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docx
- 文档编号:9455464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50.06KB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docx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
--------------------------------------------------------------------------------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
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
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
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
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2.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二、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
解析:
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
解析: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
解析:
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
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
如今,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
解析:
教育的确要为社会服务,但只有阶级社会的教育才具有阶级性。
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
(√)
解析:
1)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
2、学校教育(狭义教育)
狭义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四、简答题
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
古代教育特征:
阶级性较强;专制性突出;
宗教性较强;道统性突出;
理论性较强;象征性突出;
教育生产相脱离;教育为封闭教育;
现代教育特征:
教育生产紧密化;学校教育民主化;
教学手段科学化;培养全面发展化;
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思潮;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到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规律之一;
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
答: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教育为劳动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变化而变化;
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五、论述题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
意义:
(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
之类的问题。
(2)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即使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也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3)明确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答:
我认为教育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以人为本。
通过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学生的人生观。
(2)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
我们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使学生个性、优点的发展。
(3)循序渐进的教育观。
教师应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他们内心都是积极向上向前发展的。
(4)以爱育人的教育观。
老师要以爱作为基础和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去关心和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单项选择
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A、正向功能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
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
A、正向功能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
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协调功能
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
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
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
A、谋生B、传递C、更新D、创造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值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4、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指: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三、简答题
1、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
答:
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和传递的功能,还有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的功能。
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答:
教育相对独立性包括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经济政治制度不同步。
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
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或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就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必然会失去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3、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
答: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四、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
答: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
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答:
(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3)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1.《新疆,你怎么了?
》
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
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
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这是教育向负向功能发展的体现。
只有劳动者的素质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只有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
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
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
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
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C.四项基本原则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B)。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
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
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
10.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A)。
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
C.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D.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
二、解释名词
教育目的(狭义)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三、辨析题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
解析:
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
解析: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
解析: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
解析:
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
所以,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
解析: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
社会因素制约;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制约;时代的制约;未来社会的教育思想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答: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以整个社会的宏观价值观为核心,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答: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五、论述题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能实现吗?
为什么?
答:
不可能实现。
因为:
1、当今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物质的需要而不是精神;2、不管老师还是家长注重的都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3、学生当前普遍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人际交往并不乐;六、案例分析题;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答:
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新
--------------------------------------------------------------------------------
1、当今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物质的需要而不是精神、情感、审美的需要;
2、不管老师还是家长注重的都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实践;
3、学生当前普遍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人际交往并不乐观;
六、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问题: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
答:
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而成为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B)
A.教师中心B.民主平等C.授受关系D.教学相长E.尊师重教
2.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体现于(D)。
A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的自我形成
3.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有(D)。
A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B新教师的入职教育
C自我教育和合作交流D包括以上三者
4.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专门职业的观点,是(B),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
A1959B1966C1985D1969
5.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始于(A)年。
A.1985B.1989C.1993D.1995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7.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A.管理学生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民主管理权D.教育教学权
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A),二是教育技巧,三是教育研究素养。
A.教育理论B.教育手段C.教育思想D.思想品质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C.教育能力D.研究能力
12.“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
A.创造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
1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
二、辨析题
1.教师是在学校中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
(√)解析: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指以“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使之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为主要专职人员。
教师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和主体力量。
2.教师专业发展只有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两种途径。
(×)
解析:
除了这两种途径,还有师范教育这个途径
3.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
解析: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从知识的传授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课堂教学到日常生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4.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
(√)
解析: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培育人的特殊劳动。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手段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并且劳动是在教师和劳动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完成的。
因此,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
三、名词解释
1、教师P83
教师是指以“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使之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权利P91
教师权利是指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益。
3.师生关系P110
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态度等。
4.教师专业发展P100
教师专业的发展最终体现于个体的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个体对专业发展的追求,是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师劳动的基本特征。
答:
1、复杂性;2、示范性;3、创造性;4、专业性;5、简洁性;6、长期性
2.简述教师专业化?
答:
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这种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
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现代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随着国民教育制度重心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的转移,而不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迅捷发展。
3.简述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
答: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因为,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与他对社会的贡献。
其次,教师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
教师在自己的劳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满足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
4.简述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
答:
传授者---促进者;管理者---协助者;遵从者---开发者;教书匠---研究者
五、论述题
试述新时期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答:
(一)高尚的师德。
(二)宽厚的文化素养。
(三)专门的教育素养。
(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一系列新的能力将成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包括判断能力、反应能力、评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等。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教室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尤其强调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综上,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
它不仅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的基础,而且是造成教师劳动价值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六、案例分析
案例1:
分析案例《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
》,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并谈谈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
“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
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
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
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
”
答:
这位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
首先她违背了老师对待学生的公平性原则,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关注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不利的,对学习优越者造成不良的的优越感,对学习差生造成弱的心理抗打击能力。
其次这老师还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的优缺点,老师应该正确积极引导,使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劣势最大化弥补。
此案例提示我们要建立一种平等,互信,互爱的师生关系,要想做到这样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一视同仁兼因材施教;2、提高自生素养,培养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养。
3、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案例2:
《两个孩子·两个老师》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及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字,以示”训诫”。
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见《北京青年报》1999年9月21
日,9月23日)。
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
”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
”
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
”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桌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
”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
”讲台呀!
,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有的说:
”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
”王老师最后总结说:
”大家讲得很好!
讲台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
”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辨析 案例 分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