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工程工作大纲.docx
- 文档编号:941899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65.49KB
湿地保护工程工作大纲.docx
《湿地保护工程工作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保护工程工作大纲.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湿地保护工程工作大纲
中国黑河流域(张掖)
湿地保护工程工作大纲
ZHONGGUOHEIHELIUYUZHANGYESHIDI
BAOHUGONGCHENGGONGZUODAGANG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张掖市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张掖市位于古丝绸之路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7°28′~39°59′,东经97°25′~102°13′,东靠武威、金昌,西连酒泉、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西长465km,南北宽148km,土地总面积41924km2。
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总人口128万,有汉、裕固、藏、回等38个民族。
地域辽阔,特色明显,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绵延数百里,是全国重点商品粮、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146.6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35.5%,农民人均纯收入41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5元。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孕育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张掖绿洲文明,素有“金张掖”和“塞上江南”之美誉。
前人找到了弱水(今山丹河)与羌谷水(今黑河)汇合处的三角地带,围绕“甘泉”而建古张掖城,可以说张掖是名副其实座落在湿地上的一座城市。
张掖古城座落在黑河中上游冲积扇上,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粮丰草茂,稻花飘香,罗家伦“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金张掖”“金”之所在。
历史上张掖城水多湖广,湖面及沼泽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湖中皆芦苇,春天碧波雍翠、夏天芦苇成林、秋天涤荡翻浪、冬天琉璃一片,四时景色各异。
史料记载寺观、楼宇、殿堂、祠塔等古建筑有300多处,曾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的赞誉。
原始遗存、月氏遗址、汉代墓群、明朝烽燧,揭示出张掖的文明历程,现存的隋代木塔、西夏大佛、明代钟楼、绝世金经等珍贵的文化遗产,折射出张掖灿烂的文化。
冰川、沙漠、绿洲、戈壁、湿地相伴而生的西部风光,“半城芦苇半城塔,三面杨柳一面湖”的美景,更是这座湿地古城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第二节张掖市湿地资源现状
张掖市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全市湿地有2大类4个类型13个类别,总面积315.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2%(详见附表二)。
天然湿地面积299.56万亩,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及沼泽湿地3个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草本沼泽、高山湿地、灌丛湿地、内陆盐沼共9个类别。
人工湿地面积16.06万亩,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1%,包括水产池塘、灌溉地、蓄水区、盐田共4个类别。
各类湿地在湿地
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见图1-1。
第三节黑河中游干流湿地资源现状
黑河中游干流湿地位于北纬38°-42°,东经98°-101°之间,主要包括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境内分布的湿地。
黑河中游干流湿地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反复交替,形成了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喜湿植物茂盛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野生鸟类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春秋两季大量候鸟停歇嬉戏的天堂。
有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Ciconianigra)、玉带海雕(Haliaeetusleucoryphus)、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等4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大天鹅(CygnusCygnus)、小天鹅(Cygnuscolunbianus)、鹗(Pandionhaliaetus)、灰鹤(Grusgrus)等18种,国家“三有”鸟类60余种途经这里。
黑河中游干流湿地总面积为50.12万亩(详见附表三),其中,天然湿地36.07万亩,人工湿地14.05万亩。
天然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沼泽湿地(草本沼泽、高山湿地、灌丛湿地、内陆盐沼);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产池塘、灌溉地、蓄水区、盐田。
各类湿地所占比例见图1-2。
一、河流湿地
总面积19.67万亩,占全市河流湿地面积的22.57%、湿地总面积的6%。
永久性河流湿地:
黑河中游沿岸甘州(0.72万亩)、临泽(3.51万亩)、高台(3.55万亩)三县区总面积7.77万亩,占全市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的11.81%。
季节性河流湿地:
面积0.63万亩,主要分布在临泽(0.51万亩)、高台(0.12万亩),占全市季节性河流湿地面积的6.36%。
主要由自然降雨补给水源,年积水约80—120天。
泛洪平原湿地:
总面积为11.27万亩,占全市泛洪平原湿地面积的98.04%。
高台县巷道、合黎、宣化、黑泉、罗城等乡镇分布较广,面积10.25万亩。
甘州区乌江镇、新墩镇、西城驿林场黑河滩也分布着大片泛洪平原湿地,面积1.03万亩。
二、沼泽湿地
由降水或地下水补给水源而形成。
总面积为16.26万亩,占全市沼泽湿地面积的8.13%。
草本沼泽:
生长的植物主要以苔草为主,为夏季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重要活动场所。
面积为2.08万亩,占全市草本沼泽湿地总面积的14.62%,占全市沼泽湿地面积的12.81%。
灌丛湿地:
均处在地表过湿或积水的地段上,以喜湿的灌木为主。
主要分布在高台(1.42万亩)、临泽(1.27万亩),总面积2.69万亩,占全市灌丛湿地面积的17.71%。
内陆盐沼:
内陆盐沼分布在甘州(2.46万亩)、高台(0.34万亩)、临泽(8.68万亩)黑河沿岸及泉水溢出带和河流、渠系的退水区域,面积11.48万亩,占全市内陆盐沼湿地面积的100%。
由一年生和多年生盐生植物群落组成,土壤为重盐碱潮土,植物主要以柽柳、盐爪爪、碱蓬为代表种。
三、湖泊湿地
以淡水湖为主,主要分布在高台(0.11万亩)和临泽(0.03万亩)两县,面积0.14万亩,占全市湖泊湿地面积的14.3%,是季节性候鸟栖息的主要场所。
永久性淡水湖:
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平川镇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现存有锁龙潭、墩风燧及其周围滩地等几处,面积为0.03万亩。
由地下水涌出地表汇集于低洼地而成。
地表常年积水,春秋季节地下水位上升,湖面较大,水深1.2—1.6m,夏季地下水位下降,湖面缩小。
季节性淡水湖:
仅分布于高台县宣化镇,面积0.11万亩。
四、人工湿地
黑河中游人工湿地面积为14.06万亩,占全市人工湿地总面积的87.48%。
盐田是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分布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湿地类型之一,分布在高台县盐池乡,总面积3.87万亩。
盐湖盐的种类比较齐全,储量较大,不仅赋存大量的食盐、硭硝、天然碱等普通盐类,而且还富集着硼、锂等多种稀有元素。
盐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张掖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重大。
水塘在黑河中游呈零星分布,面积为0.11万亩,占全市水塘湿地总面积的44.20%。
主要分布在临泽(0.06万亩)、高台县(0.05万亩),以渔业生产为主。
灌溉地及渠系仅指主要的灌溉干支渠和稻田,面积为4.59万亩,稻田主要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境内。
蓄水区指黑河中游用于农业灌溉的蓄水库,主要分布在甘州(0.18万亩)、临泽(1.17万亩)、高台(4.13万亩),总面积5.48万亩,占全市蓄水湿地面积的74.51%。
第四节张掖城市(北郊)湿地现状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位于张掖市区北郊,东至张火公路,南至北一环路,西至黑河东岸,北至兰新铁路。
行政范围包括:
甘州区新墩镇的流泉村、白塔村、北关村、西关村;三闸镇的二闸村、三闸村;工业园区的东泉村、下安村、张家庄社,乌江镇的谢家湾村等9个村、49个社;6所学校,22个居民小区,122个企事业单位;4个农林场站。
一、土地利用现状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地形呈南高北低的走势,南北高差40米。
土地总面积61622亩(详见附表五),其中,湿地面积25995亩,耕地17761亩(基本农田10722亩,开荒地6834亩,新开荒地205亩);林地3518亩;建设用地12580亩;交通用地1356亩;未利用地256亩;其它用地156亩。
各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见图1-3。
二、湿地资源现状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总面积25995亩(详见附表四),有2个大类7个类别。
天然湿地23710亩,占湿地总面积的91.2%,其中:
河流水域2373亩,草本沼泽6268亩,内陆盐沼9770亩,泛洪平原湿地5299亩。
人工湿地2285亩,占湿地总面积的8.8%,其中:
水塘1115亩,稻田1165亩,沟渠5亩。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各类型所占比例见图1-4。
三、湿地水系状况
(一)水系构成
按照水系分布,湿地区自东向西主要由东泉渠系、阿薛渠系、庚明渠系、黑河(滩)水等四大水系构成,天然河道、引水渠道、排阴沟、排污渠纵横交错,有机井71眼,泉眼(泉域)12202处。
除黑河滩无污水排放、庚名干渠泉水与污水可以分流外,其它渠道均为河水、泉水和污水混流。
(二)水位埋深
湿地地下水主要受南部潜水侧向径流和深层承压水的越流补给,自南东向北西方向运动,一部分在城北郊湿地溢出,一部分继续北流,最终排入黑河河床。
从湿地现状和地下水位埋深情况看,湿地发育东、中部受人为扰动影响,局部有恶化趋势,西部和黑河滩大部分现状良好。
(三)排阴沟状况
湿地内为引水灌溉、排阴耕种开挖的各类排阴沟,严重影响湿地的正常发育。
除承担大面积农田灌溉引水及城区排水的干渠外,湿地地下水位埋深1米以内的区域内,有人工开挖深度0.4~0.8米的排阴沟17条、8033米,主要分布在庚明渠系内流泉村四社、十社和三闸村一社附近,黑河滩湿地开挖的排阴沟长达1250米。
四、社会经济状况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区现有人口5770户、37665人。
其中:
农业人口2513户、11813人,城镇人口3257户、28365人(在校学生12514人)。
200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30168.9万元。
其中:
农业生产总值7994.3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2174.6万元;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3761万元,工业销售产值59758万元,工业增加值2487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6783万元,税金4668万元。
五、重点污染源企业概况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是甘州区主要的工业企业分布区,有重点“三废”排放企业15户,其中,造纸企业2户、化工企业3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3户、食品加工企业5户、建材企业2户。
2007年,15户重点污染源企业完成生产总值62742万元,占东北郊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1.1%,占甘州区工业总产值的13.9%;实现工业增加值23997万元,销售收入52534万元,税金2547.5万元。
第二章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黑河流域湿地保护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围湖造田、过度放牧、生物多样性减少,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和功能衰退;加之流域上游来水量的减少,使部分支流干涸,沼泽、湖泊面积萎缩,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荒漠化加剧,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大,给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乱开滥挖排水沟,导致湿地水位下降,土壤盐渍化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历史上处于泉眼集中分布区,曾建有“四善桥”、“五行塔之水塔”,是古甘州重要历史遗迹。
阿薛渠、黄花渠纵贯南北,百泉喷涌、芦苇连天,被称为“北大池”,“竟见芦花水一湾”是这一地段的历史写照。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蚕食湿地,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乱开滥挖排水沟,以求获得生产和建筑用地。
据不完全统计,城北湿地除5条必须留用的排水渠外,湿地内纵横交错、长短不等、深浅不一的排水沟多达17余条,这样乱开滥挖的后果就好似人之肌体,毛细血管被肆意切断,造成湿地水源流失,湿地水位下降,大量泉眼干枯,土壤返盐聚增,部分地段地表形成盐渍层,土壤潮化和盐渍化加剧,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功能已严重退化。
二、围垦造田,乱建乱占,导致天然湿地面积锐减
湿地缺水退化、旱化为人类活动提供了便利,周边群众随意阻隔河流水系,盲目围垦造田;侵占滥用湿地,违章违规建房;过度开发利用,原有的沼泽和芦苇湿地功能严重退化;湿地萎缩,面积锐减,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人为侵占、破坏的严重威胁。
三、工业“三废”超标排放,湿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量含有硫酸盐、氯化物、氨氮、挥发酚等污染物的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废水、污水等有毒物质未经达标处理排入湿地;农业化肥及农药残留排入湿地的河道、水渠;生活、生产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形成了许多臭水沟、臭水塘、垃圾堆,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生物群落。
据甘州区环保局污染源普查资料统计,城市湿地区15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年废水排放量860.67万吨;COD排放量4390.39吨;废气排放量184451.53万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4656.14万标立方米,烟(粉)尘排放量4020.89万标立方米;城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850万立方米。
湿地区域水体的严重污染,损伤了湿地的水文功能,减弱了湿地的净化功能,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部分湿地的芦苇种群结构已有原生的“芦苇+水生植物群落”演变为现在的“芦苇+冰草群落”,原生水生植物大量枯死,水生动物被大量的寄生虫所代替。
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污染威胁,湿地功能不断退化,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四、城市引排水渠系堵塞,湿地水源补给不足
一方面,市区内历史上形成的八大明渠,全长16公里,现有4公里被填埋,8公里被衬砌覆盖,形成了城区地下水的“堰塞湖”,导致城区地下水不能顺畅排入湿地,使湿地水源补给不足;另一方面,张掖城地处西北内陆腹地,黑河中上游,因为受黑河流域干旱气候的影响,加之黑河分水计划的实施,配水总量减少,生态用水和灌溉用水矛盾突出,也造成湿地补水不足。
第三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一节必要性
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既顺应了国际社会加强生态保护的潮流,又顺应了国家西部大开发侧重生态保护的政策。
建设黑河流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进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全市“十大工程”的开篇之举。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张掖综合竞争力,加快北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通过湿地保护,可以探索出一条西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彰显张掖金色的需要
城市环境污染和不科学规划、盲目建设,使水路不畅,造成湿地缺水和城市水患的双重矛盾,特别是城市(北郊)湿地成了废水、废物、垃圾的倾泻地,生态环境一天天恶化。
过去真正体现张掖特色的甘州美景已不复存在,由水而生的“金张掖”“金”色已逐渐褪去,张掖已处在抱着一块没有多少含金量的“金”字招牌的尴尬境地。
所以,实施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二、全市人民期盼发展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尤其对湿地保护工作高度关注,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的同时,拿出巨资扶持建设。
就张掖而言,恢复湿地自然景观,建设生态张掖,重现张掖“金”色和“半城芦苇半城塔”的美景,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所以,该工程的建设是“上得天时、下应民意”。
三、建设生态张掖的需要
张掖是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可更好地实现城水、城景相融景象,可使张掖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能够充分彰显金张掖“金”色和“戈壁绿洲”、“塞上江南”美景,达到湿地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使张掖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独具特色的城市,张掖“金”色更加耀眼夺目。
四、科学发展的需要
湿地保护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支撑点,必将推动张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扩充城市承载力,促进二、三产业尤其是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对张掖经济的拉动效应不可估量。
所以,也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对促进张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黑河全流域和谐发展的需要
张掖处于黑河中上游的一个水源涵养区,搞好该区域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对于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维护流域内生态稳定,保证能持续向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分水,对实现张掖绿洲及整个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
第二节可行性
一、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优势拉动经济增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所以建设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二、有坚强的组织领导
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将中国黑河流域(张掖)湿地保护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首,举全市之力建设,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各级部门认识统一,行动积极,已按各自的职能职责抓紧开展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三、可靠的技术保障
张掖已有一大批林业、规划、建设、水利等方面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对一些重点工程,我们将委托具有较高资质和较好业绩的规划设计单位和施工建设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
同时,我们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成立工程建设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
因此,我们实施这项工程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四、有良好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撑
国家计划利用90亿元,近期投入44亿元的资金对全国重点湿地进行保护,我们可积极申请国家投资进行湿地保护工程建设。
在该工程的带动下,各部门根据各自的行业特点可申报项目,争取资金,通过进一步整合资金,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项目资金支撑。
五、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虽然局部遭到污染和破坏,湿地功能有所衰退,但从整体上看,湿地大的景观没有多大变化。
另外,只要适当疏通水道,恢复湿地自然原貌,就可以满足湿地涵养所需的水量,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投入少量资金,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四章规划的思路、目标和原则
第一节规划思路
按照“顺应自然、建设生态张掖、拉动张掖经济”的思路,以张掖市丰富的湿地为本源,保持黑河中上游湿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维护流域生态安全。
以“追求湿地原生态,发掘湿地副产品”为途径,以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实施湿地水源涵养工程,搞清水脉,疏浚水系,南北排灌,东西联通,促进湿地水分自然循环,恢复湿地原生态,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增强城市湿地系统的生命活力。
通过湿地的整治,土地的整理,增加政府土地存量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提高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使城市湿地公园与老城区相连的过渡区土地附加值成倍增加,形成最具活力的特色经济发展“黄金区”,吸引客商入住,发展水岸经济,辐射带动二、三产业,使其成为支撑城市建设,带动湿地公园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孵化器”,成为张掖未来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规划目标
以水为“源”、“绿”为本、“地域”为特色,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塑造城郊森林、农田、村庄交错相连,城内绿色空间相隔,绿色廊道相连,湖泽水系相通,水在城中,城在水边,蓝天、碧水、湿地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形象,实现城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焕发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风采,再现“半城芦苇半城塔”的“塞上江南”美景,打造金张掖“戈壁绿洲”、“生态家园”、“湿地之城”和“文化名城”,把张掖建成“河西人常来、外地人要来”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三节规划原则
一、坚持“顺应自然、顺势推进、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支撑、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五章规划内容
通过黑河中游干流湿地功能区划和建设,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通过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依托城市湿地公园和金张掖文化名城的优势,扩大城市规模,扩充城市承载力,把城市湿地公园与老城区相连的过渡区打造成引领城市发展的“黄金区”;通过城区和湿地渠系疏浚工程,将旧城区逐步改建成现代化的湿地之城。
第一节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张掖国家城市(北郊)湿地公园规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城市建成区与张掖城市(北郊)湿地之间的过渡区规划;二是张掖城市(北郊)湿地区规划。
一、城市建成区与湿地之间的过渡区规划
(一)规划范围
城市建成区与湿地公园之间的过渡区,是张掖国家城市(北郊)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规划范围以城区北环路以北1.2—1.6公里,东西长2.8—3.2公里,面积约1.5万亩左右。
(二)规划布局
把城市建成区与湿地之间的过渡区及环绕湿地四周的“金边子”,作为支撑城市建设、带动湿地公园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区”,进行控制性详规。
“黄金区”的建设与湿地公园建设相结合,相互映衬,融为一体。
在全面绿化美化、增加湿地植被、降低建筑容积率的基础上,规划布局文化体育、科研教育、旅游观光、商贸服务会展中心、湿地博物馆等设施;“金边子”依托水景、水岸、水系及绿地通道,布置景观及商业休闲带、文化景观线等。
通过黄金区建设,塑造城市崭新形象,带动周边地价的提升,发展高端房地产业,打造具有张掖湿地特色的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场所,发展几处大型旅游购物商场,建设一批“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形成重要的高新产业聚集地、商贸流通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短期内经济效益快速显现,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支撑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科学发展的新亮点。
二、张掖城市(北郊)湿地区规划
(一)湿地公园用地范围
张掖城市(北郊)湿地区用地范围东至昆仑大道、南至东北郊湿地保护工程北界线,西至黑河东岸、北至兰新铁路,区域总面积61622亩,其中湿地25995亩。
(二)功能区划
湿地公园以自然淳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特色,以湿地原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在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风貌特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区划,形成园林化湿地区、原生态景观区、湿地文化区、湿地植物园区、湿地生产区、湿地管理服务区、湿地农耕区、湿地新农村建设区等功能区。
(三)湿地生态景观恢复与保护
通过疏浚补水、退耕还湿地、重点区域围栏封护等措施,恢复湿地的原生态地貌,形成大片芦苇丛林、漫水浅滩、优美水景岸线及芦苇河湾岸线等风景线,彰显最具西北荒漠特色的湿地、森林(沙枣、柽柳林等)、农田、村庄景观。
特别是将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开垦或围湖造田形成的7039亩耕地,根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需要,因地制宜,逐步退耕还林、还湖、还湿地,恢复湿地景观。
(四)公园设施建设
在现有甘州区湿地公园建设布局的基础上,适当规划桥涵、鸟岛、水生植物园以及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小品。
同时,通过湿地文化长廊、湿地碑文、壁画等多种手法,构筑人文理念,展现湿地文化、彰显金张掖历史名城之风采、近城湿地之特色。
各自然生态景观区以电瓶车道、木质人行栈道、水道等连接贯通,精心组织设计游览路线。
重点风景观赏区设置服务休憩驿站、观景台或观景塔,提供完善的标识系统、平台休息系统、设施服务系统,游人或坐、或卧、或观、或摄,打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风貌,构筑绿色空间相隔,绿色廊道相连,湖泽水系相通,森林草原环拥,水在城中,城在水边,蓝天、碧水、湿地相互辉映的中国西北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五)融通水道建设
在张靖公路、312国道适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湿地 保护 工程 工作 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