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 文档编号:9434364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47
- 大小:107.48KB
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昆体良
D.冯特
3.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C)
A.古代
B.现代
C.近代
D.中世纪
4.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C)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5.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
A.札、乐、射、辞、书、散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札、乐、射、御、书、数
6.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的(C)
A.特殊教育系统
B.职业教育系统
C.学校教育系统
D.社会教育系统
7.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C)
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8.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C)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强调把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11.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A)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问题及现象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16.1623年英国哲学家(B)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A.保罗·朗格朗
B.培根
C.埃德加·富尔
D.杜威
17.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A)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翩度。
A.一定层次结构
B.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
C.教育实体
D.教育规律
18.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闻关系的制度叫(D)
A.社会教育制度
B.家庭教育制度
C.现代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9.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开始于德国哲学家(D)
A.杜威
B.培根
C.保罗·朗格朗
D.康德
20.古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C)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
D.骑士学校
21.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B)为标志。
A.《民本主义与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政治学》
22.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采是(A)
A.杜威
B.培根
C.保罗·朗格朗
D.康德
23.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前苏联教育理论家是凯洛夫,他的作品是(A)
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政治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20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3.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BD)
A.教师中心
B.教材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4.《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
B.“小惯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6.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7.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BCD)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ABD)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9.20世纪以后的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ABCD)
A.全民化
B.民主化
C.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D.多元化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巾心”。
(对)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错)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对)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对)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对)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错)
7.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对)
8.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对)
9.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错)
10.古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文士学校。
(对)
11.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转学校教育的诞生而产生的。
(对)
12.骑士教育是设在宫廷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形式。
(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制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看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试述“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答案要点】
“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时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时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有一定的意义。
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
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
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
他们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
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2.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时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时文化的作用
①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②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
③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3.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要点】
(1)道德认识。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
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2)道德情感。
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4)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4.联系实际。
论述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
【答案要点】
(1)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王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问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①互相访问;
②通讯联系;
③召开家长会;
④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
⑤举办家长学校。
(3)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②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
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③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④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⑤学校有选择地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
(4)一般来说,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协同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5.论述教学方法选掸的衡量标准。
【答案要点】
(1)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
(2)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采满足感。
(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击的重要前提。
试题推荐:
1.早读铃声响了,初二
(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
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
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
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答案要点】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的标准对待学生。
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时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发现或被老师忽视。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套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李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5个大字。
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
如果你是李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案要点】
(1)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
(2)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
还要善于身教、情教。
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
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
他深深信服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
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
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
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索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案要点】
(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A)
A.教育与敢治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D)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生产力
D.生产力
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的(A)
A.精神或观念
B.物质环境
C.建筑与设计
D.自然生态
4.教育的文化功能受(D)因素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5.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6.教育的政治功能受(A)因素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7.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因素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8.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9.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是(C)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10.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B)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1.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目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1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生活方式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政治制度
14.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A)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社会文明程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B)
A.培养文化主体
B.构成文化本体
C.支持主流文化
D.繁荣多元文化
16.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C)
A.教育年龄
B.教育目的
C.教育年限
D.学校教育
1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C)。
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A.引导作用
B.带动作用
C.动力作用
D.促进作用
18.(D)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而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A.学校教育
B.社会文化
C.家庭文化
D.学校文化
19.人力资本理沦认为,(B)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A.社会资本
B.人力资本
C.教育资本
D.个人资本
20.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B)、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A.物质基础
B.规模和速度
C.内容
D.结构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ABCD)
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
D.教师的任免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AC)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3.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包括(ABCD)
A.学校教育
B.为适应就业变化的信息获取
C.职业培训
D.卫生保健
4.校风是(BCD)的统一体。
A.学校文化
B.物质文化
C.精神文化
D.制度文化
5.教育的功能有(ABCD)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服务功能
6.制约教育发展的社会因素有(ABCD)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
C.文化传统
D.政治经济制度
7.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ABC)提供了平台。
A.个性化
B.民主化
C.自主化
D.智能化
8.西方传统的经济学把(ABD)看作生产的三要素。
A.土地
B.劳动
C.人力
D.资本
9.学校文化具有(ABC)的功能。
A.导向
B.凝聚
C.规范
D.平衡
10.学校的(AB)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A.办学目标
B.办学理想
C.办学体系
D.指导思想
1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问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备要素之同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错)
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对)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
(对)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勾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对)
5.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错)
6.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是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并没有制约教育内部的结构。
(对)
7.学校文化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思想观念是人生观。
(错)
8.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关系。
(对)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对)
10.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泰勒。
(错)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风。
(错)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要点】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案要点】
(1)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要点】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活化文化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7.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案要点】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1.试述“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答案要点】
“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时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时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有一定的意义。
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
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一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
其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
他们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
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2.试述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时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两个层次来看,一个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另一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时文化的作用
①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②教育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文化的普及。
③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3.试述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要点】
(1)道德认识。
①道德知识的掌握:
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2)道德情感。
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
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4)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②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4.联系实际。
论述家庭、社会、学校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
【答案要点】
(1)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②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王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问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2)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①互相访问;
②通讯联系;
③召开家长会;
④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
⑤举办家长学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