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题库4复习过程.docx
- 文档编号:942746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3.45KB
社会心理学题库4复习过程.docx
《社会心理学题库4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题库4复习过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题库4复习过程
第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会促进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社会学习B.社会影响C.社会抑制D.社会促进
本题得分:
0
第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我国“千金买骨”的成语故事是个()的例子。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直接暗示B.自我暗示C.间接暗示D.反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挫折—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多拉德B.伯克威茨C.弗洛伊德D.班杜拉
本题得分:
0
第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B.评价焦虑C.责任扩散D.旁观者效应
本题得分:
0
第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最早会社会促进问题进行研究的是()。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
A.奥尔波特B.特里普里特C.津巴多D.米尔格拉姆
本题得分:
0
第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
A.社会抑制B.去个性化C.社会促进D.社会影响
本题得分:
0
第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社会影响B.社会学习C.社会抑制D.社会促进
本题得分:
0
第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社会学习理论B.进化心理学C.社会交换论D.移情—利他假说
本题得分:
0
第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行为的普遍存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模仿B.从众C.服从D.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现象。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社会惰化B.社会抑制C.从众D.社会促进
本题得分:
0
多项选择题(50分)
第1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助人者的特点B.求助人的特点C.利他行为的得与失D.助人者当时的心境E.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境因素
本题得分:
0
第1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BDE)。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D,E
A.认知失调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社会情境理论D.挫折—攻击理论E.本能论
本题得分:
0
第1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人们在群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去个性化的行为的原因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C,D
A.自我意识下降B.刺激C.责任分散D.匿名性E.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避免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攻击行为的产生的方法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C,D,E
A.加以惩处B.习得的抑制C.培养同情心D.宣泄E.置换
本题得分:
0
第1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
A.敌对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动作攻击D.言语攻击E.反社会的攻击
本题得分:
0
第1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社会惰化行为的几种核心解释包括()。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觉醒降低理论B.努力的比较理论C.评价的可能性理论D.努力的可缺省性理论E.社会影响理论
本题得分:
0
第1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促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C
A.促进情感交流B.促进旁观者干预C.促进志愿服务D.促进社会文化E.促进人际沟通
本题得分:
0
第1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外界压力主要来自()。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C
A.刺激B.他人C.规范D.风俗E.自身
本题得分:
0
第1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社会心理学家一般都把模仿分成()。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
A.无意模仿B.有意模仿C.间接模仿D.直接模仿
本题得分:
0
第2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暗示可以根据发出者的来源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E
A.直接暗示B.自我暗示C.反暗示D.间接暗示E.他人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社会学习理论B.进化心理学C.移情—利他假说D.社会交换论
本题得分:
0
第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我国“千金买骨”的成语故事是个()的例子。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间接暗示B.直接暗示C.自我暗示D.反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行为的普遍存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暗示B.模仿C.从众D.服从
本题得分:
0
第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求助行为B.攻击行为C.人际吸引D.利他行为
本题得分:
0
第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暗示B.服从C.从众D.模仿
本题得分:
0
第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去个性化D.社会影响
本题得分:
0
第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
A.社会影响B.服从C.社会抑制D.去个性化
本题得分:
0
第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会促进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社会影响B.社会学习C.社会促进D.社会抑制
本题得分:
0
第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最早会社会促进问题进行研究的是()。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米尔格拉姆B.津巴多C.特里普里特D.奥尔波特
本题得分:
0
第1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反暗示B.自我暗示C.间接暗示D.直接暗示
本题得分:
0
多项选择题(50分)
第1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社会惰化行为的几种核心解释包括()。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努力的可缺省性理论B.评价的可能性理论C.努力的比较理论D.觉醒降低理论E.社会影响理论
本题得分:
0
第1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促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E
A.促进人际沟通B.促进社会文化C.促进情感交流D.促进旁观者干预E.促进志愿服务
本题得分:
0
第1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暗示可以根据发出者的来源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E
A.反暗示B.他人暗示C.直接暗示D.间接暗示E.自我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C
A.敌对性攻击B.反社会的攻击C.工具性攻击D.动作攻击E.言语攻击
本题得分:
0
第1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他人暗示可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E
A.反暗示B.直接暗示C.自我暗示D.表情暗示E.间接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D
A.敌对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动作攻击D.言语攻击E.反社会的攻击
本题得分:
0
第1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进化心理学强调以自然选择法则、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解释社会行为,该理论取向从()方面解释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
A.互惠规范B.学习社会规范C.利他主义可能会影响人们选择配偶D.亲属选择E.得到赞扬
本题得分:
0
第1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本人的人格,早期的社会化情况等,其中几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
A.当时的心境B.助人者的性别差异C.人格D.求助人的特点E.利他行为的得与失
本题得分:
0
第1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C
A.社会抑制B.社会刺激C.社会促进D.社会影响E.社会惰化
本题得分:
0
第2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利他行为的产生可以用()理论加以解释。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
A.社会交换论B.社会学习理论C.进化心理学D.移情—利他假说E.社会判断论
本题得分:
0
第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社会影响B.社会抑制C.服从D.去个性化
本题得分:
0
第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心理学家李夫指出,受到电视节目影响最大的是(),因为他们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具有强烈情绪、激烈活动以及冲突的节目内容所吸引,因此较易于学习攻击行为与攻击态度。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男性B.成人C.儿童D.女性
本题得分:
0
第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模仿B.服从C.暗示D.从众
本题得分:
0
第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影响D.去个性化
本题得分:
0
第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行为的普遍存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服从B.模仿C.暗示D.从众
本题得分:
0
第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
A.间接暗示B.直接暗示C.自我暗示D.反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我国“千金买骨”的成语故事是个()的例子。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
A.自我暗示B.间接暗示C.反暗示D.直接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著名心理学家、()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社会学习理论B.认知失调理论C.挫折—攻击理论D.本能论
本题得分:
0
第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从众B.盲从C.服从D.顺从
本题得分:
0
第1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挫折—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
A.班杜拉B.多拉德C.弗洛伊德D.伯克威茨
本题得分:
0
多项选择题(50分)
第1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C
A.社会促进B.社会惰化C.社会抑制D.社会影响E.社会刺激
本题得分:
0
第1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暗示可以根据发出者的来源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C
A.自我暗示B.反暗示C.他人暗示D.间接暗示E.直接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个人因素有本人的人格,早期的社会化情况等,其中几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C,E
A.利他行为的得与失B.助人者的性别差异C.当时的心境D.求助人的特点E.人格
本题得分:
0
第1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外界压力主要来自()。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D
A.规范B.风俗C.自身D.他人E.刺激
本题得分:
0
第1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属于利他行为的特征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C,D,E
A.自愿的B.可以得到回报C.以帮助他人为目标D.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E.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本题得分:
0
第1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习得的抑制,主要包括()。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C,E
A.自我行为的抑制B.对报复的畏惧C.社会规范的抑制D.自我情绪的抑制E.痛苦线索的抑制
本题得分:
0
第1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E
A.反社会的攻击B.敌对性攻击C.工具性攻击D.言语攻击E.动作攻击
本题得分:
0
第1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境因素B.助人者的特点C.助人者当时的心境D.求助人的特点E.利他行为的得与失
本题得分:
0
第1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人们在群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去个性化的行为的原因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C,E
A.刺激B.责任分散C.匿名性D.暗示E.自我意识下降
本题得分:
0
第2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进化心理学强调以自然选择法则、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解释社会行为,该理论取向从()方面解释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E
A.学习社会规范B.互惠规范C.利他主义可能会影响人们选择配偶D.得到赞扬E.亲属选择
本题得分:
0
第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顺从B.盲从C.服从D.从众
本题得分:
0
第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移情—利他假说B.社会学习理论C.社会交换论D.进化心理学
本题得分:
0
第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未曾偷”的故事说的是一种()。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自我暗示B.间接暗示C.反暗示D.直接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
A.评价焦虑B.责任扩散C.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D.旁观者效应
本题得分:
0
第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社会影响B.去个性化C.社会抑制D.服从
本题得分:
0
第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心理学家李夫指出,受到电视节目影响最大的是(),因为他们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具有强烈情绪、激烈活动以及冲突的节目内容所吸引,因此较易于学习攻击行为与攻击态度。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女性B.成人C.男性D.儿童
本题得分:
0
第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我国“千金买骨”的成语故事是个()的例子。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反暗示B.自我暗示C.间接暗示D.直接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社会影响B.社会促进C.社会抑制D.去个性化
本题得分:
0
第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D
A.间接暗示B.自我暗示C.反暗示D.直接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著名心理学家、()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认知失调理论B.挫折—攻击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本能论
本题得分:
0
多项选择题(50分)
第1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社会惰化行为的几种核心解释包括()。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社会影响理论B.努力的比较理论C.评价的可能性理论D.努力的可缺省性理论E.觉醒降低理论
本题得分:
0
第1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D
A.社会刺激B.社会影响C.社会抑制D.社会促进E.社会惰化
本题得分:
0
第1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影响暗示的因素包括()。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暗示者的年龄与性别B.暗示者的心理状态C.暗示刺激的特点D.暗示者的影响力E.暗示的情境
本题得分:
0
第1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权威命令普通人去伤害无辜的陌生人,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们仍然会去做,这种服从倾向背后的因素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他人的支持与服从B.行为后果的反馈C.权威的靠近程度D.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E.命令者的权威性
本题得分:
0
第1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属于利他行为的特征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
A.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B.以帮助他人为目标C.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D.自愿的E.可以得到回报
本题得分:
0
第16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他人暗示可分为()。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
A.反暗示B.间接暗示C.直接暗示D.表情暗示E.自我暗示
本题得分:
0
第17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社会心理学家一般都把模仿分成()。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B,C
A.间接模仿B.有意模仿C.无意模仿D.直接模仿
本题得分:
0
第18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情境因素对个体是否表现出利他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体现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事件的紧急性B.社会环境条件C.自然环境条件D.时间压力E.社会文化
本题得分:
0
第19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能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C,D,E
A.时间因素B.个人因素C.刺激物的性质D.群体规模、一致性、凝聚力和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E.文化因素
本题得分:
0
第20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习得的抑制,主要包括()。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B,D
A.痛苦线索的抑制B.社会规范的抑制C.自我情绪的抑制D.对报复的畏惧E.自我行为的抑制
本题得分:
0
第1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著名心理学家、()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C
A.挫折—攻击理论B.本能论C.社会学习理论D.认知失调理论
本题得分:
0
第2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服从B.盲从C.从众D.顺从
本题得分:
0
第3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社会影响B.社会学习C.社会促进D.社会抑制
本题得分:
0
第4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行为的普遍存在。
答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服从B.暗示C.模仿D.从众
本题得分:
0
第5题(正确得分:
5分错误扣分:
0分)
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题库 复习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