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题.docx
- 文档编号:940074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28KB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docx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案例分析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四、案例分析(用教育原理,对下列案例作简要剖析。
20分。
)
2.下列案例中,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
成功地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
2榜样法(3分);从实际出发(2分)
班里有一位女生,几次上课迟到,自习课上又不安心学习,多次跑出教室,老师和学生都纷纷向我反映,希望我严肃批评她。
我了解她以前挨批评是“家常便饭”,似乎“习以为常”了,再严厉的教育她好象都不在乎。
因此,我没有正面批评指责她,而是采取了“旁敲侧击”方法去教育、影响、触动她。
一次我因公务上课迟到两分钟,走进教室便主动向学生检讨,较详细而深刻地分析此事的严重性。
如果所有教师都迟到几分钟,那么全校同学要浪费多少时光!
我向学生保证以后决不再出现类似现象,请大家监督,也请大家每天准时上下课。
此后,那个女生果然不再迟到早退了。
一天放晚学前,她来到办公室找我,主动承认了以前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准时到校离校,身教的效果在她身上体现出来了。
3.下列案例中,老师成功地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
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什么关系?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3分);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统一(2分)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忽然一位迟到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入座。
这位教师就诗取材,问道:
“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猛扣”呢?
学生议论了一番,结果是因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讲礼貌。
然后教师走到那位迟到学生身边弯腰轻声问他:
“你说大家说的对吗?
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
”这位同学脸红了,同学也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4.分析下列案例中张老师贯彻或是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主体自觉性(3分);实际锻炼(2分)
“由于学校放学早于工作单位下班时间,某校初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处于自流状态,于是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及环境的事情屡有发生。
为此班主任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学雷锋,爱集体’的宣传教育,并建议同学们放学后到校外找砖头为学校砌个花台,美化校园环境,谁找的砖头越多,张老师越给予表扬。
没多久,花台砌成了,在此期间,学生打架斗殴及破坏公物情况没再发生,但外单位却来告状了,原来是学生到人家工地偷了砖头。
”(5分)
1.下列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
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什么规律?
谈话法、演示法;启发性和直观性的原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
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
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3.下列案例中,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
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
说服(2分);正面教育的原则(2分);主体自觉性原则(1分)。
有一个中学生,平时表现很好。
一次他带着痛苦的神情找一位信得过的老师谈,说自己想“出国”。
老师鼓励他讲真话,说说想出国的理由。
他说“祖国不好”。
老师请他摆一摆祖国哪些地方不好。
他说了几点切身的感受。
老师说“你说的是事实,是有道德的。
但我希望你认真地想一想,祖国有没有好的地方?
”学生说“当然也有好的地方。
”老师说:
“你能不能也摆一些事实呢?
”学生边想边说:
越说越开朗,越说越起劲……老师一方面帮助他充实和归纳已经说了的事实,一方面提出要他继续思考的线索,最后又提了问题:
“好和不好都是存在的事实,那么,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我建议进一步考虑一下,有时间我们再谈谈。
”过了几天,学生再来找教师的时候,痛苦的神情不见了,高高兴兴地向老师谈了他思考的经过及他得出的结论:
“祖国是可爱的。
”
3.下列案例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
贯彻了什么原则?
问答法(2分);启发性原则(2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有位教师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头就部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
”
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笑着回答:
“圆形。
”
教师又问: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
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
”“它们无法滚动!
”
老师再问:
“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
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
“这样一来,车子前进埋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
教师再进一步发问:
“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
”
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至此,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4.马卡连柯转化爱迟到的彼得连柯贯彻的什么原则?
个别教育的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某生作文常不及格,一次一篇不到500字的作文有几个稍微用得象样的词语,老师在全班加以表扬,并打70分,该生对俄文有了热情。
于是老师的表扬词语开始,进而表扬该生的作文句子、段落直至肯定整篇作文,并将其成功的作文贴在班上,让同学评论,使该生感到自己的进步,更加努力。
后来该生分别在校、区、市作文竞赛中得奖,他以作文进步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带动了全班同学。
请分析这位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这位老师贯彻了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3分)启发引导使学生建立自信;循序渐进使学生努力方向明确;因材施材使学生进一步发展
2.魏老师对班内犯错误的学生处理是:
犯了小错误就给大家唱支歌,表示歉意;犯了大一点的错误就去做一件好事,表示弥补;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就写一份“说明书”,说明一下当时的心理活动。
请分析魏老师这样“惩罚”学生的德育原理。
遵循了尊重学生(2分);调动学生主体自觉性(1分);正面教育(1分);从学生实际出发、(1分)。
3.据报载,同是教小学生画苹果,美国、日本、中国各有不同的教法。
美国的教法是:
老师带一筐颜色、大小不一的苹果到课堂上,让学生挑选,然后各人根据的挑选的苹果自行作画;日本的教法是:
老师带来一个大苹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后再作画;中国的老师则是事先将苹果画在小黑板上或一张白纸上,上课时,将老师所画的苹果挂在黑板前,让学生依样而画。
结果是中国的孩子画的苹果看起来最象苹果,而美国孩子画的苹果可谓五花八门,最不象苹果。
请依据教学原理分析这三种教法的利弊。
美国:
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缺点是理论知识讲得少(2分);日本:
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1分);中国:
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但基本理论掌握得好(2分)。
4.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
“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请分析这句话的教育原理。
尊重学生(3分)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1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1分)。
1、图作文课,老师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把他们分为三组进行写作,对第一组学生,要求他们按挂在黑板上的画写故事;对第二组学生,老师就有关图画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几个问题;对第三组学生,老师发给载有故事内容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把故事内容中空缺的单词填写进去。
在讲解新课时,老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预习作业,要求第一组学生描绘刚听过的故事,并把它写出来;要求第二组学生回答问题;要求第三组学生按照预先发给他们的提纲倾听故事。
在检查知识掌握情况时,要求第一组学生负责对大家的回答作评论;要求其余二组的学生回答难度不同的问题。
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实现教学目的中有何作用?
因材施教的原则(5分)
2.王二对武术很感兴趣,天天放学后都要和几个同学一起练武。
学校成立了武术队,他多次请求参加,但因学习成绩不好,一直未补充批准。
现在他除了按时去看武术队训练外,纪律越来越差,你认为是否应当满足他的要求?
为什么?
应当满足他的要求(2分)
遵循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3分)
3.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时,北京某教师创造了冷冻学生早恋感情的“三步教育法”。
即第一步尊重学生;第二步“冷冻感情”,就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在中学阶段不发展恋情;第三步“建立合同”,即建立一种口头上的许诺,促使其“冷冻”的完成,教师与有早恋行为的学生商定:
你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不必担心以后谁也见不到谁,等你们成长适时且双方似有思恋之情时,老师会帮助你们。
如学生违约则及时给予批评教育。
请分析“三步教育法”的德育原理。
主体自觉性原则(3分)正面教育的原则(2分)
4、某英语教师在教由莫伯桑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剧本ThelostNecklace—课时,采用以下方法:
教师只向学生们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讲了几个重点词的用法,然后就让学生自愿结合,结成表演小组,自报角色,自行排练,自定服装、情节、道具,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将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一周以后,以英语晚会的形式五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学习成果,不同组的人刻划出了不同性格的Marthilde和Pierre。
通过这次晚会,使一些英语成绩不好的人啬了自信心,他们其他方面的才货也得以展现,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大超出老师的预料,也坚定了老师教好英语的信心、决心。
请分析该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以陶冶学生情感为主的情境教学法(5分)
1.师在教《植物的叶》一课时,正确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体现了什么教学规律?
(1)正确运用于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分)
(2)体现了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3分)
《植物的叶》一课,重点是讲叶的光合作用,这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好内容。
我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有制造养料(淀粉)的作用外,主要讲清了:
(1)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缺一不可;
(2)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
(3)有机养料和气氛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
(4)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5)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和太阳。
学生从这些知识中认识到植物与动物(即生物与生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讲解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
“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但却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物理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与技术才不同的见解,正确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哪方面关系?
(1)正确运用了启发性原则(2分);
(2)正确处理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3分);
保险丝不能用铜丝代替,这是常识,部编初中物理教材还特别加注了“千万不能代替……”的字样,以示重要。
可是,笔者一次去学校听课,当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
“收音机、扩音机上的管状保险丝不是铜丝吗?
电工还经常用十六股胶质线中的一股细铜丝,以一安培的容量来代替保险丝接入电路而确保安全……。
”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表扬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精神,……他接着便在课堂上进一步陈述:
“保险丝——保险不保险,安全不安全,不在于用什么材料,而在于由材料性质和粗细决定的熔断电流。
可以推断:
在电路中,用铜丝替保险丝,只要符合熔断电流的范围,就照样安全。
”
3.初二两位班主任采用的方法有何不同?
初二班主任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成功地贯彻了德育的什么原则?
反映了德育过程什么特性?
(1)前者一味惩罚、训斥;后者采用实际锻炼(1分)
(2)从实际出发、主体自学性原则(2分);
(3)实践性和自觉性(2分);
小李长入中学的第一天,就使老师十分恼火。
教室里静悄悄,同学们在认真地上第一课。
忽然,一个学生的书包里窜出一青蛙。
“呱,呱”地叫着跳向讲台。
全班顿时乱了,班主任一查,是小李干的。
一气之下,狠狠批评他一顿。
可是,第二天,教室里又带进了一只小猫。
接着小狗、老鼠、麻雀……天哪,有一次他竟把一条蚯蚓放到了讲台上。
从此,小李在班主任心目中成了不可求药的“皮大王”。
批评、监视、处罚,都没有能使小李转变。
好不容易撑过了一年,他升小初二,班主任透了口气,包袱终于送出去了。
进入初二,小李还是那么调皮。
新班主任没有对他采取什么“下马威”,而是仔细观察他,不久就发现有一门课小李不但上课认真听,下课还要钉着问,这是动物课。
班主任把小李找来。
小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走进办公室,准备随暴风雨般的批评。
可是出乎意料,班主任没有批评他,而且问他,“你喜欢动物?
”他点点头。
“那很好。
我们班成立一个动物兴趣小组,你来当组长好吗?
”
他惊愕了。
当组长?
从小学到中学,从来都是挨批评的对象,从没有想过有人叫他当干部。
动物小组开展了观察昆虫活动。
小李在课余和同学们一起捕捉昆虫,制作标本。
各种各样的昆虫,有许多种他都认识,可这蝴蝶、螳螂、蝗虫……各种各样的名字怎么写?
碰到了难题,他问动物老师,并且认真学习查字典。
半年过去了,小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从观察昆虫活动中,懂得了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温的坏习惯,认真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全市昆虫考察比赛中,动物小组制作的标本获得鼓励奖。
他还写了科学、小论文:
《蚯蚓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些都说明德育过程中什么方法的重要?
它符合什么德育原则?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分)
(2)正面教育,从学生实际出(3分)
1.下面是丁教师的一个数学片段:
某生作文常不及格,一次一篇不满500字的作文有几个稍微用得象样的词语,老师在全班加以表扬,并打70分,该生对作文有了热情,于是老师从表扬词语开始,进而表扬该生作文的句子,段落直到肯定整篇作文,并将其成功的作文贴在班上,让同学评论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更加努力。
后来该生分别在校、区、市作文竞赛中获奖,他的作文进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劳动了全班同学,请分析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这位老师贯彻了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3分)启发引导使学生建立自信;循序渐进使学生努力方向明确;因材施材使学生进一步发展
2.张三是初二语文教师,最近他发现有学生常在课上做小动作,影响学习。
初步调查,他发现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教学要求,完成习题后,无事可做;另一些学生却听不懂。
习题不会做,干脆就玩。
请你分析一下,张老师忽略了什么教学原则?
请告诉他应如何做。
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违背了可接受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3分)(1)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1分);(2)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区别地进行教学(1分)
2.请用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说明老师劳动具有创造性(3分);教学是有方法的,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学生是发展中人,又有个别差异(1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因人、事、时,因此而异,教出自己的风格(1分);
4.下列做法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4分)(说明1分)
某班主任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把学生按成绩好差分成A、B、C、D四组,A、B组坐中间,C组生两边,D组生在后面加座上,希望通过等级制班级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结果并不理想,反而使学生物以类聚,班风越来越差。
1.师在教“内因与外因”时提问:
“为什么鸡蛋能变成小鸡?
”指令甲生回答。
甲说:
“不知道”。
又指令乙生回答。
乙生答道:
“因为鸡蛋是生的”。
老师说:
“如果是熟的,你还可以吃呢?
”学生哄堂大笑。
接着,全班默默。
分析要求:
用教师与学生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说明这位教师的做法错误所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分)
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有一定理解的学生回答未能及时充分肯定。
(1分)
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习气氛被破坏了。
(1分)
违背师德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爱和尊重,缺乏为人师表的修养,缺乏较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
(1分)
2.试运用所学的德育原理分析下列事例。
一位教师给初一的学生写了这样的评语:
“该生连基本要求差不多都没有做到,特别是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
抽烟、旷课、无组织、无纪律、无礼貌,思想意识上追求时髦,如烫发、穿奇装异服等;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倔犟。
需要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明确生活目标;否则继续下去,毕业成问题”。
你认为这个评语写得怎样?
效果如何?
为什么?
2、
(1)评语的指导思想不是立足于教育(1分)
(2)评语违背了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分)(3)评语违背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1分)
只讲缺点,不讲优点,没有覆盖学生的全部情况。
(1分)
没有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更没有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或具体的努力方向,只能使学生产生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或是与教师的对抗情绪。
(1分)
4.用德育原理分析下列事例,并提出教育建议。
有一个女中学生,陷入了“早恋”中,成天恍恍忽忽,导致学习成绩骤然下降,家长责骂,同学讥笑,使她在班上抬不起头来,她求助于老师帮助她摆脱困境。
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打算怎么办?
3、如果我是她的老师
了解与研究该女生“早恋”的客观原因;(1分)
了解该女生的家庭背景;(1分)
个别谈心,指出“早恋”对学习、生活的危害,帮助她分析“友情”与“爱情”的区别。
(1分)
了解该女生的积极因素,充分加以调动以转移她的兴趣,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分)
3.与数学课时,老师把圆面积公式S=πr2写在黑板上,叫学生反复念。
一个学生举手问:
“S=πr2是什么意思?
”老师说:
“这是圆面积公式。
”学生又问:
“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
”老师说:
“不要寻根问底了,把它背下来熟记就行。
”
试根据教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其错误所在。
(1)该数学老师未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把学生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客体。
(2分)
(2)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是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
(2分)
(3)违背了启发性原则。
(1分)
1、林老师教《鱼》一课时运用的什么方法》成功地贯彻了哪一条教学原则?
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
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
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1、林老师在这节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获得全面的感情认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2分)在这节课中他成功地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并注意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分)
2、这位老师就化妆问题与学生进行两次谈话,试问第一次为何失败?
,第二次为何成功?
第一次谈话。
老师:
“某生,今天要你站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
”老师:
“你看看你,烫一脑壳的卷毛,还涂口红……”学生:
“口红怎么样?
英语老师也擦口红、画眉毛、烫发。
”老师:
“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
“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
“学生是人,但你化妆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面眉毛,打口红有什么用?
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
“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
呜呜……”
第二次谈话。
老师:
“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吧?
有味吗?
”学生:
“有味”。
老师:
“那个要大家看四张妇女的化妆像,然后要大家谰论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样?
你能讲出她们的优缺点吗?
”学生:
“这还不晓得!
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化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了……”。
老师:
“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样化妆?
”学生:
“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
“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
化妆莫乱学别人的艳妆浓沫”。
学生:
“为什么呢?
”老师:
“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
艳妆浓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阂;青少年应有自然美,过分地化妆会掩盖住你脸上的青春省略和润红的肤色,让人觉得你是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
“嗯,有道理。
”老师:
“还有,中学生应有蓬勃向上的气质,艳妆浓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糟蹋了。
”学生:
“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学问!
”老师:
“是啊!
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
“哎呀!
老师那天化汝就化得……嘻嘻。
”
2、第一次谈话中这位教师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没有充分地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因此,教育必然会失败。
(2分)第二次谈话中这位教师遵循了疏导性的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分)
3、阅读下列案便,试析写《水杉的自述》一文的班主任的言行符合德育过程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方法?
某中学校园里,一棵挺拨的水杉,它的树皮不知被哪个学生剥掉了半截,都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非查出“小调皮”从严处理不可;有的说全校上千学生,不易查,不如各自在班上敲敲“木鱼”罢了。
怎样即使“小调皮”承认错误又能提高大家的认识呢?
有位班主任写了一篇《水杉的自述》,挂在被伤的水杉边。
文中介绍了水杉的广泛用途,着重说明了树皮的功能;它支持保护水杉的生长,起着辅导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如同人体的血管,它是树的生命和纽带。
环剥树皮,就等于切断了“血液”通道,水衫就会死去。
《水杉的自述》拨动了“小调皮”的心弦,第二天,水杉边就多了一文——《向水杉赔礼道歉》。
上写道:
“水杉,我无聊,更无知,剥了你的皮,真对不起,早知你的皮有这么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我怎么也不做这等蠢事。
今后一定好好爱护你。
”原来,“小调皮”就在该班主任的班上。
他主动“亮相”后,还向班主任作了诚恳的检查。
并表示,今后要好好学习,多长知识,多做好事。
这位班主任当即在班里肯定了他勇于认错改错的精神并进而引导“植树绿化,美化校园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表现。
植树不易,护树更艰。
建议成立一个绿化小组,护理全校的花木树木。
”同学们热烈响应。
老师就引指名让这个学生当了小组长。
事后,该生组织大家制订了绿化规划、护理方法和制度,干得十分出色,受到了师生的表扬。
3、班主任的言行符合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的这一特点的。
(2分)在这篇案例中,该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从而使该生受到了自我教育,提高了思想品德。
(3分)
3、阅读下列材料,试分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据日本企划厅的报告,从1982年到1986年5年间,每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的大约60%是由技术进步作出的贡献。
美国从1900年到1959年,由“人力资本”*即在教育上的投资)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由物质资本获得的利润只增长3.5倍。
又据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的计算,苏联国民收入增加部分,大约有30%是由学历构成高度化造成的。
受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其功效或生产率分别是文盲劳动者的1.5倍、2倍和4倍。
这篇案例说明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2分)它能够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分)
1、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某家庭的八代人136名家庭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
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决定的,请用有关教育原理分析这一现象。
1、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遗传素质只能为某家庭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是无法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
(1)某某家庭的遗传基因会给下一代形成有利于发展音乐才能的解剖生理特点,为后代发展音乐才能提供了物质前提。
(2)音乐爱好者常常聚会、演唱,形成特定的音乐环境,对后代起潜默化的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兴趣爱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案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