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下教案全集.docx
- 文档编号:946308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57
- 大小:322.43KB
高一地理必修下教案全集.docx
《高一地理必修下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下教案全集.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必修下教案全集
华北石油管理局中小学教师专用
教
案
学校华油一中
学科地理
姓名张立
华北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监制
教案书写基本要求
1、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作业、课后反思等教案主要项目,书写在“正文”栏。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内容,书写在“备注”栏。
3、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教案,一定要做到实用。
课程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一
(5)班
(1)班
二
三
(1)班
(7)班
四
(3)班
(5)班
午休
五
(3)班
六
(7)班
(1)班
七
(7)班
(5)班
(3)班
备注
教学进度计划
预计
本学期上课12周总计36课时
周次
章节、内容
课时
周次
章节、内容
课时
二
4.1气候资源
4.2-4.3海洋资源
(一)
(二)
4.4陆地资源
3
十二
8.2环境问题产生主要原因
8.3可持续发展
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
三
4.5气象灾害
4.6地质灾害
5.1农业生产活动
3
十三
高一上、下册综合练习
第二次月考及试卷讲评
3
四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5.3-5.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
(二)
3
十四
高一地理会考
五
5.5工业生产活动
5.6工业的区位选择
5.7工业地域的形成
3
十五
六
5.8传统工业区
5.9新兴工业区
6.1聚落的形成
3
十六
七
第一次月考及试卷讲评
3
十七
八
6.2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
6.3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6.4城市化
3
十八
九
6.5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
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3
十九
十
7.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7.4城市交通运输
7.5电子通信
3
二十
十
一
7.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7.7国际贸易和金融
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3
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了解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理解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
3.结合实例理解工业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4.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并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5.结合企业实例,了解企业的空间发展特点。
6.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7.理解城市化的标志。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产生问题及措施。
8.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并结合实例了解这些方式的作用。
9.理解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10.结合实例,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11.结合实例,了解城市道路网和交通组织。
1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组织。
13.了解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14.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15.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16.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主要原因。
理解环境与人口、资源问题的相互关系。
17.了解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8.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概念、原则以及包括的三个方面内容。
19.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以及重要意义。
20.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21.理解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22.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及简要的分析
本册教材(高中地理下册)的教学内容既是以上册教材为基础,又与上册教材不同。
因此,本册教材的教学既要注意与上册教材的衔接和联系,又要体现不同的分工和层次,
特别是在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这两方面。
在基本训练方面应适当提高要求,进一步发展
学生的智能。
在思想教育方面,应侧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本册教材的重点章节有:
第五单元的5.2、5.3、5.4、5.6、5.7、5.8节;第六单
元的6.2、6.3、6.4节;第七单元的7.2、7.3、7.4、7.6节;第八单元的8.1、8.3节。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农业区位因素;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工业区位因
素;4.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5.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因素;6.城市化及其过程中的问题;
7.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8.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
发展;9.城市的道路网和交通组织;10.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组
织;11.世界环境问题的表现、后果和产生原因;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内容和
实现途径。
本册教材的难点内容主要包括: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2.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
理解世界主要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3.理解工业区位因素;4.理解工业联系和集
聚现象;5.理解不同城市的形成原因;6.理解城市化的标志;7.理解国际互联网等电
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8.理解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
点的组织;9.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10.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
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联系;1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12.理解可持续
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13.理解可持续发展
目标的实现途径;14.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15.理
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应
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课题
5.1农业生产活动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08年3月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及要求
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2.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3.理解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4.理解农业分类的标准。
5.了解农业的地域类型。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和比较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德育目标
通过国外先进农业科技与我国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农业振兴做贡献的意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1)农业生产的特点。
(2)农业的分类。
运用生活、生产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出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1)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2)如何运用原理,设计最佳的农业投入与产出比。
让学生采用列表比较法学习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知识。
学法
指导
让学生充分读教材上的示意图、图片、表格,通过读图表分析,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
教具
教学挂图:
《世界地形图》、《农业的投入——产出模式图》。
相关
内容
素材
1.有关农业生产的录像资料片段。
2.网上下载教学课件——《农业的投入——产出》。
3.网上下载教学幻灯片——《水稻投入——产出》。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导入新课)
在上一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理环境方面的知识,在这一册当中我们将主要学习有人类参与的地理现象,也就是人文地理学部分,这一部分知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展示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师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巡视解疑。
(讲授新课)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过渡)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提问)农业生产活动有那两个特点呢?
(讲解)一、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
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因此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农业类型,例如,我国东部的耕作制度是?
西部的耕作制度是?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二、季节性和周期性:
假如咱们学校有一块玉米地,那么同学们想一下,玉米是不是随时可以收获呢?
(不是)玉米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举例)对我国来说东部主要是种植业,西部主要是畜牧业,那么,对于小麦和牧羊来说他们的生长与那些因素有关?
也就是说要获得小麦和羊需要那些投入?
(总结归纳)
热量、地形、水、土壤、光照等自然因素的投入,
通过一段有关农业生产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基本特点、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农业的基本类型有初步的认识。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课文。
学生看书思考问题。
根据刚学的农业生产特点,让学生判断下列哪个属于地域性,哪个属于季节性和周期性:
A.海南产椰子
B.舟山渔场每年两次鱼汛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这些条件是农业必要的投入。
在自然条件投入的基础上,经过劳动者的劳动(投入劳动力)农业就可以获得产出。
(提问)如果要促进产出的话,还应该怎样做?
(归纳)首先,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
这在发达国家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我国要成为先进的农业发过的话,就要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科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过渡)有投入就有产出,农业生产活动的产出就是农产品,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农产品有哪些用途呢?
(归纳)1、供给人们食用。
如粮食、肉、蛋、奶等。
2、作为工业原料,如棉花、橡胶、皮、毛等。
(过渡)农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处在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同时还具有不同的地域类型。
下面同学们看一下农业的分类: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功能。
(归纳)1、根据生产的对象分类:
依据农业的生产对象可以将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有些情况下,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这样的农业称为混合农业。
2、根据投入的多少分类:
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是扩大土地面积,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
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这样的农业称为密集农业。
3、按产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5.2,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品的用途分类:
如果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给自己或家庭享用,这样的农业称为自给农业。
(巩固课堂)
1.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课可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所利用的是土地的自然生产力,农业与其他的物质生产部门相比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就是地域性,一个就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投入:
热量、水、土地、光照、地形等自然条件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生产资料的投入和农业科技的投入。
其中农业科技的投入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对于农业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农业分成不同的类型。
不同的农业类型见上表。
2.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活动”中的题目。
学生当堂做完后,师生共同对答案。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
5.1农业生产活动
一、农业的含义
二、农业的生产特点
1.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三、农业的投入与产出
四、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
农、林、牧、副、渔
2.按投入的多少分:
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3.按产品的用途分: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完成《全优设计》5.1节“课时演练”习题。
课后
小结
本节课知识性较强,要让学生充分读教材上的示意图、图片、
表格,通过读图表分析,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并提高自己的学习
技能。
课题
5.2农业区位的选择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08年3月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及要求
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
3.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学法
指导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具
教学挂图:
《世界政区图》、《工业的投入——产出示意图》、《生产标准化产品与定制产品的区别图》。
相关
内容
素材
1.教学课件——《工业的投入——产出》
2.教学图片——《工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图》、《钢铁工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示意图》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复习提问)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栽培作物和驯化动物,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问题。
(展示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师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巡视解疑。
(讲授新课)
一、区位的含义:
读P147图5.5,分析我国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景观不同原因。
思考什么是“区位”。
(讲解)区位的含义:
一方面指位置;另一方面指分布。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分析: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出图5.6中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3.试举例说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读图提问)乳牛业、花卉、小麦三种农业区位应分别安排在图中A、B、C何处?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等
[提问]气候、地形、土壤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它们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指定学生回答,并由其他学生评判其正确性。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课文。
学生读教材第148页图5.6和课文,分析讨论。
学生读教材第151页图5.11,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读图]分析两幅图分别表示人们对哪些因素进行改造,由此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
[提问]1、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自然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
2、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
为什么?
试举例说明。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导读]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提问]气候、地形、土壤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它们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1.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
例1998年某省某县大葱获得丰收,丰产后的该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为此政府投资在电视上播出了该县大葱的广告,该县成了全国大葱的集散地,价格也一路上涨。
后来,该县的大葱信息还上了互联网。
1999年该县大葱种植面积增加了10万多亩,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试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的原因。
[归纳]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不仅要分析区位因素,更要分析其发展变化。
例近几年,农村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试从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举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用的一些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以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教材第149页图5.7和图5.8,
学生读教材第151页活动题1,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0页文字和图。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读教材第150页《杜能的农业区位》。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巩固新课)
1.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我们应该看到,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不断加强的,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并根据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随时调整农业区位。
而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均是为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农业不断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2.练习:
课本第151页“活动”题2。
学生当堂做完后,师生共同对答案。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变化。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变化。
完成《全优设计》5.2节“课时演练”习题。
课后
小结
本节课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如农业最佳区位的选择,教师要
让学生通过具体练习,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分析变化着的区位因素怎样影响农业。
课题
5.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08年3月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及要求
1.了解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自然条件以及水稻分布。
2.理解水稻与人口的关系。
3.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4.了解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和种植园的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2.通过学生搜集社会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资料。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1.水稻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内在联系。
2.阿根廷的牧牛业。
通过社会调查,明确经济效益与区位选择的关系。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1.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2.比较分析法的运用。
通过地图、景观图,分析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所需的自然条件及分布。
学法
指导
读图分析法、课堂讨论法、比较分析法。
教具
教学挂图:
《世界人口平均密度图》、《世界三大粮区单位面积产量对比表》
相关
内容
素材
1.教学课件——《大牧场放牧业》
2.教学图片——《亚洲水稻的种植》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复习提问)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水稻种植业属于哪些农业类型?
(展示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师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巡视解疑。
(讲授新课)
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既需要一定的气候因素也需要一定的地形因素,下面,同学们先考虑一下水稻种植业所需要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归纳:
世界上的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在这些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
提问:
由于纬度位置差异,热量条件就不同,因此从水稻种植区的北部到南部,一年分别可以种植几季水稻?
归纳:
从北部一年种植一季水稻逐渐向南部种植双季水稻和三季稻。
热量条件起了重要的作用。
提问:
水稻在生长季节需要大量的水,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因此水稻适宜在何种地形区种植?
读图归纳:
在中国地形图上,东部季风区内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里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地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必须修建梯田和充足的灌溉水源。
读图提问:
请同学们说出水稻生产的大致过程及与劳动力的关系。
二、水稻种植与人口的关系
读图5.10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区,考虑为什么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种植水稻与人口关系。
归纳:
因为水稻种植业上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
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密集,劳动力反复,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因此,在这里
指定学生回答,并由其他学生评判其正确性。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课文。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以报告的形式,一组代表介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一组代表介绍我国水稻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其他同学对两者的共同特点加以归纳。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学生活动内容及安排、问题预测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水稻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史,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提问: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是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三、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教师介绍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和我国种植业的特点。
过渡:
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同时是一种自给农业。
而大牧场放牧业也是一种密集农业,但却是一种商品农业。
提问: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归纳: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补充:
这些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这些地区植被系数。
不适宜经营种植业。
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因而形成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在美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必修 教案 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