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940507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26KB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docx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姓名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默写(15分)
1、___________,风宜清夜露宜秋。
(钱惟演《对竹思鹤》)
2、莫嫌荦确坡头路,___________。
(苏轼《东坡》)
3、过尽千帆皆不是,。
___________。
(温庭筠《梦江南》)
4、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___________,一竿晴日晓光新。
(范成大《风止》)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
6、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汉字。
(2分)
谁也未曾料到,万众期待的2008年,jìngrán()充满了如此多的坎坷和磨难。
但是,事实终将再次证明,中国人是打不败、压不垮的,因为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一颗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次天大的灾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可以承担。
2008,将注定是一个被juànkè()在历史上的数字。
7、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和蔼可亲一筹莫展破釜沉舟融汇贯通B、迫不及待慢不经心惊涛骇浪功亏一篑
C、各行其是变本加厉并驾齐驱水乳交融D、汗流浃背提纲挈领休养生息戒骄戒燥
8、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2分)
我们拥有一笔财富(A)文学财富。
这笔财富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
文学的财富就在那里,等待着那些有幸认识它的人重新去发明(B)。
如果这笔财富不存在的话,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是多么地贫穷、多么地空虚啊。
⑴“A”处的标点符号应是()
⑵“B”处“发明”应改为()
9、下列作品、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朝B、《卖炭翁》——白居易——唐朝
C、《诉衷情》——辛弃疾——宋朝D、《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元朝
10、清早起床,你发现刚下夜班的父亲为你做好了早餐。
为了不惊动正在睡觉的父亲,请给父亲写一张留言条,借以表达你内心的感受:
___________
_(直接写出留言,无需讲究格式)(不超过30字)(2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1——12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这首词的前三句依次描写了九种景物,构成的画面烘托出________的气氛。
(2分)
12、下列各项中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这首小令时正好是夕阳时分。
B、作者有意选定“夕阳”,既给景物涂上昏黄的颜色,使色彩与景象氛围协调;又为“断肠人”心里涂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
C、作者无意中选定了“夕阳”,客观上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悲凉凄惨的气氛。
D、作者觉得夕阳时分的色彩难得相遇,十分美丽,便在作品中有意写上。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8分)
岳阳楼记
(节选)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或异二者之为∥小大之狱B、何哉∥此乐何极
C、不以物喜∥具以情告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2分)
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选文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变化和反复。
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2分)
三人成虎
(选自《战国策·魏策》)
庞恭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
“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
“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信之。
”庞恭曰:
“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见。
【注释】①庞恭:
人名,庞恭是魏国人。
②质:
做人质。
③邯郸:
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16、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
(1)王信之乎()
(2)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1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是()(2分)
A、议论大臣的人们超过三个,希望大王要明察
B、议论我的人们不止三个,希望大王去看看他们
C、议论的大臣只有三个,希望大王要明察
D、议论我的人不止三个,希望大王要仔细观察这些情况
18、庞恭“从邯郸反”,魏王“竟不见”的原因是()(3分)
A、魏王还是听信了别人对庞恭的谗言,对庞恭有看法。
B、魏王认为庞恭说的话太深奥了,不愿见庞恭。
C、魏王通过与庞恭对话,认为充分了解了庞恭,没见面的必要。
D、魏王忙不过来,无暇召见庞恭。
19、当三人说“市有虎”后,“寡人”竟然“信之”,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3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6分)
宽容是一种爱
①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梵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尽如华北平原一样平坦。
种种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恼羞成怒的烦恼、忧愁可能会天天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一般地(A)——在这种生活状态下要保持宽容的心境谈何容易!
但是,我仍然希望人们要宽容。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让人记忆犹新。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定律争论了9年之久,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最后的结果,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定比定律的发明者。
但是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B),将成果完全占为己有。
他真诚地对曾经激烈地反对过他的对手贝索勒说:
“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
”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③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
宽容意味着不计较别人的态度,看重别人的长处,允许别人反对,吸收别人的见解。
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暖意流淌在人们心里。
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④我还常常被这样一首小诗感动:
“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鸣……”
⑤是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在(C)的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D)。
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一些吧,因为宽容是一种爱。
⑥我所说的宽容,其核心是爱。
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地一味退让,()去对付,去虚与委蛇,()以心对心地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
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那可真是不堪设想啊!
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做到如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
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多一些宽慰吗?
⑦我相信,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鼠目寸光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便宜,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或阴谋得逞……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
用宽容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来自时间的检验。
⑧宽容,是这个世界的一张通行证。
让我们做一个宽容的人,这样,我们的世界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20、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A、B、C、D处。
(4分)
居功自傲接踵而至斤斤计较唯利是图
A.()B.()C.()D.()
21、通过第②段的事例,作者对“宽容”内涵的具体理解是:
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22、
(1)第⑥段,括号中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2分)
A、不但……而且……B、不是……而是……
C、不仅……还……D、不是……就是……
(2)第⑥段画线部分的内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见解。
(3分)
23、作者在文末说“宽容,是这个世界的一张通行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分)(50字以内)
(二)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24分)
白纸的传奇
⑴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
父亲做了一个军官的秘书。
⑵那时的上海,是谋职者心中的金矿宝山。
父亲能在那里得到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
可是,据说,父亲离家两年没有许多款项汇回来,使祖父和祖母都非常失望。
⑶大约在我出生后一年,父亲于战乱之际仓皇回家,手里提着一只箱子。
那时,手提箱不似今日精巧,尺寸近似十九英寸电视机屏幕,厚度相当于一块砖头。
这只箱子是他仅有的“宦囊”。
⑷箱子虽小,却让人觉着沉重。
乡人议论纷纷,认为这只随身携带的箱子里一定有金条,甚或是珠宝。
因为上海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啊,伸手往黄浦江里捞一下,抓上来的不是鱼,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⑸可是,我家的经济形势并没有改善,依然一年比一年“紧张”,遣走使女,卖掉骡子,把靠近街面的房子租给人家做生意。
乡人驻足引颈看不到精彩的场面,也就渐渐地把那只手提箱忘记了。
我初小毕业,升入高小。
美术老师教我们画水彩,我得在既有的文具之外增添一些画图纸。
这时,父亲从床底下把那只箱子拿出来。
箱子细致润泽,显然是上等的牛皮。
⑺他把箱子打开。
⑻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
⑼父亲从箱子里拿出的纸既不是粗糙的毛边纸,也不是光滑的新闻纸,那些纸是另一番模样:
颜色像雪,质地像瓷,用手抚摸的感觉像皮,用手提着一张纸在空气中抖动,声音像铜。
这怎会是纸?
我们几曾见过这样的纸!
那时,以我的生活经验,我的幻想,我的希冀,突然看见这一箱白纸,心中的狂喜一定超过了一箱银元!
⑽想不到当年父亲从兵荒马乱中的上海带回的却是一箱白纸!
⑾当年仓皇逃回时,父亲的那些同事们有的携带了经手的公款,有的私吞了搜刮的黄金,有的拿走了没收的鸦片,有的暗藏了银行的存折。
父亲什么也没有带,除了那些纸——没有人跟他抢的纸,压根儿就没有人想要带的那些纸!
⑿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更何况是这些在家乡难得一见的纸。
他一定是想到,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会伴着孩子们成长。
这样的好纸定会让孩子们开怀大笑呢!
⒀在一个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父亲并不是深得长辈宠爱的那一个,自然母亲也对父亲没有特别的希望。
母亲当时打开箱子,看了,抚摸了,对父亲轻轻地说:
“这样清清白白,很好。
”他们锁上了箱子,放在卧床底下,谁也没有再提。
⒁倏忽七年。
⒂七年后,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在我快进入高小时,我得到那一箱纸!
我顿时快乐得像个王子。
由于纸好,画出来的作业分外生色,老师给的分数也高。
⒃高小只有两年。
两年后应该去读中学,可是那时读中学是城里有钱人的事,父亲不能负担那一笔花费。
他开始为我的前途忧愁,不知道我将来能做什么。
但是,他不能没有幻想,他看我的图画,喃喃自语:
“这孩子也许能当个画家。
”我用那白纸折成飞机,我的飞机飞得远。
父亲说:
“他将来也许能做个工程师。
”我喜欢看报,我用白纸依样画葫芦自己“做”了一份报纸,这又触发了他的幻想:
“这孩子将来也许能编报。
”有一次我带了我的纸到学校去炫耀,一张一张地送给同学,引起一片欢声。
父亲大惊:
“难道他将来能做慈善?
”
⒄父亲也知道幻想终归是幻想,他用一声叹息来结束。
这时母亲会轻轻地说:
“不管他做什么,能清清白白就好。
”
⒅清清白白就好,我听见过好多次。
⒆现在,我母亲逝世五十年了,父亲逝世也将十六年了,而我在自己生命的长河里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
这几百万字可以简约成一句话:
“清白是生命中不可忍受之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
⒇如今的我,也已步入花甲之年。
每每想起那一箱白纸,我总忍不住默默地想对我的父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联系下文内容,第⑷段写父亲“箱子”的沉重,写乡人对“箱子”的议论与猜测,其写作意图是()(3分)
A、表现箱子的分量很重,暗示父亲从兵荒马乱中带回它的不易。
B、渲染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因为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
C、表现箱子的外形与众不同以及众人对它的期待。
D、承上启下,说明父亲对箱子的重视。
25、第⑼段中的画线句子,作者是从、三个不同的
角度来刻画上等白纸的,这些刻画表达了“我”________之情。
(5分)
26、在第⑻——⒁段中,与第⒂段的“父亲看到了他预期的效果”一句相呼应的句子是()(2分)
A、箱子里装的全是上等的白纸
B、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异常爱纸
C、孩子长大了也会爱纸,需要纸,各种纸会伴着孩子们成长。
D、“这样清清白白,很好。
”
27、题目“白纸的传奇”中的“传奇”是“异乎寻常、不一般”的意思。
请你从“白纸”的角度,概括一下它的“传奇”之处。
(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联系第⒆段内容,重点联系画线句,为文章结尾处的“我”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8分)(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29、题目:
共同成长
要求:
(1)字数在6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文言文补充练习
《岳阳楼记》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谪守zhé霪雨yín朝晖夕阴huīB.皓月hào霏霏fēi岸芷汀兰zhǐtīng
C.骚人sāo潜形qiǎn薄暮冥冥mǐngD.怒号háo舟楫jí心旷神怡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C.而或长烟一空()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此乐何极()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
(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
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
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虎啸猿啼②樯倾楫摧③连月不开④日星隐耀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醉翁亭记》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琅琊(yá)饮少辄(zhé)醉B.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瞑(míng)
C.山肴(yáo)野蔌晦(huì)明变化者D.树林阴翳(yì)水声潺(cán)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名之者谁?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3)醉翁之意不在酒()(4)野芳发而幽香()
(5)临溪而渔()(6)非丝非竹()
(7)树林阴翳()
3、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被动E.省略F.判断句
(1)帝感其诚()
(2)何苦而不平()
(3)甚矣,汝之不惠()(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6)(微斯人)吾谁与归()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2)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5)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
(6)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
二、阅读回答问题
(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谓谁?
”“饮少辄醉”中的“意”“寓”、“谓”、“辄”在文中的意思。
①意:
②寓:
③谓:
④辄:
2.解释句中加框的词。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3.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6.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命名者是。
7.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
8.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
9.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
10.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
(2)佳木秀而繁阴
2.翻译下面的语句。
云归而岩穴暝。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
。
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
。
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三)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 九年级 语文 测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