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docx
- 文档编号:946834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1.60KB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docx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
(总分:
3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65,分数:
130.00)
1.一个包括40个题目的测验信度为0.80,欲将信度提高到0.90,通过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的导出公式计算出至少应增加______个题数。
()
(分数:
2.00)
A.40
B.60
C.100
D.50 √
解析:
2.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分数:
2.00)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解析:
3.如果对了解刚出生一个月大的婴儿认识和理解世界中的什么感兴趣,则会对心理学领域中的______感兴趣。
()
(分数:
2.00)
A.发展心理学 √
B.生物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格心理学
解析:
4.开窗实验可由汉弥尔顿(Hamilton,1977)和霍克基(Hockey,1981)的字母转换实验为例加以说明,在该实验中,如果看到“U+4”,被试的反应应该为()
(分数:
2.00)
A.T
B.W
C.Y √
D.S
解析:
5.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
(分数:
2.00)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想象
C.灵感 √
D.空想
解析:
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分数:
2.00)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
解析:
7.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分数:
2.00)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解析:
8.增加击中的奖励数会使()
(分数:
2.00)
A.辨别力指数d'增加
B.判断标准β降低 √
C.判断标准β增加
D.辨别力指数d'降低
解析:
9.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分数:
2.00)
A.认知失调
B.经典条件反射
C.效果律 √
D.社会学习论
解析:
10.儿童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并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适应外部环境。
这属于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分数:
2.00)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
11.两次实施测验()
(分数:
2.00)
A.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B.间隔时间没有特殊要求
C.应连续进行
D.间隔以2~4周为宜,最好不超过6个月 √
解析:
12.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重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分数:
2.00)
A.回忆
B.重现
C.表象 √
D.想象
解析:
13.对于HSD检验和Scheffe检验,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分数:
2.00)
A.两种检验都是事后检验
B.HSI)检验比Scheffe检验更敏感
C.HSD检验只能用于n相等的情况
D.Scheffe检验控制了族系(familywise)误差,因此犯Ⅰ类错误的风险较小 √
解析:
14.某研究者想使用信号检测论方法考查新教师与老教师抓作弊学生的能力,在这里噪音是()
(分数:
2.00)
A.新教师
B.老教师
C.没有作弊的学生 √
D.作弊的学生
解析:
15.“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是和意志的______品质相反的表现。
()
(分数:
2.00)
A.自觉性
B.果敢性
C.坚韧性 √
D.自制力
解析:
16.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分数:
2.00)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
解析:
17.内隐联想测验是对______进行测量。
()
(分数:
2.00)
A.内隐社会认知 √
B.内隐记忆
C.无意识想象
D.无意识推理
解析:
18.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中,下述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误差项的?
()
(分数:
2.00)
A.npq-1
B.pq(n-1) √
C.(p-1)(q-1)n
D.(p-1)(q-1)
解析:
19.学习外语时,本国语的语音具有______作用。
()
(分数:
2.00)
A.正迁移
B.负迁移 √
C.高原现象
D.反馈
解析:
20.两个四选一的选择题,一考生全凭猜测,两个题全选对的概率为()
(分数:
2.00)
A.0.025
B.0.05 √
C.0.0625
D.0.50
解析:
21.T分数是()
(分数:
2.00)
A.以57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B.以60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C.以50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
D.以55为均数,10为一个标准差
解析:
22.年级当量是指()
(分数:
2.00)
A.儿童智力水平所能上学的年级
B.年级量表,即测验结果说明属于哪一年级的水平 √
C.儿童成绩在年级中所处的位置
D.智龄
解析:
23.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分数:
2.00)
A.符号表征学习
B.概念学习 √
C.命题学习
D.接受学习
解析:
24.有一考察性别因素和三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异的研究,实验是随机取样,随机分组,各组人数相同。
请问用何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结果?
()
(分数:
2.00)
A.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裂区设计方差分析
C.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
D.判别分析
解析:
25.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用()
(分数:
2.00)
A.积差相关
B.肯德尔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
解析:
26.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分数:
2.00)
A.智慧技能 √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解析:
27.主体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这个过程在皮亚杰学说中称为()
(分数:
2.00)
A.图示
B.同化
C.顺应 √
D.平衡
解析:
28.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分数:
2.00)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
D.抽象概括能力 √
解析:
29.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分数:
2.00)
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
解析:
30.根据个性的竞争性划分性格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
2.00)
A.斯普兰格
B.培因和李波
C.列维托夫
D.阿德勒 √
解析:
31.好奇心、新异感、成就感及成功的喜悦感等属于人的下列哪种情感?
()
(分数:
2.00)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
D.荣誉感
解析:
32.标准分数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分数:
2.00)
A.1和0
B.0和0
C.0和1 √
D.1和1
解析:
33.下列哪个选项符合人对时间估计的规律?
()
(分数:
2.00)
A.活动内容贫乏枯燥,时间短估
B.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时间短估 √
C.活动内容贫乏枯燥,回忆时时间长估
D.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回忆时时间短估
解析:
34.数列17.6,18.2,16.4,17.9,18.3,16.4,19.2,13.2,16.6的四分位差是()
(分数:
2.00)
A.0.5
B.0.6
C.0.9 √
D.1.2
解析:
35.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分数:
2.00)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
D.焦虑
解析:
36.以下哪位科学家绘成了遗忘曲线?
()
(分数:
2.00)
A.弗洛伊德
B.马斯洛
C.华生
D.艾宾浩斯 √
解析:
37.对于选择题而言,P值一般应______概率水平。
()
(分数:
2.00)
A.等于
B.大于 √
C.小于
D.不考虑
解析:
38.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______中枢。
()
(分数:
2.00)
A.视觉
B.听觉 √
C.言语
D.感觉运动
解析:
39.下列哪一个是正相关的例子?
()
(分数:
2.00)
A.随着教育水平的降低,犯罪率逐渐增加
B.犯罪率不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C.随着收入水平的较低,犯罪率逐渐增加
D.随着城市人口的减少,犯罪率逐渐降低 √
解析:
40.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伦理道德不包括()
(分数:
2.00)
A.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B.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C.保密原则
D.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
解析:
41.如果测验的目的在于选出10%的差生进行补习,则测验合适的难度应为()
(分数:
2.00)
A.0.90 √
B.0.50
C.0.20
D.0.10
解析:
42.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分数:
2.00)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
D.知觉恒常性
解析:
43.在较短的相同的时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称为()
(分数:
2.00)
A.纵向研究
B.横断研究 √
C.个案研究
D.交叉设计研究
解析:
44.在一个负偏态的分布当中()
(分数:
2.00)
A.中数大于众数
B.中数小于平均数
C.平均数大于众数
D.中数大于平均数 √
解析:
45.客体永久性是指()
(分数:
2.00)
A.客体是永久存在的
B.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的思维特征
C.客体的耐用性
D.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
解析:
46.洛德(Lord)提出在学绩测验中,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为:
五择一测题,0.70;四择一测题,0.74;三择一测题,0.77;二择一题为()
(分数:
2.00)
A.0.78
B.0.79
C.0.85 √
D.0.90
解析:
47.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
(分数:
2.00)
A.记忆准备性 √
B.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
D.记忆敏捷性
解析:
48.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被试在一般生活条件下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以此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
2.00)
A.实验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
D.问卷法
解析:
49.已知X与Y的相关系数r1=0.38,在0.05的水平上显著;A与B的相关系数r2=0.18,在0.05的水平上不显著。
则()
(分数:
2.00)
A.r1与r2在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B.T1与r2在统计上肯定有显著差异
C.无法推知r1与r2在统计上差异是否显著 √
D.r1与r2在统计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解析:
50.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分数:
2.00)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
D.注意转移
解析:
51.王立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年级排名第25,参加考试者共1000名学生,王立的百分等级为()
(分数:
2.00)
A.97.55 √
B.90
C.75
D.25
解析:
52.有一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请问他在该班的百分位等级是()
(分数:
2.00)
A.16 √
B.36
C.50
D.84
解析:
53.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的体验或信息,平时虽不被觉知,但可由需要时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态这是()
(分数:
2.00)
A.意识水平
B.前意识水平 √
C.潜意识水平
D.无意识水平
解析:
54.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
这是______心理学派的观点。
()
(分数:
2.00)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
D.人本主义 √
解析:
55.注意的衰减模型和单通道模型的相同之处在于()
(分数:
2.00)
A.都认为一些在非追随耳中呈现的重要信息受到激活后可被识别
B.都认为非追随耳的信息被彻底过滤掉了
C.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
D.都认为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
解析:
56.下列测验中属于自陈量表测量的是()
(分数:
2.00)
A.主题统觉测验
B.卜氏儿童社会行为量表
C.品格教育测验(CEI)
D.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
解析:
57.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分数:
2.00)
A.等级数据
B.计数数据 √
C.二分变量
D.等距数据
解析:
58.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不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______水平。
()
(分数:
2.00)
A.强 √
B.弱
C.中等
D.偏低
解析:
59.“材料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分数:
2.00)
A.材料性质
B.材料数量
C.材料呈现方式 √
D.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解析:
60.泛灵论是指()
(分数:
2.00)
A.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
B.儿童认为所有动物都是有生命的
C.儿童认为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
D.儿童的思维还没有掌握守恒的概念
解析:
61.某研究者想以反应时为指标来研究人们对老年人是否存在偏见,可向他推荐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
2.00)
A.加因素法
B.减数法
C.开窗实验
D.内隐联想测验 √
解析:
62.先将总体分为若干层次或子总体,然后独立、随机地从每一层次选取样本,该取样方法是()
(分数:
2.00)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组抽样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
解析:
63.嗅觉适宜刺激必须具有挥发性,是因为()
(分数:
2.00)
A.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上膜
B.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才有气味
C.嗅觉器官位于鼻腔下膜
D.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才能作用于嗅细胞 √
解析:
64.格赛尔发展程序表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
2.00)
A.2个月~6岁儿童适用
B.包括动作行为、适应行为、语言行为、个人以及与人们交往的行为 √
C.包括心理量表、动作量表、行为记录
D.检验小儿是否有行为异常或神经系统障碍时可当辅助工具
解析:
6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等值的操作定义?
()
(分数:
2.00)
A.样本组间随机性 √
B.等价性
C.对称性
D.样本组间一致性
解析: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10,分数:
30.00)
66.横断研究的缺点包括()
(分数:
3.00)
A.难以了解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
B.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C.难以了解心理变化过程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 √
D.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问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
解析:
67.考察效度系数与信度系数的定义,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有()
(分数:
3.00)
A.信度系数高,效度系数必然高
B.效度系数低,信度系数必然低
C.信度系数低,效度系数必然低 √
D.信度系数高,效度系数不一定高 √
解析:
68.下列哪些特征不属于气质特征?
()
(分数:
3.00)
A.反应迅速
B.真诚善良 √
C.勤奋努力 √
D.精力充沛
解析:
6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
3.00)
A.X对Y的相关系数等于Y对X的相关系数 √
B.相关系数的值大于-1,而小于1
C.相关系数越大表明X与Y的相关程度越高
D.相关系数r=0等价于回归系数B=0 √
解析:
70.下列选项中主要属于再造想象的有()
(分数:
3.00)
A.看《红楼梦》头脑中浮现林黛玉的形象 √
B.作家构思一篇新的小说
C.看到建筑物的模型头脑中出现建筑物的形象 √
D.做梦
解析:
71.心理负荷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分数:
3.00)
A.心率测量 √
B.主观评定 √
C.次要任务法 √
D.阈限的测量
解析:
72.以下属于联觉现象的有()
(分数:
3.00)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 √
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
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
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
解析:
73.下面情形属于定势表现的有()
(分数:
3.00)
A.把13放在英文字母中间会把它读成“B”,而把它放到阿拉伯数字中间会把它读成“13” √
B.老师对某位同学印象好,阅卷时会不自觉地多给他几分 √
C.一个人因为与我的朋友长得很像,我就把这个人当成了我的朋友
D.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我早晨带着伞去上班
解析:
74.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
(分数:
3.00)
A.作业变量 √
B.主观变量
C.被试变量 √
D.环境变量 √
解析:
75.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有()
(分数:
3.00)
A.每天跑步
B.记住英语单词了 √
C.不怕见生人了 √
D.个子长高了
解析:
三、{{B}}简答题{{/B}}(总题数:
5,分数:
50.00)
76.简述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深度知觉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
它也是以视觉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提供深度距离的线索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意义。
①调节。
它是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例如:
看近处的物体,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小。
水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改变睫状肌的紧张度来实现的。
睫状肌发出的动作冲动,为分辨物体的距离提供了一个可能的信息来源。
睫状肌收缩,水晶体变厚;睫状肌宽松,水晶体变薄,从而报告了物体的远近。
调节作用只能在较小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②辐合。
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辐合是双眼的机能。
由于辐合,物像落在两眼网膜的中央窝内,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像。
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
物体近,辐合角大;物体远,辐合角小。
根据辐合角的大小,人们也能获得距离的信息。
武德沃斯指出:
调节在深度知觉中只有很小的作用,辐合的作用较大。
但不同被试使用这种生理线索的能力也有差异。
(2)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几种:
①对象重叠(遮挡)。
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掩盖的物体就被知觉的远些。
②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由于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网膜)上的几何投影造成的。
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近处物体所占视角大,在网膜上投影大;远处物体占视角小,在网膜上投影小,因而使两条向远方伸延的直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③空气透视。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
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
人们根据这种线索也能推知物体的距离。
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条件下,人们常常觉得远山就在近处,就是由于不能有效地利用空气透视的结果。
④相对高度。
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
⑤纹理梯度(结构级差)。
这是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⑥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包括观察者移动自己的头部,或观察者随运动着的物体而移动),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一般而言,近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
这就是运动视差。
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
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这种现象称为运动透视。
(3)双眼线索______双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称为双眼视差。
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之间大约相隔65mm。
当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映像将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
这时如果将两眼网膜重叠起来,它们的视像应该重合在一起,即看到单一、清晰的物体。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
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双眼深度线索随距离增加而变化,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便不起作用了。
77.简述关于存在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的证据。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或操作记忆。
一般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
关于存在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这一论断得到了来自实验和临床事例的证实。
(1)实验提供的证据许多实验证实了存在独立的短时记忆系统。
如:
墨多克等的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发现,系列的开始部位和末尾部位比中间部分更容易回忆,即产生了首因和近因效应。
其中,近因效应所涉及的单词末尾部分的单词数量恰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相吻合。
这个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2)临床事例提供的证据从临床事例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如:
脑震荡患者对受伤前几分钟发生的事件、情境、原因一概记不得,而对往事却记得很清楚,说明他的长时记忆依然保持,损伤的仅是短时记忆。
又如,切除海马回的手术也造成记忆的反常。
这些都证明了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心理学 专业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