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docx
- 文档编号:9411074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8.26KB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docx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
第一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之下,世界经济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的转型时期。
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不仅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诸方面,更是深度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迎接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人们已经逐渐清醒认识到,如果不转变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和黑色发展模式,这种危机还会进一步加剧,最终将带来人类自身的毁灭。
旨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从生态赤字逐步转向生态盈余的绿色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谈及保护,我们就要知道何为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它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消纳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
所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人类难以生存,但人类可以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界,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著名的《布伦特兰报告———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
在此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
可持续发展是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与环境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人类为了生存,改善生存条件,不断地向自然索取,有时甚至是掠夺性的利用,最终导致自然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化等灾难予以报复。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冲突日益增多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我国,这种冲突突出表现为环境污染与资源损害已构成了对发展的威胁。
具体表现为:
1.水土流失、土壤荒漠、耕地被占用问题严重。
早在xx年水利部公布的资料中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黄河、长江、海河、淮河、松辽河、珠江、太湖等七大流域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一半。
因水土流失,全国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每年损失的耕地面积达七万多公里。
根据国家林业局在第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60亿元。
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不仅造成了生态失衡,而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据世界银行xx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
按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xx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的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
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七个省、区、县人均水资源低于生存起码要求。
另外,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46.5%河长受污染严重;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
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
全国有1/4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3.森林生态功能弱化。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它特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这些功能随着近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已逐渐被全社会人民所认识。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生态功能却逐年弱化。
据国家林业部第五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1.589亿公倾,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但森林覆盖率只有16.5%,位居世界111名。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主要问题有森林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小;树龄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减少;次生林
和人工林较多,原始混交林较少,不利于防虫防病防火;林地被征占数量巨大,超限额采伐问题严重。
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现有森林整体生态功能弱化。
4.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也已十分严重,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目前,全国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只有60.2%,相当多的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民用燃料。
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21%,许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
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筑施工现场不规范、渣土垃圾粗放收运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常年居高不下。
据测定,城市大气污染中凝结核和粉尘的数量比郊区高10倍,有害气体比郊区高5-20倍。
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38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由此可见,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5.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增多。
近xx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垃圾平均以每年8.98%的速度增长,到xx年已增长到1.4亿吨,而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约1.18亿吨,仅有60%垃圾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成了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隐患。
据报道,xx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0.7亿吨,城镇生活污水227.7亿吨,而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34.3%。
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河道成了纳污沟,水环境恶化,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了明显污染带,城市饮用水资源也受到了污染。
关于环境的治理,以北京pm2.5治理为例。
针对pm2.5超标治理,从短期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环境立法,减少环境主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2.提高环境标准,鼓励相关的实证研究,提高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征收排污费,针对移动污染源与固定污染源、环境达标区域与非达标区域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治理措施。
4.完善自愿性环境政策。
自愿性政策不仅仅针对污染企业,也可以针对消费者和家庭,如汽车尾气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可以通过宣传和引导绿色消费意识,鼓励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化等。
5.实施必要的补贴政策。
补贴既可以面向生产领域,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和补贴企业研发新技术,也可面向消费领域,引导消费低能耗产品等。
从长期看,要为实施排放税和排放许可证交易制度进行铺垫并最终实施,将多种政策手段整合成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化管理。
但在具体政策制定过程中,仍有许多必须克服的问题。
例如在减排方面,排污收费与排放权交易的边际控制成本是不同的,在具体的行业或企业的均衡条件下,如何找到最优的费率和排放许可标准、如何选择更合适的政策工具,就需要科学的实证研究来获取,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试错法是有效的选择,但这需要政府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此外,由于控制新污染源比已有污染源更容易且费用更低,因此环境主管部门应该建立一套新污染源评估体系,新建的重点固定污染源(包括重大改建项目)必须获得运行许可,对其实施特定的标准。
随着逐步淘汰旧工厂,该举措能确保新建或改建的工厂更加清洁,污染排放将大幅降低。
污染的治理从源头抓才能事半功倍,而且环评本身也必须科学、权威。
在搜索有关环境保护文献的过程中,“环境会计”一词出现频率很高。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美国作为世界最早开展环境会计研究的国家之一,在构建环境会计体系上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其中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一系列详细明确的环境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和尤为重要的一点,较为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对我们环境会计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日本在环境会计方面的研究起步比美国较晚,相较之于美国大部分成条成文法律法规,日本则更具随意性,它最大的特点即优势,就是充分尊重社会、企业,不会用法律压迫社会、企业该怎样做,而是由社会、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准则,达到量身制作的最佳效果。
再来对比我国,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许多大中型企业都以追求高额利润为主要目的,过度开发资源、浪费资源,导致环境一再恶化,经常能在各类新闻媒体中见到形形色色的关于环境污染的报导。
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较大的。
加之在引进环境会计的初级阶段,国家、社会、企业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各方面积极性不高,未有显著的研究成果。
虽然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还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未形成较为明确的体系,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不久的未来一定会在理论研究和实际社会推广过程中取得巨大进步。
因此我们要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改善环境状况,就必须用科学的、多样的政策工具来构建环境政策体系。
在工具选择与政策制定时,我们既不能照搬国外,也不能“拍脑袋”决定,而应将政策工具本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政府部门应该有足够的主动性和耐心使得社会管理更为细化与科学化,既不能笼统模糊,也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在环境治理方面必须做好治理持久战的各项准备。
在政策制定执行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实施效果进行较为频繁的调整和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陈雪莲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_瓶颈_与未来研究方向——王萌国内外绿色发展动态研究——杨灿
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绩效与北京市pm2.5治理政策分析——李伟伟
第二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1.环境科学的定义: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因此,在环境科学中,同学行缩成的环境是指人这一特定主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总和。
2.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
目前,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大致有以下3种类型:
一是从“容量”角度的定义;二是从“阈值”角度的定义;三是从“能力”角度的定义。
3.环境问题;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系统发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
4.环境污染:
又称“公害”。
它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能量或生物进入环境系统导致环境系统原有组分结构和状态发生变化,环境恶化,进而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产生干扰和危害的现象。
5.环境问题的实质:
由于人类盲目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从而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破坏加剧、资源过度消费和浪费、甚至枯竭。
6.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7.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积重难返;
二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个复合性环境污染新阶段;
三是环境和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加剧蔓延;
四是新污染潜在影响难以预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危害逐步显现;五是生态与环境问题更加复杂,环境问题成为新的外交热点;六是环境保制不够健全,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8.新形势下,做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章1.气候变化:
全球或某一地区范围内气候的平均状态在统计学意义上发生巨大的
变化或者出现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的现象。
2.根据近些年来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家的预测,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有以下方面:
一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是冻土消融,湖水“泄露“;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生物多样性,造成物种灭绝;五是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六是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传播和危险。
3.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和危害:
一是影响人类健康;二是影响陆生生态系统;三是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四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建筑材料;五是改变大气结构。
4.酸雨:
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现在泛指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的酸性物质。
5.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
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途径: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存
第三章
1.大气污染的类型:
(1)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大气环境状况划分:
还原型污染,氧化型污染
(2)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及反应划分:
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2.化学需氧量cod:
在酸性条件下,采用强化学氧化及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水污染控制的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4.固体废物的特点:
资源性,污染的特殊性,严重的危害性5.土地污染的定义;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
6.土壤污染的特点:
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第四章
1.我国环境保的基本任务:
一是保护盒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2.按照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划分:
环境保护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国家行业标准,环境保护地方标准3.iso14000系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汲取世界发达国家多年环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xx年开始制定并相继颁发的一套国际化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4.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法律,经济,行政,教育5.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6.环保产业的定义: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第五章1.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瓶颈与挑战;
一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自有分离;二是自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急剧背离;
三是对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与对环境质量的自觉养护之间产生严重失衡;
四是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保障社会发展公平之间的不协调;五是成本外部化所导致的“制度失灵”和“政府失灵”。
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是持续发展,中视协调的原则;二是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三是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四是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五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第六章
1.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
人口基数大,区域分布不均衡;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绝对人口数量仍在上升;人口迅速进入老龄化,老龄化问退备受世人关注。
全球人口结构呈菱形,人口仍面临一个生育高峰;
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较大;人口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但各地城市化进程快慢不一。
2.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将呈现的特点:
人口数量将快速增加;
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显著;
全球人口预期寿命和艾滋病病人的生命均将会延长;人口构成由高生育率转为低生育率。
3.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三个阶段:
一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二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三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4.中国人口发展的对策措施:
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发展目标;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着力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加强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加强对人口发展事业的领导。
第七章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区域性,;两重性,有限性,多用性。
2.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
节约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资源开发遵守一个度原则,资源系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3.世界水资源消耗过快的原因;一是工业用水量增长快;二是农业用水消耗量大;三是生活用水量不断增长。
4.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一是水体污染严重;
二是水资源浪费和盲目开采较普遍;三是城市和工业区集中发展;四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5.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6.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环境压力较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第八章
1.我国城市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粗放型经济和城市人口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城市环境现状好和改善进度尚不能够满足公众要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尚难以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
2.城市可持续发展:
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城市高度发展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人对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3.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
群体化;生态化;知识化。
4.实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立法和制度建设;科学的确定城市发展的性质和规模;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水平;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城市布局;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城市绿化;
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第九章
1.我国现阶段农业环境主要问题;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抗灾能力差;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我国现阶段农业环境问题的对策:
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防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投入的合理性,系统的协调性,发展的持续性4.中国生态农业:
依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子啊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下,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于一体并进行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发展模式。
5.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模式:
生物物种共生模式;种养配套互补循环模式;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农田合理间套作结构优化模式;用养结合集约型规模经营模式;农林间作或混农林系统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模式;庭院经济模式;
沿海滩涂和荡滩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
6.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敬爱强农村城镇化建设。
第十章
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情节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2.清洁生产面临的障碍:
环境责任意识薄弱——主要障碍;经济投入及激励不足——根本障碍;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瓶颈障碍;外部政策体制环境未形成——政策障碍。
3.清洁生产的促进手段:
制定足够的清洁生产政策;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研究及推广;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人员培训;
研究和开发无污染、减少污染、低消耗的清洁生产工艺和产品;更新产品;
发展环境保护技术,搞好末端处理。
4.清洁生产审核:
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第十一章
1.循环经济的定义:
一种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少,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减物质化经济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的原则: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3.资源型社会的定义:
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4.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转变消费方式;完善节能政策;依靠科技创新;建设节约型机关。
5.20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6.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六大原则:
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一点为主,区别对待;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第三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
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
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环境问题有:
1、大气污染严重以燃煤和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为主,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南方许多地区酸雨污染加剧,并且酸雨有由南向北扩张趋势;
2、水环境普遍受到污染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许多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突出,严重的水污染已造成许多城市不断缺水;
3、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快速增长,许多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
4、城市噪声污染污染严重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广,并且呈扩张趋势,由于私家车的大量使用,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的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张,草原退化加剧,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资源、能源紧张由于人口继续增加,经济总量不断上升,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资源、能源紧张短缺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必须也是必要的选择。
因此,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要有清楚的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
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它的要求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它的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篇范文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