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专业知识考试资料.docx
- 文档编号:943403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05KB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专业知识考试资料.docx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专业知识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专业知识考试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专业知识考试资料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专业知识考试资料
中西部远程教育数学测试题1
一填空题
1数学思想的三个层次是(数学发展)(数学学习)(数学解题)。
2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判断题
1模型在高年级更多的是模式。
(×)
2课程结构要做到多样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 )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小学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
三选择题
1针对情感态度目标,要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的(③ )①知识②技能③好奇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以(①)评价为主。
①过程②结果③分数
四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哪四个部分?
答: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五论述题
1数学课程标准有其特殊的性质,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举例说明?
中西部远程教育数学测试题2
一填空题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等价)性。
2中国数学史,先有(小)数,后有(分)数。
3算法多样化,最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
二判断题
1镜面对称是轴对称图形。
(× )。
2基数在小学里称为个数。
(√ )。
3、0是自然数。
( √ )
三选择题
1教师在计算中,特别要关注( ②)。
①计算结果②计算方法
2横式算法是从( ①)的计算方法。
①高位到低位②低位到高位③高位到低位或低位到高位
四简答题
1小学几何有哪五块?
答:
直观几何度量几何演绎几何运动几何坐标几何
2综合与实践活动分类有哪五类?
答:
综合应用型活动操作型 数学欣赏型数学史话型数学素养型
五论述题:
你是怎样看待统计与概率相结合的?
请举例说明。
中西部远程教育数学测试题3
一填空题
1解决问题问题的教学目标是从(学会解题)转向(应用意识)。
2相等关系是一种数学(模型)。
3列方程解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二判断题
1利用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是为了一题多解。
(×)2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
3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条件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问题找出条件。
(√)
三选择题
1笛卡尔“万能方法”中指出把任何代数问题归结为(①)①解方程②生活问题
2在方程实际教学中,(①)①要形成等量意识和检验意识。
②只要形成等量意识,可以不形成检验意识
四简答题
1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答:
问题情境要适切。
教材把握要准确。
传统精华要继承。
2在方程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哪两点?
答:
寻找数量等量关系,形成等量意识。
引导自主检验,形成检验意识。
五论述题
1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
答:
1进入情境,搜索信息,形成思路。
2构思思路 3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4反思,进行检验。
中西部远程教育数学测试题3
一填空题
1小学数学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
3学生的创造是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二判断题
1在测量教学中要把技能训练课提升为思维发展课(√)
2长度的度量教学主要过程是帮助学生找到量具。
(×)
3测量教学课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揭示本质和动态建构。
(√)
三选择题
1几何起源于( ②)对土地的丈量。
①希腊②古埃及
2学生对角的度量掌握不好的本质原因是(②)①教师讲解不清②学生对量角器的本质和量角方法不明
四简答题
1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长度度量?
第一阶段初步感知第二阶段直接比较第三阶段间接比较第四阶段用统一单位比较
2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验会逆推是一种策略。
从解决问题中提炼解题方法。
五论述题。
:
1测量教学课堂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揭示本质和动态构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请举例说明。
西部远程教育数学测试题中4
一填空题
1数对包含两个数:
(列数)和(行数)。
2小学学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
3概率的定义分为(理论)概率和(实验)概率。
二判断题
1、7至11岁的学生能根据实际操作掌握概率。
(√)2、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也是平均分的结果。
(×)
3、0在平均数中作为计算值,可以省略。
(×)
三选择题
1、平均数受(①)数值的影响。
①极端②较大
2、求平均数中人数( ② )有小数。
①不可以②可以
四简答题
1图形与位置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
图形与位置的内容是学生培养空间观念的良好载体。
图形与位置的学习内容正好对应了坐标的知识。
2什么叫统计学?
答:
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学信息的科学。
五论述题
1平均数受哪些数值的影响?
请举例说明。
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考试题(小学数学)
一、填空题
1、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训练)、(经验积累)。
2、数学思维的三个层次是(抽象)、(推理)、(模型)。
3、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从历史进程时间上看,先有(小数),后有(分数),小数产生于(度量)、在(商代)即有记载,分数源于(春秋)记载。
5、代数是一种(还原与对消)的科学。
6、直观几何教学学生认识的核心是(用平面图形来描述立体图形)。
7、“转化”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古代称之为(出入相补)。
8、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
10、(假设)是创新的起步,(论证)是科学的态度。
11、解决问题中的转化策略有(平移)、(旋转)、(画图)、(利用性质)等方法。
12、小学阶段说的平均数实际上是指(算术平均数)。
它是平均数的一种,是一个(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描述统计学中的一个最常用、最重要的统计量之一,也是推断统计学中的最重要的度量之一。
13、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其本质应该是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用(数学的思维)去研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4、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分为(综合应用型)、(活动操作型)、(数学欣赏型)、(数学史话型)、(数学素养型)。
二、判断题
1、数学模型在高年级更多的是模式。
(× )
2、数学教学的评价应建立多维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
3、小数的产生不是有了分数才产生的。
(√)
4、镜面对称是轴对称图形。
(×)
5、我国于2008年6月15日通过,把算盘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6、在小学渗透了坐标几何学习内容,坐标几何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确定位置。
(×)
7、新教材中单独设立了应用题教学的章节。
(×)
8、解决问题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应用题的教学。
(×)
9、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可以利用在度量教学中设置情境。
(√)
10、描述统计就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解释,不进行推测。
(√)
11、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应把数据的复杂程度、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作为教学的重点。
(×)
12、进行可能性的教学时应提供真实的实验和具体的教学情境。
(√)
三、选择题
1、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主要包括(ABCD)。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分析问题;D、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是(BCD)。
A、自学提问;B、积极参与;C、交往互动;D、共同发展;
3、分数的基本性质具有(D)。
A、综合性;B、有效性;C、唯一性;D、等价性;
4、弗赖登塔尔的经典案例是(C)。
A、七桥问题;B、猜想;C、巨人的手;D、正弦;
5、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注意(ABCD)。
A、情境要适力;B、教材把握要准确;C、传统精华要继承;D、培养反思意识。
6、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属于(C)。
A、直接比较;B、间接比较;C、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D、类比;
7、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AC)。
A、练习目的明确;B、题目越多越好;C、练习层次清楚;D、难度要高;
8、在小学有关可能性大小的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是(D)。
A、事件的发生情况;B、表达事件;C、比较事件;D、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9、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包涵(ABCD)。
A、直接活动经验;B、间接活动经验;C、设计的活动经验;D、思考的活动经验;
四、简答题
1、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安排了哪几方面的学习领域?
答:
主要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
2、小学数学几何学习内容分哪五大块?
答:
直观几何学、度量几何学、演绎几何学、运动几何学、坐标几何学。
3、新课标中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使用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基本思路?
答:
1)在学生熟悉的简单的有趣的事件中提取经验,感受方法;2)继续使用有关方法解决问题,熟悉方法;3)经常让学生体验方法,深刻理解其适用性;4)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策略模式。
5、简答测量思想的形成的几个阶段?
答:
1)萌发概念阶段;2)直接比较阶段;3)间接比较阶段;4)借助不统一的单位比的阶段;5)借助统一的单位比较的阶段;6)形成专门的测量工具或者发明一些特定算法的阶段。
6、在度量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一是让学生逐步找到量具,认识量具,使用量具;二是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与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7、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如何实施教学?
答:
1)利用直观的情境引发转化;2)回忆转化,体会转化;3)有意识地强调学生用转化,解决问题。
8、教学“平均数”的概念重点是什么?
答:
应该把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加深对平均数特点的了解,注重对其统计含义的理解,以及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准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9、在小学阶段,对有关概率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答: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10、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确定位置”,有两条线索是什么?
答:
一是从学习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一些物体的位置,逐步发展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二是从学习用方位词或方向词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或方向,到结合比例尺来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1、测量教学中把技能训练课提升为思维发展课,应该怎样做?
答:
1)杜绝测量概念教学中的浅表化、文字化,要追求概念理解的深刻化、本质化。
2)杜绝测量单位、工具教学的机械化,要追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
3)杜绝测量公式教学过程中的短平快,要追求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的实质发展。
五、论述题
1、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答:
首先要认识数感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针对以往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这种倾向提出来的。
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另外数感的培养有得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数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有关内容,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其中。
在数概念的教学中要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在数的运算中要加强数感的培养。
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引导学生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
2、请你设计一个统一度量单位的度量教学环节?
答:
1)让学生学习用古人的方法和老师一起量课桌的长度;
2)通过量纸条长度的教学环节,生生互动,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尺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用米尺来量课桌的长度。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行统计教学?
答:
统计教学强调以学生生活所见或者是生活经验中的真实资料来学习统计概念,从生活中常见的真实数据来进行初步的教学活动,从情境中寻找资料来解决问题。
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的初步概念,并能正确地使用它。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比如栏和B栏哪个栏的奶牛产奶量高?
必须通过分别计算A栏牛和B栏牛的平均产奶量来进行比较。
4、谈谈小学数学中的概率的两种定义方法?
答:
一种是理论概率,另一种是实验概率。
理论概率就是指许多随机现象,可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对相应的事件指定一个合理的概率,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比如说抛一枚硬币,讨论正面向上或向下的随机性现象,他们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于是确定他们发生的概率各为1/2。
这是理论概率。
有些随机事件的概率不能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来得到,而是需要大量重复试验做出来的,这类概念就称为实验概率。
例如通常所说的“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我们是根据过去大量的气象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出来的,并不是等可能性问题。
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次数与总的实验次数之比,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就把这个固定数称之为这一事件的概率。
也就是说,这类概率是通过大量实验做出来的。
在小学数学的有关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结合这两种定义进行教学。
例如抛一枚硬币,讨论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的随机性现象,我们可以进行实验。
试验的次数越多,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而理论概率也认为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由此,建立实验概率与理论概率的连接。
5、有这么个案例。
有一个学生他投掷了5次硬币,结果这5次都是正面朝上,当这个学生在投掷第6次的时候,他这么断定:
第六次一定是反面朝上!
因为他是这样想的:
正面朝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前5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第6次一定是反面向上。
另一个学生在投掷前5次的过程当中,没有出现反面向上的情况,第6次也不会出现反面向上的情况。
你认为为什么学生会这样想?
答:
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都忽略了“每次投掷都是独立事件”这个本质。
他们在投掷第六次的时候,都把前5次的结果联系起来了。
考虑了前5次投掷情况。
其实这时候教师可以反问学生“硬币有记忆力吗?
它会记得前次试验的结果来影响到它的后次实验吗?
”经此一问,学生就会发现,实际上硬币是没有记忆力的,它的前次试验和后次试验是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
我想,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刺激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对概率这个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辨,从而来寻求正确的思考过程。
6、谈谈怎样从揭示本质的角度来改进“角的度量”的教学?
答:
1、揭示“量角的本质是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角来度量角的大小;2)由单位角的使用不便引出要可以把单位角合并为半圆工具,并进行方法教学。
2、让学生明白量角器上两圈刻度的作用和由来。
1)第一个阶段由这种半圆工具度量不准确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些;2)第二个阶段由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要加刻度,进而引出两圈刻度;
3、完整总结量角方法,进行相应练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业务考试题)练习及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业务考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D)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
(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B)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
(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
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一年级:
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
学习独立识字。
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写字兴趣。
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适当降低要求.
考虑初入学的学生既要学好汉字,又要学好拼音字母,难度偏大,负担过重,适当降低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
强调了汉语拼音的工具性,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会独立识字.
2、“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增加识字量,且会认的多,学会的少.在“量”方面,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在“质”方面,提出“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而92年版大纲强调“四会”:
会读、会写、会讲、会用.新课程调整为会读、会写,使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为学生开始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3、注重写字基本功的训练.新课程标准在写字方面,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一、二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案例分析。
(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
”“等一等!
”“别射!
”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
”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
首先肯定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回答不出,是因为学生在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上一时没有达到老师预想的程度,另外,学生已经知道人、动植物、气象等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上的一切离不开太阳.我认为设计这个表演环节,可以安排在"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新课程 标准 小学 数学教师 考试题 专业知识 考试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