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docx
- 文档编号:9439314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5.82KB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docx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
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赏析——动物类
一、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又一词云: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欣赏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画前。
——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
南朝时,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 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南唐中主 李璟
鸿雁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练习:
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
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
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
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
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
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
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
)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回答本题时一要答出词中体现的心情,二要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答出作者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如“寂”“孤”“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公的行为、情态等,如“伫听寒声”“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因为“一切景语即情语”,如“云深无雁影”;四要看注解,如“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二、猿啼——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谣: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故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
凄清的气氛。
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白居易【题岳阳楼】
刘禹锡【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李白《远别离》: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李白这首诗开头即写娥皇、女英二女哭舜的故事。
二女心中的离别之苦是何种程度呢?
李白先用夸张,说这苦有万里之深;再从视觉写,这苦犹如日月无光,乌云惨淡;又从听觉写,这苦恰似昏昏烟雾中听到猩猩啼哭,淫雨霏霏中听到魔鬼长啸。
猩猩即猿的一种。
三、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凄怨哀伤的象征
)
•(古代神话中,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时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
“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欣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绝啼血。
——宋 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照在庭院里的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 秦观《踏莎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 王令《送春》
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河南省鹤壁高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压轴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过清明。
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1)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
答案
(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
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欲滴;飞絮袅袅,柳丝摇漾,东风阵
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
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2)“清明”时分,本来应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
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四、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秋后的蝉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宋 柳永《雨霖铃》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
•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
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型。
无人信高洁
——骆宾王《咏蝉》
“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甚独抱清高,
顿成凄楚。
——王沂孙《齐天乐》
它们都是用蝉喻指一种高洁的人品。
五、乌鸦:
衰败、荒凉——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李商隐: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七律·乌鸦·和塞北草
羽色深深何众嫌?
真言诤语反诬谗!
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
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
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
(浙江省衢州市2010届高三1月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
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
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3]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曲子的最后一句。
答案
(2)诗人在此用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
回首茫茫天涯,只见
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
年华老去、漂泊无依的伤感,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2.(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元代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
旧好;人,憔悴了。
此曲为讽世之作。
前三句从时间上,状写世人从早到晚,在热闹的名利场争逐;接着三句,从空间上,状世人不顾路遥水远,求取功名食禄。
前者以“闹”为眼,后者以“尽”为神,极尽形容,对争名夺利者之憎之恶溢于言表。
后几句,写追求功名之害,劝谕世人弃功名富贵等身外之物,归返自然。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意味深长,令人深思[4]
⑴如何理解“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
⑵分析“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的修辞手法。
答案⑴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竞奔不已的丑态。
六、鹧鸪——处境艰难,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训练:
鹧鸪词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一.(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渡江【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
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
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
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止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4分)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
八、1、哀鸿
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哀鸿最早见于《诗经?
小雅?
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
黄侃《水龙吟?
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
”
李颀《古从军行》: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
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
九、鲈(莼羹鲈脍)
【解释】:
莼:
莼菜;脍:
切得很细的肉。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自】:
《晋书·张翰传》: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
【示例】: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哉!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
十、鸡、狗、牛——田园生活——归隐
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
牧竖——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
十一、燕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含蓄手法,写燕子依旧,但屋主易人,来表现昔日豪门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命运,表面是感慨,实为辛辣的讽刺。
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金陵驿》)。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河南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
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
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
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
②蒺藜:
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
③王谢家:
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
④荒甃(zhòu):
坍塌的砖块。
[注释]
⑴福王府:
南宋福王赵与芮的府第,在绍兴府山阴县。
《万历会稽县志》:
“宋福王府在东府坊,宋嘉定十七年(1224)理宗即位,以同母弟与芮奉荣王祀,开府山阴蕺山之南。
”
⑵蒺藜:
草名,野生,果皮有刺。
⑶罗绮:
丝织品,此指丝绸衣服。
⑷王谢家:
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
后用以指富贵豪门。
⑸铺锦池:
指铺满锦锈的池苑。
荒甃:
断井颓垣。
甃,井壁。
⑹流杯亭:
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
[译文]
笙歌曼舞的宫殿如今已成杂草丛生的沙地,锦衣罗裙的凄香风已化成山野菜花。
乱云飞度,夕阳下老树栖息昏鸦,归来的春燕休要再去寻找王谢贵族之家。
兴亡的余恨使池塘的青蛙也恼怒鸣叫喧哗。
铺锦的池塘埋着颓垣老井,流杯亭里堆着破瓦,何处有什么繁华?
[2]
(1)这首诗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答:
答案
(1)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
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
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
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5分)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
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2)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
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
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
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2、(青岛市高三教学第一次统一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⑵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答:
答案在诗人笔下,雁鸣可以唤起离情,敲打愁绪。
“叫起”“敲残”两个词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游子内心的极度愁苦。
3、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
(2)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
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
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
试简析。
(4分)
( 【参考答案】
(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
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
(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
5、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常见 意象 理解 赏析 物类 大量 诗词 实例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