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东奥会计专题二一.docx
- 文档编号:942318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640.10KB
注会东奥会计专题二一.docx
《注会东奥会计专题二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会东奥会计专题二一.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会东奥会计专题二一
专题二会计基础知识
(一)
一、会计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二)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三)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企业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
强调是否能够独立核算。
法律主体:
强调法人企业。
(1)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属于会计主体的有: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子公司、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
(3)属于法律主体的有:
有现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消减业务。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
企业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2)持续经营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
年度和中期。
(1)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
【提示】资产负债表日或期末的概念是哪一天,取决于提供哪段期间的财务报告。
(1)比如提供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则3月31日就是期末或资产负债表日;
(2)提供半年度财务报告,则6月30日就是期末或资产负债表日;
(3)年度财务报告的期末或资产负债表日是指的12月31日。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法规定:
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其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一)会计要素的定义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
财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资产负债表的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三大核算要素。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特征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其中控制的资产是指的企业融资租赁形成的资产,融资租赁形成的资产作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特征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第二: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产,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
(3)预期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变现的;
(4)在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
【提示】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
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
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用于出售的房地产开发产品,造船企业制造的用于出售的大型船只等,从购买原材料进入生产,到制造出产品出售并收回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过程,往往超过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列示。
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①流动资产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提示】存货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②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特征2】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特征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关键点)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第二: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关键点)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
(1)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
(2)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3)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
(4)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
①流动负债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提示】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住房公积金、为职工无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等。
②非流动负债
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①实收资本
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也就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出资。
②资本公积
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也就是“资本(股本)溢价”部分。
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
③盈余公积
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等。
④未分配利润
是指企业待分配或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
甲公司2013年12月31日单位:
元
资产
期末
余额
年初
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期末
余额
年初
余额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短期借款
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
流动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借款
固定资产
负债合计
无形资产
实收资本
资产合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
2.利润表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利润表要素的核心内容。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特征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的确认主要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第二:
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特征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主要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第二:
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费用包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和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成本等。
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等。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商品维修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和相关的手续费等。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
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表
编制单位2013年度单位:
元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减: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减:
资产减值损失
加: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益以“-”号填列)
其中: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
营业外收入
减:
营业外支出
其中: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
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六、其他综合收益
七、综合收益总额
按构成内容的不同,利润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投资收益(-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利得、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提示】必须会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时注意营业税金及附加包括的内容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包括的内容。
【当期损益的概念】只要是影响到利润表的均属于当期损益。
例如:
将对外捐赠的资产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将发生的差旅费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提示】收入、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三、会计等式与会计账户
(一)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称为“会计基本等式”,它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静态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提示】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必然会引起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
但不论发生何种交易或事项,都不会破坏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
因此,会计基本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
【提示1】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构成利润表的三个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也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提示2】利润包括: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二)会计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提示1】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它不能反映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
【提示2】学习中不对账户和科目进行区分。
2、会计科目的分类(重点)
(1)按其所属会计要素的不同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
①资产类
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资产类会计科目中,有一些是用来反映资产价值损耗或损失的科目,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②负债类
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③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和“专项储备”等。
【提示】股份公司使用股本,非股份公司使用实收资本
④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
⑤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
(2)按照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的分类
①总分类账户:
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等科目。
②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应收账款”科目可按债务人(关键点)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及其分布情况。
【提示】必须清楚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分类依据;必须清楚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科目与三级明细账户之间的科目。
3、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交易或事项内容摘要、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余额等。
账户核心部分可用简化格式“T”形账户表示:
四、复式计账
(一)定义
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科目中进行登记,是一种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记账方法。
(二)要素
复式记账法有多种(如:
借贷记账法),每一种复式记账法都包含:
平衡原理、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等基本要素。
注意:
(1)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原理;
(2)不同的复式记账法具有不同的记账符号;
(3)不同的复式记账法具有不同的记账规则;
(4)不同的复式记账法具有不同的试算平衡法。
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它同样也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记账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三)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科目余额的性质等。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
“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科目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
3、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T”形账户的“左方”表示“借方”,右方表示“贷方”。
必须注意的是,“借”和“贷”只是记账符号,至于表示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账户类别
借方记录
贷方记录
余额方向
资产类
增加
减少
借方
负债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
减少
增加
贷方
成本类
增加
减少或转销额
借方
费用类
增加
减少或转销额
无余额
收益类
减少或转销额
增加
无余额
4、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1)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在借贷记账法下,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记录在一个或几个科目的借方与另一个或几个科目的贷方。
对每项经济业务记录所形成的这种“借”记科目和“贷”记科目之间的联系,称为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2)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科目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按照所涉及科目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3)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四个)
①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是资产(成本、费用)还是权益(收入);
②根据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确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
③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会计科目结构,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借方、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贷方;
④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确定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格式是:
先写借方科目,再写贷方科目,金额单位默认为“人民币元”。
会计分录为上下结构,上借下贷,借贷错开,金额相等。
5、借贷记账法下的具体处理
【例题1·计算题】甲企业(非股份公司)2013年1月份注册成立,收到投资人投入的100000元资金,存入银行。
要求:
做出会计处理。
【答案】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 100000
贷:
实收资本 10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同时增加100000元。
由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增加,恒等关系成立。
【例题2·计算题】甲企业自工商银行取得3个月的短期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 50000
贷:
短期借款——工商银行 5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和负债(短期借款)同时增加50000元。
由于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增加,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3·计算题】甲企业以银行存款80000元购置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不考虑增值税等因素)。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分录:
借:
固定资产 80000
贷:
银行存款 8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一项资产(固定资产)增加80000元,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减少80000元,由于资产内部等额一增一减,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4·计算题】甲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建设银行短期借款30000元。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分录:
借:
短期借款——建设银行 30000
贷:
银行存款 3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和负债(短期借款)减少30000元。
由于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额减少,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5·计算题】甲企业债权人—张强,将对公司的债权100万元,转为对公司的投资款,其中50万元作为实收资本其他作为资本公积。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处理:
借:
应付账款——张强 1000000
贷:
实收资本——张强 50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50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6·计算题】甲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行政管理部门房屋租金费用2000元。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处理:
借:
管理费用 2000
贷:
银行存款 2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减少,费用增加(净利润减少进而所有者权益减少)。
由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等额减少,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7·计算题】甲企业接受一笔政府补助100000元。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处理:
借:
银行存款 100000
贷:
营业外收入 10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资产(银行存款)增加,营业外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进而所有者权益增加)。
由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8·计算题】甲企业将一笔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转销50000元。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处理:
借:
应付账款 50000
贷:
营业外收入 5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企业负债减少,营业外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进而所有者权益增加)。
由于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9·计算题】甲企业收到一笔活期存款利息5000元。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处理:
借:
银行存款 5000
贷:
财务费用 5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资产增加,财务费用减少(净利润增加进而所有者权益增加)。
由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恒等关系不受影响。
【例题10·计算题】甲企业计提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10000元。
要求:
做出处理。
【答案】会计处理:
借:
管理费用 10000
贷:
累计折旧 10000
【解析】此项业务发生后,引起费用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东 会计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