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科目全部实操题题库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407106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77.74KB
路基路面科目全部实操题题库及答案.docx
《路基路面科目全部实操题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科目全部实操题题库及答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路面科目全部实操题题库及答案
1、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答:
负压筛法:
(1)、筛析试验前,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称取试样25g,置于负压筛中,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开动负压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筛盖使试样落下;(3)、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水筛法:
(1)、筛析试验前,调整好水压及水筛架位置,使其正常运转。
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宜控制在50mm。
(2)、称取试样25g,置于水筛中,先用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放在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待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2、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检测方法(维卡仪法)
答:
测定前检查,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净浆搅拌机运转正常。
(1)、水泥净浆的拌制。
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先用湿布湿润,倒入拌和用水。
称取500g水泥试样在5~10s内加入到锅内,防止水和水泥溅出。
拌和时,先将搅拌锅放到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高速搅拌120s后停机。
(2)、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放在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
(3)、抹平后迅速移至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到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当试杆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
(4)、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此时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5)、当试杆距底板小于5mm时,应适当减水,重复水泥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若距离大于7mm时,则应适当加水,并重复水泥浆的拌制和上述过程。
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操作步骤(代用法):
答:
(1)水泥净浆的制备。
先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用湿布湿润,倒入拌和用水。
然后称取500g待测水泥,在规定的5~10s中加入到锅内,小心防止有水或水泥溅出。
将搅拌锅安置在搅拌设备上,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停伴15s,再高速搅拌120s后停机。
(2)代用法水量多少可通过调整用水量法和固定用水量法两种方式来确定,如发生争议时以前者为准。
(3)在采用调整用水量方法时,水泥称取500g,先按经验确定一个水量。
按标准方法拌好后,立即将水泥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保证水泥浆装填密实,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调整试锥锥尖正好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固定螺丝。
稍过片刻,突然放松螺丝,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
当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mm。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4)以试锥下沉深度为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此时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以水和水泥质量的百分率计。
如下沉深度在要求范围之外,则需另称取水泥试样,改变用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试锥下沉深度达到28mm±2mm时为止。
(5)采用固定用水量方法时,水泥用量不变,仍是500g。
而拌和用水量固定采用142.5ml。
按上述调整用水量法操作步骤测定之后,根据试锥下沉深度S(mm)按下式计算得到标准稠度用水量P(%)。
P=33.4-0.185S。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用水量法测定。
4、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方法:
答:
(1)测定前准备工作:
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
(2)试件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制成标准稠度净浆,立即一次装满圆模,振动数次后刮平,然后放入湿气养护箱内。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初凝时间测定: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养护至距起始时间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将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人净浆中。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读数。
最初测定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沉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10mm。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时,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达初凝状态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
由起始时间到初凝状态出现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初凝时间。
(4)、终凝时间测定:
由起始时间到终凝状态出现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终凝时间。
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
当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达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终凝状态。
5、水泥安定性试验检测(雷氏夹法):
(1)按标准稠度用水量确定的方法和结果拌制水泥净浆。
(2)将事先校准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涂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刻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立刻将试模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士2)h。
每个试样需要两个试件。
(3)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要求在整个煮沸过程中水都能没过试件,不需中途补水,同时保证在(30士5)min内水能沸腾。
(4)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测量雷氏夹指针尖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然后将试件放人水中蓖板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士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3h士5min。
(5)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等箱体冷却至恒温,取出试件,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
当两个试件的(C-A)平均值相差不大于5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
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
6、水泥安定性试验检测(试饼法――代用法):
(1)将制备好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分成两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稍涂一层油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然后将试饼放人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士2)h。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需检查原因,确不是因外因引起时,该试饼为不合格,不必煮沸),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水中蓖板上,然后在(30士5)min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3h士5min。
(4)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目测未发现裂缝,用钢直尺检查也未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试饼安定性为不合格。
7、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检测方法:
1.试件成型
(1)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
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
(2)胶砂组成:
水泥与ISO砂的质量比为1:
3。
水灰比为0.5。
每锅胶砂材料组成为水泥450g,ISO砂1350g,水225ml。
(3)胶砂制备:
将水加入锅中,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并上升至固定位置。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2个30s开始的同时将砂子加入。
停拌90s。
在停拌中的第一个15s内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高速搅拌60s。
各个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内。
4)、胶砂试体成型:
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
用振实台成型时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
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度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5)、试件的养护
(1)、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
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
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
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
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
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
(2)、脱模脱模应非常小心,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
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
(3)、水中养护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
试件放在不易腐烂的篦子上,并彼此间保持—定间距,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
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4)、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
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里进行:
24h±15min;48h±30min;72h±45min;7d±2h;28d±8h;试验程序
(1)、抗折强度测定将试体—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
(2)、抗压强度测定抗压强度试验用规定的仪器,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上进行。
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
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8、坍落度试验:
(1)试验前将坍落度筒内外洗净,放在水润湿过的平板上(平板吸水时应垫以塑料布),踏紧踏脚板。
同时应用湿布湿润铁锹等用具。
(2)将代表样分3层装人筒内,每层装人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
在全部面积上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进行插捣。
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透本层并插入下层约20~30mm,插捣棒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除外),不得冲击。
(3)在插捣顶层时,装人的混凝上应高出坍落筒,随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和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用捣棒作锯和滚的动作,以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馒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和物,而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度筒,提筒在5~10s内完成,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力及扭力作用。
从开始装筒至提起坍落度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150s。
(4)将坍落度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顶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以mm计,精确至1mm。
(5)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拌和物,必要时,宜测两次坍落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每一次必须换新的拌和物,如两次结果相差20mm似上,须作第三次试验;如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均相差20mm以上时,则整个试验重做。
(6)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并作记录。
棍度:
上:
表示插捣容易;中:
表示插捣时稍有石子阻滞的感觉;下:
表示很难插捣;②含砂情况,按拌和物外观含砂多少而评定,分多、中、少三级。
多:
表示用馒刀抹拌和物表面时,一两次即可使拌和物表面平整无蜂窝;中:
表示抹五六次才使表面平整无峰窝;少:
表示抹面困难,不易抹平,有空隙及石子外露等现象。
③粘聚性:
观测拌和物各组成成分相互粘聚情况。
评定方法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上锥体一侧轻打,如锥体在轻打后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④保水性:
指水分从拌和物中析出情况,分多量,少量,无三级评定。
多量:
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较多水分从底部析出;少量:
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少量水分从底部析出;无:
表示提起坍落度筒后,没有水分从底部析出。
9、水泥砼试件成型与养护方法:
l.试件的成型
(1)将试模装配好,检查试模尺寸,避免使用变形试模并在试模内部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2)、在装入试模前,应取少量拌合物代表样,在5min内进行坍落度试验,认为品质合格后将拌好的拌合料在15min内装入试模,进行捣实工作。
(3)捣实工作可采用下列方式:
①振动法。
当坍落度大于25mm且小于70mm时,用标准振动台成型。
试模放在振动台上夹紧,将拌和物一次装满试模并稍有富余,开动振动台至表面呈现乳状水泥浆为止,一般不超过90s。
插捣法。
当坍落度大于70mm时,用人工成型。
将混合料分两层装人,用直径16mm的捣棒以螺旋形从边缘向中心均匀地进行。
插捣次数应符合规定。
插捣底层时,捣棒插到模底;插捣上层时,捣棒插入该层底面下20~30mm处。
插捣时应用力将捣棒压下,不得冲击,捣完一层后,用橡皮锤轻轻击打试模外端面10~15次,以填平插捣过程中留下的孔洞。
当坍落度小于25mm时,用直径25mm的插入式振捣棒成型。
将拌和物一次装满试模,用馒刀沿试模内壁插抹数次,并使混凝土拌和物高出试模口。
振捣棒距底板1~2cm直至表面出浆,一般为20s。
(4)用前述方法捣实之后,刮除多余的混合料,用馒刀将表面初次抹平,待试件收浆后,再次用馒刀将表面仔细抹平。
试件抹面与试模边缘高低差不得超过0.5mm。
(5)养护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采用其他保持湿度方法)在室温(20士5)℃、相对湿度大于50%的情况下静放1~2d,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或加工补平。
将完好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标准养护室温度:
(20士2℃,相对湿度95%以上,试件宜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问距至少10~20mm,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或者将试件放人温度(20士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标准养护龄期28d。
10、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方法:
(1)、自试验龄期时,自养护室中取出试件,应尽快试验,避免其湿度变化。
(2)取出试件,检查其尺寸及形状,相对两面应平行,量出棱边长度,精确至1mm。
试件受力截面积按其与压力机上下接触面的平均值计算。
在破型前,保持试件原有湿度,在试验时擦干试件。
(3)以成型时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压力机几何对中(4)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上取0.3~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时,则取0.5~0.8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则取0.8~1MPa/s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
11、水泥混凝土抗析(抗弯拉)强度试验检测方法:
(1)、将达到龄期的试件取出,保持试件干湿程度不变,试验前先检查试件,如试件中部1/3长度内有蜂窝,该试件应作废。
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1mm。
(2)、从试件的一端量起,分别标记支点和加荷点位置(3)、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4)、加荷应均匀连续,强度等级低于C30的混凝上取0.02~0.05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C30小于C60时,则取0.05~0.08MPa/s的加荷速度;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则取0.08~0.1MPa/s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
(5)、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12、砂浆试件制作及强度试验:
(1)、制作试件时,将无底试模内部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
(2)、装模向试模(7.07×7.07×7.07mm立方体)内一次注满砂浆,用捣捧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插捣25次,为了防止低稠度砂浆插捣后,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数次,使砂浆高出试模顶面6~8mm。
(3)、收浆当砂浆表面开始出现麻斑状态时(约15min~30min)将高出部份的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4)、拆模、养护试件制作后应在20±5℃温度环境下停置一昼夜(24h±2h),当气温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不应超过两昼夜。
然后对试件进行编号并拆模。
试件拆模后,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至28d。
然后进行试压。
水泥砂标准养护的条件是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养护期间,试件的彼此间隔不少于1cm。
(5)、砂浆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
试验前先将试件擦干,并检查其外观。
安放试件后,试件的侧面作为承压面,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
开动试验机,承压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加荷速度应为每秒钟0.5~1.5KN(砂浆强度5MPa及5MPa以下时,取下限为宜,砂浆强度5MPa以上时,取上限为宜)。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以六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13、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1)、风干试样用13.2mm和16mm标准筛过筛,取13.2mm~16mm的试样3kg,供试验用。
(2)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在试筒内的深度为10cm。
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
将石料分三层倒入量筒中,每层数量大致相同。
每层都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约50mm的高度处自由下落均匀夯击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刮平。
称取量筒中试样质量(m0)。
以相同质量的试样进行压碎值的平行试验。
(3)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
(4)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三次(每次数量相同)倒入试筒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并用金属棒按上述步骤夯击25次,最上层表面应仔细整平。
(5)将装有试样的试筒放到压力机上,压柱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柱摆平,勿楔挤筒壁。
(6)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时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荷。
(7)将试筒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
(8)用2.36mm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1min内无明显的筛出物为止。
(9)称取通过2.36mm筛孔的全部细料质量(m1),准确至1g。
14、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规准仪法):
(1)试验准备:
将来样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缩分至满足规定的质量,称量(m0),然后筛分成规定的粒级备用。
(2)目测挑出接近立方体形状的规则颗粒,将目测有可能属于针、片状颗粒按所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
(3)、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量(m1)。
15、粗集料磨耗试验(洛杉矶法):
(1)将不同规格的集料用水冲洗干净,置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对所使用的集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接近的粒级类别,确定相应的试验条件,按规定的粒级组成备料、筛分。
其中水泥砼用集料宜采用A级粒度。
对用于沥青路面及各种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试验条件应符合的要求,表中16mm筛孔也可用13.2mm筛孔代替。
(3)分级称量(准确至5g),称取总质量(m1),装入磨耗机圆筒中。
(4)选择钢球,使钢球的数量及总质量符合表中规定,将钢球加入钢筒中,盖好筒盖,紧固密封。
(5)将计数器调整到零位,设定要求的回转次数,对水泥混凝土集料,回转次数为500转,对沥青混合料集料,回转次数应符合要求。
开动磨耗机,以30r/min~33r/min之转速转运至要求的回转次数为止。
(6)取出钢球,将经过磨耗后的试样从投料口倒入接受容器(搪瓷盘)中。
(7)将试样用1.7mm的方孔筛过筛,筛去试样中被撞击磨碎的细屑。
(8)用水冲干净留在筛上的碎石,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通常不少于4h),准确称量(m2)。
16、细集料筛分试验
(1)将来样通过9.5mm筛(水泥砼用砂)或4.75mm筛(沥青路面用砂)筛除超粒径颗粒。
然后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干筛法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问题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水筛法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
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5)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6)(6)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洗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7)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
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一般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筛全部筛完为止。
(9)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质量与筛分前后试样总量m2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17、图解法的步骤:
(1)、准备工作:
对所使用的各集料进行筛分,并计算出各自的通过百分率。
明确设计级配范围,并计算出中值;
(2)绘制框图:
按比例绘制矩形图框;从左到有引对角线作为合成级配的中值,纵坐标表示为通过量,横坐标表示筛孔尺寸,每个筛孔具体位置则根据合成级配要求的某筛孔通过量百分率中值,在纵坐标找出该中值的位置,然后从纵坐标引出水平线与对角线相交,在从交点处向下左垂线,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该筛孔的相应位置,依此类推,找出全部筛孔在横坐标的具体位置。
(3)确定各种矿料的掺配比例:
将各集料的通过量绘制在图中,用折线的方式连成级配曲线。
根据各种矿料的相邻级配曲线之间的关系,按不同情况确定其掺配比例。
a.重叠关系:
相邻两条级配曲线重叠(即图中矿料A的下部和矿料B的上部搭接)。
找出级配曲线A与B分别和下、上横轴距离相等(a=a`)的位置,从这位置画垂线与矩形对角线(标准级配曲线)交于一点。
b.相接关系:
相邻两条级配曲线的前一条曲线的下点与后一条曲线的上点正好在同一个垂直线上(即图中矿料B的下点和矿料C的上点),把两级配曲线上、下端连接起来与矩形对角线交于一点。
c.分离关系:
相邻两条级配曲线彼此离开一段距离(即图中矿料C和矿料D的情况),则分别从两级配曲线的上端、下端向矩形中央作垂线,再作两条垂线间距的平分线(b=b`)并与对角线交于一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路面 科目 全部 实操题 题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