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
- 文档编号:9402727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5.77KB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xxxx冠而多髯者为xxxx:
()
(2)其两膝相比者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xx视,神情与xx,黄不属。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①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陶后鲜有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
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xx(无论:
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
记住)
D.寻病终(寻:
不久)
..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
..
B.有良田xx之属犹鱼之有水也
..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
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xx
..
3.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来源:
学#科#网]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xx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
C.不蔓不枝(xx)
D.亭亭净植(种植)
..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
B.菊之爱,xx鲜有闻芳草鲜美
..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
..
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3、惟吾xx。
()
..
4、无丝竹之乱耳。
()
5、无案牍之劳形。
()
..
6、何陋之有?
().
二、翻译下列句子。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斯是陋室,惟吾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谈笑有xx,往来无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xxxx:
“何陋之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
1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xx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四、回答下列问题
1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1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
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xx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xxxxxxxx,猿鸣三声泪沾裳。
”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B.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上
..
C.其间千二百里间,相距D.清荣峻茂荣,茂盛
..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B.或王命急xx或以钱币乞之
...
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
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xx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xxxxxxxx,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略无xx处xx:
()
(2)沿溯阻绝溯:
()..
(3)则素湍xx:
()
(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__和___形成照应。
(每格限填一字)(2分)
4.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记xx夜游①·xx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
①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
...
2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观潮·xx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C.xx善泅者数百善哉,吾请无攻xx
..
D.皆披发文身与儿女讲论文义
..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
9.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10.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xx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xx痴,更有痴似xx者。
”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xx
...
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
....
7.解释加点词。
(4分)
①xx一xx()②见余大喜()
..
③及下船()④客此()
..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十二)xx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xxxxxxxx,猿鸣三声泪沾裳。
”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不见xx月()
(2)沿溯阻绝()
..
(3)或王命急宣()
(4)每至晴初霜旦()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xx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xx痴,更有痴似xx者。
”
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xx
....
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
....
7.解释加点词。
(4分)
①xx一xx()②见余大喜()
..
③及下船()④客此()
..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一】1.
答案:
(1)高高的
(2)靠近
2.
答案:
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3.答案要点:
①长不盈寸②各具情态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二】1.①却②少每空1分,共2分。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意思对即可,共3分。
3.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共3分。
【三】1.C(志:
做标记)
2.A(A.指示代词,那B.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
3.B(“‘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
4.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
【四】1.D2.C3.D
4.
(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
(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五)
1、名:
出名xx:
成为灵异的水。
2、xx:
这。
3、xx:
美好的品德,馨,香气。
4、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
使„„乱。
5、案牍:
案,文书,案卷。
牍,公文。
案牍是官府的文书。
劳形:
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6、何:
什么
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8、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9、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10、xx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
11、C
1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1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4、谈笑有xx,往来无xx。
15、水不在xx,有xx。
16、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
17、略。
(六)8.B9.A10.D
11.3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大意1分,“属”“异”
(七)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
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
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说明:
本题2分。
【八】1.(5分)
解析:
(1)xx:
通“缺”,xx
(2)溯:
逆流而上
(3)素:
白色
(4)属:
连接
(5)故:
所以。
2.(4分)
解析:
(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3.(2分)
解析:
“凄”和“哀”。
4.(4分)
解析:
山:
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
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九)
21.高兴的样子(1分);考虑、想到(1分)
2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
(2分)
23.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
(任选两点即可,2分)
(十)
7.A
8.B
9.C(
6、7、8题各2分,9题3分)
10.反对的观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课 文言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