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司马光》教案7.docx
- 文档编号:9431785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0.26KB
部编版《司马光》教案7.docx
《部编版《司马光》教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司马光》教案7.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司马光》教案7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
2.会写“司、庭、登”等7个字,重点指导“登”的书写。
3.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4.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5.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文言文。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设计学习导航单
2.学生准备:
结合学习导航单预习课文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根据图片猜故事。
1.铁杵磨针精忠报国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
2.古人写文章用的语言与我们现在不同,我们称为文言文!
(一)借助导航单,进入课题。
1.小书法家书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司马光姓什么吗?
教师提升:
司马过去是管理马匹的官员,司马是从官职而来的姓氏。
4.司马是复姓,还知道哪些复姓?
及时点拨:
我们在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中知道了诸葛、东方、上官、欧阳等复姓。
5.借助导航单汇报第一项学习内容——司马光的资料。
教师点拨:
没错,他还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呢,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政.治家、文学家。
6.借助导航单汇报第二项学习内容——本课生字。
教师点拨多音字“没”。
三点水形旁表意,和水有关,根据意思判断多音字的发音,这个方法很好。
7.借助导航单学习第三项学习内容——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指导登。
观察这个字的演变,猜猜是哪个字?
没错就是登。
你看,中间是“豆”,指盛食物的器具;下部是两只手,上面是两只脚,表示上升,意思是手捧装满丰收粮食的盛器,走上祭台敬献神灵,也有登高的意思。
多形象呀!
登也是本课要会写的字,注意观察登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请同学们看我范写,上面的撇和捺要舒展,还要注意他的笔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捺从竖中线起笔,保持住整个字的重心,这也是它的偏旁部首癶bō部,这是我们第一次书写,表示两足在行走。
豆要写的略窄,最后一笔稍长。
(2)学生书写、评价。
【设计意图:
借助导航单学习是目前开展的一种关注自主学习的课堂,一部分放手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
(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1.师范读。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千年以前,走进这个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102页,摆好读书姿势,听吕老师读课文,请你仔细听!
2.学生读。
3.教师指导:
要想读好文言文,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节奏,自己试着读一读。
也可以同位互相读一读。
4.展示读。
注意重音、停顿,读出节奏。
5.一起读。
文言文读的很流利了,就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但是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就浸润在古诗文中接受了很多传统文化,根据学情,设计这种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和展示。
】
(三)理解第一句。
前半句:
群儿戏于庭。
1.故事是怎样开始的?
你来读一读。
2.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3.书中注释这样写到,庭——庭院,借助注释(板书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
4.你瞧,这就是古代的庭院,亭台楼阁,绿树环抱。
5.在这样的庭院中,谁在那里,做什么?
6.从哪个词看出是一群孩子(板书群儿)又从哪个词看出他们在玩耍?
(板书戏)
7.一群孩子在这么漂亮的庭院里玩耍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
8.我们一起开心地读一读。
后半句: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意外。
你来读一读。
你来读一读。
一起读。
发生了什么,你来说。
(生交流)
2.说的很完整,一个小孩,也就是文中说——一儿(板书贴)爬上“瓮”,跌落进了水里。
(板书登跌)
3.瓮是什么?
你能借助注释来说吗?
学生交流我通过注释知道瓮就是口小肚大的容器
4.没错,这就瓮,口小肚大,这就是——那个小孩。
再看图?
还发现了什么?
5.是啊,这瓮,对于小孩子来说太大、太高了,所以作者才说是——一儿“登瓮”。
6.你看,动词用的多么贴切,写出了当时的危机。
7.情况那么危机,大家心情怎样,指导读。
8.就这样,在故事的开始,运用简短的词句,寥寥数语,就把事情的起因写了出来。
让我们再次回顾当时的场景,一起读。
9.语言精练(板书语言精练),内容介绍的却很全面。
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四)理解第2句。
1.故事仍在进行——(众皆弃去)这句话讲得是谁?
(板书贴众)从哪看出来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语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板书联系上下文)
3.那联系上文,众字与哪个字意思相近?
相近却略有不同,刚才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这就是文言文用词的准确。
(板书用词准确)
4.除了司马光,那些孩子做了什么?
就是文中哪个词?
5.弃和去有不同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理解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语。
(板书组成词语)
6.在众人都离开的情况下,谁挺身而出?
(板书光)他做了什么的?
你读一读。
(板书持击)
7.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持石--(做一下动作,把石头搬起来拿好),击瓮——(使劲砸下去),发生了什么?
破之,水迸,儿得活。
8.小孩得救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指导朗读。
9.我们想想这画面合作读一读,我读黑色部分,大家读红色部分。
10.这就是司马广破瓮救友的故事,来看这里(指着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11.光在关键时候采用的做法与前文的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你感受到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带着感受朗读。
12.寥寥数语就把司马光的形象写了出来。
我们一起读。
13.其实在《宋史.司马光传》(课件)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京指的是北宋首都开封,洛是指洛阳。
两地相距几百里,有位画家把这个故事化成《小儿击瓮图》,成为当时的畅销品,街坊邻里间处处流传着这个故事。
14.渲染气氛读。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总会以司马光为榜样,他们说——
年轻的书生在一起讨论,7岁司马光的勇敢机智,他们说——
无论大人小孩无不为司马光的行为点赞,他们说——
15.这就是人人称颂的司马光的故事。
(五)讲故事。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的故事,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吗?
在小组里讲一讲,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开始吧。
2.谁来讲一讲。
3.你讲述的特别清楚,在曾经的一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司马光砸缸》,用168个字来讲司马光救友,而今天学习的司马光仅用30个字就讲了这个故事。
大家看看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上语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板书内涵丰富)
4.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作为语言的书面形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六)背诵。
1.语句简练,内容完整,这是文言文极大的魅力。
短短30个字的司马光成为传诵的经典,谁能看着板书背一背?
2.这么多人想背,我们一起背。
(七)拓展延伸。
1.你知道吗?
这个故事从宋代流传至元、明、清、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人们用雕塑、陶瓷、剪纸、绘本、动画片等多种形式来讲述传达着这个故事,更是在2004年6月1日,儿童节的时候出版了专属邮票,为什么这个故事又会流传这么久?
2.在三字经中这样写道——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3.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司马光救友的故事就很好的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当然要传承下去。
4.在中华美德中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孔融让梨》,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借助注释去讲一讲这个故事吗,自己试着说一说。
5.谁来讲一讲。
6.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希望大家能去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多多体会文言文的这种语言形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六、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文言文
群儿戏语言简练借助注释一儿登跌用词准确联系上下文
众弃去内涵丰富组成词语
光持击
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
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五、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
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以古代名言警句为话题导入新题,解题。
让学生读,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发现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
然后导入课题,简单介绍文中主要人物。
第二版块:
反复朗读,读好文本。
本板块除让学生过好生字关外,应重在读上下功夫。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首先引导学生断句,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然后通过自读,抽生读检查。
在朗读不尽人意时,老师再逐句进行指导,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并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因为好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版块:
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本板块的教学,在学生依据注释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采取寻找伙伴,自.由结合的方式,理解内容。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以简驱繁,突破难点。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一个大问题:
你读懂了什么?
怎么读懂的?
“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的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扩词连句。
理解之后大声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四版块:
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
交流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
读书要读出味道来,抓住关键词,带着问题读书,才能读出味儿来,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学生初识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刚刚读出古文的一点味道来,一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查一下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一举两得。
第五板块:
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人常说:
“熟读成诵更要紧”,学完课文,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背,更有利于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第六版块:
课外拓展,丰富阅读。
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八、说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突出了文章重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1.会认“司、跌、皆、弃、持”5个生字;会写“司、庭、登、跌、众、弃、持”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5.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资料库
课前搜集:
有关司马光的资料(生平、故事、影视剧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
导入语:
我们在课外读了很多名人故事,通过本组课文我们再来认识几位人物。
让我们从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小事感受他们优秀的品质。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资料分享
1.司马光的生平;2.司马光的故事。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
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生字每个读写两遍。
生字如下:
司、跌、弃、持、庭、登、众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
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
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题目是《司马光》,作者主要写了有关的故事。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我们知道他是(朝代)的。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给会写字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
“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展示阶段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提示:
持:
是整体认读音节,读二声;
司:
声母是s,不是sh;
弃:
读四声,不读一声。
预设2会写字
1.观察生字结构:
(1)“司、庭”都是半包围结构;
(2)“跌、持”都是左右结构,都属于“左窄右宽”;
(3)“登、弃”都是上下结构;
(4)“众”是品字形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示范:
庭、登。
预设3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四、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
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都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也肯定不错。
请小组内先自测一下!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皆大欢喜(jiéjiē)抛(qīqì)
2.看拼音,写词语。
sījī()tíngyuàn()dēngshān()
guānzhòng()fàngqì()zhǔchí()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学生能梳理自己的收获或反思自己的不足。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24司马光(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司马光》(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
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
“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
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
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
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借助一定的条件复述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句的意思,这些训练,学生也已有过多次的实践,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3.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
“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导语:
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
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
(指名回答。
)对了。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
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
(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24司马光(“司”注音)。
2.出示任务:
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
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
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
(指名回答。
预设:
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
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司马光是谁呢?
(PPT出示司马光的图片,简介复姓司马和司马光。
资料见《教师用书》。
)那么,课文讲述了司马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表现了他的什么美好品质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导语: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语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课文有所不同,但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
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借助注释,思考:
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说。
)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预设:
“司”“持”。
(3)“跌、弃、持”口头组词。
(注意引导组与课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词)
(4)PPT出示会写字词“庭院、登山、众多”复习认读。
3.导语:
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
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
预设:
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事情。
2.小结:
这篇文言文课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事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
初读这篇课文,同学们借助注释,就粗知了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了。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
但是,这篇课文的朗读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朗读有什么异同?
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
谁还记得朗读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注意什么的停顿吗?
(指名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马光 部编版 司马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