从而体现校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
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穆尔所提之校园“场所精神”[注3]。
正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
3.2景观化校园反映了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景观化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了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
因此,景观化校园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以湖光山色闻名的武汉大学借校园山林植物配植,将校内各区以集中栽植的树木花卉命名,如:
樱园、梅园、枫园、桂园等,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
丰富多彩的植物及其景观所蕴涵的人文寓意,也烘托了其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学术氛围。
景观化校园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文脉是指“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注4]。
景观化校园在注重校园文化的同时尊重校园历史。
通过环境再创造,协调新旧景观,形成有机的校园整体。
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的特色、创造校园品牌有重要作用。
3.3景观化校园是校园形象价廉物美的解决方案 许多校园改造好大喜功,动辄大手笔、大动作,但景观化校园强调改良。
通过对原有景观的改造及新建景观的补充,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和校园形象。
景观化校园尊重自然。
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功能、营造空间、渲染氛围,减少对自然的人工处理及伤害,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
景观化校园尊重文脉,强调对话与互动。
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
植物是有地域特点的。
景观化校园强调植物景观的作用,主张通过有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
路易斯·康说“学校之初,乃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自己是老师,他与别人谈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他们就是学生”[注5]。
可见,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相应作用。
因此,植物种植作为一种廉价的环境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地域特征和人文风貌。
综上所述,景观化校园在创造良好校园环境的同时展现校园历史,烘托人文氛围。
这样既节省了校园投资,又创造了校园品牌。
4.景观化校园设计实例--襄樊四中景观规划 本着景观化校园思想,在进行襄樊四中景观规划时,我们理论结合实践的将各项设计要点付诸实现。
(图1)4.1襄樊四中概况 襄樊四中因其升学率居湖北省前列而成为襄樊地区最知名的中学。
为利用名校品牌的感召增强竞争力,襄樊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其周边临近的二十二中(初中),东街小学和襄樊市体育学校合并组建新的襄樊四中。
其目的是通过老襄樊四中高中部的带头作用,综合提升小学、初中、体校的质量,实现启蒙教育、初等教育及体育专业教育的规模办学特色。
学校规模及现状:
新组建的襄樊四中设立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体育部等四个学部。
全校现有小学生1000人,初中生2000人,高中生3000人,体育部学生200人。
并校后的总用地14.77公顷,其中北区9.96公顷,南区4.81公顷。
现有校舍建筑面积93900㎡,其中教室20930㎡,逸夫楼(含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音乐美术教室等)7930㎡,行政办公1020㎡,学生宿舍12700㎡,教工住宅31050㎡。
目前,在建工程面积8050㎡。
该校位于古城襄阳的中心地带,东、南两面有明代城墙环绕,校园占古城面积约十分之一,因此其景观面貌对襄阳古城有重要影响。
校区地块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城市道路运动路将校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区:
原东街小学及原市二十二中在其东北面,北区的其余部分为原襄樊四中;南区:
为原襄樊市体育运动学校。
四校布局各成系统,并校后要形成统一的整体。
(图2) 校园景观方面,东街入口、主教学楼形成南北的主轴关系,荆州路入口与主教学楼亦形成东西向的轴线。
主楼北侧的大片绿地奠定了校区中心广场的景观特性。
4.2规划设计目的 襄樊四中规划设计目的是结合校园实际,充分利用建设资金,使原四校校园景观达到和谐统一。
并通过对人本主义、场所精神以及文脉的追求,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4.3景观化校园思想体现 景观化校园思想的关键在于以下七点,即自然主义、功能优化、改良与互动、人本主义、场所精神、校园文化与文脉、环境和谐等。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把握将景观化校园思想贯彻其中。
自然主义:
校园地势平整,运动路两侧、主教学楼南侧、东街主入口及北区主干道两侧的植物景观较好。
其中主教学楼南侧高大的乔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场所;东街主入口的一棵古槐能充分体现校园的历史。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这些植物予以保留,适当通过结构的调整使之为新的校园景观环境服务。
功能优化:
我们将校园分成五大功能区,即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校办产业区。
对各区域的建筑,我们尽量给予保留,与功能性质有矛盾的则进行适当改造。
如学生生活区,我们将原二十二中教学楼改造成男生宿舍,并与老四中女生宿舍形成组团;校办产业区则利用原东街小学、二十二中的用房对沿东街进行重点改造后形成;再如教学区中,对于功能混杂的北运动场西侧的点式住宅予以拆除,营造校园中心区景观。
(图3) 改良与互动:
“改良”除上面叙述中已涉及到功能优化外,还有建筑景观的改良如教师住宅的“平改坡”处理及宅间花园的设置等,以与古城风貌特色相适应,并满足校内员工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
人本主义:
在教学楼、食堂、宿舍、住宅等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计中。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设置景观及相应的休闲设施。
另一方面,我们也尊重人们对自然的心理渴求,将自然环境与人工设施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亲和。
场所精神:
校园中心景观的主教学楼底层架空形成活动场所,并用园形结构强化作为景观核心。
创造一个适宜交流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两个校门的入口主轴均交汇与此,烘托其重要性。
其南侧保留原高大乔木所营造的树下空间,使景观得以通透,创造和谐安详的交流场所,烘托校园自由,开放,团结,互助的人文精神。
校园各景观节点上均有反映学校发展历程的人物或事件雕塑,激励学生的爱校、爱学习的精神。
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北区的二层校史陈列馆原是五十年代所建的老教学楼。
这里凝结校园的历史、反映了校园文脉,我们给予保留。
这对于联络校友感情、孕育校园文化、延续校园文脉有重要作用。
环境和谐:
襄樊是我国在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校园景观设计应考虑校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和谐,为营造古城特色服务。
我们在校园东街主入口设计中,采用了现代的材料、传统牌坊意象、形成通透的景观校门;(图4)沿街商铺的立面设计也采用符号学手法,将古典韵味蕴涵于现代技术中。
(图5)既使校园环境与古城风貌协调,又体现了时代精神[/colo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大学校园 景观设计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