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docx
- 文档编号:9436353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78.70KB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docx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
2016年研究生入学测试西医综合测试真题—医教园
一、A型题:
1-90题,每小题1.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B.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C.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D.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5)“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P5)“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P5)“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言之,是一种动态平衡”(B对)。
(P5)“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对)。
(P5)“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P5)“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D对)。
【答案分析】稳态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理化性质的基本恒定。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对),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B对)。
维持稳态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都有一个调定点(D对)。
2.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是
A.通道
B.载体
C.离子泵
D.膜受体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15-P16)“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使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达到胞质内的10倍左右,细胞内的K+浓度达到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C对)。
【答案分析】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为钠泵,钠泵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泵(C对)。
3.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是+60mv,钠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为多少
A.-130mv
B.-10mv
C.+10mv
D.+130mv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31)“如图2-14所示,当细胞(以神经细胞为例)处于安静状态时,根据静息膜电位(Em=-70mV)以及Na+平衡电位(ENa=+60mV)和K+平衡电位(Ek=-90mV)的数值,可分别求得Na+和K+受到的电-化学驱动力,即Na+的电-化学驱动力=Em-ENa=-70mV-(+60mV)=-130mV(内向)”(A对)。
【答案分析】钠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静息电位-钠离子的平衡电位=-70mV-(+60mV)=-130mV(A对)。
4.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
A.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B.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
C.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
D.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61-P62)“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A对)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率;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D错)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
【答案分析】风湿热时,红细胞能彼此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红细胞叠连),使沉降率加快。
决定红细胞沉降率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B错),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
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A对)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沉降率;而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D错)的含量增多时则可减慢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和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有关(表面积/体积比增大时可塑变形性增大),而和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无关(C错)。
5.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
A.抑制COX
B.抑制TXA2合成酶
C.抑制PGI2合成酶
D.抑制PLA2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69)“阿司匹林可抑制环加氧酶(A对)而减少TXA2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答案分析】阿司匹林可抑制COX(环加氧酶)(A对)而减少TXA2(血栓烷A2)的生成。
6.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动作电位时程短
C.兴奋传导速度快
D.0期去极化幅度大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06)“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A错)和幅度(D错)都低于正常,故兴奋传导速度也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B对)和不应期都较短”。
【答案分析】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A错)和幅度(D错)都低于正常,故兴奋传导速度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较短(B对)。
7.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后微动脉
B.通血毛细血管
C.微静脉
D.微动脉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27-P128)“迂回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A错)流经后微动脉(D错)、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C错)的微循环通路。
该通路因真毛细血管数量多且迂回曲折而得名,加上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因而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
(P128)“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B对)进入微静脉的通路。
通血毛细血管即为后微动脉的移行部分,其管壁平滑肌逐渐减少至消失。
直捷通路多见于骨骼肌中,相对短而直,血流阻力较小,流速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其主要功能是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答案分析】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依次流经微动脉(A错)、后微动脉(D错)、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和微静脉(C错),此为微循环的营养通路。
通血毛细血管(B对)为微循环直接通路的一部分,直接通路多位于骨骼肌中,其主要功能为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8.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是
A.肺炎
B.肺水肿
C.肺气肿
D.肺纤维化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159)“而在肺气肿(C对)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
【答案分析】而在肺气肿(C对)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肺纤维化(D错)、肺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B错)时,肺的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肺炎(A错)时吸气和呼气均困难,呼吸的频率快而表浅,为混合性呼吸困难。
9.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中毒时血O2分压下降
B.CO妨碍O2和Hb的结合
C.C0妨碍O2和Hb的解离
D.CO中毒时血O2含量下降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174)“所以CO中毒既可妨碍Hb和O2的结合(B对),又能妨碍Hb和O2的解离(C对),危害极大”。
(P174)“此外,CO中毒时,血液PO2可能是正常的”(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分析】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是正常的(动脉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而动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肺换气过程中的肺泡气的直接供氧,故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但动脉血氧含量是下降的(动脉血氧含量的O2仅1.5%是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的,其余98.5%是以和Hb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的,CO中毒时妨碍O2和Hb的结合,故动脉血氧含量下降)(D对)。
在组织耗氧量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静脉血氧含量也是相应下降的(D对),最终导致静脉血O2分压下降(静脉血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静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但是静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化学结合的HbO2的解离,静脉血氧含量下降,即HbO2的含量下降,物理溶解的O2相应减少)。
简而言之:
动脉血O2分压和静脉血O2分压的来源是不同的,动脉血O2分压来自肺泡气,静脉血O2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来自肺泡气,所以只要外呼吸肺换气过程不出问题,动脉血氧分压总是正常的,跟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无关。
由于静脉血氧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只要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出现问题(如CO中毒),静脉血氧分压就会下降。
故CO中毒时动脉血O2分压是正常的,而静脉血O2分压是下降的,因此严格来说A选项并不完全错误。
但历年西医综合真题似乎将血O2分压默认为动脉血O2分压,若如此,则此题答案无争议。
10.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02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
B.Pa02降低、PaC02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
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02、C02、H+敏感的不同受体
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P179)“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
一般情况下,其动、静脉PO2差几乎为零,即它们始终处于动脉血液的环境之中(A对)”。
(P179-P180)“对颈动脉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灌流液PO2下降、PCO2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窦神经放电频率增加,呼吸运动增强增快,肺通气量增加”(C对)。
(P180)“在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述三种因素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有相互增强的现象,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比单一因素的作用强”(B对)。
(P242)“在安静状态下,健康成年人两肾的血液灌注量,即肾血流量约为1200ml/min,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而肾脏仅占体重的0.5%左右,因此肾脏是机体供血量最丰富的器官”。
【答案分析】该题答案不确定,A、B、C均能在教材上能找到原话。
但D选项似乎也无明显错误:
八版生理P242页指出肾脏为机体供血量最丰富的器官,肾血流量约为1200ml/min,但颈动脉体为2000ml/min,血供比供血量最丰富的肾脏还丰富。
11.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
A.胃肠肌间神经丛的活动水平
B.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C.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
D.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88)“因慢波频率(B对)对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
(P189)“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由于Ca2+内流量远大于慢波去极化达机械阈时的Ca2+内流量,所以在只有慢波而无动作电位时,平滑肌仅发生轻度收缩,而当发生动作电位时,收缩幅度明显增大,并随动作电位频率的增高而加大”(C错)。
【答案分析】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B对)。
胃肠肌间神经丛的活动水平(A错)通过影响胃肠慢波节律,进而影响胃肠蠕动频率。
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D错)源自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影响胃肠蠕动的收缩强度(C错)。
12.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病人不会出现的表现是
A.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B.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
C.胰腺分泌HC03-减少
D.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95-P196)“盐酸的作用:
胃内的盐酸具有多种生理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②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D对);③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及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B);④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C对);⑤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P196)“壁细胞在分泌盐酸的同时,也分泌一种被称为内因子的糖蛋白。
内因子有两个活性部位...若缺乏内因子,可因维生素B12吸收障碍(A对)而影响红细胞生成,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答案分析】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内因子分泌减少,维生素B12失去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的保护,被肠内水解酶破坏,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A对)。
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胃酸分泌减少,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的促胰液素分泌减少,导致胰腺分泌HCO3-减少(C对)。
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无法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导致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D对)。
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正常状态下,肠道各菌群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抑制,处于健康的平衡状态,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胃内未被杀灭的细菌进入肠道内,大多数情况下被肠道其他菌群所抑制,并不会出现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的情况。
13.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是
A.胃泌素
B.促胰液素
C.胰多肽
D.缩胆囊素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P205)“缩胆囊素(D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故也称促胰酶素”。
【答案分析】缩胆囊素(D对)又称促胰酶素,是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
胃泌素又称促胃液素(P199),其主要功能是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胃泌素也具有和缩胆囊素相似的功能(促进胰酶分泌)(P206),但作用较缩胆囊素弱(A错)。
促胰液素(P205)主要促进胰腺分泌水和HCO3-(B错)。
胰多肽(C错)抑制缩胆囊素和胰酶的分泌。
14.人体发热初期,出现畏寒、寒战的原因是
A.产热过程增强
B.散热过程受阻
C.体温调定点上移
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236)“如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就是由于在致热原作用下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结果使体温调定点被重新设置,如上移到39℃,这种现象称为重调定。
由于在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新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随即出现战栗等产热反应,直到体温升高到39℃,此时,产热和散热活动在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平衡”(C对)。
【答案分析】机体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可以用体温调定点学说解释:
体温调节中枢按照体温调定点设定的温度进行调节活动,当体温调定点上移(C对)时,人体出现畏寒、寒战等现象,促使机体产热活动加强,散热活动减弱,直到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
产热过程增强(A错)和散热过程受阻(B错)为畏寒、寒战的结果,而非原因。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P237)可导致中暑,不出现畏寒、寒战(D错)。
15.利用肾清除率概念测GFR,被清除物除能被肾小球滤过外,尚需满足的条件是
A.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B.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可被分泌
C.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可被分泌
D.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P264)“同时,如果该物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既不被重吸收又不被分泌(D对)...”。
【答案分析】肾清除率和GFR(肾小球滤过率)完全相等时,才能利用肾清除率测GFR。
当
“被清除物”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被分泌时(B错),肾清除率小于GFR,不能用于测定GFR。
当“被清除物”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被分泌时(C错),肾清除率大于GFR,不能用于测定GFR。
当“被清除物”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可被分泌时(A错),肾清除率可能大于GFR,也可能小于GFR,亦不能用于测定GFR。
只有“被清除物”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时(D对),肾清除率和GFR才完全相等,才能利用肾清除率测GFR。
16.肾小管重吸收Na+和水的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成定比关系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253)“实验证明,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称为近端小管(A对)的定比重吸收”。
【答案分析】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即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减少。
实验证明,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称为近端小管(A对)的定比重吸收。
这种定比重吸收的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17.机体安静情况下,对醛固酮分泌调节不起作用的因素是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高血K+
C.高血Na+
D.血管紧张素II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411)“盐皮质激素分泌调节: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直接受血管紧张素Ⅱ和III的调节”(D错)。
2.“血K+和血Na+的调节:
血K+水平升高和血Na+水平降低均能刺激醛固酮分泌”(B、C错)。
3.“应激性调节:
在生理情况下,ACTH对醛固酮的分泌无明显影响;但在发生应激反应时,ACTH可促进醛固酮分泌”(A对)。
【答案分析】高血K+能够刺激醛固酮分泌,高血Na+能够抑制醛固酮分泌,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刺激醛固酮分泌,故三者均能调节醛固酮的分泌(BCD错)。
机体安静情况下(生理情况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醛固酮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即不起调节作用(A对)(但在应激情况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醛固酮分泌)。
18.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较高的原因是
A.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聚合联系
B.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单线联系
C.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聚合联系
D.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单线联系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291)“单线式联系是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仅和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例如,视网膜中央凹处的一个视锥细胞通常只和一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而该双极细胞也只和一个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可使视锥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B对)。
【答案分析】视网膜中央凹处大量分布且仅分布有视锥细胞,视锥细胞直径小,和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单线联系(B对),这种联系方式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是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较高的原因。
19.在突触传递中,和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数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活化区面积的大小
B.进入末梢的Ca2+量
C.末梢内囊泡的大小
D.囊泡内递质的含量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278)“递质的释放量主要取决于进入末梢的Ca2+量,因此,凡能影响末梢处Ca2+内流的因素都能改变递质的释放量”(B对)。
【答案分析】在突触传递中,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由Ca2+触发,递质的释放量和进入神经末梢的Ca2+量呈正相关(B对)。
末梢内囊泡的大小和递质种类有关(P275)而和递质的释放量无关(C错)。
20.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是
A.所有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B.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所有副交感节后纤维
D.所有支配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234)“当机体接受温热性刺激时,发汗中枢通过支配汗腺的交感胆碱能纤维使全身小汗腺分泌汗液。
温热性发汗的生理意义在于通过汗液的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也会引起发汗,称为精神性发汗。
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通过支配汗腺的交感肾上腺素能纤维(A错)引起发汗,发汗部位主要在掌心、足底及前额等处。
(P285)“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B对)、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除外)(C错)、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多数小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舒血管纤维)(D错)都属于胆碱能纤维”(B对)。
【答案分析】胆碱能神经纤维指以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
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均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B对)。
精神性发汗时,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A错)。
少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某些肽类物质(P189),如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脑啡肽和生长抑素等,属于肽能神经纤维(C错)。
只有支配骨骼肌舒血管纤维的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其余绝大部分支配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D错)。
21.下列激素中,能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的是
A.胰岛素
B.皮质醇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383)“GH可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糖消耗...激活激素敏感的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提供能量,并使组织特别是肢体的脂肪量减少;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C对)。
【答案分析】能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的是生长激素(C对)。
注:
各种激素对糖代谢、脂类代谢等物质代谢的生理作用十分复杂,具体可参考七版生理学P365页表11-9。
22.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等量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其原因是
A.小肠吸收葡萄糖非常完全
B.小肠分泌抑胃肽刺激胰岛素分泌
C.流经胰岛素的血流量很少
D.血流经胰岛时葡萄糖浓度已很低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406)“实验表明:
①口服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和GIP分泌量呈平行上升,结果使胰岛素分泌迅速而明显增加,且超过由静脉注射等量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B对)。
【答案分析】口服葡萄糖后,由于肠黏膜分泌抑胃肽,可在血糖水平升高前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导致胰岛素迅速而明显的分泌,超过由静脉注射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量(B对)。
23.活性最高的1,25-二羟维生素D3的最终生成部位是
A.皮肤
B.肠道
C.肝脏
D.肾脏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P399-P400)“维生素D3也称胆钙化醇,是胆固醇的开环化合物,可由肝、乳、鱼肝油等含量丰富的食物中获取,也可在紫外线照射下,由皮肤(A错)中所含的7-脱氢胆固醇迅速转化成维生素D3。
维生素D3分子需要经过两次羟化才具有激素的生物活性。
首先,维生素D3在肝(C错)内25-羟化酶催化下生成25-羟维生素D3;再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D对)内lα-羟化酶的催化,生成生物活性最高的1,25-二羟维生素D3,即钙三醇”。
【答案分析】皮肤(A错)中含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成维生素D3,维生素D3在肝脏(C错)25-羟化酶催化下生成25-羟维生素D3,最后在肾脏(D对)内,经lα-羟化酶的催化,生成活性最高的1,25-二羟维生素D3。
骨骼(B错)是1,25-二羟维生素D3作用的靶组织。
24.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唯有一个卵泡能最终发育成熟的主要原因是
A.该卵泡分泌较多E2,使之摄取更多的FSH
B.该卵泡分泌较多P,使之摄取更多的LH
C.该卵泡分泌较少抑制素,抑制FSH分泌的作用较弱
D.该卵泡分泌较少抑制素,抑制LH分泌的作用较弱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七版生理学P386)“唯有原来发育较大的优势卵泡,由于其分泌的雌激素量较多,可使卵泡摄取更多的FSH,继续发育形成成熟卵泡”(A对)。
【答案分析】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唯有一个卵泡能最终发育成熟的主要原因是该卵泡分泌较多E2(雌二醇),使之摄取更多的FSH(卵泡雌激素)(A对)。
25.“α-螺旋-β-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生 入学考试 西医 综合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