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刑法》.docx
- 文档编号:947579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5.99KB
专升本《刑法》.docx
《专升本《刑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刑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刑法》
[试题分类]:
专升本《刑法》_03001150
[题型]:
单选
[分数]:
2
1.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
B
2.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某文物机构的文物。
甲负责放风,乙负责窃取文物,丙负责运输销售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犯罪集团
答案:
B
3.吴某在缓刑考验期间,私自跑到海南去经商,检察机关得知后,多次发函督促其迅速返回原籍,吴某不予理睬。
对其应该()。
A.撤销缓刑,按原判刑罚加重处
B.按脱逃罪论处
C.抓回原籍予以行政拘留
D.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答案:
D
4.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
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
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色粉末。
甲说:
“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
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
”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
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
甲的行为()。
A.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B.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构成走私毒品罪
D.构成贩卖毒品罪
答案:
D
5.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而欲杀夫另嫁。
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
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
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C.属于故意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
A
6.下列哪一行为构成不作为的犯罪?
()
A.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
“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
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
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B.甲到湖中游泳,见吴某也在游泳。
吴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
甲未予理睬,吴某溺亡
C.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导致其衰落河中。
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D.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
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
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答案:
D
7.甲某是某工厂的电焊工,在一次维修厂房过程中,未消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棉纱和锯末,就进行电焊作业。
高温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棉纱和锯末上,引起火灾,造成厂房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同时还导致当时在车间内工作的两名工人被大火烧死。
甲某构成()
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失火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答案:
D
8.对偷盗婴儿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A.导致该婴儿死亡的
B.出于出卖的目的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D.完成了该行为
答案:
C
9.关于正当防卫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丁开枪将正在偷越国(边)境的何某打成重伤。
丁成立正当防卫
B.乙发现齐某驾驶摩托车抢劫财物即驾车追赶,2车并行时摩托车撞倒护栏,弹回与乙车碰撞后侧翻,齐某死亡。
乙不成立正当防卫
C.丙发现邻居刘某(女)正在家中卖淫,即将刘家价值6000元的防盗门砸坏,阻止其卖淫。
丙成立正当防卫
D.甲将罪犯顾某扭送至派出所途中,在汽车后座上死死摁住激烈反抗的顾某头部,到派出所时发现其已窒息死亡。
甲成立正当防卫
答案:
B
10.甲、乙两人有仇,甲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途中见有警车路过,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
D.犯罪中止
答案:
D
11.贪污罪的客观行为方式不可以是下列哪种形式?
()
A.盗窃
B.侵占
C.诈骗
D.抢夺
答案:
D
12.个体户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系某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家。
甲在为他人修理汽车时,多次夸大汽车毁损程度,向保险公司多报汽车修理费用,从保险公司骗取12万元。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以保险诈骗论处
B.以诈骗罪论处
C.属于民事欺诈,不以犯罪论处
D.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答案:
B
13.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
A.盗窃罪
B.故意杀人罪
C.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D.玩忽职守罪
答案:
C
14.下列行为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的是()。
A.受到诱惑而实施的行为
B.身体受到暴力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D.人在睡梦中的动作
答案:
A
15.陈某在街上乘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2590元)夺走。
随后陈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致使刘某损失话费5200元。
一周后,陈某将该手机丢弃在某邮局门口,引起保安人员的怀疑,经询问案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陈某的行为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C.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D.对陈某的行为以抢夺罪从重处罚
答案:
C
16.甲犯某罪,应处3年有期徒刑,法定最高刑为7年,对甲的追诉时效是()。
A.终身
B.10年
C.15年
D.5年
答案:
B
17.大学生甲男在火车站候车时邂逅乙女,二人开始攀谈起来。
乙女称自己也在候车,并称自己最崇拜大学生并建议去车站附近公园逛逛。
至公园僻静处,二人即拥抱、接吻,随后发生了两性关系。
经查,乙是个精神病患者,甲对此并不知情。
甲的行为()。
A.构成强奸罪
B.构成犯罪,但可以免除处罚
C.构成犯罪但应从轻处罚
D.不构成犯罪
答案:
D
18.李某花5000元购得摩托车一辆,半年后,其友王某提出借用摩托车,李同意。
王某借用数周不还,李某碍于情面,一直未讨还。
某晚,李某乘王某家无人,将摩托车推回。
次日,王某将摩托车丢失之事告诉李某,并提出用4000元予以赔偿。
李某故意隐瞒真情,称“你要赔就赔吧。
”王某于是给付李某摩托车款4000元。
后李某恐事情败露,又将摩托车偷偷卖给丁,获得款项3500元。
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销售赃物罪
B.诈骗罪
C.盗窃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
答案:
C
19.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
犯A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
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
()
A.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B.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C.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D.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答案:
A
20.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
A.10年
B.5年
C.20年
D.15年
答案:
A
[试题分类]:
专升本《刑法》_03001150
[题型]:
单选
[分数]:
2
1.甲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
A.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B.结果加重犯
C.纯正的不作为犯
D.纯正的作为犯
答案:
A
2.某市公安局预审科长陈某,在办理其妻表弟吴某故意伤害他人致死案时,将吴某的年龄由19岁改为17岁,又在起诉意见书加入吴某被迫自卫等虚假情节。
陈某的行为构成:
()
A.受贿罪
B.徇私枉法罪
C.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D.伪证罪
答案:
B
3.刑事责任的承担不包括()。
A.定罪免刑方式
B.特殊处理方式
C.刑事责任的消灭
D.定罪判刑方式
答案:
C
4.外国人A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B实施伤害行为,造成重伤。
对此案件,应适用()。
A.属地管辖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属人管辖原则
D.保护管辖原则
答案:
A
5.某晚张某在路上发现一独行的女青年上前将其拦住,拖到无人处将其强奸。
逃离现场时从受害人的自行车的车篮内窃取人民币200元。
而受害人穿好衣服到公路另一侧取车时才发现被窃。
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
B.构成强奸罪和盗窃罪
C.盗窃数额未达到定罪标准,不构成盗窃罪,应以抢劫罪论处
D.构成强奸罪
答案:
D
6.甲乙合谋盗窃国家珍贵文物,二人准备了盗窃用的工具。
之后,乙因害怕受到刑罚惩罚而没有与甲一同盗窃,甲单独完成盗窃行为,乙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
答案:
D
7.下列不属于实质一罪的是()。
A.想象竞合犯
B.继续犯
C.惯犯
D.结果加重犯
答案:
C
8.甲某是某派出所值班民警,一日其与其他人在上班时间打麻将时,接到群众举报电话,说某村农民乙某买来个老婆因对方不同意与其人洞房,而把人吊在树上拍打呢,情况紧急,希望派出所马上来解决,甲某因自己输了钱就没管这个电话的事,也没有通知其他民警去营救,最终该被拐卖妇女被乙某打成重伤,对于甲某应当如何处理:
()
A.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B.构成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
C.构成徇私枉法罪'
D.构成玩忽职守罪
答案:
B
9.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的刑种是()。
A.管制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有期徒刑
答案:
A
10.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是()。
A.未遂犯
B.预备犯
C.防卫过当
D.犯有较轻之罪而自首的
答案:
C
11.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A.应受刑罚处罚
B.违反了刑法
C.损害了国家利益
D.危害了社会
答案:
B
12.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
A.15年
B.10年
C.5年
D.20年
答案:
B
13.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可能打死小孩,但打猎心切,于是不顾一切地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
C
14.张某系公安人员,一日着便衣执勤,车上遇5名劫匪且持有凶器,便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未能站出来制止劫匪的行为,致使多名旅客伤亡且财物被劫,张某的行为属于:
()。
A.不构成犯罪
B.紧急避险
C.犯罪行为
D.正当防卫
答案:
C
15.甲某因为吃饭时与单位食堂服务员发生争执。
产生报复之念,遂取出自家灭鼠的毒鼠强,趁食堂工作间无人之机,将毒鼠强倒入面粉缸中,导致200公斤面粉被污染。
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认定某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答案:
D
16.甲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应不少于()。
A.4年
B.7年
C.6年半
D.10年
答案:
B
17.甲某男,14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违章逆行且车速极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甲某的行为:
()
A.构成交通肇事
B.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C.没有因果关系
D.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
B
18.我国《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B.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C.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D.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答案:
C
19.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B.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C.不构成犯罪
D.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答案:
C
20.某高校食堂的炊事员乙在做菜时,误把仓库中的一瓶农药当做菜油用来炒菜,致使多人食后中毒,但因抢救及时,未造成任何伤亡。
乙的行为()。
A.构成过失投毒罪
B.属于意外事件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投毒罪
答案:
C
21.史某无意中目睹了柯某将其仇人宋某杀害并毁尸灭迹的全过程,并且史某知道宋某腰缠万贯,于是史某打电话给宋某家人,谎称宋某已被自己绑架,要求其家人将20万元现金于指定时间放置于指定地点处。
则史某的行为构成下列何种犯罪?
()
A.诈骗罪
B.普通民事欺诈,不构成犯罪
C.敲诈勒索罪
D.绑架罪
答案:
C
22.甲某为泄愤,将乙某家处在离村较远相对孤立的养鸡场放火烧毁,导致养鸡场5000多只鸡被烧死,鸡舍被毁,造成直接损失5万余元。
甲某的行为()。
A.构成放火罪
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
B
23.关于刑事责任、犯罪、刑罚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刑事责任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与刑罚没有关系。
B.刑事责任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与犯罪没有关系。
C.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和刑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密切。
D.刑事责任虽与犯罪、刑罚有联系,但联系不大。
答案:
C
24.我国刑法规定的从轻处罚是指()。
A.在法定刑限度以内相对于没有该从轻处罚情节判处较轻的刑罚
B.按法定刑的最低限度判处刑罚
C.在法定刑限度以下判处刑罚
D.在法定刑幅度中线以下判处刑罚
答案:
A
2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应受刑罚处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反社会性
D.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
D
26.拘役的期限为()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A.15日
B.3个月
C.1个月
D.2个月
答案:
C
27.甲某因被害人乙某曾与其妻子吵架,而带领二人到乙某家中,质问乙几句之后,便当胸一刀,刺破心脏。
然后又将乙某拖出房屋外,乙某倒地。
甲某等人见状未予理会,径自离去。
()
A.甲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某等人构成聚众斗殴罪
D.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
D
28.乙某见自己汽车轮胎被扎坏,不愿去修补,遂乘人不备卸下别人汽车备用轮胎(价值300元左右)自己安上,开车离去。
请间,对乙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
D
29.下列行为中,构成伪证罪的是()。
A.鉴定人故意做虚假鉴定
B.辩护人伪造证据
C.法院书记员因疏忽,漏记了案件重要事实
D.侦查人员帮助犯罪嫌疑人伪造证据
答案:
A
30.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
A.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答案:
C
31.下列关于贪污罪与侵占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两者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后者侵犯的是简单客体
B.两者的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以公共财物为侵犯对象,后者以他人的委托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为侵犯对象
C.两者的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以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后者表现为侵占他人财物
D.两者的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特殊主体
答案:
D
32.确定负刑事责任的时间开始于()。
A.犯罪成立之日
B.追诉时效届满之日
C.有罪判决生效之日
D.刑罚执行完毕之日
答案:
C
3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B.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的某一部分
D.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答案:
D
34.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犯罪对象
B.同类客体
C.一般客体
D.直接客体
答案:
B
35.下列哪一情形,教唆者与被教唆者之间构成共同犯罪:
()。
A.被教唆的乙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B.乙实施了甲所教唆的犯罪,但未能得逞。
C.甲没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但因言行不慎而引起乙实施犯罪的意图。
D.甲教唆乙实施盗窃罪,乙却实施了抢劫罪。
答案:
B
36.甲故意枪击乙时,乙刚好正在枪击丙,但甲对乙的行为一无所知。
甲击毙乙的行为属于:
()。
A.紧急避险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偶然防卫
答案:
D
37.甲某(男)平日喜欢邻居2岁的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
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掉在水泥地上摔死。
从刑法理论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答案:
A
38.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
()
A.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
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
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B.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
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
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C.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
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D.乙女拒绝周某求量,周某说:
“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
”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
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答案:
A
39.非法拘禁罪属于()。
A.连续犯
B.惯犯
C.继续犯
D.牵连犯
答案:
C
40.甲怂恿乙偷盗自行车,然后甲以100元一辆从乙处收购。
二人的行为是:
()。
A.甲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乙构成盗窃罪
B.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C.乙构成盗窃罪,甲构成销赃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贪污罪
答案:
B
[试题分类]:
专升本《刑法》_03001150
[题型]:
多选
[分数]:
2
1.甲某曾当众受乙某的侮辱,心怀怨恨。
某日甲乙二人郊游,在山顶悬崖处,甲拿出准备好的猎枪向乙射击,不想没有打中乙,但乙受枪声的惊吓,失足滑落悬崖摔死。
()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属于因果关系的错误
D.不构成犯罪,属于意外事件
答案:
B,C
2.国家工作人员甲贪污公款8万元,逃到外地友人处,经友人规劝,甲向原单位党委写了一封信,信中交代了自己的罪行、赃款去向,后归案,还检举原单位乙贪污20万余元的事实,后该案得以侦破,认定甲有重大立功。
对甲的处罚原则是()。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认定构成贪污罪的自首
答案:
A,D
3.以下行为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的是()。
A.绑架过程中危害被绑架人的
B.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C.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D.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答案:
B,D
4.中国()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均适用我国刑法。
A.公派出国人员
B.国家工作人员
C.军人
D.公民
答案:
B,C
5.派出所所长甲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
虽然甲通知本派出所人员不要“抓获”这7名人员,但仍有5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甲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B.甲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C.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甲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答案:
A,B,C
[试题分类]:
专升本《刑法》_03001150
[题型]:
多选
[分数]:
2
1.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A.犯罪主观方面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客体
答案:
A,B,C,D
2.长江出版社未经许可出版了黄河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并从销售该图书中获利20万元,则长江出版社的行为不构成何罪?
()
A.盗版罪
B.侵犯著作权罪
C.非法出版罪
D.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答案:
A,C,D
3.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丙经过铁路道口时,遇见正在值班的熟人项某,便与其聊天,导致项某未及时放下栏杆,火车通过时将黄某轧死。
丙的行为与黄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甲为抢劫而殴打章某,章某逃跑,甲随后追赶。
章某在逃跑时钱包不慎从身上掉下,甲拾得钱包后离开。
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丁为杀害李某而打其头部,使其受致命伤,2小时之后必死无疑。
在李某哀求下,丁开车送其去医院。
20分钟后,高某驾驶卡车超速行驶,撞向丁的汽车致李某当场死亡。
丁的行为和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乙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
乙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
A,B,C
4.以下行为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的是()。
A.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B.绑架过程中危害被绑架人的
C.抢劫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D.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答案:
A,D
5.下列犯罪中,属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是()。
A.妨害邮电通讯罪
B.破坏电力设备罪
C.爆炸罪
D.传播犯罪方法罪
答案:
B,C,D
6.不适用紧急避险的情形有()。
A.来自精神病人的侵害
B.来自自然界力量的危害
C.除采取紧急避险外,尚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
D.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答案:
C,D
7.甲某因工头乙某欠其工资5000元一直不给,某日将乙某的3岁儿子诱骗到家中,并给乙某写信要其拿5万元来赎,后来发现乙某报警,唯恐事发就将小孩杀害,甲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
A.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B.依法应当以一罪处死刑
C.构成故意杀人罪和非法拘禁罪
D.构成绑架罪
答案:
B,D
8.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刑法修正案)
C.刑法立法解释
D.附属刑法
答案:
A,B,D
9.甲某曾当众受乙某的侮辱,心怀怨恨。
某日甲乙二人郊游,在山顶悬崖处,甲拿出准备好的猎枪向乙射击,不想没有打中乙,但乙受枪声的惊吓,失足滑落悬崖摔死。
()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不构成犯罪,属于意外事件
D.属于因果关系的错误
答案:
A,D
10.甲身上携带有刚赢回来的巨额赌资,走到一偏僻的小巷时遇到乙持刀抢劫,甲顺手拿起靠在墙边的一木棍朝乙打去,造成乙重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是故意伤害
B.甲的行为是紧急避险
C.甲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答案:
A,B,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