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9400662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24KB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docx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教学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
《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写人叙事的__。
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我没有想展现太多的东西,只把理清思路作为重点,以此引出对母亲性格特征的把握。
深刻感悟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快进入情境。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环节是学生对文本的读与品及交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和相关细节细细品读母亲的形像,并能较为深刻地把握这个形像。
但是存在许多缺憾:
首先,文本解读不够独特,解读的角度也不够新颖。
教师的个性解读缺少力度,也就没能更高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由此我深感一名语文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多阅读,深入文本,查阅大量资料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更要广泛地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涵,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出现教师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
其次,由于学生紧张,课堂交流不够,很多学生不敢大声地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分享。
我想课堂呈现的一些不足就是问题的设计不佳造成的。
看来一堂课的成功关键是问题设计的成功,真正成功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新颖而有深度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兴趣,能真正起到“点燃”和“碰撞”的作用。
第三环节口头表达训练:
我最想对妈妈说
这个环节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去理解自己的母亲,去爱自己的母亲,把对妈妈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孩子们发言不够大胆,表达感情过于拘谨,因此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上我表现的比较轻松。
当然,也存在不完备的地方,如学校要求的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大胆与泼辣欠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有待提高,这些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与学生们一道努力去做。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2
我教完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感想较多。
首先,课文的主题非常贴近学生实际。
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诚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每个学生对母爱的感受尽管不同,但这一血浓于水的人间最爱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则是无价之宝。
其次,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在上课前,我让学生如实地介绍自己的母亲的性格:
有说温柔善良的;有说焦躁泼辣的;有说任劳任怨的;也有说没有主见的……学生众说纷纭,引得大家捧腹大笑。
然后,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以感知文意,进而在老师的点拨下归纳文中的母亲性格。
由于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大家分析胡适母亲的性格时绝大多数同学显得得心应手。
最后,我在总结语中这样说道:
“如果我学得了不拿别人一针一线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丁点诚实守信的好品德,如果我能理解人,尊重人——我都得感谢我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慈母。
”看着同学们伸颈、侧目进而微笑的神情,不言而喻,大家的心田都被深深的母爱所滋润了。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3
跟历史上许许多多具有传统美德的优秀母亲一样,母亲具备了许多优秀品质:
勤劳朴实、宽容忍让、爱清洁、守秩序、热情好客、坚韧刚强、感情细腻、深爱子女。
一名优秀的母亲造就了成功的孩子,母亲虽然没文化,物质上贫穷,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言传身教教给我做人处世的道理。
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家庭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可是现在的家庭离婚率居高不下,给不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
加上教育的方法不当,孩子成了婚姻的牺牲品。
对照我的班级,父母离婚的很多。
其实,父母离婚也没什么,关键是看孩子有没有得到关爱。
一个在爱的灌溉下的孩子才会健康茁长成长,一个很少得到关爱的孩子会孤独无助,甚至走上歧途。
作为一名老师,去深层发掘学生犯错的深层原因,及时给予帮助和关爱,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才是明智之举。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4
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几易其稿,力争以最佳效果向大家汇报。
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并且让每个学生提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
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在上课过程中,我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推动课堂进程,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
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
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落实了“四基”。
我没有放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
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
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
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图片“非洲1962”、听我讲唐山大地震中的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
后来,在听我讲唐山大地震的故事时,十多个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
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
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
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
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
此篇课文是“体验情感”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中强调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文中细节。
我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围绕“情感与细节”做__,层层推进课堂。
以归纳母亲性格品行为纲,串起所有细节,做到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较好结合。
由于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此次公开课仍然存在不足。
比如开始时有些紧张,以致自己抛出的一个问题在后来的课堂推进过程中忘了顺带解决,实在遗憾——其实只是在讲解母亲对“我”的影响时提一句话就可解决。
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进一步提高。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5
我认为本次课的成功之处:
第一利用视频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回忆往事以及体会母爱奠定了感情基调。
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很动情,有的说出自己误解父母的往事,有的说出自己埋藏心底最深处对母亲的爱意。
……
第二通过让同学们自己找出12段中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感受其表现的母爱这一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学会通过语言、行动、神态来表达爱,感受爱的能力。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
第三分组学习有力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每组同学学习成绩不同。
这样,通过同组讨论问题,优等生能带动后进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第四课前3分钟,能够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自己应该多努力,在教学上多钻研,并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请教,多学习,让自己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6
静心听了其他几位语文教师的课,我很受启发。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怎样的课称得上好课?
”“我的这堂课与他们的距离在哪里?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反思一:
z老师的话好像是说给我听的。
从教有8个年头了,“教师眼里要有学生”这句话也听了不知多少遍,但上完这堂不算成功的课之后,她的这一句“教师眼里要有学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反复地回顾这堂课的每一个细节,最大的遗憾是:
盖阳阳如此优秀的学生竟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展现他们的才华。
究其根源就是“我的眼里没有你(学生),只有它(教案)”。
我想就两个片断谈谈这份遗憾:
片断
(一),理清__的思路,在引导学生品读“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什么?
”这一环节时,第一位学生就一下子把母亲的性格全说出来了,当时我的心里就一惊,接下去怎么办?
情急之中就随便敷衍了一句让他坐下了,为了让课堂能沿着自己的预设进行下去,便请了另一位学生谈母亲一方面的性格,并没有让第一位学生具体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时我发现他那失望的眼神,而且在之后的讨论中他很少举手。
这应该是一位语文素养很高的学生,但是正是我的“无视”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可能也打击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
片断
(二),在进行“用文中5—7段的相关内容仿照例句,说出胡适的心声。
”这一环节时,站起来两个学生都用8—12段的内容来回答,很明显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要求没有明确,然而课堂上因为急于赶时间,并没有引导学生回到前一部分进行重新的思考,而是寥寥带过,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我也错失了让课堂呈现精彩的机会。
以上的两个片断留给我深深的遗憾,这不仅说明我教学机智的薄弱,更说明我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把学生装在眼里,放在心上,始终考虑和关注的仅仅是自己的教案。
我想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进程,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一定会呈现活跃而生动的课堂生命力。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7
首先,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
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
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
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
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实了“四基”。
我没有放字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
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
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
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
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再次,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训练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全班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
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
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
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
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最后,我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
此篇课文是《阅读与写作》中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一篇__编者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中强调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文中细节。
我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围绕“情感与细节”作__,层层推进课堂。
以归纳母亲性格品行为纲,串起所有细节,做到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较好结合。
《我的母亲》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在教学之前,我再三吟诵,反复咀嚼,使得自己对__的研究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发展中的个体,学生学习的潜力是无穷的。
因为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丰富、提升了自己的见解。
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我首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继而诱导其发现问题,最后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度者。
如果说以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在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更需要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如果说以前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方法,那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8
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启发和培养,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感受感情世界的丰富多彩。
在这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体验情感”的教学重点就放在情感的熏陶和感受上。
本单元所选三篇课文分别是从亲情、友情和乡情三种不同情感来体验。
《我的母亲》是属于亲情体验的,这篇课文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和对儿女无声的爱,也表达了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和悔恨。
因此,__的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和作者的悔恨之情,在体验之中促发感受,并把感受倾诉出来,在倾诉之中进一步带动情感的发展。
我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以情促感,以感带情”。
接下来,我展开论述具体做法。
一、利用丰富生动的导入创设氛围
因为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__,所以,在进入新课前,我先搜集了很多能够表现母爱的资料,比如,图片、俗语、诗词、名言、节日等等,其中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人类的也有动物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形象的,也有抽象的,可谓丰富而生动。
然后再从中挑选一些较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制成课件并按顺序投放给学生看,以此来创设浓厚的情感氛围。
当然,在每一种类型投放之前或之后我都会插入一些与母爱有关的较有感染力的话来引入或过渡或总结。
比如,在投完一组图片之后,我如是说:
“看完这组图片后同学们应该可以感受到,母爱是相通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蕴含着深深的母爱。
母爱也是伟大的,所以自古以来,母爱就一直成为人们传颂的话题,无论是高雅的诗词,还是通俗的谚语,都涌现了不少歌颂母爱的作品。
”这段话既揭示了图片的意义,也增添了情感氛围,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
还能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在放完所有的资料后,我作这样的总结:
从以上资料可以感受到,母爱是不受时空的限制的。
母爱可以说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我们每个人都有母爱,但每个人对母爱的表达方式又有所不同。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__《我的母亲》,来看看老舍先生是如何来表达母爱的伟大的。
这段话既可以总结前面的内容,也可以开启下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氛围。
实践证明,这种丰富生动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一方面又能为课堂创设浓厚的情感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真挚感人的内容体悟深情
《我的母亲》是一篇洋溢着浓浓母爱的__,作者老舍在文中通过几个细节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和对儿女深深的爱,也通过朴实的文字表达了自己未能孝敬母亲而带来的深深的歉意和失去母亲后内心的巨大悲痛。
读来令人心酸、令人感动。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朗读、品读三个步骤逐步加深学生对于母亲对儿女的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歉意这两种情感的体悟,在体悟中促发内心的感受。
具体做法如下:
初读:
让学生小声初读课文,然后概括出老舍母亲的优秀品质,感受老舍母亲的人格魅力。
我发现学生在概括时都很激动。
我原以为是受老舍母亲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震撼了。
后来有一位学生直接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原来,他们除了被老舍母亲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震撼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发现自己的母亲和老舍的母亲一样,是如此之优秀,如此之伟大。
这种发现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内心,使他们第一次从心底里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因此显得非常激动。
朗读:
让学生深情朗读课文,然后在文中找出表达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的细节描写,体悟母亲对儿女内敛而又含蓄的爱,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这些细节描写让学生们认识到,老舍的母亲其实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疼爱子女、关心子女的母亲,尽管她不常表达出来,更多的是默默忍受和以泪代言,但正是如此,更显其无私和伟大,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品读:
让学生静默品读课文,然后在文中找出一两句给你印象最深或者能让你产生共鸣的句子来细细咀嚼品味,以此更加深入地理解母爱和作者内心感受。
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解读文本,一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情感的表达酝酿情绪。
三、利用自由轻松的氛围表达情感
学生心里有了感受之后,就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及时表达出来。
因此,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播放了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想一想这个问题:
你曾为母亲做了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由于这首歌感人至深,再加上前面对文本的感悟,不少学生眼睛里都打湿了泪水,心中顿时也积满了想法。
在接下来的自由发言阶段,不少学生都是噙着泪水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的经历跟老舍是相似的,都有一个时刻疼爱自己、关心自己的母亲,但是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平时也就很少或者没有想到如何去报答母亲。
而这篇课文无疑给他们敲了一个警钟,让他们意识到生前的孝顺是多么地重要,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结局则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剧。
所以,他们的发言大都表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母亲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照顾。
尽最大努力为母亲谋幸福。
听了学生的发言之后,我也颇受感动,学生的发言是肺腑之言,是真情告白。
通过情感的表达,使他们的感情得到了迁移和升华,进一步带动了情感的发展,也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最后,在一曲动人的歌曲《母亲我为你骄傲》中结束本课。
让学生通过歌声进一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和祝福。
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有人文性,而情感教育是人文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贯穿这种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__所阐述的方法只是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后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可能还略显浅显,希望广大的语文教师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讨,总结出更多更实用的情感教育的方法,以供后人使用和借鉴。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9
汲取《藤野先生》一课的教训,我在上《我的母亲》一课前仔细的分析了这一课的特点:
《我的母亲》一课在感情上可以说是《藤野先生》的延伸,在写法上都是借助两三件相关的事来刻画人物,同时正面侧面相结合。
不同的是《我的母亲》这一课很接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容易把握__的思想内容。
因此,这一课我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式,再阅读中兼有写作。
第一课节时我先让学生读完课文并按以下要求写作:
借助两三件相关的事来刻画人物,同时正面侧面相结合(可参照课文从学习、做人即为人处世方面去写)以《我的--》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第二课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篇朱德的《我的母亲》,把学生习作,课文和朱德的《我的母亲》三篇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加深了同学们对文本的理想以及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情感的彻悟。
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
这样的课充实,能学到真本领。
从这一课我也懂得语文教学已经不在是守着一本课本纵横天下的时代,课前课后我们要准备的有很多很多。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0
《我的母亲》课后反思湖州四中沈旦在12位选手中,我想我是最幸运的一个,不仅自己上了课,而且因为是第一个上课就有了静心听11位同伴课的心情和时间。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怎样的课称得上好课?
”“我的这堂课与他们的距离在哪里?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反思一:
王曜君老师的话好像是说给我听的。
从教有7个年头了,“教师眼里要有学生”这句话也听了不知多少遍,但上完这堂不算成功的课之后,王特的这一句“教师眼里要有学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反复地回顾这堂课的每一个细节,最大的遗憾是:
华茂如此优秀的学生竟没有在我的课堂上展现他们的才华。
究其根源就是“我的眼里没有你(学生),只有它(教案)”。
我想就两个片断谈谈这份遗憾:
片断
(一),在引导学生品读“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什么?
”
这一环节时,第一位学生就一下子把母亲的性格全说出来了,当时我的心里就一惊,接下去怎么办?
情急之中就随便敷衍了一句让他坐下了,为了让课堂能沿着自己的预设进行下去,便请了另一位学生谈母亲一方面的性格,并没有让第一位学生具体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时我发现他那失望的眼神,而且在之后的讨论中他很少举手。
这应该是一位语文素养很高的学生,但是正是我的“无视”打击了他的积极性,可能也打击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
片断
(二),在进行“用文中5—7段的相关内容仿照例句,说出胡适的心声。
”
这一环节时,站起来两个学生都用8—12段的内容来回答,很明显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要求没有明确,然而课堂上因为急于赶时间,并没有引导学生回到前一部分进行重新的思考,而是寥寥带过,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我也错失了让课堂呈现精彩的机会。
以上的两个片断留给我深深的遗憾,这不仅说明我教学机智的薄弱,更说明我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把学生装在眼里,放在心上,始终考虑和关注的仅仅是自己的教案。
我想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进程,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一定会呈现活跃而生动的课堂生命力。
反思二:
曾有一位老师这样说:
“课不新就不要拿出来。
”是的,循规蹈矩、平平淡淡的课有什么必要给人看呢?
反思我的课确有独特之处,但与几位优秀者相比,真的很难说出一个“新”字来。
首先,文本解读不够独特深刻,解读的角度也不够新颖。
没能真正体现教师的个性解读,也就没能更高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这堂课仅围绕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体验和品读,过于平面和肤浅;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进入课文的设计也较直接。
然而,我虽认识这一点,却因为自身解读能力的限制,让学生还是始终停留在文本的浅层进行阅读和感受,最终使这堂课显得平淡无奇。
由此我深感一名语文教师提高自己文本解读能力的重要性,这真是任重而道远。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更要广泛地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出现教师独特而深刻的解读,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情感。
其次,主问题的设计不够新颖,缺乏深度。
整堂课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在作者的心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做人训练?
”“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什么?
”显然这两个问题形式的区分度不够,难度不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对第二部分的品读也就达不到一个高潮。
然而,在这堂课整个准备过程中始终找不到一个最佳的主问题,我想课堂呈现的一些不足就是问题的设计不佳造成的。
看来一堂课的成功关键是问题设计的成功,真正成功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新颖而有深度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兴趣,能真正起到“点燃”和“碰撞”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并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为了梳理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得到同行们的指点和帮助。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1
【案例描述】
我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学生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参与热情,尤其是针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时,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堂课,似乎就要圆满结束了。
但当我进一步把问题拓展延伸,问学生:
__在结尾写到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
。
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依然是那么积极、热烈,但对于后一个问题,便戛然而止。
我于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然后再汇报,但结果还是不近人意,发言的人只有寥寥几个,而且形成的答案跟课本的雷同。
下课铃响了,我只好布置学生们回去练笔完成。
【课后反思】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言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的母亲 母亲 教学 反思